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剌




瓦剌(蒙古语:.mw-parser-output .font-mong{font-family:"Menk Hawang Tig","Menk Qagan Tig","Menk Garqag Tig","Menk Har_a Tig","Menk Scnin Tig","Oyun Gurban Ulus Tig","Oyun Qagan Tig","Oyun Garqag Tig","Oyun Har_a Tig","Oyun Scnin Tig","Oyun Agula Tig","Mongolian BT","Mongolian Baiti","Noto Sans Mongolian","Mongol Usug","Mongolian White","MongolianScript","Code2000","Menksoft Qagan"}.mw-parser-output .font-mong-mnc,.mw-parser-output .font-mong:lang(mnc-Mong),.mw-parser-output .font-mong:lang(dta-Mong),.mw-parser-output .font-mong:lang(sjo-Mong){font-family:"Abkai Xanyan","Abkai Xanyan LA","Abkai Xanyan VT","Abkai Xanyan XX","Abkai Xanyan SC","Abkai Buleku","Daicing White","Oyun Gurban Ulus Tig","Oyun Qagan Tig","Oyun Garqag Tig","Oyun Har_a Tig","Oyun Scnin Tig","Oyun Agula Tig","Mongolian BT","Mongolian Baiti","Noto Sans Mongolian"}
ᠣᠢᠷᠠᠳ
,西里尔字母:Ойрад;卫拉特语:Өөрд;英语:Oirat)是西部蒙古族,元朝称斡亦剌惕、明朝称瓦剌Wǎlà/Wǎlā)、清朝稱卫拉特漠西蒙古等,意即居住于大漠(戈壁沙漠)以西的蒙古族。


厄鲁特(蒙古语:
ᠥᠭᠡᠯᠡᠳ
,西里尔字母:Өөлд)本是瓦剌的一部,但在清朝文献中也用来泛指瓦剌。


历史上蒙古民族是由两个基本部分组成的。古代两分为“草原百姓”和“林中百姓”(斡亦剌惕、不里牙惕)。到后来为东部蒙古(中央蒙古)和西部蒙古(以瓦剌为主)。「瓦剌」的意思是「森林之民」或「邻近者」。[1]




目录






  • 1 起源


  • 2 瓦剌兴起


  • 3 土木之变


  • 4 西蒙古


  • 5 清代


  • 6 领袖


    • 6.1 准噶尔部


    • 6.2 杜爾伯特部


    • 6.3 和硕特部


    • 6.4 土尔扈特部




  • 7 关联条目


    • 7.1 清朝划分


    • 7.2 明朝划分


    • 7.3 沙俄划分




  • 8 参考文献


  • 9 外部連結





起源






































蒙古族历史

蒙古族历史

匈奴

鲜卑

柔然

突厥

回紇

契丹

蒙古帝国

元朝


四大汗国
- 窩闊台汗國
- 察合台汗國
- 欽察汗國
- 伊兒汗國

帖木兒帝國

莫卧儿帝國

克里米亞汗國

西伯利亚汗国

瓦剌

準噶爾


 大清(清代蒙古)

 中華民國(蒙古地方)

 蒙古國(外蒙古)

 中华人民共和国(內蒙古)

布里亞特蒙古人

卡爾梅克蒙古人

哈扎拉蒙古人

爱马克蒙古人


年表

查 · 论 · 编

瓦剌先世为“斡亦剌惕”。原居住于叶尼塞河上游八河地区。成吉思汗立国时,忽都合別乞領有四千户。与成吉思汗黄金家族有世婚关系,在蒙古国中一直享有“亲视诸王”的特殊地位。14世纪时,以元朝皇室衰微,遂乘机扩大实力,积极参予各派系纷争。










在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分领瓦剌时,瓦剌实力相当强大,时称“四万卫拉特”。辖境除叶尼塞河上游外,还包括额尔齐斯河上游、科布多东南札布罕河流域等地。他们为同控制着汗位的东部蒙古贵族分庭抗礼,并进而称雄于漠北,一面结好于明廷,遣使向明廷贡马。一面又积极同东部蒙古统治集团进行斗争。



