農曆









甲午年(西历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农历及藏历、伊斯兰历年历


農曆,是現今東亞地區民間傳統廣泛使用的陰陽合曆。古代相傳為黃帝時代或者夏朝創制,又稱黃曆夏曆[1][2]。中華民國成立後,由孫中山宣佈採用西方格里曆,而華夏傳統曆法則被稱為舊曆傳統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後,以西曆為「公曆」,舊曆改稱「農曆」。在汉语,西曆也称阳历,因此農曆常习惯上称为阴历,然而此曆其實為陰陽合曆。


農曆是陰陽曆:「陽」以冬至回歸年為基準確定歲實,配合太陽季節陽光分一歲為二十四節氣;「陰」根據月球運行定朔望月。中國現存曆書最早是西漢版本之《夏小正》[3],漢武帝時期制定之《太初曆》已經有相當完善之曆法規則,自此大都採用「夏正」[4][註 1],即以建寅月為正月[1];之後定朔定氣規則又多次修改。現行農曆版本是依據既定基本規則,運用現代天文學成果修訂,完全依照天文數據計算得來。


農曆和西曆、伊斯蘭曆一樣,是現在應用廣泛的曆法之一。在華人地區、許多少數民族地區、朝鮮、韓國、越南、以及全世界海外華人社區,農曆廣泛應用於生日標記、各種民俗活動節日等,比如「年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節慶活動,被視為中華文化象徵。




目录






  • 1 陰陽合曆


  • 2 曆法


    • 2.1 定月


    • 2.2 置閏


    • 2.3 定年




  • 3 詳細定義


    • 3.1 天干地支


    • 3.2


    • 3.3 月朔


    • 3.4 节气


    • 3.5 置閏規則改革




  • 4 習俗節日


  • 5 歷史


  • 6 各地使用


  • 7


  • 8 参考文献


  • 9 參見


  • 10 外部链接


  • 11 参见





陰陽合曆


曆法是紀錄時間之座標系統,多数古代民族根據天象來確定曆法,都有年和月之概念:年,就是四季周期,即地球圍繞太陽公轉;月,就是月相盈虧周期,即月球圍繞地球公轉。准确测量回歸年和朔望月之长度,會发现一年比十二个月多大约10.875日,即單个陰曆或陽曆无法同时满足年和月的准确周期。


阴曆之曆月是準確按月相盈虧圓缺週期來制定,1個朔望月長約29.53日,故制訂曆月為大月就是30日,小月就是29日,若以12個月為1年,1年之長度就落在354日或355日之間,故年只是大体上符合一个四季循环,但其长度和四季周期有一些差异,这就导致新年并非固定于某个季节,而是缓慢推移,从冬季逐年移动到夏季。例如伊斯蘭曆、古希腊曆都是如此。


阳曆之曆年是準確按太陽視運動週期(回歸年)為制定標準,没有月之概念,或者月只是大体符合月亮阴晴圆缺变化的周期长度。例如西曆月長与真正的朔望月只相差0.5至1.5日,西方语言之月份与月亮同源(例如英语中的month与moon),但月亮圆缺与每月日期变化没有固定关系(即新月的日期逐月缓慢推移)[註 2]。季节明显之地区,所原创之曆法多为阳曆,比如尼罗河定期泛滥,造就了古埃及太阳曆。


調和陰陽

華夏曆法罕有地同時考慮到太陽及月球運動,兼顧了年和月之準確周期,是為陰陽合曆。因中國以農立國,農民常依此曆進行農事,故又稱為農民曆。華夏曆法依據觀測月相變化,嚴格按照朔望月周期確定月份(定朔),為農曆之陰曆部份,12個月平均約在354日左右。通過觀測太陽視運動與黄道的關係,觀察出回歸年之週期約在365.25日左右,由太陽之高度角變化週期,影響地表氣候環境之不同,定出二十四節氣(定氣),為農曆之陽曆部份。在結合時衡量到陰曆十二個月與陽曆回歸年每年約有11日落差,[5]為了使彼此長度能夠更加接近,自春秋時代起即有「十九年七閏月法」;又排定了閏月規則,力求平衡調和中氣在相應固定月份[註 3]。如此既達到年合四季、月合圓缺,即新月固定於初一,新年固定於冬春之交,達成陰陽和諧。


