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部

Multi tool use
Multi tool use














刑部
中文名稱




中文原文
刑部
韓文名稱

















谚文 형부 ‧ 형조
韩文汉字 刑部 ‧ 刑曺
文观部式 Hyeongbu ‧ Hyeongjo
馬賴式 Hyǒngpu ‧ Hyǒngcho
越南文名稱 (?)









國語字 Bộ Hình ‧ Hình bộ
漢喃文 .mw-parser-output .han-nom{font-family:"Nom Na Tong","Han-Nom Gothic","HAN NOM A","HAN NOM B","Ming-Lt-HKSCS-UNI-H","Ming-Lt-HKSCS-ExtB","FZKaiT-Extended","FZKaiT-Extended(SIP)","FZKaiS-Extended","FZKaiS-Extended(SIP)","Sun-ExtA","Sun-ExtB","MingLiU","MingLiU-ExtB","MingLiU_HKSCS","MingLiU_HKSCS-ExtB","SimSun","SimSun-ExtB",sans-serif}
部刑 ‧ 刑部
滿語名稱









滿文 ᠪᡝᡳᡩᡝᡵᡝ ᠵᡠᡵᡤᠠᠨ
穆麟德轉寫 beidere jurgan

刑部是中国古代官署名之一,相當於現代的司法部。其長官為刑部尚书,相当于司法部長。


受中國文化影響,朝鮮半島的高麗王朝也設有刑部,其長官為刑部尚書。至朝鮮王朝時期,改稱刑曹,長官改稱刑曹判書。越南古代亦設有刑部的機構。




目录






  • 1 演變


  • 2 職責


  • 3 其他國家的刑部


    • 3.1 朝鮮


    • 3.2 越南




  • 4 参考文献


  • 5 參見





演變


刑部最早出自隋朝五省六曹制,其時設有都官尚书,後來改為刑部尚书,為六部之一,長官為刑部尚書。其後由唐至元,此制歷代相沿。唐玄宗朝,曾改为宪部。


明清两代,刑部作為主管全國刑事司法的机构,与都察院管稽察、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后审理和复核,共为「三法司制」。



職責


刑部的具体职掌是:审定各种法律,复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会同九卿审理“监候”的死刑案件以及直接审理京畿地区的待罪以上案件。刑部的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是按省设司。清代刑部各司除分核本省刑名外,职掌他省及衙门的部分文书收发和某些日常政务。此外,清设督捕司,掌督捕旗人逃亡事;秋审处,掌核秋审、朝审各案;减等处,掌汇核各省及现审各案之遇赦减等事;提牢厅,掌管狱卒,稽察南北所监狱的罪犯,发放囚衣、囚粮及药物等;赃罚库,掌收放现审案内赃款及没收各物件,并保管本部现银及堂印;赎罚处,掌罚罪事;律例馆,掌修订法律。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宣布“仿行宪政”,将刑部改称法部。刑部之称遂撤。



其他國家的刑部



朝鮮


朝鮮王朝時期,刑曹的本曹設置官員五十四名,分別為判書一名(正二品)、參判一名(從二品)、參議一名(正三品)、正郎三名(正五品)、銓郎三名(正六品)、律學教授一名(從六品)、別提二名(從六品)、明律一名(從七品)、審律二名(從八品)、律學訓導一名(正九品)、檢律二名(從九品)。刑曹之下設有掌隷院、典獄署兩個衙門。



越南


阮朝時,刑部設尚書一、參知二、侍郎二,輔官若干。保大八年(1933年),保大帝改組內閣,將刑部改設為司法部,但民間依然稱作“刑部”。



参考文献




  • 胡祥雨:〈清代刑部与京师细事案件的审理〉。


參見




  • 刑部尚書

  • 三法司







Kx cE,1yKyPcvwCmIhFbTuB02Uha
UVSWlZqRJrBLeuCbIBpd61B5xQlOxKCxRvA7MsHMK0DOuB,GdD1yUdSgiZoON4P8TB3TMEnQ0z7g40B3TbsHl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How to pass form data using jquery Ajax to insert data in database?

Guess what letter conforming each word

Run scheduled task as local user group (not BUIL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