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G臺北國際馬拉松比賽
ING臺北國際馬拉松比賽 ING Taipei International Marathon | |
2006年ING臺北國際馬拉松比賽的新版Logo | |
活動口號 | 台灣:跟著獅子跑,大家會更好! (Follow a Lion, and run a Better Life!) 國際宣傳:世界跑向台北,市民跑向健康 (Let the world run with us and let's run for health!) |
---|---|
首度舉辦 | 2004年12月17日 |
指導單位 | 中華民國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
主辦單位 | 台北市政府 |
承辦單位 | 中華民國路跑協會 |
協辦單位 | 台北市體育處 中華民國大型活動緊急救護協會 |
贊助單位 | Nike 養樂多股份有限公司 |
冠名贊助 | ING安泰人壽 |
媒體協辦 | ESPN STAR Sports |
最近舉辦 | 2008年12月21日 |
官方網站 | www.ingtaipeiinternationalmarathon.com |
活動路線 | |
台北市政府廣場(仁愛路)→光復南路口(1K兒童組折返點)→中山南路口(東門,9公里路跑組折返點[1])→中山南路→中山北路三段(半程馬拉松組:右轉北安路→明水路→堤頂大道)→中山北路五段→福林路→福林路254巷→至善路→故宮路(經自強隧道)→北安路→內湖路→(半程馬拉松組接回)堤頂大道→麥帥二橋→市民高架道路(半程馬拉松組:迴轉基隆路)→環東大道→市民高架道路→基隆路→新仁愛路→台北市政府廣場 Fun Run休閒組:台北市政府正門→松高路→松仁路→松壽路→台北市政府正門。 |
ING臺北國際馬拉松比賽(ING Taipei International Marathon),是因為ING安泰人壽自第八屆(2004年)起冠名贊助「台北國際馬拉松比賽」而得此名。此項比賽不但創造台灣馬拉松界,前所未有的多項紀錄,並且成為台灣各項大型馬拉松比賽的典範,使得之後在台灣舉辦的其他大型比賽(馬拉松比賽或是其他運動競賽),皆群起效尤。例如:2004年首度對外招募各行各業之菁英,投入運動賽會之志願服務工作,服務賽會選手;並於2005年,開啟了台灣馬拉松比賽,首度引進國外晶片計時系統,針對競賽組採用晶片計時的先例。
另外,ING安泰人壽為了要讓台灣的各個長跑好手都能實際參與相關活動,也在各分區舉辦ING慢跑俱樂部訓練活動(ING Running Club)以及分區的暖身賽(舊稱「先鋒賽」,亦稱之「試跑賽」),希望能藉由各地區的訓練活動中,來發掘出各地的慢跑菁英,進而讓各地的好手能互相交流,達成良好的慢跑風氣。
然而,因為台灣的行車文化極為不佳,而遭到各界(學術界與大眾媒體)的抨擊之下,曾經一度傳言要退出台北國際馬拉松比賽贊助的ING安泰人壽,經過2006年12月15日的會議之後,在承辦的中華民國路跑協會與主辦的台北市政府承諾「比賽時,維持交通的良好秩序」的前提下,決議持續贊助至2009年(第13屆),並且宣佈在2007年確定會於12月16日舉行正式比賽[2]。
雖然ING台北國際馬拉松比賽已成為台灣有史以來企業冠名贊助最長久,也是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馬拉松比賽,但由於ING安泰人壽在2008年10月20日,被富邦金控合併的關係[3],因此在2008年12月21日的最後一次舉辦後,台北國際馬拉松的冠名贊助權,將由2009年開始易手富邦金控,這個名詞將隨之走入歷史。