因十九年七閏之規律,每個人在其19歲倍數之生日,有機會西曆生日與華夏曆法重合於同一日[6]



曆法




定月


現行曆法,以朔分月,每個朔望月之始末通過太陽和月球之相對位置確定,以每個月太陽直射月球背面之時刻,定出朔日,朔日定為初一,為每月之始日。每月太陽直射月球正面之日期定出望日,一般為十五或十六日,為每月之中點日期。一個月之上旬按順序習慣上稱為初日,如一月十日稱為正月初十。下旬稱為廿日,亦有些通勝將之說成念日;如一月二十二日稱為正月廿二或正月念二。


冬至所在月定義為十一月,之後月份為十二月、正月、二月……復至十一月。其中農曆每年第一個月按照習慣稱為正月,十一月及十二月分別又稱為冬月及臘月。表示氣候寒冷的成語「十冬臘月」就是從此得來,字面意思即為十月、十一月和十二月為一年中最寒冷的月份。若兩冬月間,不計冬月剩餘11個月,則不需置閏。



置閏


現行曆法採無中置閏法。若兩冬至間,不計冬月剩餘12個月,則置閏於冬至後第一個無中氣之月(有時一歲可能會有兩個無中氣之月,只取第一個),月序與前一個月相同(閏月在幾月後面,就稱閏幾月)[7]。採用現行之定朔法,有可能會出現無中氣月但無須置閏之狀況[註 4]


由於當前近日點在冬季,冬季節氣之間較短,十冬臘月較容易分配到中氣;若採無中置閏法,閏月較常發生在夏季。未來因近日點進動,可能改變。



定年


定完月後,即可決定一年之起始。民用曆法中,以正月朔日為一年之開始,稱為元旦(元春旦)或正旦(正月旦),正月初一子夜至下一個正月初一子夜前之時間段稱為「一年」。有時一年內出現兩個立春,即年初一後立春,翌年年初一前再立春,稱為「雙春年」,一般視作吉兆。按照現行曆法計算,雙春年必定有閏月,有閏月之年必定有雙春,故又稱「雙春兼閏月」。相反,如果年初一至翌年年初一前夕沒有立春,稱為「盲年」。在十九年周期內,雙春兼閏年及盲年各出現七次,而單春年只有五次[8][9]


在古代,官方通常會指定年號,並確定開始時間(奉正朔),隨後依順序紀年,比如建元元年、太初元年、宣統三年等。華夏曆法同時會使用干支標註年份順序(包含歲星紀年及太歲紀年),十二地支又對應十二生肖,比如壬辰龍年(西元2012年)。民間通常會在民間信仰於節慶表示神明誕辰或傳統戲劇作品使用,如辛卯年四月十二日、甲午年臘月初七等。中華民國成立時,廢除華夏曆法之官方地位,改以西曆計算年份,同時稱正月朔日為春節,廢除了年號制度。現今人們通常直接用民國紀年或西元紀年來表示農曆年份,或採用黃帝紀年(主要見於農民曆,稱黃曆○○○○年)。若從黃帝時代的西元前2698年為黃帝元年起算,至西曆2018年為黃帝4716年。












西曆換黃曆
黃曆換西曆
西曆年 + 2698 = 黃曆年 黃曆年 - 2698 = 西曆年
注意:西元沒有0年,故西元前須再加或減1。


詳細定義



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60種配搭,循環往復,每60年干支紀年一個周期、每60月干支紀月一個周期、每60日干支紀日一個周期、每60時辰干支紀時一個周期,干支紀年月日時合共有八字。天干地支對應到月份,通常採用干支紀月,這種紀月以冬至所在月為子月,每一年為一個週期,如遇到閏月,閏月干支與前月相同。其中特别是地支中之子午,在華夏曆法有着重要地位。


地支

地支與月份、時辰有固定關係:



  • 年、月表徵地球公轉,每圈為一歲,均分為12節,每節為一個月份,各對應十二地支,

  • 日、时表徵地球自轉,每圈為一日,均分為12格,每格為一個時辰,各對應十二地支;


由於這種對應關係,每5年(日),干支紀月份(時辰)正好完成一次周期。(干支紀月不計閏月)


子午

十二地支中,子午依據太陽位置來確定,子為陰極盛,午為陽極盛,子午為歲、日周期定出始末與中點:



  • 以每年太陽直射北回歸線之日期定出夏至,午月為每歲之中點月份(干支五月),

  • 以每年太阳直射南回歸線之日期定出冬至,子月為每歲之始末月份(干支十一月);

  • 以每日太陽位於正南方向之時刻定出正午,午時為每日之中點時辰(11~13點),

  • 以每日太陽位於正北方向之時刻定出子夜,子時為每日之始末時辰(23~01點)。
    • 注:此處每日太陽位於正北方向是指夜晚,太陽在地平線下方之正北。


  • 歲與年平均等長,起始點平均相差八分之一年,即半個季度。因為歲末歲初各有半個冬季,而年的安排使到一整個冬季放在年末。





中國古代以子夜為日之分界,以子正初刻(00:00)為一日之開始,夜子初四刻(24:00)為一日之終結[10]。但习惯中,人们倾向于认为一日开始于寅时(平旦)5点。中國傳統將一日分割為12個時辰,依次是子時、丑時、寅時、卯時、辰時、巳時、午時、未時、申時、酉時、戌時、亥時。1個時辰等於2個小時,子時是下午11時至上午1時,丑時是上午1時至上午3時,以此類推。


華夏曆法用干支來標記流水日,就像如星期般,無天文意義。60干支為一循環,甲子、乙丑、丙寅、……、癸亥、甲子。比如,2013年新年歲首(西曆2月10日)是丁未日,2014年歲首(1月31日)是壬寅日。



月朔


朔望月之長度大約在29.27至29.83日之間變動,長期平均長度是29.530588日(29日12时44分2.8秒)。因此,農曆一個月是29日或30日,又稱小月及大月。每一個月起始於朔日子夜,結束於下一個朔日子夜之前。現行曆法採取定朔法。


平朔


早期,采用平朔方法确定朔日。经过长期观察,确定朔望月之平均长度,比如29499940{displaystyle 29{tfrac {499}{940}}}{displaystyle 29{tfrac {499}{940}}}[註 5]。然后,选一个日月合朔的日期作为曆元,每经过一个月增加29499940{displaystyle 29{tfrac {499}{940}}}{displaystyle 29{tfrac {499}{940}}}日,取整数部分即得朔日。


平朔规则下,通常是大小月相间,然后每经过15或17个月有一对连大月。


定朔


元授時曆起,天文台運用天體運行規律和采用实际觀測天象数据,确定每朔(太陽和月球之黃經一致)之具體時間,取當日為朔日,即每月初一。


定朔规则下,各月大小排列并不固定,有时会碰到连续四个大月或是连续三个小月。



节气



因地球橢圓地圍繞太陽公轉,速度不平均,故節氣有二法。按平均時間為平氣,按公轉角度為定氣。平氣法之春分秋分,未必為晝夜等長。自崇禎曆至今,曆法使用定氣。


平气

在古代,通常以冬至到冬至之間(約36514{displaystyle 365{tfrac {1}{4}}}{displaystyle 365{tfrac {1}{4}}}日),分割為24段(每段約15732{displaystyle 15{tfrac {7}{32}}}{displaystyle 15{tfrac {7}{32}}}日),每段起始於一個節氣,依次為: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立春到立夏前为春季,立夏到立秋前为夏季,立秋到立冬前为秋季,立冬到立春前为冬季。


二十四節氣中,冬至、大寒、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為中氣,通常用來確定月份。冬至所在月份為冬月、大寒所在月份為臘月、雨水所在月份為正月、春分所在月份為二月、…、小雪所在月份為十月,無中氣的月份為前一個月的閏月[11]


屬陽曆的干支月或中氣月來源於觀測太陽的回歸年並按地支均分,屬陰曆的朔望月來源於觀測月亮盈虧。中气之间的时间约为30日514{displaystyle 5{begin{matrix}{frac {1}{4}}end{matrix}}}5{begin{matrix}{frac  {1}{4}}end{matrix}}时,因此中气日之间的间隔(含前不含后)为30或31日。而一个朔望月的时间为29日或30日,一个月内要么一个中气,要么没有中气。因此,中气可以直接来确定月份及闰否。