瓦剌兴起


1414年,明成祖统兵北征西部蒙古,与瓦剌战于忽兰忽失温(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东),马哈木败。东部蒙古阿鲁台又发兵往击。马哈木又败,积忧愤死。马哈木的儿子脫歡继袭,明廷仍封之为顺宁王。


1423年,东部蒙古阿鲁台与明廷关系恶化,被明军击败,脱欢乘隙于饮马河(今克鲁伦河)破其众,俘其大量马驼牛羊和部众。饮马河之捷,使脱欢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得到大大加强,统一瓦剌各部。


1434年,又出兵击阿鲁台于母纳山(今内蒙古乌拉山)、杀阿鲁台及其子失捏干,尽收其部众,东西蒙古一时俱为所有。脱欢本欲自立为汗,但因他不是黄金家族后裔,受到部下的强烈反对。于是拥立元裔脱脱不花为汗,并让其管辖阿鲁台旧有部众,居住于呼伦贝尔草原一带;又将己女嫁与脱脱不花为妻,自为太师,居住漠北,直接掌握蒙古的政治、经济实权。


1439年,脱欢病死,子也先继位,瓦剌在其统治时期,势力达到全盛。


瓦剌控制东部蒙古各部,一面又利用军事征讨、封官设治、联姻结盟等手段,把乞儿吉思、哈密、沙州、罕东、赤斤、兀良哈三卫等,分别置于自己统治之下。又结好女真各部,使之为其效力。极盛时势力东抵朝鲜,西部至塔拉斯河並與巴爾喀什湖以西的金帳汗國接壤,北括貝加爾湖及南西伯利亚,南临长城。



土木之变



在也先统治初期,瓦剌与明廷关系比较密切。1449年夏,也先借口出兵进攻大同、宣府、辽东、甘肃。明英宗在宦官王振怂恿下率兵亲征,也先诱明军至大同,破其前锋。接着,又聚军于土木堡,歼灭明军主力,俘明英宗以去,史称为土木之变。同年十月,也先进围北京,企图迫明廷订城下之盟。但因北京的明军和市民奋力抵抗,也先计划未能实现。由于伤亡惨重,加上兵士厌战,内部矛盾重重。1450年也先被迫将明英宗送还,双方重新恢复正常通贡互市关系。


也先与脱脱不花向不相睦。脱脱不花名义上虽然是汗,但实际权力却操在也先手里。也先自恃势强,垂涎汗位,欲立己姊子“为太子”,脱脱不花拒之,双方发生激烈战争。脱脱不花初与弟阿噶多尔济联兵,彼此实力大致相当,难分胜负。后因兄弟内讧,阿噶多尔济叛投也先。脱脱不花势孤被败,遁入兀良哈(唐努乌梁海)。脱脱不花死后,也先自称“天圣大可汗”,建号“添元”,以次子阿失帖木儿为太师。



西蒙古


后来东部蒙古达延汗再兴,瓦剌部则移师西北地区,势力一度扩张至伊犁河流域一带。为了保证贸易的顺利进行,阿失帖木儿还不时遣使向明朝通贡。16世纪,在俺答汗等的持续打击下,瓦剌势力衰落,退出了今天蒙古国地区,当地被外喀尔喀占领。到16世纪末,瓦剌在达赖泰什、哈喇忽剌、博贝密尔咱、和鄂尔勒克领导下重新复兴,瓦剌繼續在當地存在,直至被俄羅斯沙皇國吞併。


