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藏大臣


























钦差驻藏办事大臣

清朝的驻藏大臣







 



1727年-1912年


 

 




歷史

 - 成立

1727年
 - 廢除

1912年

現隸屬於

西藏自治区
































西藏历史
布達拉宮

藏区 · “西藏”名称

















历史年表

駐藏大臣(藏文:.mw-parser-output .uchen{font-family:"Qomolangma-Dunhuang","Qomolangma-Uchen Sarchen","Qomolangma-Uchen Sarchung","Qomolangma-Uchen Suring","Qomolangma-Uchen Sutung","Qomolangma-Title","Qomolangma-Subtitle","Qomolangma-Woodblock","DDC Uchen","DDC Rinzin",Kailash,"BabelStone Tibetan",Jomolhari,"TCRC Youtso Unicode","Tibetan Machine Uni",Wangdi29,"Noto Sans Tibetan","Microsoft Himalaya"}.mw-parser-output .ume{font-family:"Qomolangma-Betsu","Qomolangma-Chuyig","Qomolangma-Drutsa","Qomolangma-Edict","Qomolangma-Tsumachu","Qomolangma-Tsuring","Qomolangma-Tsutong","TibetanSambhotaYigchung","TibetanTsugRing","TibetanYigchung"}བོད་བཞུགས་ཨམ་བན,威利:bod bzhugs am ban[1];简称:ཨམ་བན་[2])是清代西藏的軍政長官、駐紮大臣。全稱為欽差駐藏辦事大臣欽命總理西藏事務大臣,又稱西藏辦事大臣。另設副職一員,稱幫辦大臣。雍正五年(1727年)置。駐藏大臣會同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監理西藏政務,並代表朝廷主持並監管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以及西藏各大呼圖克圖之轉世、坐床等事宜。駐藏大臣與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地位平等,後兩者上書皇帝須經駐藏大臣轉奏。1912年末任駐藏大臣離職,中華民國政府改設西藏辦事長官及蒙藏事務局管理西藏事務。




目录






  • 1 設置


  • 2 沿革


  • 3 職權


  • 4 上司


  • 5 僚屬


  • 6 官印


  • 7 廢除


  • 8 衙門遺址


  • 9 歷任駐藏大臣


    • 9.1 雍正朝


    • 9.2 乾隆朝


    • 9.3 嘉慶朝


    • 9.4 道光朝


    • 9.5 咸豐朝


    • 9.6 同治朝


    • 9.7 光緒、宣統朝


    • 9.8 參贊




  • 10 外部連結


  • 11 注釋及徵引文獻


  • 12 參考書目





設置


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皇帝派遣侍郎赫壽前往喇薩,辦理西藏事務[3]。此為清代派遣大臣駐藏辦理政事之始,但赫壽為臨時派員,未成定制。平定蒙古準噶爾部侵藏事變後,雍正五年(1727年)正月,雍正皇帝遣内閣學士僧格、副都統馬喇駐紮拉薩,“與達賴喇嘛、康濟鼐、阿爾布巴等和衷辦事”[4],並設立駐藏大臣衙門。自此,朝廷派駐紮大臣數員辦理西藏事務,遂成定制。



沿革


雍正末年以前,駐藏大臣尚無統一頭銜,有總理、料理、協理西藏事務等多種名號。員額初定為二員,一人卸任時,仍有一人留駐,有助於新赴任者熟悉西藏政務。然而雍正年间,藏內局勢不穩,同時派駐西藏的辦事大臣、協理大臣常達四、五人之多。阿爾布巴之亂平定後,乾隆元年(1736年),減駐藏大臣為一員。但乾隆十二年(1747年)頗羅鼐死後,袭其位之次子珠爾默特那木札勒性情乖张,駐藏大臣紀山约束不力,致使乾隆皇帝認為“藏地關係甚要,彼處應辦事件有二人相商,較爲有益,且換班先後更替,有一舊人,尤覺妥當。”[5]遂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恢復了駐藏大臣二員的舊制。果然,次年珠爾默特那木札勒发难,驻藏大臣傅清、拉布敦二人被杀,乾隆帝对其忘恩负义极为震怒,曾有意在西藏设州县,建城池,任命流官统治,后经三世章嘉的劝阻乃止。[6]珠爾默特那木札勒叛乱平定以后,驻藏大臣制度始通过《西藏善後章程》得以确固。乾隆四十五年後,駐藏辦事大臣與駐藏幫辦大臣始有嚴格區分。