每個中氣干支月比朔望月平均多21.75小時,兩者差異積累到一定程度後,朔望月就閏一個月,以此達到兩者平衡對應(具體變化過程是:相對干支月,較短的朔望月逐月提前;當提前的日數達到半個月時,閏一個朔望月,即一個干支月對應兩個朔望月,於是朔望月變成推後半個月;然後朔望月繼續逐月提前,如此循環往復)。最終結果是,每32.6個朔望月中有一個閏月。實際觀測中,由於定朔和定氣的方法與絕對平均值存在差異,每兩個閏月並非精確地相差32~33個朔望月,而是28~36個朔望月,總體19年7閏(12×19÷7)仍然符合32.6的平均值。


以下是前103年至1644年各闰月统计。

































闰冬月 闰腊月 闰正月 闰二月 闰三月 闰四月 闰五月 闰六月 闰七月 闰八月 闰九月 闰十月
前103-1644 38 61 52 48 63 49 70 48 51 54 48 61

定气

定气按太阳運行位置為準,二十四节气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之位置。































































































































































節氣 西曆 黃經 中氣 西曆 黃經 平均中氣間隔長度/日* 中氣對應月份
冬至100%對應,其餘99.6%對應。[註 3]
月份別稱
1 立春 2月3/4日 45° 雨水 2月18/19日 60° 29.93,29-30 正月、寅月
孟春、端月、元春
2 惊蛰 3月5/6日 75° 春分 3月20/21日 90° 30.43,30-31 二月、卯月
仲春、杏月、花月
3 清明 4月4/5日 105° 穀雨 4月19/20日 120° 30.93,30-31 三月、辰月
季春、桃月、桐月、蠶月
4 立夏 5月5/6日 135° 小滿 5月20/21日 150° 31.31,31-32 四月、巳月
孟夏、陰月、梅月、槐月
5 芒種 6月5/6日 165° 夏至 6月20/21日 180° 31.45,31-32 五月、午月
仲夏、榴月、毒月、蒲月
6 小暑 7月6/7日 195° 大暑 7月22/23日 210° 31.31,31-32 六月、未月
季夏、荷月、荔月
7 立秋 8月7/8日 225° 處暑 8月22/23日 240° 30.93,30-31 七月、申月
孟秋、蘭月、巧月、瓜月
8 白露 9月7/8日 255° 秋分 9月22/23日 270° 30.42,30-31 八月、酉月
仲秋、桂月
9 寒露 10月7/8日 285° 霜降 10月23/24日 300° 29.93,29-30 九月、戌月
季秋、菊月
10 立冬 11月7/8日 315° 小雪 11月21/22日 330° 29.57,29-30 十月、亥月
孟冬、良月、陽月
11 大雪 12月6/7日 345° 冬至 12月21/22日 360° 29.45,29-30 冬月、子月
仲冬、冬月、葭月
12 小寒 1月5/6日 15° 大寒 1月19/20日 30° 29.58,29-30 臘月、丑月
季冬、臘月

  • 此處數據取西元1810年至西元2409年。

二十四節氣中,原本驚蟄在雨水之前,穀雨在清明之前。後西漢末年劉歆將雨水、驚蟄對調,清明、穀雨對調。


由於克卜勒運動第二定律,地球靠近近日點時公轉速度會比較快,當前近日點在小寒附近,因此冬至到大寒兩個中氣之間相隔較短,約29.45日;而地球靠近遠日點時公轉速度較慢,當前遠日點在小暑附近,因此夏至到大暑兩個中氣之間相隔較長,約31.45日(以北半球為準)。


當中氣間隔可以比朔望月(≈29.53日)長時,一個月可能完全在兩個中氣日之間,此時這個月就沒有中氣。反之,當中氣間隔比朔望月短時,兩個中氣可能完全在兩個朔日之間,此時一個月內就有兩個中氣。


以冬至日子夜到冬至日子夜前為「一歲」。一歲一般為365日,有時為366日。冬至所在月定為冬月(或子月,以天干地支記月)。不計冬至月,一歲將包含11至12個整月,包含12個整月時,第一個無中氣之月份為閏月,此乃無中置閏法。若冬至在子月朔日,則前一歲必閏月;若冬至在晦日,則冬至後之一歲必閏月。


1年通常有12個月或13個月。包含13個月的年份為閏年。1810年立春至2409年除夕(立春前日)600年間的7421個月中,有雙中氣月19個,無中氣月240個,221閏,閏月分佈如下:

