瓦剌分为四大部:杜尔伯特(绰罗斯氏)、准噶尔(绰罗斯氏)、和硕特(成吉思汗二弟合撒儿之后)、土尔扈特。另有辉特等小部。


17世纪初,准噶尔部强势控制天山南北,土尔扈特部西迁到伏尔加河沿岸,和硕特部又在固始汗率领下迁到青海。



清代


准噶尔部在1759年为清军所灭,土尔扈特部迁回新疆,史称土尔扈特部东归。



领袖































































名號
在位時間

孛罕(太师)
?—13世纪末

乌林台巴达(乌林台巴达台什)(太师)
?—13世纪末

浩海达裕(浩海太尉)(太尉)
?—1409年

猛可帖木儿
?—1409年

马哈木(太师)
1409年—1416年

脱懽(太师)
1416年—1439年

也先
额森(太师)(大元天盛可汗)
1439年—1454年

阿失帖木儿
俺檀汗
额斯墨特达尔罕诺颜 (太师)


克舍
额斯图木


养罕
哈木克台吉


卜六
阿喇哈青森


翁郭楚


布拉台吉


哈剌忽剌
17世纪初—1634年


准噶尔部











































名號
在位時間

巴图尔珲台吉
1634年—1653年

僧格
1653年—1671年

噶尔丹
1671年—1697年

策妄阿拉布坦
1697年—1727年

噶尔丹策零
1727年—1745年

策妄多尔济那木扎尔
1745年—1750年

喇嘛达尔扎
1750年—1753年

达瓦齐
1750年—1755年

阿睦尔撒纳
1755年—1757年


杜爾伯特部











































































世代 姓名 年份 备注
第一代 車凌 1756年-1758年 1753年降清
第二代 索諾木袞布 1758年-1769年 車凌子
第三代 瑪克蘇爾札布 1769年-1812年 索諾木袞布子
第四代 旺拉布 1812年-1820年 瑪克蘇爾札布子
第五代 拉木札布 1820年-1821年 旺拉布子
第六代 齊旺巴勒楚克 1821年-1843年 旺拉布弟
第七代 密什克多爾濟 1843年-1848年 齊旺巴勒楚克次子
第八代 散都克多爾濟 1848年-1854年
滿達拉長子
第九代 勒札勒喇布坦希哩珠特 1854年-1863年 散都克多爾濟子
第十代 那克旺札勒禪 1864年-1870年
滿達拉三子
第十一代 噶勒章那木濟勒 1870年-?
巴咱爾扎那子
密什克多爾濟嗣子


和硕特部






































汗號
姓名
在位時間

固始汗

1606年—1654年

鄂齐尔图汗

1654年—1675年

达延鄂齐尔汗

1654年—1670年

达赖汗

朋素克
1671年—1701年

拉藏汗

1701年—1717年


罗卜藏丹津
1714年—1755年


土尔扈特部







































名號
在位時間

和鄂尔勒克
1628年—1643年

书库尔岱青
1645年—1667年

朋楚克
1667年—1670年

阿玉奇
1670年—1724年

策凌敦多布
1724年—1735年

敦罗卜旺布
1735年—1741年

敦罗布剌什
1741年—1761年

渥巴锡
1761年—1771年


关联条目



清朝划分



  • 漠南蒙古

  • 漠西蒙古

  • 漠北蒙古

  • 青海蒙古



明朝划分



  • 瓦剌

  • 鞑靼

  • 兀良哈



沙俄划分



  • 喀尔喀

  • 卡尔梅克



参考文献





  1. ^ 白翠琴. 瓦剌史.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 ISBN 7-5633-6348-3. 




外部連結



  • Oyirad-mongols (shot notes, photo, historical review, maps)

  • Mongolistic forum

  • Khoyt S.K. White spots in dorwod (derbet) ethnogenesis - in russian

  • Khoyt S.K. Last data by localisation and number of oyirad (oirat) (rar) - in russian

  • Khoyt S.K. Last data by localisation and number of oyirad (oirat) (htm republication) - in russian

  • Khoyt S.K. Other ethnic inclusion in european oyirad (oirat) groups by family trees (genealogys) datas. doc, 114 kb (rar, 14 kb) - in russian

  • Khoyt S.K. The miscegenation problem in kalmyk society. - in russian


  • Oirad Mongols auf mandal.ca[永久失效連結]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Guess what letter conforming each word

Run scheduled task as local user group (not BUILTIN)

Port of Sp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