駐藏大臣多由满洲、蒙古旗人充任,歷任173人中漢人只有8人。如道光年间,漢軍旗人徐錕、孟保、鍾方等人任駐藏大臣。清末廣東人張蔭棠、溫宗堯任幫辦大臣,漢軍旗人趙爾豐任駐藏辦事大臣。[7]


駐藏大臣任期為三年。雍正十年(1732年)諭令曰:“嗣後駐藏大臣、章京、筆帖式皆酌量於綠營換班之期,三年一換。更替之大臣自成都帶領換班官兵至藏,清查交待後,舊駐藏大臣帶領原駐官兵同回內地。”[8]然而由於路途遙遠、政局變化等原因,實際任期短則數月,長則四五年。



職權


雍正至乾隆初年,駐藏大臣僅統轄駐藏官兵,督導郡王頗羅鼐辦理政務。頗羅鼐死後,珠爾默特那木扎勒與達賴喇嘛不合,又勾結準噶爾部,陰謀叛亂,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被駐藏辦事大臣傅清、幫辦大臣拉布敦誘殺。隨後,傅清與拉布敦又為珠爾默特那木扎勒黨羽所害。叛亂平定後,四川總督策楞上奏《西藏善後章程》十三條,于當年頒行。《西藏善後章程》規定西藏之重要事務,如地方官員任免陞遷、調遣兵馬、防禦卡隘等,由噶倫請示駐藏大臣、達賴喇嘛酌定辦理。駐當雄的達木八旗蒙古軍隊亦歸駐藏大臣統轄。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兩廣總督福康安領兵平定廓爾喀入侵後,奏請頒行《欽定藏內善後章程》二十九條,再次確定了駐藏大臣及噶廈的職權。章程規定駐藏大臣地位與達賴、班禪平等。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西藏各地大呼圖克圖的轉世金瓶掣籤,以及達賴喇嘛坐床典禮,須由駐藏大臣主持。達賴喇嘛等僧官不得直接上書皇帝,須由駐藏大臣轉奏。各大寺廟堪布(住持)如有缺出,由駐藏大臣會同達賴喇嘛揀選。噶倫及其下的噶廈僧俗官員均為駐藏大臣下屬。噶廈辦理的各項政務,須由噶倫稟告駐藏大臣及達賴喇嘛,不得擅自隱匿。噶倫、戴琫(即代本)級別的官員出缺,由駐藏大臣與達賴喇嘛開具候選名單上奏皇帝,由皇帝揀選任命。前後藏其餘官員由駐藏大臣分別會同達賴、班禪選補。凡西藏地方邊防、駐軍、通商(廓尔喀一年可到西藏一次,克什米尔三年一次)、鑄幣、外國朝貢等事宜,均由駐藏大臣統籌辦理。駐藏大臣亦有權稽查西藏地方財政收支;並督察司法、戶口、差役(烏拉)等事項。


1846年,驻藏大臣琦善就當時的種種弊端擬定《裁禁商上积弊章程》,奏准施行,其中放弃对商上财政的审核权、奏罢训练藏军成例,削弱了此后驻藏大臣的权力,《清史稿》等说使清朝丧失了对西藏的财权和兵权。[9]



上司


駐藏大臣的奏摺通常送交軍機處處理,但在有危機時由四川總督代遞奏摺,因為對西藏的任何行動都會交由四川總督辦理。西藏進貢和西藏與青海、甘肅、蒙古的貿易則由理藩院辦理。[10]



僚屬


駐藏大臣的下屬有理藩院司官夷情章京,輔助管理霍爾三十九族(即藏北三十九族[11])的土納馬賦事務[12]。另有隨印筆貼式一人,以及糧臺、把總等低級官吏。達木蒙古八旗佐領直屬於駐藏大臣。