閏正月 閏二月 閏三月 閏四月 閏五月 閏六月 閏七月 閏八月 閏九月 閏十月 閏冬月 閏臘月
1810~ 2409 2 15 26 38 42 39 28 16 6 5 4 0

下一次閏十一月出現於2033年。(2033年問題)前一次閏正月出現於1651年,下一次閏正月會出現於2262年;首次閏臘月將出現於3358年。












































































冬至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冬至月
臘月 正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閏冬月 臘月 正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臘月 閏臘月 正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臘月 正月 閏正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 如此類推


置閏規則改革


由於古代,天文知識匱乏和觀測技術所局限,以及缺乏全球通信思維;中國古人對冬至之理解,是日影最長之正午;因此「冬至日」就是正午最接近冬至時點之日。而現代,科學和觀測技術發達,「冬至」就是太陽直射南半球最南點(南回歸線)之時刻,現在可以精確到幾點幾分,可以是UTC+0的日間或夜晚,如2014年冬至時點是,2014-12-21 23:03 (UTC),其最接近之UTC+8正午為2014年12月22日正午。


由於定朔平朔及定氣平氣間之差異,也引發了冬至是歸於上一月還是下一月之爭議,如1984年、2014年、2033年問題。置閏法有遵循亙古傳統之平氣置閏,現行是定氣日算置閏,還有定氣時刻置閏,即按照朔、冬至之具體時分先後劃分。


明清曆法已經逐漸開始定朔、定冬至到時分。明朝李天經曾建議,用中氣時刻是否介乎兩朔時刻之間,來決定該月是否有此中氣,例如崇禎十五年小雪雖在十一月初一日,但小雪時刻在十一月朔點之前,按此法屬十月[12],如此法則可減少雙中氣月之次數,並使置閏法獨立於時區。



習俗節日



臺灣的小商家習慣在初二和十六供奉福德正神,稱為「作牙」[13]


日月同數之節日

農曆新年(中國大陸稱為春節),即農曆正月初一日,古代稱為“元旦”、“正旦”等,越南稱為Tết Nguyên Đán(元旦節) ,韓國稱為설날。農曆新年是一年中最隆重之節日。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台灣、越南、韓國、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美國紐約州唐人街等國家和地區法定假日。


上巳节,即农曆三月初三日,韩国称为삼짇날


端午節,即農曆五月初五日,越南稱為Tết Đoan Ngọ(端午節),韓國稱為단오(端午)수릿날戌衣日/水瀨日,同音,兩種漢字寫法在韓國皆可用)。


七夕,即農曆七月初七日晚上,越南稱為Thất tịch(七夕),韓國稱為칠석(七夕)


重陽節,即農曆九月初九日,越南稱為Tết Trùng Cửu(重九節)


十五(月圆)元节

元宵節、上元節,均為農曆正月十五日,越南稱為Tết Thượng Nguyên(上元節),韓國稱為대보름(大보름)


中元節,即農曆七月十五日,越南稱為Tết Trung Nguyên(中元節)Lễ Vu Lan(盂蘭禮),韓國稱為백중(百中/百種)망혼일(亡魂日) 중원(中元)


中秋節,即農曆八月十五日,越南稱為Tết Trung Thu(中秋節),韓國稱為추석(秋夕)


下元節,即農曆十月十五日,越南稱為Tết Hạ Nguyên(下元節)


腊月节日

臘八節,即農曆臘月(十二月)初八日。


祭灶节,亦称小年,即農曆臘月廿三日(北方)或廿四日(南方),越南稱為Tết Táo Quân(竈君節)


除夕,正月初一前夕,即农曆一年之最后一晚。


这三个节日通常被认为是最大节日农曆新年的准备和酝酿。


节气节日

以节气定义的节日,通常都有很浓重的季节特征,大多在春分、秋分、夏至、冬至这种季节最为明显的节气附近,清明是紧接春分后第一个节气。


春季:春社,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大约在春分前后。


春季:寒食节,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日,大约在清明附近,韩国称为한식(寒食)


春季:清明節,清明當日,越南稱為Tết Thanh Minh(清明節)


夏季:夏至节,又称“夏节”、“仲夏”,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中国北方尤其受到重视。清代以前特别是宋代的法定假日,辽代谓之‘朝节’。