目录
1 比賽分組方式
2 相關活動
2.1 分區暖身賽
2.2 安泰路跑俱樂部定期聚會 ING Running Club
2.2.1 2004年(種子代表隊選拔)
2.2.2 2005年、2006年(六人小組制度建立)
2.3 搶衫活動
2.4 馬拉松團體大車拼
2.5 「馬拉松之美」攝影比賽
3 賽會創舉
3.1 台灣第一個對外開放招募志工的比賽
3.1.1 歷屆承攬志工招募的單位
3.2 破紀錄獎金
3.3 登上國際認證
3.3.1 晶片計時系統,與國際接軌
3.4 為馬拉松比賽打造專屬音樂精選專輯
4 歷屆重要成績
5 歷屆特殊紀錄
5.1 第八屆(2004年12月19日)
5.1.1 參賽統計與公益募款所得
5.1.2 公益募款分配
5.2 第九屆(2005年12月18日)
5.2.1 廣告獲獎記錄
5.3 第十屆(2006年12月17日)
5.3.1 台灣第三個「百馬」選手─陳前
6 難以被資深跑者認同的原因
6.1 台灣的行車文化影響比賽品質
6.1.1 贊助態度的轉變
6.2 真正投入競賽的選手不成比例
7 需要改進的地方
7.1 行車文化的改善
7.2 選手出發時的秩序
7.3 配置點的問題
7.3.1 競賽路線的水站
7.3.2 選手寄物需求失衡
8 參考文獻
9 相關主題
10 外部連結
比賽分組方式
- 競賽組[4]
- 路跑組:全長為九公里,僅於2005年改成10公里。[5]
- 警消組:僅限警消人員參與的組別[6]。
台北市行政區組:由每個行政區選出優秀的公務員路跑選手(男女各一,也可能是國手)參與行政區比賽,而比賽的所得將全數捐贈給各行政區作為各行政區的公益基金[7]。
- 半程馬拉松組:21公里。
馬拉松組:42.195公里[8]。- 視障組:是專門給視障路跑選手參與的組別,不分性別,里程分為9公里、21公里、42.195公里。[9]
- 兒童組:僅限國小3-6年級的小學生報名的活動,全長為1公里。[10]
- 路跑組:全長為九公里,僅於2005年改成10公里。[5]
- Fun Run組(休閒組):3公里,每年都會有不同廠商協力贊助相關贈品,目前是以持續舉辦年初五公里休閒路跑活動的Nike為主力,另有「團體搶衫活動」配合此活動來舉辦,是唯一開放現場報名的非競賽組別。
相關活動
分區暖身賽
依照以往中華民國路跑協會舉辦比賽的慣例,在年底正式賽進行前,都會在北(台北市)、中(台中市)、南(高雄市)、東(宜蘭縣或花蓮縣)四區進行分區暖身賽。
但自2005年起,由於考量到大台北地區參與路跑活動者較密集,且台灣北部地區的路跑比賽較多,因此,北區不再進行暖身賽,而將暖身賽火力集中在中、南、東三區,希望能藉此拉近四大分區的參賽者比例。
安泰路跑俱樂部定期聚會 ING Running Club
2004年開始,安泰人壽就廣邀各路慢跑好手,加入安泰的小型慢跑俱樂部訓練活動,區域分佈包含臺北縣市、桃竹苗、台中、雲林嘉義、台南市、高雄市、宜蘭、花蓮、台東。訓練活動期間的講師陣容,除了有中華民國田徑協會的正式B級與A級裁判、教練,另外還有健康領域相關的講師。
2004年(種子代表隊選拔)
- 種子代表隊選拔:各區分別選出菁英選手,代表該地區參與年底在台北市的正式賽,並且依照里程分組的不同,名額上也會有一定的限制。入選的代表隊選手,大多數都是在小型路跑比賽中略有成就的好手,像是台北市的張財銘、新竹市的陶大瑜等。
2005年、2006年(六人小組制度建立)