駐藏辦事大臣與幫辦大臣名義上為一正一副,實則互不統屬,遇事掣肘。宣統二年(1910年),依駐藏辦事大臣聯豫所奏,省幫辦大臣,改置左右參贊各一人,隸屬于駐藏辦事大臣。“左參贊駐前藏,右參贊監督三埠通商事宜。”[13]參贊下又有翻譯、書記等官吏。



官印


駐藏辦事大臣所用官印為銀質虎鈕,方三寸三分,厚九分,刻滿、漢、回(維吾爾)三种文字,形制與西寧辦事大臣同。[14]



廢除


1911年(宣統三年)10月,湖北新軍發動武昌起義。駐藏清軍分化為支持帝制與共和兩派。11月,駐拉薩清軍發生内訌,部分官兵囚禁了末代駐藏大臣聯豫,更有士兵乘機鈔略百姓,攻擊寺院。拉薩陷入混亂狀態。1912年,噶廈與聯豫、鍾穎等清朝駐藏官員達成協議,聯豫等人留藏,川軍解除武裝後離開西藏。5月,大總統袁世凱任命鍾穎為西藏辦事長官,行使清朝駐藏大臣職權。聯豫不願留藏,于1912年6月經印度回國,駐藏大臣制度終結。7月,民國政府設立蒙藏事務局,後又恢復了十三世達賴喇嘛名號。



衙門遺址


駐藏大臣衙門遺址在拉薩原有三處。一處位于西藏軍區第二招待所現址,一處位于拉薩河中的太陽島,還有一處在西藏話劇團一帶。今皆已毀壞。




駐藏大臣有泰(左三)與攻陷拉薩的英國少校榮赫鵬(左二),拍攝於光緒三十年(1904年)




光緒十三年(1887年),駐藏大臣文碩致尼泊爾帕爾帕地方長官榮格·巴哈杜爾·拉納的信




有泰(左三)及其幕僚




駐藏大臣的拉萨衙门



歷任駐藏大臣


《中國大百科全書》統計,自雍正五年至宣統三年(1727年-1911年)的185年閒,有駐藏辦事大臣57人,共83任;幫辦大臣49人,共52任。由幫辦大臣陞任辦事大臣者9人。[15]據藏學家吳豐培的統計,在此185年間,朝廷向西藏派遣大臣173人次,共計136人;包括未到任者21人,實到任115人。其中辦事大臣共計102人次,實到任(且初任即為辦事大臣)者64人。幫辦大臣71人次,實到任者51人。由幫辦大臣陞任辦事大臣者18人。



雍正朝




















































































































姓名

旗籍

職銜及差事
任命時間[16]
離職時間[17]

備註
僧格,巴林氏
蒙古鑲紅旗
內閣學士,總理西藏事務
1727
1733

馬喇[18],富察氏(一任)
滿洲正黃旗
正紅旗滿洲副都統
1727
1728

查郎阿,納喇氏[19]
滿洲鑲白旗

左都御史,料理藏內軍機事務
1727
1728

邁祿
?
正藍旗滿洲副都統,料理藏內軍機事務
1727
1733


周瑛
汉人
散秩大臣儀品鑾儀使,料理藏內軍機事務
?
1729

馬喇(再任)
滿洲正黃旗
總理西藏事務
1729
1732

包進忠
漢人
協理西藏事務
1729
1732
卒于任上
青保
?
總理西藏事務
1731
1734

苗壽
?
駐西藏辦事,總理西藏事務
1731
1734

李柱
?
協理西藏事務
1732
未到任
病卒于途中
馬喇(三任)
滿洲正黃旗
駐藏辦事大臣
1733
1736
卒于任上
阿爾珣[20]
?
駐藏辦事大臣
1734
1734
到任即病卒
那蘇泰[21]
?
駐藏辦事大臣
1734
1737



