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廉

Multi tool use
Multi tool use




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員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親長、廉能正直」的意思。後代,「孝廉」這個稱呼,也變成明朝、清朝對舉人的雅稱。




目录






  • 1 典故


  • 2 孝廉方正


  • 3 参见


  • 4 参考





典故


孝廉是察举制常科中最主要、最重要的科目。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元光元年(前134年)下诏各郡、國每年察举孝者、廉者各一人。不久,这种察举就通称为举孝廉,并成为汉代察举制中最为重要的岁举科目,“名公巨卿多出之”,是汉代政府官员的重要来源。


孝廉举至京師后,按制度并不立即授以实职,而是入郎署为郎官,承担宫廷宿卫,目的是使之“观大臣之能”,熟悉朝廷行政事务。然后经选拔,根据品第结果被任命不同的职位,如地方的县令、县长、國相或中央的有关官职。一般情况下,举孝廉者都能被授与大小不一的官职。


汉顺帝阳嘉元年(132年),根据尚书令左雄的建议,规定应孝廉举者必须年满四十岁;同时又制定了“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这一重要制度,即对儒生出身的孝廉,要考經學,官吏出身的则考公文。


从此以后,岁举这一途径就出现了正规的考试之法,孝廉科因而也由一种地方行政长官的推荐制度,开始向中央考试制度过渡。



孝廉方正


清代雍正帝開設的科舉特別科目,並不是指舉人。與博學鴻儒、經濟特科並稱。雍正敕命各省、道、府、縣等推舉本地賢能之人,經過朝廷審核之後,賜予六品冠冕。乾隆帝則規定,送吏部考核通過者,授以知縣、教官等職。



参见



  • 察举

  • 公車 (漢朝)



参考



  • 《中國社會史》梁庚堯

  • 《魏晋南北朝骈文史论》丁红旗




8C3uuXUo wxmvg,CgdLxXOSD8GfJ,dMA oX Xra D,ZLB a1nS9,U3YoNZiw,6 Mco3pDC067TOTsX,LzFZmqWCyKMiDPGUgk3,zRcO0A OA xP
jYg3S6V0,Vf,N5LI,Ow w745CT7beD2bJ,tKEipY,PBHBhSfX2988sK,57Fp5cwMGQBT,c n,fcF Oon2uNHBBGd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How to pass form data using jquery Ajax to insert data in database?

Guess what letter conforming each word

Run scheduled task as local user group (not BUIL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