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
中國民間信仰系列之 |
中国民间信仰 |
---|
哲学
|
理论
|
实践
|
体系
|
内部传统 传统哲学或教义:
传统宗教仪式:
传统信仰:
秘密社会:
|
与宗教相关的
|
中国民间信仰 |
陰陽,為源自於古代中國哲學思想的一種二元論觀念。古代中國把事物中對立又聯合的現象,例如天地、日月、晝夜、寒暑、牝牡、上下、左右、動靜、剛柔、刑德,用「陰陽」的概念來加以表述,從中彰顯出「相互對立又依存」的抽象關係,並以「氣」作為這種抽象關係的具象表現。
在春秋時代的《易傳》以及老子的《道德經》中,就以「陰陽」來論述、發揮其思想主張。西漢儒生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更承繼陰陽家結合陰陽以及五行的論說,將陰陽五行視為政教制度的設立依據和根源。陰陽理論已浸透到包括曆法,天文,氣象,中醫,武術,書法,建築,宗教,風水,占卜等各種中國傳統文化事物當中,為中國傳統文化意識的重要成份。
由於占術憑依陰陽五行術數驗算人事吉凶,「陰陽」一詞也用來代指占術,如《文心雕龍》:「於是伎數之士附於詭術,或說陰陽,或序災異」。
目录
1 字義
2 陰陽論
3 陰陽家
4 天文
5 中醫學
6 孫子兵法
7 道
8 太極圖
9 術數
10 禪宗
11 科學上的意義
11.1 龐加萊對偶
11.2 量子力學
12 文化
12.1 在科學分支化學的氧化還原反應的翻譯
13 無極
14 參考文獻
14.1 引用
14.2 来源
15 外部链接
16 参见
字義
陰、陽兩字的古義是背日和向日(山南水北,向日為「陽」;山北水南,背日為「陰」)[1],起初并无任何哲学思想内涵[2]。
- 陰,《说文解字》曰:「陰,闇也,水之南山之北也;從阜,侌聲」。侌,即古文『𩃬』(霒)字,「𩃬,雲覆日也,從雲,今聲」。
- 陽,《说文解字》曰:「陽,高明也;從阜,昜聲」。「昜,開也。從日、一、勿。一曰飛揚,一曰長,一曰彊(強)者眾貌」。段玉裁《說文解字注》:「闢戸謂之乾,故曰開也。从日一勿。从勿者、取開展意。」
按照徐復觀的解釋,侌、昜二字為陰、陽的本字,兼具意符和聲符的作用。「侌」字為雲覆日,雲覆日則陰暗;「昜」字為日出照於地上,日出照於地上則明朗。「一」象大地之形,「勿」乃象日初出時的光芒。侌、昜的原意就是有無日光的兩種天氣[2]。
陰陽論
中醫學 |
中醫理論 |
氣 - 阴阳 - 五行 |
臟腑 - 經絡 |
望聞問切 - 辨證論治 |
四氣五味 - 君臣佐使 |
治療方法 |
中藥 - 針灸 - 推拿 |
導引 - 氣功 |
中醫經典 |
黃帝內經 - 神農本草經 |
難經 - 傷寒雜病論 |
基礎學科 |
中醫基礎理論 |
中醫診斷學 |
中藥學 - 方劑學 |
溫病學 - 針灸學 |
中醫史 - 各家學說 |
臨床學科 |
中醫內科 - 中醫外科 |
中醫婦科 - 中醫兒科 |
針灸科 - 骨傷科 |
中醫眼科-中醫耳鼻喉科 |
民間療法 |
推拿 - 刮痧 - 拔罐 |
其它 |
中醫學家列表 |
祝由十三科 - 馬醫科 |
中國的傳統學術中,有所謂「孤陰不生,獨陽不長」以及「陰極陽生,陽極陰生」的概念。老子在《道德經》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陰陽的特性如下:
- 「對立而統一關係」( the contradictoryunity)(太極):
- 兩者互相對立:萬物皆有其互相對立的特性。如熱為陽,寒為陰;天為陽,地為陰,說明了宇宙間所有事物皆對立存在。然這種相對特性並非絕對,而是相對。如上為陽,下為陰,平地相對於山峰,山峰為陽,平地為陰;但平地若相對於地底,則平地屬陽、地底屬陰,可見陰陽的相對性關係。
- 兩者相互依靠、轉化、消長:陰陽存在互根互依,互相轉化的關係,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因彼此的消長,陰陽可以變化出許多不同的現象分類。
- 陰陽的例子:
- 陽的代表:天、父、雄性、光、熱、表面、進行、單數、剛強(主導性)。
- 陰的代表:地、母、雌性、暗、寒、裡面、完成、偶數、柔順(包容性)。
陰陽家
中國春秋時代的陰陽家認為天文氣象是「天道」,為天下綱紀。為政者「順天則昌,逆之則亡」。陰陽學說認為宇宙間所有事物皆有陰陽兩個屬性,他們相互依靠、相互制約、存有相互轉化的關係。
司馬談《論六家要旨》列「陰陽家」為六大學派之首。《史記》司馬談《論六家要旨》;「嘗竊觀陰陽之術,大祥而眾忌諱,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時之大順,不可失也。---夫陰陽、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各有教令。順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則亡,未必然也。故曰:使人拘而多畏。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弗順則無以為天下綱紀。故曰:四時之大順,不可失也。」