- 六人小隊制度:為了鼓勵團隊的參與與向心力的凝聚,安泰人壽於2005年開始,實行六人小隊制度,也在各分區活動中進行隨機的小隊測驗賽,藉此互相切磋各自的實力。而六人小隊的組成,則是藉由網路或實體組隊而來,知名的有包括「永和慢跑俱樂部」、「業餘長跑隊」、「台北市立葫蘆國小」、「國華人壽」、「大腳丫長跑俱樂部」等。
搶衫活動
2005年起,為了鼓勵團體Fun Run健康路跑組的報名,特別在比賽前一個月進行「團體搶衫活動」,此一小活動受到各團體的好評,同時也吸引更多無法即時參與競賽組的好手,藉由搶衫活動,更進一步地瞭解ING臺北國際馬拉松比賽的健康慢跑。
馬拉松團體大車拼
這個活動雖然並非安泰官方的活動,但對於各慢跑團體與俱樂部而言,是一種另類的榮譽之爭,最早是在2002年11月23日於太魯閣馬拉松的活動中同時舉行,每年,依照各承辦的慢跑團體不同,都會選擇較具主題性質的馬拉松比賽進行。
「馬拉松之美」攝影比賽
為了鼓勵攝影愛好者參與運動競賽的攝影,ING安泰人壽在2004年起,就開始舉辦「馬拉松之美」的主題攝影比賽,攝影比賽內容是以馬拉松各比賽路線的跑者表現與大會現場活動為主,因而引起很多攝影高手的密切注意。而該活動也在2005年起,在各暖身賽中同時進行。
另外於2006年起,為了配合搶衫活動,馬拉松之美也另外新增「搶衫組」的比賽,邀請搶衫成功的團隊,穿上大會的搶衫紀念衣服一起合照,並將照片傳給安泰人壽進行評審。
賽會創舉
台灣第一個對外開放招募志工的比賽
以往台灣大型運動賽會,工作人員的部分頂多是主辦、承辦、協辦、贊助單位裡面的內部人員,但是自從2004年開始,為了要讓更多人實際參與或體驗運動賽會的行政實務,路跑協會與安泰人壽正式對外招收各領域專業人士,擔任各分組的志工,從小學生到長者都有。
而在2006年,為了要向連續三年持續參與本賽會的志願服務者致敬,路跑協會與安泰人壽也將頒發「最高榮譽證書」給連三屆都有參與志願服務的志工。
歷屆承攬志工招募的單位
- 2004年:悍創運動行銷(Bros Sports),發起人為2004雅典奧運台灣志工詹鈞智。[11]
- 2005年:平實行銷股份有限公司(Peace Marketing)。
- 2006年:平實行銷股份有限公司(Peace Marketing)、拓肯行銷顧問股份有限公司(Too Can Sports),總負責人:ING安泰人壽副總經理陳姿瑛。[12]
自2005年起,為了感謝志工的付出,主辦單位會頒贈「志工榮譽證書」給參與志願服務的志工。
「最高榮譽志工證書」只有連續三屆(2004年-2006年)都參與志願服務的志工才能獲得。
前成功大學學生會長林紀甫(Jeff "the Barts" Lin)每年在志工統籌部分都會扮演重要的決策者。
破紀錄獎金
往年的台北國際馬拉松比賽,都會有國際級的貴賓選手來台參與比賽,而路跑協會與安泰人壽為了要激勵國際選手在比賽中有更傑出的表現,在第一次(2004年)的ING臺北國際馬拉松比賽中就設立了破紀錄獎金。
當時的破紀錄條件,是參考中華民國路跑協會歷屆台北國際馬拉松比賽(不是「國道馬拉松」)的最佳成績(依照性別有區分),來設置記錄門檻,以激勵更多國際好手能夠來台參與比賽。
登上國際認證
工業技術研究院引進的晶片計時系統,必須跟專用的「冠軍晶片」配合使用,且須小心架設,以免成績錯誤導致選手抗議。
這是菁英選手的起跑,在地面上有一段紅色地毯擺設的區塊,就是晶片感應區。由於考量到安全問題,除了參賽者、工作人員以外,閒雜人等是不能任意進入的。
自2005年起至今採用的「冠軍晶片」,已成為台灣各大馬拉松比賽仿效的重要對象。
台灣在國際體育界的能見度算是中低的,由於IAAF國際裁判在首屆來台參觀時,看見競賽組成果感到滿意,在國際田徑總會、路跑協會、ING安泰人壽、中華民國田徑協會、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商討後,於2005年將該比賽納入國際認證的比賽。
