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Q

Multi tool use
Multi tool use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瀟灑
GQ

Gq ryan gosling.jpg

賴恩·高斯寧登上《瀟灑》的封面(2007年11月)

主編
吉姆·尼爾森英语Jim Nelson (editor)
类别
男士雜誌英语List of men's magazines
发行周期
月刊
發行者
康泰纳仕
总发行量
(2013)

938,359
首发日期
1931年,​88年前​(1931(最初稱為《服裝藝術》)
公司
先進出版公司
创刊地区
美國
总部所在地
纽约
语言
英語
网站
www.gq.com
ISSN
0016-6979

瀟灑》(GQ,原名Gentlemen's Quarterly,亦即「紳士季刊」),是一本男性月刊,內容著重於男性的時尚、風格與文化,也包括關於美食、電影、健身、性、音樂、旅遊、運動、科技與書籍的文章。[來源請求]



歷史


1931年,《紳士季刊》開始在美國以《服裝藝術》(Apparel Arts)的名義發行[1];《服裝藝術》是一本隨《时尚先生》(Esquire)雜誌附送多年的男性時尚季刊。[2]發行9期之後,1958年的春季號就不再使用《服裝藝術》的名稱。


1983年,康德納斯出版發行公司(Condé Nast Publications)接管了雜誌的發行,編輯亞特·庫柏(Art Cooper)則改變了雜誌的路線,引進流行時尚以外的文章,使《GQ》成為和《时尚先生》競爭的一般男性雜誌。之後,《GQ》依照美國的編輯公式發行了適合不同地區的各個國際版本。2003年2月,吉姆·尼爾森(Jim Nelson)成為《GQ》主編;他兼任寫作與編輯,有數項作品獲得美國國家雜誌獎(National Magazine Award)提名。[來源請求]在尼爾森的任期中,《GQ》的定位變得更傾向年輕讀者與偏愛較為休閒的風格的人。


《GQ》曾經和都會美型男(metrosexuality)的概念有緊密的關聯。作家馬克·辛普森(Mark Simpson)在英國的獨立報上提到他參觀《GQ》在倫敦的展覽時,創造了「都會美型」這個字眼:「都會美型風格是由諸如《The Face》、《GQ》、《时尚先生》、《Arena》、《FHM》等雜誌所提倡的,它們是從80年代開始成長的新媒體,而且還在繼續成長中……這些雜誌充滿炫耀著流行服飾的自戀年輕男人形象。它們還說服其他年輕男人帶著既嫉妒又渴望的心情加以效法。」[3]



參考資料





  1. ^ Sterlacci, Francesca; Arbuckle, Joanne. The A to Z of the Fashion Industry. Lanham, MD: Scarecrow Press. 2009: 101. ISBN 0810870460. 


  2. ^ Magazine Data, page 140: Gentlemen's Quarterly. [2009-01-13]. 


  3. ^ Marksimpson.com 'Here come the mirror men' by Mark Simpson - first usage of the word 'metrosexual'. [2009-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1-19). 






外部連結




  • (英文)美國官方網站


  • (英文)50週年慈善行動(美國)


  • (英文)《GQ》的歷史、內容與讀者


  • (简体中文)中国大陆網站

    • GQ男士网的新浪微博



  • (繁体中文)台灣網站

    • GQTaiwan的Facebook專頁





2sN0n19A2FGd8RC2Bj4JQWZOmFAjNF,vz okImhUfWJL,QQ3Zn2C9v3SmSzKlLBOJbnzoaysHu1DoS,2UjptYH DSl viPF crAZgp Qt1m
5rpk rP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How to pass form data using jquery Ajax to insert data in database?

Guess what letter conforming each word

Run scheduled task as local user group (not BUIL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