秋季:秋社,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大约在秋分前后。


冬季:冬至節,冬至當日,也称“小年”,越南稱為Lễ hội Đông Chí(冬至禮會),韓國稱為동지(冬至)



歷史



中國傳統曆法與紀年採用陰陽干支三合曆[14];上古時期,根據不同的農業牧業生產情況需要,分別產生過太陽曆法和太陰曆法。中國傳統陰陽合曆最早源自何時無從考究,據出土的甲骨文和古代中國典籍多有記載,曆法規則一般認為源自殷商時期[15]。從黃帝紀年到清朝末期啟用西曆,中國歷史上一共產生過102部曆法,此等曆法對中國文化與文明產生過重大影響,比如夏曆、商曆、周曆、西漢太初曆、隋唐大衍曆和皇極曆等,有些曆法雖然沒有正式使用過,但對養生、醫學、思想學術、天文、數學等有所作用。



各地使用


其他東亞地區之陰陽合曆大多源自華夏曆法或受其影響,比如藏曆、和曆以及朝鮮半島和越南曆法等。目前,由於時區差別,大中華地區(UTC+8)[註 6]、韓國(UTC+9)與越南[註 7](UTC+7)使用的農曆的版本並不一致,因此各國農曆日期也不完全一致(例如2012年中國閏四月而韓國閏三月,端午節亦相差一日)。部分軟件未能因應各國時間基準而調整會造成錯誤。[17]


日本農曆(和曆)原使用中國曆法計算,從明朝亡後之1685年開始自行編制曆法(貞享曆),直到1873年起廢除農曆(天保曆)改用西曆(格里曆),並於1910年起停止在官曆內併記舊曆。但目前日本國立天文台每年2月都會發報的「暦要項」官報中仍有節氣和朔弦望等資料可供自行計算農曆。現時日本國內僅有如中秋節等少量節日按農曆慶祝,其餘絕大多數原以農曆日期慶祝之節日均提前約一個月,改成了按照西曆之相同日期慶祝。


絕大部分海外華人會使用和大中華地區一致的農曆,但有些居於南半球的澳紐華僑會出版按當地時間所製作之曆書,此等曆書也會應當地季節而將節氣錯開半年。


據騰訊網上調查,有86.6%網友表示,自己仍按農曆慶祝生日。但隨著西曆越來越深入中國人的生活,很多00后只記西曆出生日期。[18]







  1. ^ 新莽、魏明帝、武周年間之部分年份為短暫例外。邱展毅. 「兩千年中西曆轉換」資料庫介紹. 中央研究院. 1997. 中國曆的運算規則 


  2. ^ 朔望月 平均=29.530588日=29日12小时44分2.8秒(长度在29.27至29.83日之间变动)


  3. ^ 3.03.1 不對應率 = 32假閏月 + 13假月序/ 999年 × 11中氣 = 0.4%
    精算龍曆. 農曆混亂(一):定氣帶來的雙中氣月. 中華龍曆網. 2012年11月24日. 



  4. ^ 例如,冬至至冬至有兩無中氣之月。又或,上個冬至日結束當刻(晚子初四刻,24:00)至冬至日結束當刻只有12次月缺,而非13次。


  5. ^ =36514/ 12+719 ,十九年置七閏月


  6. ^ 中國大陸官方於於1929年從北京子午線時間轉換到UTC+8,台港澳等地民間在1978年前仍廣泛使用北京的子午線[16]


  7. ^ 北越政府於1967年8月8日改採UTC+7時區制曆並隨着越戰於1975年結束而推廣至全國[16]



参考文献





  1. ^ 1.01.1 「冬至月定為子月」,「自漢武帝太初元年(西元前104年)改曆以來,至今大都採用夏代的建寅制,即取冬至起的第3個月為正月」。中國古代歲首分那幾種?各以何為起點?. 中央氣象局. 


  2. ^ 魯迅s:中秋二願:剛過了國曆的九一八,就是夏曆的「中秋賞月」


  3. ^ 史記·夏本紀:孔子正夏時,學者多傳夏小正云。


  4. ^ 史記·曆書:然後日辰之度與夏正同


  5. ^ 3年便累積約33日,因此每3年置一閏月,但仍然比陽曆回歸年少3日左右,


  6. ^ 根據不完全統計,機率約為50%-60%。廖婉妤、黃靖涵、張博睿. 一本萬「曆」--農曆19年7閏之探討 (PDF). 中華民國第53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 (臺中市立立人國民中學). 