而自2005年起,所有參加競賽組的選手,不但要掛上專屬計時晶片,得獎的馬拉松選手(路跑組以外),如果打破了大會的紀錄,都必須經過嚴格的禁藥檢驗,才可以決定屬於該名次的選手是否保有得獎資格,也象徵該項比賽走向公平化的路線。
另外在裁判素質方面,除了台灣地區少數的國家級(A級)田徑裁判(例:郭國雄、劉明祥、莊慶貴、郭燦星、吳清价…等)與「馬拉松路線測量員」(例:邱榮基)以外,自2005年起,IAAF與國際反禁藥組織也另外派遣不少國際級裁判,協助維持馬拉松組比賽的公正性。
晶片計時系統,與國際接軌
2005年ING臺北國際馬拉松比賽中,工業技術研究院引進了國外的馬拉松晶片計時系統「冠軍晶片」,將RFID技術首度應用於國際級馬拉松賽中,目前是由工研院無線辨識科技中心負責全程的計時監控。
而由於晶片計時講求準確性與系統穩定性,因此必須於比賽前一天就要將系統全部架設完畢,並且要保證天候狀況不能夠影響系統操作,以免選手抗議成績不公正之問題。
也因為這項措施受到主辦單位、參賽選手的好評,進而在後期,台灣的國際級馬拉松比賽,都採用此項計時系統,包括2006年IAU世界盃24小時超級馬拉松、2006年Nike第十屆台北國際國道馬拉松比賽…等,皆採用此系統作為計時與名次評分標準。[13]
為馬拉松比賽打造專屬音樂精選專輯
ING安泰人壽與台灣風潮唱片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打造專屬ING臺北國際馬拉松比賽的紀念音樂精選集,2004年為跟著獅子跑,大家會更好,2005年為馬拉松之約。上述之兩項專輯,僅提供給安泰人壽相關企業同仁與安泰人壽的投保戶,或是在特殊活動時提供給參與者,並不對外發行。
歷屆重要成績
歷屆特殊紀錄
第八屆(2004年12月19日)
- 資料來源:官方網站資訊。
- 註:捐款比例是依據2004年12月1日,ING安泰人壽邀請各公益團體參與公益路跑表演賽的名次結果決定的。
參賽統計與公益募款所得
- 全程馬拉松:1595人(完跑率91%),募得67301元
- 半程馬拉松:4889人(完跑率95%),募得102669元
- 短程路跑(9公里):10108人,募得90972元
- 休閒路跑(3公里):75000人,募得225000元
公益募款分配
罕見疾病基金會獲得新台幣191637元(50%公益捐款)
花蓮卓溪、立山國小原住民長跑隊聯手獲得新台幣114982元(30%公益捐款)
社團法人中華視障路跑運動協會獲得新台幣76655元(20%公益捐款)
第九屆(2005年12月18日)
廣告獲獎記錄
由現代保險雜誌社有限公司舉辦之「第八屆(2006年)保險信望愛獎」中,「2005年ING臺北國際馬拉松比賽」的系列廣告(公車廣告、電視廣告「沒空」篇、電視廣告「感謝『車』主放我一『馬』」篇),獲得了最佳形象廣告獎的平面類與電視類獎項。[14]
第十屆(2006年12月17日)
台灣第三個「百馬」選手─陳前
大腳丫長跑俱樂部的選手陳前,在2006年的ING臺北國際馬拉松比賽中也達成這項創舉。他是繼現代三陽第七屆台北國際馬拉松比賽(2003年12月21日)的黃政德[15]、2006年第一屆風城盃馬拉松比賽(2006年11月19日)的羅苔華(黃政德的妻子,第一位達成「百馬」創舉的女子馬拉松選手)[16]之後,台灣第三位達成「百馬」創舉的馬拉松選手,也是台灣第二位男子馬拉松選手達成這個紀錄。
而他除了達成此項「百馬」紀錄,也因為捐血260次以上,以及曾經登上過台灣海拔超過3000公尺的高山達到百座以上,因而被聯合晚報稱之「三百」奇蹟。[17]
