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糖







食糖




白砂糖


(sugar)泛指各種可食用的帶有甜味的晶體,有甜味、短鏈、可溶於水的有機化合物,許多會用在食品中。糖在有機化學中屬於醣類,由碳、氫及氧三種原子組成。單醣是結構較簡單的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及半乳糖。日常用的蔗糖則屬於雙醣,在人體中會分解成葡萄糖及果糖。其他的雙醣有麥芽糖及乳糖。較長鏈的糖稱為寡醣。有些化學結構不同的物質也有甜味,但不會歸類為糖,有些會用來代替食物中的糖,稱為甜味劑,一般俗稱代糖。


大部份植物的組織中都有糖分,但只有在甘蔗及糖用甜菜中才有夠高的濃度。依全球性的生產比例來看,蔗糖約占七成,甜菜糖約占三成。[1]自古在南亞及東南亞等熱帶氣候地區都有種植甘蔗,在18世紀在西印度群島及美洲開始開設製糖工廠,其產量大幅增加。這是首次使糖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之前只能靠蜂蜜使食物有甜味。糖用甜菜是甜菜的一個栽培品种,在較寒冷的氣候中成長,在十九世紀發現萃取糖的技術後,也成為糖的主要來源。糖的生產及交易在許多方面都改變了人類歷史,包括殖民的形成、奴隶制度的出現、契約勞工的產生、19世紀時因為糖交易控制國家而產生的人民遷徙及戰爭,以及新大陸的民族組成及政治結構。


全世界在2011年消耗了1.68億噸的糖,每人每年平均消耗24公斤的糖(若在工業化國家中,每人年均消耗量則為33.1公斤),相當每人每天從糖攝取了260卡路里。在二十世紀後期開始質疑高糖分(特別是精製糖分)的飲食到底對人類是否有益。食糖已確定和肥胖有關,也懷疑和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癡呆、黃斑變性及蛀牙有關。許多研究都試著找出其中的關係,但結果各有不同,原因是很難找到完全不攝取糖,或是幾乎不攝取糖的控制組族群。




目录






  • 1 字源


  • 2 原料


  • 3 蔗糖


    • 3.1 冰糖


    • 3.2 白糖


    • 3.3 紅糖




  • 4 製造


    • 4.1 精煉


    • 4.2 生產國




  • 5 醫療用途


  • 6 糖與健康 (建議食用量)


  • 7 治疗性


  • 8 成癮性


  • 9 量測


  • 10 另見


  • 11 參考來源


  • 12 參考文獻





字源





螞蟻在搬糖


语源学可以看出糖(蔗糖)如何在各民族間擴展,英語的糖sugar[2]源自梵语的शर्करा(śarkarā) [3] 及波斯語شکرshakkar,很可能是因為義大利商人而進入英國,當時義大利文的糖是zucchero,而西班牙语及葡萄牙語的糖(azúcar及açúcar),保留了阿拉伯人定冠詞的痕跡。古法文中的糖是zuchre,現代法文則是sucre,最早希腊语中的字是σάκχαρις (sákkʰaris[4][5],不過有關譜系詞的傳播方式,目前還沒有一個令人滿意的的解釋。



原料


食糖為重要的農產品,其來源作物可能是甘蔗、甜菜(在日本亦稱為砂糖蘿蔔)、蘆粟等。[6]



蔗糖





各式各樣的砂糖


一般的食用糖是蔗糖,以蔗糖为主要成分的食糖根据纯度的由高到低又分为:冰糖(99.9%)、白砂糖(99.5%)、绵白糖(97.9%)和赤砂糖(也称红糖或黑糖,89%)。[7]


以臺灣糖業公司的產品為例,其所生產以蔗糖為原料的食糖有:冰糖、白糖、紅糖。[8]