  7. ^ 清史稿·時憲四:求閏月,以前後兩年有冬至之月為準。中積十三月者,以無中氣之月,從前月置閏。一歲中兩無中氣者,置在前無中氣之月為閏。


  8. ^ 立春與閏月. 香港地下天文台. 2015-02-04. 


  9. ^ 雙春兼閏月. 香港天文台. 2016-12-16. 


  10. ^ s:新唐書/卷025:李淳風:「古曆分日,起於子半。」。
    s:樂律表微_(四庫全書本)/卷3s:性理大全書 (四庫全書本)/卷22:子時初四刻屬前一日 正四刻屬後日 其兩日之間即所謂始之始 中之中也。
    s:大統厯志_(四庫全書本)/卷6#日周一萬分:自子正初刻至夜子初四刻有此分。
    s:天經或問 (四庫全書本)/卷3:世人但知 子属本日 始得亥為本日終時 殊不知 子對中正初之刻為本日始時 夜子初四刻為本日終時。



  11. ^ s:漢書/卷021#律曆志:時所以記啟閉也,月所以紀分至也。啟閉者,節也。分至者,中也。節不必在其月,故時中必在正數之月。……朔不得中,是謂閏月,言陰陽雖交,不得中不生。


  12. ^ s:明史/卷31#曆一:「《大統》置閏,但論月無中氣,新法尤視合朔後先。今所進十五年新曆,其十月、十二月中氣,適交次月合朔時刻之前,所以月內雖無中氣,而實非閏月。蓋氣在朔前,則此氣尚屬前月之晦也。至十六年第二月止有驚蟄一節,而春分中氣,交第三月合朔之後,則第二月為閏正月,第三月為第二月無疑。」


  13. ^ 「初一、十五」與「初二、十六」-極品小站 黃成義中醫師所著《依醫倚犄》壹拾貮章神佛論


  14. ^ 周敏華. 《睡》簡、《放》簡及《孔》簡之《日書》盜篇比較 (PDF). 2007. 


  15. ^ 丁原植; 馮時. 殷曆月首研究. 古文字與古史新論. 2007. 


  16. ^ 16.016.1 Mathematics of the Chinese calendar, pp. 28–30.


  17. ^ “智能”手机显示错误闰月(图)-搜狐滚动. roll.sohu.com. [2018-08-13]. 


  18. ^ 86.6%的网友仍过农历生日 你还过农历生日吗?_大渝网_腾讯网. cq.qq.com. [2018-08-13] (中文(中国大陆)‎). 




參見


  • 中國傳統曆法


外部链接


政府官方


  • 香港天文台1901至2100年公曆與農曆日期對照表


  • 臺灣中央氣象局日曆資料表


  • 臺灣中央研究院資訊服務處兩千年中西曆轉換(西元元年2月11日至2100年2月9日)


  • 臺灣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陰陽曆對照+曆象表


其他


  • 厤象考成: 上編16卷, 下編10卷By 允錄(富強齋) 1898

  • The Mathematics of the Chinese Calendar



参见





  • 曆法、曆法列表

  • 中國傳統曆法

  • 黃曆

  • 西曆


  • 干支、生肖

  • 五行


  • 七曜、六曜



置闰问题


  • 關於西元2033年的置閏:2033年問題

  • 關於西元2066年的置閏:2066年問題

  • 關於西元2185年的置閏:2185年問題 2185年冬至12月21日改為12月22日

  • 關於西元2337年的置閏:2337年問題

  • 關於西元2473年的置閏:2473年問題

  • 關於西元2511年的置閏:2511年問題

  • 關於西元2519年的置閏:2519年問題

  • 關於西元2538年的置閏:2538年問題

  • 關於西元2566年的置閏:2566年問題

  • 關於西元2671年的置閏:2671年問題

  • 關於西元3182年的置閏:3182年問題

  • 關於西元3201年的置閏:3201年問題

  • 關於西元3266年的置閏:3266年問題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Guess what letter conforming each word

Run scheduled task as local user group (not BUILTIN)

Port of Sp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