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空氣炸彈

Multi tool use
Multi tool use












空爆燃燒彈(Fuel Air Explosive,簡稱FAE)亦稱之為真空彈雲霧彈油气弹燃料空气炸弹,是利用高揮發性燃料浮質與空氣混合,在目標區引燃產生爆炸,同時大量消耗空氣中之氧氣,造成爆炸區短暫缺氧狀態,而達到殺傷及破壞目的之武器。因此這種武器的炸藥就是燃料加空氣,而非一般我們所熟悉的固態軍用火(炸)藥(如TNT)。




目录






  • 1 歷史


  • 2 原理


  • 3 發展


  • 4 使用


  • 5 相關


  • 6 外部参考





歷史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曾經使用過在迫擊砲彈內裝乙炔,使其與空氣混合後點火產生爆炸,以增強殺傷威力,但因效果不佳而作罷。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開始作有系統之研究,把裝有丙烷、乙炔的燃料筒,從空中投下,燃料筒破裂燃料散出後,再以曳光彈射擊油氣雲,希望能將之引爆,結果亦不甚良好,且實驗方法粗糙,進展非常緩慢。


直到1961年美國海軍武器試驗站(Naval Ordnance Test Station)在加州中國湖(China Lake)進行空爆燃燒彈的可行性研究後,始於1962年開始進行雛型空爆燃燒彈(FWS-1)之設計、實驗及評估,並成功將其運用於越南戰場上。發展至今,空爆燃燒彈之技術不僅已趨成熟,且在戰爭中被廣泛的運用。



原理


空爆燃燒彈產生的油氣雲在一定空間,同時瞬間極速爆炸,其所反應出之效能有高溫、窒息、超壓及爆震波等,甚至會產生微量電磁脈衝。空爆燃燒彈的毀傷作用主要依靠高溫、高壓的衝擊波,對機場跑道、導彈發射陣地、指揮所、集群坦克和掩體中的有生力量進行破壞和殺傷,其效能可以是同等重量的TNT炸藥的3倍至11倍。空爆燃燒彈爆炸除對有生力量和建築物構成毀傷外,一些電子器材也會遭到嚴重破壞而無法使用;其威力為常規武器中最大,僅亞於原子彈,因此也有人稱空爆燃燒彈為“小型原子彈”。 空爆燃燒彈的爆炸過程是:當空爆燃燒彈被投放到目標上空時,在特種引信的作用下引爆母彈,將子彈拋散在空中,子彈中的燃料在壓力作用下從細孔中迅速噴出,均勻散佈在空氣中,與空氣充分混合形成懸浮狀態的氣溶膠,並在目標上空聚集形成覆蓋。當氣溶膠達到一定濃度後,由子彈中的引信在空中進行第二次引爆,在瞬間釋放出大量熱能,形成高溫高壓的火球,其溫度通常在2500℃左右,並以每秒2000至2500米的速度迅速膨脹,達到毀傷目標的目的。 與此同時,油氣燃燒還將在短時間內消耗掉爆炸區周圍的大量氧氣,造成有生力量的窒息死亡,因此這種彈藥還有“窒息彈”的別稱。空爆燃燒彈可以裝填于航空炸彈、戰術飛彈、火箭等武器的彈頭內,並可用作掃雷武器,美軍在越南戰爭中首次使用空爆燃燒彈,開啟了使用這種“非常規的常規武器”的先河。



發展


空爆燃燒彈爆炸原理,主要使用燃料大多為環氧乙烷、環氧丙烷等高揮發性之易燃燃料,目前已發展至第三代。由於第一代與第二代空爆燃燒彈均須實施兩次式引爆,也就是第一次先引燃高爆藥,並將裝填之燃料散布至空氣中,使其形成油氣雲;第二次則待油氣雲形成後引爆,產生爆震波、超壓及高溫之殺傷效能。因此在第一、二次引爆時會造成時間差,容易受環境因素影響,導致武器系統可靠度低,也不適宜在高速狀態下使用,而限制其使用之範圍。


特別是第二次引爆裝置,對於精確度和整體環境配合的要求甚高,如引爆油氣雲之濃度、點火高度、點火起爆延遲時間等之控制,風速、空氣濕度等大氣環境中氣象條件的配合,以及油氣雲與空氣混合不均勻等等,均將使爆炸能量相對降低。此外第一、二代空爆燃燒彈投射時,均須使用減速傘來減低投擲速度,以利燃料與空氣之混合,故第一、二代空爆燃燒彈最大特徵即為具有減速傘裝置。此一裝置不僅增加空爆燃燒彈本身之重量與體積,更限制了彈頭與載具之酬載率。


第三代空爆燃燒彈與第一、二代空爆燃燒彈最大不同,乃在於其僅需一次引爆即可完成,不僅簡化武器構造,降低製造生產成本,亦加大運用效果,對武器性能、戰場存活率及戰術運用彈性,均獲得重大進步與改善。早於1987年起,美、俄、加拿大等國即已展開第三代空爆燃燒彈之研發;另根據資料顯示,中華人民共和國亦早已著手研發,最近可獲致技術之突破。這種新型態的空爆燃燒彈通常用於彈道飛彈、巡弋飛彈的彈頭上,不但射程遠、精準度高,而且彈道飛彈的酬載量優於一般的戰鬥機與轟炸機,可將大型空爆燃燒彈頭裝在彈道飛彈上方,當作戰術核武的替代品。


中華民國中山科學研究院曾研發小型空爆燃燒彈,並以國軍裝備的雷霆2000多管火箭系統、F-16、F-CK-1為發射平台。



使用


空爆燃燒彈運用方式甚廣,如縱火、殺傷、排雷等,其一般運用方式可用於,攻擊面目標、清掃阻絕、排雷、有效擊毀機艦、摧毀「軟目標」以及消除生化戰劑。


美軍於「911」事件後,對蓋達恐怖組織發動「持久自由」的軍事作戰中,在記取前蘇聯於阿富汗戰役失敗的教訓,為避免重蹈覆轍,充分運用空爆燃燒彈特性對付以山地為掩護之塔利班政權部隊,並獲得良好成效。



相關



  • 炸彈之母

  • 炸彈之父

  • 炸彈之祖



外部参考



  • 炸彈之母


  • 美造炸弹之母 [1]




4hxjLSxY09RdVFR TQ756oK,s
k3lLvsvHUktzRqFZ 6 Uz9dhK,ofz6K2t,TMcDLeo5bzT8QubiC7bPC67xAbR jSUlw,5,x3OlFH 0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How to pass form data using jquery Ajax to insert data in database?

Guess what letter conforming each word

Run scheduled task as local user group (not BUIL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