乾隆朝



















































































































































































































































































































































































































































姓名
旗籍
職銜及差事
任命時間[16]
離職時間[17]
備註
杭奕祿,完顏氏
滿洲鑲紅旗

1737
1738


紀山
滿洲鑲紅旗

1738
1741


索拜
滿洲
副都統
1741
1744


傅清,富察氏
滿洲鑲黃旗

1744
1748

索拜(再任)
滿洲

1747
1748


拉布敦,董鄂氏
滿洲正黃旗

1748
1749

紀山(再任)
滿洲鑲紅旗

1749
1750

傅清(再任)
滿洲鑲黃旗

1749
1750
殉難于珠爾默特那木扎勒之亂
拉布敦(再任)
滿洲正黃旗

1750
1750
殉難于珠爾默特那木扎勒之亂

同寧,宗室


1750
未赴任


班第,博爾濟吉特氏
蒙古鑲黃旗

1750
1753

那木扎勒[22],圖伯特氏
蒙古正白旗

1750
1752

多爾濟


1752
1754

舒泰


1752
1757


兆惠,吳雅氏
滿洲正黃旗

1753
1754

薩拉善,宗室
滿洲正白旗

1754
1757


伍彌泰
蒙古正黃旗

1756
1759


官保,吳雅氏
滿洲正黃旗

1757
1761

積福
蒙古鑲黃旗

1759
1762

輔鼐


1761
1764

傅景


1761
1765

阿敏爾圖


1764
1766

瑪瑺


1765
1768

官保(再任)
滿洲正黃旗

1766
1768

托雲


1767
1770

莽古賚,宗室
滿洲正藍旗

1767
1774

常在


1769
1771
卒于任上

索琳,完顏氏
滿洲正藍旗

1771
1773

恆秀,愛新覺羅氏
滿洲正白旗

1773
1777

伍彌泰(再任)
蒙古正黃旗

1773
1776

留保柱,烏祁忒氏
蒙古正白旗

1775
1779


恆瑞,宗室
滿洲正白旗

1776
1781

索琳(再任)
滿洲正藍旗

1779
1780
卒于任上

保泰[23],圖伯特氏
蒙古正白旗
駐藏辦事大臣
1780
1783
那木扎勒之子

博清額,富察氏
滿洲鑲黃旗

1780
1785


慶麟
滿洲鑲黃旗
駐藏幫辦大臣
1783
1789

班第之孫,因廓爾喀之亂革職
留保柱(再任)
蒙古正白旗
駐藏辦事大臣
1785
1787


雅滿泰
蒙古正黃旗
駐藏幫辦大臣
1786
1789

佛智

駐藏辦事大臣
1788
1789

舒濂
滿洲正白旗
駐藏辦事大臣
1788
1790


巴忠

駐藏辦事大臣
1788
1789
因謊報廓爾喀軍情,畏罪自盡

普福
蒙古正黃旗
駐藏幫辦大臣
1789
1790

普福(擢任)
蒙古正黃旗
駐藏辦事大臣
1790
1790
因廓爾喀之事革職治罪
雅滿泰(再任)
蒙古正黃旗
駐藏幫辦大臣
1790
1791
因廓爾喀之事革職治罪
保泰(再任)
蒙古正白旗
駐藏辦事大臣
1790
1791
因廓爾喀之事革職治罪

奎林,富察氏
滿洲鑲黃旗
駐藏辦事大臣
1791
未到任
卒於赴任途中。
舒濂(再任)
滿洲正白旗
駐藏幫辦大臣
1791
1792
到任即病歿

鄂輝,碧魯氏
滿洲正白旗
駐藏辦事大臣
1791
1792


額勒登保
滿洲正黃旗
駐藏幫辦大臣
1792
1792


成德
滿洲正黃旗
駐藏辦事大臣
1792
1794


和琳,鈕祜祿氏
滿洲正紅旗
駐藏辦事大臣
1792
1795

和珅之弟

和寧
蒙古鑲黃旗
駐藏辦事大臣
1793
1800


松筠
蒙古正藍旗
駐藏辦事大臣
1794
1799



嘉慶朝




























































































































































































姓名

旗籍

職銜
任命時間[16]
離職時間[17]