難以被資深跑者認同的原因
台灣的行車文化影響比賽品質
在首屆舉辦時,有眾多汽機車駕駛因為不滿交通管制,對競賽組的參賽者鳴按喇叭,甚至部分車輛因為不滿管制,直接衝入比賽選手群來妨礙比賽[18],引起部分圍觀的外國人士與參賽者不滿,甚至還有外國人當場說了一句「Why?」[19],形象確實丟到國際舞台,當時還登上中國時報台灣年度十大運動事件之一(中國時報記載為第五大事件)[20]。
因此,為了避免此事件導致形象嚴重受損,路跑協會與ING安泰人壽在幾經檢討後,決議於2005年拍攝「請『車』主放我們一『馬』」的廣告,提醒用路人注意交通管制。[21]
贊助態度的轉變
由於台灣的交通文化受到外國與台灣資深參賽者的不滿,台北國際馬拉松比賽多次都是「人車爭道」、車主「我行我素」的惡質態度,[22]以及台灣大多民眾對於舉辦馬拉松比賽的交通管制極度不配合,加上政府機關對於國際大型馬拉松比賽並未深度重視的情況下,ING安泰人壽荷蘭總公司日前曾一度宣佈,2007年停止贊助台北國際馬拉松比賽。[23]
但是在中華民國路跑協會、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台北市政府、台北市體育處、ING安泰人壽於12月15日的大型會議中,由於承辦的路跑協會與台北市政府皆承諾會達成道路秩序維持的良好共識,因此,ING安泰人壽決議再行恢復贊助至2009年。[24]
真正投入競賽的選手不成比例
民生報曾經有一統計指出,台灣的「ING臺北國際馬拉松比賽」創下了參加人數最多的紀錄,但根據資深跑者如林木森、張財銘、陳永星…等表示,真正參與比賽的,其實只不過是總數的一成罷了,而報紙上寫的人數,除了台北以外,其他那些國家有寫上萬的,都是真正有在跑馬拉松的參賽人數,由此可見台灣的長跑風氣有待提升。[25]
需要改進的地方
行車文化的改善
眾多資深跑者與參觀比賽的民眾都認為,ING臺北國際馬拉松比賽要成功,必須先要從行車文化改進,一個國家的行車文化,可能會影響到國際形象,行車族應當以鼓勵替代喇叭聲,激勵參加比賽的所有選手,讓他們能安心與紮實地完成整個比賽。[26]
選手出發時的秩序
2006年ING臺北國際馬拉松比賽,許多參賽選手不時會闖越警戒護欄,一度造成現場的推擠與混亂,甚至有小部分參賽者,並未依照現場工作人員與裁判指示,進行檢錄。[27]
而由於目前為止,ING臺北國際馬拉松比賽在台北市政府府前廣場所進行的比賽,皆不設置流量管制(即「不設置報名限額門檻」),經常會導致出發時,參賽選手互相推擠,進而有選手被隨後跟進的跑者踩傷,甚至在2005年的比賽時,現場某媒體記者為了在起跑區進行攝影工作,攝影器材遭到從起點衝出的競賽組選手群踩毀[28],以及2006年兒童組小型比賽時,部分參賽的小選手因為鞋子脫落,而找鞋,結果造成衝出的選手摔倒的混亂場面,因此,出發時的秩序控管與安全問題,是主辦單位未來應當加強的要點。
配置點的問題
競賽路線的水站
部分參與路跑與馬拉松比賽的選手表示,比賽路線中的短程路跑水站配置點,應當要根據各組比賽的狀況均勻分配,不要讓有些選手在折返或是要拿信物的時候,有水卻沒水喝,甚至喝水要排隊的狀況。
選手寄物需求失衡
依照大會規定的寄放物品保管時間,是5:30─13:00,但2006年卻發生衣物保管袋販售區配置不佳,引發參賽者抗議的狀況。
由於2006年衣物保管的配置,是由原本的統一管理,改為路跑組與半程/全程馬拉松組分開的情形,許多參賽者容易被混淆,加上參賽人數眾多,部分參賽選手可能不清楚「必須使用中華民國路跑協會專用衣物保管袋」的規定,會因為沒有專用保管袋而要在現場購買,加上只在衣物保管區販售,有可能會發生「參賽選手寄物不成」的狀況,進而有物品被竊取之高風險性。