冰糖


糖度:99.999%以上。[來源請求]精煉白糖經溶解與多次結晶煉製而成。



白糖


糖度:99.6%以上。原料蔗糖經溶解去雜質及多次結晶煉製而成的高純度白糖。



紅糖


糖度:88%以上。紅糖又稱天然糖或有機糖。甘蔗榨汁去雜質後熬煉激晶而成。过去红糖是生产白糖的中间产品,最後會逐漸生產出砂糖與最終成品白糖,而现在由于离心工艺的改进,一般直接生产出白糖,再添加糖蜜制得红糖,所以現代的紅糖是跟以前是不一樣的。[9]另外,俗稱的黑糖,是與紅糖同樣的糖品,主要顏色差異源于糖蜜的比例不同。[10]



製造



精煉





有精煉及沒有精煉的糖


原糖會經過精炼過程,去除其中的糖蜜,剩下的就是精製糖[11][12]。原糖是直接由甘蔗或糖用甜菜中提煉的蔗糖,精煉後即為一般使用的精製糖或白糖[13][14]



生產國


2011年的五大糖生產國分別是巴西、印度、歐盟、中國和泰國。同一年的前四大糖出口國為巴西、泰國、澳洲及印度,前三大糖進口國為歐盟、美國及印尼。若以人均消耗量來算,巴西是人均消耗量最多的國家,其次是澳洲、泰國及歐盟[15][16]














































































































世界食糖產量(1000公噸)[15]
國家 2007/08 2008/09 2009/10 2010/11 2011/12
巴西 31,600 31,850 36,400 38,350 35,750
印度 28,630 15,950 20,637 26,650 28,300
歐盟 15,614 14,014 16,687 15,090 16,740
中國 15,898 13,317 11,429 11,199 11,840
泰國 7,820 7,200 6,930 9,663 10,170
美國 7,396 6,833 7,224 7,110 7,153
墨西哥 5,852 5,260 5,115 5,495 5,650
俄羅斯 3,200 3,481 3,444 2,996 4,800
巴基斯坦 4,163 3,512 3,420 3,920 4,220
澳大利亞 4,939 4,814 4,700 3,700 4,150
其他 38,424 37,913 37,701 37,264 39,474
合計 163,536 144,144 153,687 161,437
168,247


醫療用途



  • 在具有抗藥性的細菌所造成的外部傷口,可在醫生的指示下,使用砂糖,利用滲透壓原理,殺死細菌。此屬民間偏方,非正規療法,需在醫生指示下使用。[17]

    • 研究显示,白砂糖敷伤口比抗生素愈合快。[18]


    • 其科学原理在于糖的脱性吸水性改变了外伤体液的渗透压,使病菌脱水而死,干燥的伤口也使病菌难以滋生繁殖,而糖本身作为营养,为局部机体提供了修复愈合的能量。是一种非抗生素的有效疗法,在难以获取抗生素/或抗生素失效的情况下被使用。[來源請求]

    • 出现的电影:《生死狙击》




糖與健康 (建議食用量)


除了肥胖及糖尿病風險外,由於糖在體內會轉換為血脂(脂肪),吃糖過量也會造成高血脂及脂肪肝。


美國認為糖的安全食用量是低於總熱量的10%,而世界衛生組織(WHO)則認為要低於5%;無論是哪種標準,都是很容易過量的標準。


2015年3月4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新版飲食指南,建議將游離糖的量減至每日攝取總熱量的5%以下,亦即不超過25公克(6茶匙),以避免肥胖症、蛀牙和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甚至癌症等文明病。[19][20][21]


哈佛醫學院亦發表了健康飲食餐盤指引, 當中明確表示, 應避免含糖之飲料, 限制糖的攝取。因為糖為熱量的主要來源, 而且通常營養價值很低。[22]


游離糖分包括食物及飲料中由製造商、廚師或是消費者加入的單糖及雙糖,以及蜂蜜、糖漿、果糖及濃縮果汁中的天然糖分[19]



治疗性


由于吃糖是跳过了绝大部分复杂的咀嚼切碎研磨食物并将其化学消化的过程,改而直接吸营养的更有效摄入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生长期儿童需要经常吃糖保证一定食欲;因饮食不规律而长期饥饿导致消化道溃疡症的消瘦患者需要在手边准备糖,时刻补充血糖营养,防止低血糖病发;医院配置点滴溶液时常使用葡萄糖溶液作为母液……[來源請求]