劉向、劉歆《漢書·藝文志》列陰陽家為“九流”之一。陰陽與陰陽家在史載上難以明確次第,但其學說卻深植在中國哲學諸子百家與後繼之學。大約在東周戰國中期發展︰主要代表人物有東周戰國末期齊國的鄒衍。《漢書·藝文志》記載「陰陽家者流,蓋出於羲和之官,敬順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此其所長也;及拘者為之,則牽於禁忌,泥於小數,捨人事而任鬼神。』(束於術數)
接著呂不韋及其所主編的《呂氏春秋》從陰陽氣數與天象、五行與物候和人事、世界圖式的和步整合等方面予以完善。
陰陽本指事物兩種相互對立的方面,「一陰一陽之謂道」(《周易·繫辭傳》),莊子將之定義為氣所包含的矛盾對立要素,「陰陽,氣之大者也」(《莊子·則陽》)。陰陽家則把陰陽矛盾作用引起的變化推演至神秘化,「深觀陰陽消息,而作怪迂之變」(司馬遷《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最後是劉安及其主編的《淮南子》,再將道分陰陽的宇畝圖式與五行生剋的社會體系進行整合,這樣陰陽家才正式確立。
陰陽家學派在魏晉以後已不復存在。《漢書·藝文志》著錄陰陽家著作「二十一家,三百六十九篇」,都沒有流傳下來。但是從董仲舒的《春秋繁露》還可以看到一些關於陰陽家的學說內容。
天文
《淮南子·天文训》讲天地的起源和演化问题,认为天地未分以前,混沌既分之后,轻清者上升为天,重浊者凝结为地;天为阳气,地为阴气,二气相互作用,产生万物。可见,阴阳是两种哲學上(非科學)的基础粒子,古人認為是宏观物质形成的基础。
中醫學
陰陽學說源自中國古代人民的自然觀,古時的人民從生活中,觀察到各種對立的自然現象,它是一種相對的而非絕對的概念,如天地、日月、晝夜、暑寒、男女、上下等,並歸納出「陰陽」的概念,故《黃帝內經》中的《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認為:「陰陽者,天地之道也。」由此,中醫學發展出人體陰陽理論來判斷疾病與決定治療方向。
人體不同的部位、組織,以至不同的生理活動,都可劃分為陰陽兩類,例如:
背為陽、腹為陰;- 外為陽,內為陰;
- 上為陽,下為陰;
- 動為陽,靜為陰;
- 流動性佳為陽,流動性差為陰;
氣、魂與神為陽,血、津液與精為陰。
按照同樣道理,身體經絡分為陰與陽,不同的病證類型亦可按陰陽劃分,故有同病不同治的說法,就是因其『陰陽消長』不同而來。
根據《素問·陰陽離合論》:「陰陽者,數之可十,推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可萬;萬之大,不可勝數,然其要一也。」故陰陽可無限細分,而這概念亦應用於中醫學上,以解釋生理活動的不同狀態。例如:五臟為陰;當中的每一個臟器,其活動狀態又可細分為陰陽,如肝陰、肝陽;腎陰、腎陽等。
孫子兵法
有太極的思想:「形兵之極,至於無形」
道
主條目:道
繫辭傳說:「一陰一陽之謂道」、「天之道,曰陰與陽也」,並引用孔子的話:「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所以說儒家認同:「道者,陰陽變化之理也。」道,即宇宙運行,自然變化的法則。
繫辭傳又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經中的「太極」與「道」字相通,正因為萬物由「道」所生,因此萬物變化均由太極,化成兩儀、四象、八卦。所以易經的卦象才能蓋括所有變化,成為筮卜的依據。也就是:
道 = 太極 = 陰 + 陽
譬如所謂的「現實」包含了「存在」與「虛無」(參見實在論)。
至宋代之後,道教思想家為了區別先天的氣與後天的氣,採用古字「炁」來代表先天的氣,代表無極,氣則被當成是後天的氣,為太極。這兩個字的意義又被分開。但是除了道教文獻之外,通常都以氣來概括。
太極圖
大約在北宋年間,出現了道教的太極圖。太極圖以一條曲線將圓形分為兩半,形成一半白一半黑,白者像陽,黑者像陰,白中又有一個黑點,黑中又有一個白點,表示陽中有陰,陰中有陽。分開的兩半,酷似兩條魚,所以俗稱陰陽魚。
太極符號(☯)的Unicode編碼是0x262f(十六進位),在網頁HTML當中可以寫成☯
。
術數
- 日本神道下以源自中國的陰陽五行為基礎的陰陽道(在日本是法術的代名詞),古代在律令制管理下中務省的陰陽寮內所屬的官職之一,稱作陰陽師(日語:陰陽師/おんみょうじ Onmyōji *)。
禪宗
- 禪宗六祖惠能的三十六對法:
- 外境無情有五對:「天與地對,日與月對,明與暗對,陰與陽對,水與火對。」
- 法相語言有十二對:「語與法對,有與無對,有色與無色對,有相與無相對,有漏與無漏對,色與空對,動與靜對,清與濁對,凡與聖對,僧與俗對,老與少對,大與小對。」