因此也有部分參賽選手建議大會,可在現場的衣物保管區以外的服務台或詢問區,增加「衣物保管袋販售區」,或者是在未來舉辦本競賽時,在報名表中加入「購買衣物保管袋」的選項,如此一來可省去不必要的誤會與不便。
參考文獻
^ 2005年路跑組比賽改成十公里,路線為:台北市政府廣場(仁愛路)→光復南路口→中山南路(東門)→中山北路→濱江街→基隆河10號疏散水門→大佳河濱公園(路跑組終點)
^ 賈亦珍. 台北今天有空 馬拉松開跑啦 超過10萬人參加 沿途500人創意啦啦隊 安泰承諾再贊助3年. 體育 (聯合報). 2006年12月17日: D8 (繁體中文). 引文格式1维护:未识别语文类型 (link)[失效連結]
^ 顏真真. 併入富邦金 ING安泰人壽:保戶權益不受影響. 東森新聞. 2008年10月21日 [2008年10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10月21日) (繁體中文). 引文格式1维护:未识别语文类型 (link)
^ 由於該項比賽自2005年起登上國際認證,因此於當屆起,所有競賽選手(兒童組除外)都必須戴上專用計時晶片,以利個人成績的計算。
^ 為了配合國際競賽標準,2005年之路跑組比賽改成10公里。
^ 警消組是在2005年起設立。
^ 台北市行政區組是在2005年起設立,不開放一般民眾報名,僅限台北市的公務人員,或者是在該行政區曾獲得大小型路跑、馬拉松比賽的選手報名參與。
^ 全程馬拉松有設置破紀錄獎金,選手一旦破紀錄時,必須依照國際反禁藥組織的規定,需要接受尿液檢驗。
^ 為了安全起見,視障選手的報名統一由社團法人中華視障路跑運動協會負責統籌,並由該協會提供陪跑者參與比賽,且為了鼓勵視障選手的參賽,凡是完成比賽者皆可獲得錄取名次資格。然而,陪跑者雖不計算成績,但會獲頒感謝狀。
^ 兒童組是在2005年起設立,為了安全考量,有名額限制。
^ 黃顯祐. 義工阿智 傳承奧運經驗 開幕義演門票 連記者都拿不到 陪同球星藥檢 要到無價簽名球. 「你不能缺席的馬拉松」系列報導 (聯合報). 2004年12月14日: D8 (繁體中文). 引文格式1维护:未识别语文类型 (link)
^ 賈亦珍. 求賽事平安 陳姿瑛「不拜,睡不著」. 體育 (聯合報). 2006年12月17日: D8 [2006年12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9月19日) (繁體中文). 引文格式1维护:未识别语文类型 (link)
^ 呂惠娟. 2006年世界超級馬拉松賽與RFID科技的應用. 工業技術研究院 無限辨識科技中心. 2006年3月10日 [2006年12月21日] (繁體中文). 引文格式1维护:未识别语文类型 (link)
^ 現代保險雜誌社. 2006保險信望愛獎. 現代保險雜誌社. 2006年10月3日 [2006年12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1月12日) (繁體中文). 引文格式1维护:未识别语文类型 (link)
^ 黃顯祐. 台灣第一人 黃政德 完成百馬 妻子羅苔華 64次馬拉松紀錄 也是國內第一. 體育 (聯合報). 2003年12月22日: D8 (繁體中文). 引文格式1维护:未识别语文类型 (link)
^ 彭芸芳. 風城杯馬拉松 羅苔華第100場賽. 桃竹苗焦點 (聯合報(桃竹苗版)). 2006年11月20日: C1 [2006年12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9月15日) (繁體中文). 引文格式1维护:未识别语文类型 (link)