備註

英善,薩哈爾察氏
滿洲鑲藍旗
駐藏辦事大臣
1799
1804

和寧(擢任)
蒙古鑲黃旗
駐藏辦事大臣
1800
1801


福寧,伊爾根覺羅氏
滿洲鑲藍旗
駐藏幫辦大臣
1801
1803

福寧(擢任)
滿洲鑲藍旗
駐藏辦事大臣
1803
1805


成林,伊爾根覺羅氏
滿洲鑲藍旗
駐藏幫辦大臣
1803
1805


策拔克[24],博爾濟吉特氏
蒙古鑲黃旗
駐藏辦事大臣
1804
1805


文弼
滿洲正紅旗
駐藏幫辦大臣
1805
1808


玉寧,他塔喇氏
滿洲正紅旗
駐藏辦事大臣
1805
1808

文弼(擢任)
滿洲正紅旗
駐藏辦事大臣
1808
1810


隆福,宜特墨氏
滿洲正紅旗
駐藏幫辦大臣
1808
1809


陽春[25],庫雅拉氏
滿洲正白旗
駐藏幫辦大臣
1809
1811

陽春(擢任)
滿洲正白旗
駐藏辦事大臣
1811
1812


慶惠
滿洲正白旗
駐藏幫辦大臣
1811
1812


瑚圖禮,完顏氏
滿洲正白旗
駐藏辦事大臣
1811
1814


豐紳,佟佳氏
滿洲鑲黃旗
駐藏幫辦大臣
1812
1812
奉旨回任

祥保,鈕祜祿氏
滿洲鑲黃旗
駐藏幫辦大臣
1812
1814


喜明,佟佳氏
滿洲正藍旗
駐藏幫辦大臣
1814
1814
到任即陞為辦事大臣
喜明(擢任)
滿洲正藍旗
駐藏辦事大臣
1814
1818


珂實克[26]
?
駐藏幫辦大臣
1814
1820
病卒于歸途

玉麟,哈達那拉氏
滿洲正黃旗
駐藏辦事大臣
1817
1821


靈海
?
駐藏幫辦大臣
1819
1822


文幹[27],他塔喇氏
滿洲正紅旗
駐藏辦事大臣
1820
1823
病卒于任上


道光朝




































































































































































































































































































姓名

旗籍

職銜
任命時間[16]
離職時間[17]