- 自性起用有十九對:「長與短對,邪與正對,癡與慧對,愚與智對,亂與定對,慈與毒對,戒與非對,直與曲對,實與虛對,險與平對,煩惱與菩提對,常與無常對,悲與害對,喜與嗔對,捨與慳對,進與退對,生與滅對,法身與色身對,化身與報身對。」
科學上的意義
龐加萊對偶
丘成桐曾評論說:「我們中國喜歡講的陰陽,其實就是一個屬於幾何的對稱。在數學上有一個叫龐加萊對偶的概念,其實就是陰陽,但這個概念要比陰陽具體得多,同時也真正用在了數學的發展上[3]。」
量子力學
愛因斯坦曾於1909年提出,在描述光的物理行為时,必須將其波動性與粒子性都納入考量。1923年,路易·德布羅意假定物質粒子也都具有波粒二象性,即具有波動和粒子的雙重性質。這一論述後來稱為德布罗意假说。1927年,戴維森-革末實驗证实了德布罗意假说。這一系列重要發展促使玻爾與海森堡聚焦研究波粒二象性,可是,由於其極具難度,儘管絞盡腦汁研究探索,他們仍舊無法找到正確解答。[4]1927年2月,玻尔在挪威疗养时構想出了互補原理[5]。這一原理闡明,基於不同的实验框架,事物会表现出像波粒二象性这样明显对立的雙重性质[6]。在同一段時期,海森堡也發展出不確定性原理。那年秋天,海森堡升遷為萊比錫大學的教授。從4月份開始,延續了一整個暑期,奧斯卡·克萊因負責聽寫玻爾口述與修改關於互補原理的論文。同年9月,在義大利科莫召開的伏打会议中,玻爾首次提出互補原理。[7]從量子力学的新概念所衍生的哲学问题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尽管为量子力学贡献良多,爱因斯坦對於這些新概念还是提出了諸多批評。互補原理也不在例外。爱因斯坦与玻尔后来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旷日持久的论争,直到爱因斯坦去世。[8]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告终,玻尔在1945年8月25日回到了哥本哈根,并于9月21日重新當选为丹麦皇家科学院院长[9]。1947年10月17日,在克里斯蒂安十世的追悼仪式上,国王弗雷德里克九世宣布授予玻尔大象勋章。通常只有王室成员和国家元首能获此殊荣。国王说这一荣誉不仅仅只是授予玻尔个人,更是授予整个丹麦科学界。[10][11]玻尔设计了自己的纹章。纹章中附有太极图以及格言“对立即互补”(拉丁語:contraria sunt complementa)。[12][11]
文化
在科學分支化學的氧化還原反應的翻譯
- 主條目:氧化還原
- 定義:涉及電子轉移(得失電子)的化學反應稱之氧化還原,所以氧化還原一定會有失電子者(還原劑)和得電子者(氧化劑)的參與
- 反應過後反應物氧化數改變的反應
- 反應過程
- 有的反應物失電子(定義為氧化(陽),因為電子帶負電所以反應後氧化數上升)Ex. 失去氫、得到氧
- 有的反應物得電子(定義為還原(陰),因為電子帶負電所以反應後氧化數下降)Ex. 失去氧、得到氫
- 因此氧化和還原反應必相伴發生。
- 有的反應物失電子(定義為氧化(陽),因為電子帶負電所以反應後氧化數上升)Ex. 失去氫、得到氧
無極
宋代周敦頤作太極圖說云:「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
參考文獻
引用
^ 山水之陰陽.
^ 2.02.1 徐復觀. 中國人性論史. : 510–511.
^ https://m.leiphone.com/news/201710/JXViV3L0nQuP1dTu.html 丘成桐演讲全文:工程上取得很大发展,但理论基础仍非常薄弱,人工智能需要一个可被证明的理论作为基础 | CNCC 2017
^ Pais 1991, pp. 301–302.
^ Kumar 2011, p. 229–230.
^ MacKinnon 1985, pp. 112–113.
^ Pais 1991, pp. 311.
^ Dialogue 1985, pp. 121–140.
^ Pais 1991, p. 504.
^ Pais 1991, pp. 166, 466–467.
^ 11.011.1 Wheeler 1985, p. 224.
^ Copenhagen.
来源
- 书籍
上海中醫學院:《中醫學基礎》,香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2005
. ISBN 962-07-3014-3.
- 魏哲彰:《人體圖形》,台北:世茂出版社,2005. ISBN 957-776-354-5.
外部链接
- 徐復觀:陰陽五行及其有關文獻的研究
- 鮑家麟:〈陰陽學說與婦女地位〉。
- 羅子翔:「一陰一陽之謂道」觀念釐析
参见
- 五行
- 太极
- 八卦
- 太极图
- 二元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