^ 王樹衡. 台灣第三人 陳前 捐血名人 完成百馬. 運動 (聯合晚報). 2006年12月17日: 13 [2006年12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9月14日) (繁體中文). 引文格式1维护:未识别语文类型 (link)
^ 李惠真. 人車爭道憾事 還是發生了. 運動天地 (中國時報). 2004年12月20日: C6 (繁體中文). 引文格式1维护:未识别语文类型 (link)
^ 賴瑞鳥(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高雄市). 城市行銷 白「跑」了. 時論廣場 (中國時報). 2004年12月20日: A15 (繁體中文). 引文格式1维护:未识别语文类型 (link)
^ 游宜樺. 馬拉松賽 人車爭道. 國內體壇 勁爆「10」錄 (中國時報). 2004年12月31日: C7 (繁體中文). 引文格式1维护:未识别语文类型 (link)
^ 安泰人壽. 2005 {{subst:PAGENAME}} 象棋廣告篇. 安泰人壽. 2005年12月6日.
^ 劉玉峰. 塞車「按喇叭、罵髒話」交通管制不及格. 體育新聞 (自由時報). 2005年12月19日 [2006年12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年12月23日) (繁體中文). 引文格式1维护:未识别语文类型 (link)
^ 劉玉峰. 紐約能 台北不能. 體育新聞 (自由時報). 2006年11月7日: A12 [2006年11月2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3月5日) (繁體中文). 引文格式1维护:未识别语文类型 (link)
^ 東森新聞體育中心. 肯亞男女選手破紀錄 公益基金達180萬. 2006 {{subst:PAGENAME}} (東森新聞). 2006年12月17日 [2006年12月17日] (繁體中文). 引文格式1维护:未识别语文类型 (link)
^ 陳永星(永和慢跑俱樂部). 台北馬拉松 跑不出城市之美. 民意論壇 (聯合報). 2004年12月20日: A15 (繁體中文). 引文格式1维护:未识别语文类型 (link)
^ 楊一心(業餘馬拉松跑者,高雄市). 「ㄟ,星期天有空嗎?」「有空!有空!」掌聲取代喇叭 跑出城市外交. 民意論壇 (聯合報). 2006年12月17日: A15 [2006年12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1月7日) (繁體中文). 引文格式1维护:未识别语文类型 (link)
^ 依照中華民國路跑協會規定,選手必須依照裁判指示完成比賽,否則不予計算成績,如有犯規之情況,將被禁賽兩年。
^ 2006年12月2日,{{subst:PAGENAME}}志工誓師大會現場,成大學生會長林紀甫主持誓師大會時,向現場志工告知的訊息。
相關主題
- 台灣馬拉松比賽列表
- 台北國際馬拉松比賽
外部連結
維基新聞專題報導: ING台北國際馬拉松比賽 |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ING臺北國際馬拉松比賽 |
- 歷年官方網站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