備註

那丹珠
滿洲鑲藍旗
駐藏幫辦大臣
1821
未赴任
仍留原任

保昌
滿洲正藍旗
駐藏幫辦大臣
1821
1826


松廷,鄭佳氏
滿洲正藍旗
駐藏辦事大臣
1823
1827


敦良
滿洲正紅旗
駐藏幫辦大臣
1825
未到任
赴任途中受傷,回京調養

廣慶
?
駐藏幫辦大臣
1826
1829


惠顯,富察氏[28]
滿洲鑲黃旗
駐藏辦事大臣
1827
1831
慈禧太后的外祖父

盛泰
蒙古正藍旗
駐藏幫辦大臣
1828
1831
因病去職

興科,薩克達氏
滿洲鑲黃旗
駐藏幫辦大臣
1830
1830
到任即陞為辦事大臣
興科(擢任)
滿洲鑲黃旗
駐藏辦事大臣
1830
1833


隆文,伊爾根覺羅氏
滿洲正紅旗
駐藏幫辦大臣
1830
1833

隆文(擢任)
滿洲正紅旗
駐藏辦事大臣
1833
1835


徐錕
漢軍正藍旗
駐藏幫辦大臣
1833
1835


文蔚,費莫氏
滿洲正藍旗
駐藏幫辦大臣
1834
1836
轉任盛京兵部侍郎

嵩濂,伊爾根覺羅氏[29]
滿洲正藍旗[30]
駐藏幫辦大臣
1834
?
疑未到任

那當阿
?
駐藏幫辦大臣
1834
未到任
調任哈密幫辦大臣

慶祿
蒙古正紅旗
駐藏幫辦大臣
1834
1836

慶祿(擢任)
蒙古正紅旗
駐藏辦事大臣
1836
1836


鄂順安,鄂拖氏
滿洲正紅旗
駐藏幫辦大臣
1836
1837


關聖保,伊爾根覺羅氏
滿洲鑲藍旗
駐藏辦事大臣
1836
1840


訥爾經額,費莫氏
滿洲正白旗
駐藏幫辦大臣
1837
未到任
調任西寧辦事大臣

孟保,孟佳氏
漢軍鑲黃旗
駐藏幫辦大臣
1838
1839

孟保(擢任)
漢軍鑲黃旗
駐藏辦事大臣
1839
1842
轉任鑲白旗滿洲副都統

海樸
滿洲鑲藍旗
駐藏幫辦大臣
1839
1842


海樸(擢任)
滿洲鑲藍旗
駐藏辦事大臣
1842
1843


宗室訥勒亨額
滿洲正藍旗
駐藏幫辦大臣
1842
未到任
改任盛京刑部侍郎

鍾方
漢軍正黃旗
駐藏幫辦大臣
1842
1844

孟保(再任)
漢軍鑲黃旗
駐藏辦事大臣
1843
1843


琦善,博爾濟吉特氏
滿洲正黃旗
駐藏辦事大臣
1843
1847


瑞元,棟鄂氏
滿洲正黃旗
駐藏幫辦大臣
1844
1846


文康,費莫氏
滿洲鑲紅旗
駐藏幫辦大臣
1846
未到任
因病去職

穆騰額,巴岳特氏
滿洲正黃旗
駐藏幫辦大臣
1846
1848


斌良,瓜爾佳氏
滿洲正紅旗
駐藏辦事大臣
1847
1848
病卒于任上
穆騰額(擢任)
滿洲正黃旗
駐藏辦事大臣
1848
1853
因病去職

崇恩,愛新覺羅氏
滿洲正紅旗
駐藏幫辦大臣
1848
1849

鄂順安(再任)
滿洲正紅旗
駐藏幫辦大臣
1849
1851
因病去職


咸豐朝




















































































































姓名

旗籍

職銜
任命時間[16]
離職時間[17]

備註

額勒亨額
?
駐藏幫辦大臣
1851
1852
卒于任上

寳清
滿洲鑲藍旗
駐藏幫辦大臣
1852
1853
卒于任上

宗室海枚
滿洲鑲藍旗
駐藏辦事大臣
1852
未到任
行至打箭爐病歿

諄齡
?
駐藏幫辦大臣
1852
1855
因病去職
文蔚(再任)
滿洲正藍旗
駐藏辦事大臣
1853
未到任
轉任奉天府尹

赫特賀,希爾努特氏
蒙古鑲紅旗
駐藏辦事大臣
1853
1857
因病去職

毓檢
滿洲正藍旗
駐藏幫辦大臣
1854
未到任
尋罷官

滿慶,鄂岳特氏
蒙古正白旗
駐藏幫辦大臣
1855
1857

滿慶(擢任)
蒙古正白旗
駐藏辦事大臣
1857
1865


安誠,魏佳氏
滿洲鑲黃旗
駐藏幫辦大臣
1857
未到任
病卒

恩慶,那拉氏
蒙古正黃旗
駐藏幫辦大臣
1857
1865
在藏病卒

崇實,完顏氏
滿洲鑲黃旗
駐藏辦事大臣
1859
未到任
改署四川總督

景紋
漢軍正黃旗
駐藏辦事大臣
1861
1869



同治朝




































































姓名

旗籍

職銜
任命時間[16]
離職時間[17]

備註

瑞昌
蒙古正白旗
駐藏幫辦大臣
1866
1867


恩麟
滿洲鑲黃旗[31]
駐藏幫辦大臣
1867
1868
到任即擢升辦事大臣
恩麟(擢任)
滿洲鑲黃旗
駐藏辦事大臣
1868
1872


德泰
?
駐藏幫辦大臣
1868
1873


承繼,覺羅氏
滿洲正黃旗
駐藏辦事大臣
1872
1874


希凱
?
駐藏辦事大臣
1873
1876


松溎,伊爾根覺羅氏
滿洲鑲藍旗
駐藏辦事大臣
1874
1879



光緒、宣統朝












































































































































































































































































姓名

旗籍

職銜
任命時間[16]
離職時間[17]

備註

桂豐
宗室滿洲鑲紅旗
駐藏幫辦大臣
1876[32]
1878[33]


錫縝,博爾濟吉特氏
滿洲正藍旗
駐藏幫辦大臣
1878[34]
未到任
因病乞休

色楞額,達虎里郭貝爾氏
滿洲正白旗
駐藏幫辦大臣
1879
1879
十二月擢任辦事大臣
色楞額(擢任)
滿洲正白旗
駐藏辦事大臣
1879
1885
改任庫倫辦事大臣

維慶,鈕祜祿氏
滿洲鑲黃旗
駐藏幫辦大臣
1879[35]
1882[36]