成癮性


糖類成癮是指糖和許多食物成癮英语food addiction症狀(如暴飲暴食英语Binge eating、戒斷、食物渴求及交叉致敏)之間的關係。有些科學家聲稱過量的糖類或糖果攝取會出現類似類似海洛英中毒英语Opioid use disorde的症狀[23][24][25],日本白澤卓二稱為「糖中毒」[26][27]



量測


一般烹飪糖因為顆粒大小不同,加上濕氣的因素,其密度會有所不同。


Domino食品英语Domino Foods提供了以下重量和體積之間的換算關係,單位用美制单位[28]



  • 緊包裝的紅糖:一磅約2.5英语Cup (unit)(或每公斤1.3公升,每公升0.77公斤)

  • 砂糖:一磅約2.25英语Cup (unit)(或每公斤1.17公升,每公升0.85公斤)

  • 未篩分糖粉:一磅約3.75英语Cup (unit)(或每公斤2.0公升,每公升0.5公斤)


Powder and Bulk出版的"Engineering Resources – Bulk Density Chart"有不同的資料,其密度如下[29]



  • 甜菜糖 0.80 g/mL

  • 葡萄糖 0.62 g/mL

  • 砂糖 0.70 g/mL

  • 糖粉 0.56 g/mL



另見




  • 糖果

  • 大麥糖英语Barley sugar

  • 紅糖

  • 丁醇燃料

  • 焦糖

  • 升糖指数

  • 糖组学

  • 圭亚那糖业公司英语Guyana Sugar Corporation

  • 未加工甜味剂列表

  • 粗糖英语Muscovado

  • 耐滲透壓生物英语[Osmophile]]

  • 加勒比地區的甘蔗種植園英语Sugar plantations in the Caribbean

  • 製糖


  • 游離糖(添加糖)




參考來源





  1. ^ 資源問題研究會. 世界資源真相和你想的不一樣. Biz. 劉宗德譯. 臺灣: 大是文化. [20096月30日]. ISBN 978-986-652-626-8 (繁體中文).  引文格式1维护:未识别语文类型 (link)


  2. ^ The -g- is unexplained, possibly reflecting a Venetian dialect.


  3. ^ Ahmad Y Hassan, Transfer Of Islamic Technology To The West, Part III: Technology Transfer in the Chemical Industries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7-04-27.,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Islam.


  4. ^ σάκχαρ, Henry George Liddell, Robert Scott, A Greek-English Lexicon, on Perseus


  5. ^ This form is not phonetically explained, but may reflect a mediation through a language en route from the Sanskrit original. Modern Greek ζάχαρη [sáχari] is due to cluster simplification [kχ] > [χ] and initial sandhi (acc. την σάχαρη [tin sáχari] > τη ζάχαρη [ti záχari]). The word has also changed its nominal class.


  6. ^ ,盧英權,1994《作物學》。


  7. ^ 食糖卫生标准(GB13104-2005)


  8. ^ 臺灣糖業公司,商品資訊(cached in 2010.10.23)。


  9. ^ 吃货研究所 +加入. 端午节,聊聊蔗糖吧. Guokr.com. 2013-06-12 [2016-04-11]. 


  10. ^ 臺灣糖業公司:黑糖是沿用了日本統治台灣時所製出顏色深褐色的砂糖的名稱,黑糖之名最流行於日本的琉球,其他國家大部分叫紅糖(brown sugar)。實際上黑糖與紅糖是同樣的糖品,而是在於比例的差異而已。


  11. ^ Tantangan Menghadapi Ketergantungan Impor Gula Rafinasi. Asosiasi Gula Rafinasi Indonesia. [2014-04-09] (印度尼西亚语). 


  12. ^ Rafinasi Vs Gula Kristal Putih. Kompas Gramedia. [2014-04-09] (印度尼西亚语). 


  13. ^ Refining and Processing Sugar (PDF). The Sugar Association. [2014-04-1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年12月7日). 


