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
羽毛的结构 羽毛 是鸟类及一些獸腳亞目恐龍特有的结构,是表皮的角质化衍生物。曾经被认为其与爬行类的鳞片同源,但自从大量羽毛恐龙化石在中国辽宁热河生物群以及侏罗猎龙在德国巴伐利亚被发掘和研究以来,这一观点被主流古生物学界所推翻。羽毛的真正起源至今仍没有定论。 目录 1 特点、功能 2 结构 2.1 按着生部位 2.2 按特征 3 羽毛的产生 4 换羽 5 羽毛的保护 6 经济利用 7 参考文献 特点、功能 鸟身上的羽毛很多,大约要超过2000枚。鸟类的羽毛在体表形成隔热层,保持体温。羽毛本身可以保护皮肤,羽毛的颜色和斑纹起着保护色的作用。羽毛是使鸟类完成飞行的重要结构。有些部位的羽毛有触觉功能。 结构 羽小钩 正羽由 羽轴 及两侧的 羽片 构成,羽轴的下部不具羽片的部分称为 羽柄 或 羽根 。羽柄深入皮肤内。羽片与羽柄交界处的覆面有一个孔称为 上脐 ,上脐下着生一簇发育不全的小羽毛,称为 副羽 。羽轴上部自上脐以上的部分称为 羽幹 ,其两侧为 羽片 。羽片有一系列斜着排列的平行的 羽枝 所构成,羽枝上又斜生着平行的 羽小枝 。近列的羽小枝具 凸缘 ,远列的具 羽小钩 。羽小钩相互钩节后羽枝排列整齐,使羽片严密。鸟经常梳理羽毛就是要让羽小枝重新钩合。 羽毛的颜色丰富多彩,成色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结构色 :由于羽毛上皮表面的凹凸沟纹、羽小枝内的小颗粒、气泡和液泡等对光线所起的折射和干涉作用而形成的色彩。常见的各种金属光泽就数以这种光学效应。 色素色 :有各种色素在羽毛发生时沉积而形成的颜色。主要有黑色素和脂色素两类。 按着生部位 原始鸟类的羽毛可能是均匀着生在体表,现在的一些种类如企鹅、鸵鸟、叫鸭和鼠鸟目的鸟也是如此。但绝大多数鸟类的羽毛着生在体表的一定区域,称为 羽区 ,各羽区之间不着生羽毛的地方被称为 裸区 。 飞羽 :翼区后缘所着生的一列坚韧强大的羽毛,牢固“锚定”在骨骼后缘。在振翅时整体挥动,拍击空气。飞羽的数目和形态是鸟类分类的重要依据。 初级飞羽 :着生在腕骨、掌骨和指骨上的飞羽。多数雀形目鸟有9-10枚,非雀形目鸟为10枚。国际上通常以鸟类飞羽更换的顺序自内向翅尖逐次计数,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