鄂禮,章佳氏
滿洲正白旗
駐藏幫辦大臣
1882[37]
未到任
因病開缺

崇綱
蒙古
駐藏幫辦大臣
1882
1886
因病乞休

文碩,費莫氏
滿洲鑲紅旗
駐藏辦事大臣
1885
1889
任內主張與英屬印度開戰

尚賢
蒙古正白旗
駐藏幫辦大臣
1886[38]
未到任
留京,改派升泰

升泰,卓特氏
蒙古正黃旗
駐藏幫辦大臣
1886[39]
1890[40]
有泰之兄

長庚,伊爾根覺羅氏
滿洲正黃旗
駐藏辦事大臣
1888
1890
調為伊犁將軍
升泰(擢任)
蒙古正黃旗
駐藏辦事大臣
1890
1892
卒于任上

紹諴,馬佳氏
滿洲鑲黃旗
駐藏幫辦大臣
1890[41]
未到任
卒于山西途中

奎煥
蒙古鑲白旗
駐藏幫辦大臣
1891[42]
1892
升泰卒,繼任辦事大臣
奎煥(擢任)
蒙古鑲白旗
駐藏辦事大臣、督辦藏印邊務大臣
1892[43]
1897


杜延茂
漢軍正白旗
駐藏幫辦大臣
1892[44]
1894
後于八國聯軍入京時殉難

訥欽[45]
滿洲正白旗,治華佐領下人
駐藏幫辦大臣
1894
1896

訥欽(署理)
滿洲正白旗,治華佐領下人
署理駐藏辦事大臣
1896[46]
1898
光緒二十四年七月離藏返京

文海,費莫氏
滿洲鑲紅旗
駐藏辦事大臣
1896[47]
1900
病卒于任上

裕鋼
蒙古鑲黃旗
駐藏幫辦大臣
1898[48]
1900


慶善
漢軍鑲黃旗
駐藏辦事大臣
1900
未到任
赴任途中病歿
裕鋼(擢任)
蒙古鑲黃旗
駐藏辦事大臣
1900[49]
1904[50]


安成,和托氏
滿洲正紅旗
駐藏幫辦大臣
1900
1903
因病乞休,光緒三十年任伊犁副都統

有泰,卓特氏
蒙古正黃旗
駐藏辦事大臣
1902.12
1906.12
升泰之弟

訥欽,瓜爾佳氏[51]
滿洲正白旗,喜文佐領下人,繩昌佐領下人
駐藏幫辦大臣
1902.12[52]
未到任
因病乞休

桂霖
滿洲正黃旗
駐藏幫辦大臣
1903.2[53]
1904.5
滯留成都,未入藏,即因病解職

鳳全
滿洲鑲黃旗
駐藏幫辦大臣
1904.5[54]
未到任
光緒三十一年在四川巴塘遇害

聯豫,王氏
滿州正黃旗[55]
駐藏幫辦大臣
1905.4
1906.12
因張蔭棠辭去幫辦大臣一職,1907年至1908年聯豫仍兼署幫辦大臣,直至溫宗堯就任。[56]
聯豫(擢任)
滿州正黃旗
駐藏辦事大臣
1906.12
1912.6
末任駐藏辦事大臣。民國元年經印度返京。

張蔭棠

廣東南海人
副都統,查辦藏事[57]
1906.6
1908.3
辭去幫辦大臣一職

趙爾豐
漢軍正藍旗
駐藏辦事大臣
1908.3
1909.2
在川邊實行改土歸流,未到拉薩

溫宗堯
廣東臺山人
駐藏幫辦大臣
1908.7
1910.2



參贊



  • 左參贊:羅長裿,字申田,湖南湘鄉人。宣統末年出征波密土王,後於亂軍中被害。

  • 右參贊:錢錫寳,字叔楚,浙江杭州人。著有小說檮杌萃編。



外部連結


  • 光緒二十六年或二十七年(1900/1901)的駐藏大臣衙門照片


注釋及徵引文獻





  1. ^ 陈观胜、安才旦 编,《常见藏语人名地名词典》,外文出版社2004年出版,374页


  2. ^ 藏语意為“钦差”。《藏汉词典》,西北民族学院藏文教研组编,甘肃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965页。


  3. ^ 《清聖祖實錄》卷二三六


  4. ^ 《世宗實錄》卷五二


  5. ^ 《高宗實錄》卷三五一


  6. ^ 土观·洛桑却吉尼玛著;陈庆英,马连龙译. 《章嘉国师若必多吉传》. 北京: 民族出版社. 1988年4月: 第211—212页. ISBN 7-105-00117-8. 