  14. ^ Pakpahan, Agus; Supriono, Agus (编). Bagaimana Gula Dimurnikan - Proses Dasar. Ketika Tebu Mulai Berbunga. Bogor: Sugar Observer. 2005. ISBN 979-99311-0-X (印度尼西亚语). 


  15. ^ 15.015.1 Sugar: World Markets and Trade (PDF).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November 201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2-06-12). 


  16. ^ International Illovo Sugar. Retrieved on 2012-01-07.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9-10-07.


  17. ^ 網路追追追/窮人自療法 傷口灑糖就能治癒?. nownews. 2008-11-28 [2008-12-10]. 


  18. ^ 白砂糖敷伤口比抗生素愈合快. 译言网. 2013-02-19 [2013-02-19]. 


  19. ^ 19.019.1 See Guideline: Sugars intake for adults and children.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5


  20. ^ 陳韻涵. 遠離肥胖 每日糖分不超過25克. 聯合報. 2015-03-06. 


  21. ^ 原克彥. 世衛組織:成人每天吃糖不應超過25克. 日本經濟新聞 (日內瓦: 日本經濟新聞社). 2015-03-05. (繁体中文)(简体中文)


  22. ^ Harvard T.H. 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Healthy Eating Plate & Healthy Eating Pyramid. Harvard Medical School. 


  23. ^ Robison AJ, Nestler EJ. Transcriptional and epigenetic mechanisms of addiction. Nat. Rev. Neurosci. November 2011, 12 (11): 623–637. PMC 3272277. PMID 21989194. doi:10.1038/nrn3111. ΔFosB has been linked directly to several addiction-related behaviors ... Importantly, genetic or viral overexpression of ΔJunD, a dominant negative mutant of JunD which antagonizes ΔFosB- and other AP-1-mediated transcriptional activity, in the NAc or OFC blocks these key effects of drug exposure14,22–24. This indicates that ΔFosB is both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for many of the changes wrought in the brain by chronic drug exposure. ΔFosB is also induced in D1-type NAc MSNs by chronic consumption of several natural rewards, including sucrose, high fat food, sex, wheel running, where it promotes that consumption14,26–30. This implicates ΔFosB in the regulation of natural rewards under normal conditions and perhaps during pathological addictive-like states. 


  24. ^ Olsen CM. Natural rewards, neuroplasticity, and non-drug addictions. Neuropharmacology. December 2011, 61 (7): 1109–22. PMC 3139704. PMID 21459101. doi:10.1016/j.neuropharm.2011.03.010. 


  25. ^ Avena, Nicole M.; Rada, Pedro; Hoebel, Bartley G. Evidence for sugar addiction: Behavioral and neurochemical effects of intermittent, excessive sugar intake. Neuroscience & Biobehavioral Reviews. 2008, 32 (1): 20–39. PMC 2235907. PMID 17617461. doi:10.1016/j.neubiorev.2007.04.019. 


  26. ^ 白澤卓二; 楊詠婷(譯者). 《2週間で効果がでる白澤式ケトン食事法》 [《糖中毒,當然會三高!》]. 方舟文化. 2014-05-07: 192頁 [2014]. ISBN 978-9869058605. 


  27. ^ 你以為只有毒品會慢慢上癮嗎?. 今周刊. 2014-08-01. 


  28. ^ Measurement & conversion charts. Domino Suga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3). 


  29. ^ Engineering Resources – Bulk Density Chart. Powder and Bulk.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21). 




參考文獻


.mw-parser-output .refbegin{font-size:90%;margin-bottom:0.5em}.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st-style-type:none;margin-left:0}.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dl>dd{margin-left:0;padding-left:3.2em;text-indent:-3.2em;list-style:none}.mw-parser-output .refbegin-100{font-size:100%}

  • 盧英權,1994。作物學。臺北市:國立編譯館。共846頁。ISBN 957-00-4377-6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Guess what letter conforming each word

Run scheduled task as local user group (not BUILTIN)

Port of Sp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