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庆施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柯庆施 | |
---|---|
南京市市长 | |
任期 1950年7月-1952年12月 | |
前任 | 刘伯承 |
继任 | 惠浴宇 |
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长 | |
任期 1958年11月-1965年4月 | |
前任 | 陈毅 |
继任 | 曹荻秋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1902年10月10日 安徽歙县 |
逝世 | 1965年4月9日(1965-04-09)(63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成都市 |
政党 | 中国共产党 |
柯庆施(1902年10月10日-1965年4月9日),安徽歙县人,1950年代、1960年代中国共产党高层领导人之一。
目录
1 生平
2 其他
3 评价
4 参考文献
生平
柯庆施于1920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于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1920年至1936年,他在上海、南京、武汉、安徽等地长期从事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和兵运工作,曾任中共安徽省委书记、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共中央北方局组织部长;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财委副主任,石家庄市市长。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历任中共南京市委书记,南京市市长,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中共江苏省委书记,中共中央上海局书记,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上海市市长,南京军区第一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一书记,国务院副总理,是中共第八届政治局委员。1965年4月9日,柯庆施在成都病逝。
1957年,柯庆施在上海市委会议上作了《乘风破浪,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上海!》的报告,支持激进的建设步伐。1958年在南宁会议上,毛泽东批评周恩来、陈云力主的反冒进,他说自己是反“反冒进”的,还对周恩来等人说:“你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指柯的报告)吗?”周恩来等人被迫做了检讨。据李锐后来回忆说,柯庆施成了南宁会议的“头号标兵”,65岁的毛泽东在讲话中屡称年仅56岁的柯庆施为“柯老”。
在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柯庆施本来也是在谈“纠左”的问题;但当毛泽东将彭德怀致他个人的信批转与会者时,柯庆施转为“批右”。在7月21日的华东组会上,张闻天分析了大跃进以来的“左倾”错误,柯庆施则以主持者的身份不断责难张的发言。
其他
- 据高华《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柯庆施在延安抢救运动中被整肃的时间大约是在1943年下半年,幕前指挥者是李富春。在批斗高潮中,柯庆施的妻子因不堪迫害跳井身亡。高华认为批斗柯庆施的幕后策划者是康生和刘少奇,而康生、刘少奇的活动又得到毛泽东的默许。柯庆施与刘少奇有历史积怨。柯庆施是原中共北方局组织部长,1936年3月,刘少奇赴天津担任中共北方局书记,对原北方局进行大改组,任命自己的老部下彭真取代柯庆施担任北方局组织部长,并在党内展开了对柯庆施等人「左的关门主义错误」的批判[1]。
- 1958年,在上海“反右补课”中,柯庆施执意要划傅雷为右派,时任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上海作协党组书记周而复则认为傅雷属于“可划可不划”的范围,恰逢周扬赴上海听取意见,柯庆施同意了周而复、周扬的意见。但正当傅雷做了检讨,准备放下包袱时,柯庆施却变卦拍板把傅雷定为“右派”。
评价
关于对柯庆施的评价,特别是对其在中共取得政权后政治生涯的评价,存在较大争议。
有人[谁?]认为,大跃进前后,他在农业政策、工业政策和公共食堂等问题上都过于激进,对中央的决策起了错误的引导作用。例如,在公共食堂问题上鼓吹“敞开肚皮吃饭”:三年困难时期,由于上海在中国的特殊地位,粮食供应得到保障,未出现较大规模的饥荒;但他所代表的激进政策在全国范围内的饥荒造成重大影响。- 也有人[谁?]认为,柯庆施为1949年以后上海等城市的发展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他逝世在文革以前,尽管他晚年非常欣赏张春桥等人,但不能把张春桥等人后来的问题算到他的头上。
参考文献
^ 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延安整风的来龙去脉
维基文库中该作者的作品: 柯庆施 |
中国共产党职务 | ||
---|---|---|
前任: 刘 晓 省委书记,至1943年 | 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委员会第一书记 1952年-1956年 | 繼任: 江渭清 |
前任: 陈 毅 | 中国共产党上海市委员会第一书记 1954年-1965年 | 繼任: 陈丕显 |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职务 | ||
前任: 陈 毅 | 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市长 1958年-1964年 | 繼任: 曹荻秋 |
中華民國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