  7. ^ Gray Tuttle. Tibetan Buddhists in the Making of Modern China (PDF).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4年: 第252頁腳註66. ISBN 0231134460. 


  8. ^ 《高宗實錄》卷二五二


  9. ^ 周伟洲. 驻藏大臣琦善改订西藏章程考.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09年3月. 


  10. ^ Luciano Petech. The Administration of Tibet during the First Half-Century of Chinese Protectorate. (编) Gray Tuttle; Kurtis R. Schaeffer. The Tibetan History Reader.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3-04-09: 405. ISBN 978-0-231-51354-8. 


  11. ^ 其地相當於今昌都地區西北部及那曲地區西部一帶,為蒙古牧地。


  12. ^ 《清史稿》卷五百二十五


  13. ^ 《清史稿》職官四


  14. ^ 《清史稿》職官一


  15. ^ 《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歷史卷III,1615页。


  16. ^ 16.016.116.216.316.416.516.6 以諭令時間為準,與實際到任時間有出入


  17. ^ 17.017.117.217.317.417.517.6 以實際卸任時間為準


  18. ^ 亦作瑪拉、馬臘


  19. ^ 據世宗實錄卷六三補


  20. ^ 一作阿爾遜


  21. ^ 一作那素泰


  22. ^ 一作納穆扎爾


  23. ^ 一作保太(見八旗通志)。乾隆五十七年,避親王之諱改名為俘習渾,(見高宗實錄)


  24. ^ 一作策巴克


  25. ^ 一作陽春保


  26. ^ 一作珂什克


  27. ^ 原名文寧,避宣宗諱改


  28. ^ 孝欽顯皇后之外祖父


  29. ^ 貴州巡撫調任漕運總督嵩溥奏謝胞弟嵩濂升侍讀學士恩,道光十三年軍機處檔摺件


  30. ^ 清史稿嵩浦列傳


  31. ^ 《清代硃卷集成》,37冊,14頁,烏拉布族兄弟。


  32. ^ 德宗實錄卷二九


  33. ^ 德宗實錄卷七九


  34. ^ 德宗實錄卷七九


  35. ^ 德宗實錄卷一百二


  36. ^ 德宗實錄卷一四三


  37. ^ 德宗實錄卷一四二


  38. ^ 德宗實錄卷二二八


  39. ^ 德宗實錄卷二三三


  40. ^ 光緒十六年升泰與印度總督蘭士頓簽訂藏印條約時,仍署駐藏幫辦大臣。


  41. ^ 德宗實錄卷二八五


  42. ^ 德宗實錄卷二九四


  43. ^ 德宗實錄卷三一六


  44. ^ 德宗實錄卷三三九


  45. ^ 與光緒二十八年任幫辦大臣之訥欽並非一人


  46. ^ 德宗實錄卷三九二


  47. ^ 德宗實錄卷三八五


  48. ^ 德宗實錄卷四二五、四七二


  49. ^ 德宗實錄卷四七二


  50. ^ 光緒二十九年十二月有泰抵藏,始與交卸


  51. ^ 與光緒二十年至二十四年駐藏之訥欽並非一人


  52. ^ 德宗實錄卷五百八


  53. ^ 德宗實錄卷五一一


  54. ^ 德宗實錄卷五二九


  55. ^ 有泰在日記中記聯豫為正白旗人


  56. ^ 德宗實錄卷五六五


  57. ^ 初授駐藏幫辦大臣,不受




參考書目



  1. 《清史稿》,中華書局點校本

  2. 北京大學歷史系等,1963,《西藏地方歷史資料選輯》,北京:三聯書店

  3. 吳豐培、曾國慶,1988,《清代駐藏大臣傳略》,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ISBN 9787223001472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Guess what letter conforming each word

Run scheduled task as local user group (not BUILTIN)

Port of Sp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