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坛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地坛 |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 |
所在 | 北京市东城区 |
分类 | 古建筑 |
时代 | 明至清 |
编号 | 6-299 |
登录 | 2006年 |
地壇(满语:ᠨᠠ ᡳ
ᠮᡠᡍᡩᡝᡥᡠᠨ 转写:na i mukdehun)在中国北京安定门外,是明世宗以後明清兩代皇帝每年夏至祭祀土地神的地方,20世纪后逐渐开辟为公园。
目录
1 歷史
2 主要建築
3 建築特色
4 活动
5 相关作品
6 参考文献
7 外部链接
8 参见
歷史
地坛建於明嘉靖九年(1530年),占地37.4公頃。又名方澤壇。坐落于安定门外东侧,与天坛遥相对应,与雍和宫、孔庙、国子监隔河相望。祭祀儀式每年農曆夏至日舉行,由皇帝親自拜祭。1923年8月日本东京大地震,被黜清帝溥仪为筹款救济日本灾民,而首次开放地坛。1925年辟为“京兆公园”,1928年改称“市民公园”后荒废,1957年恢复公园称“地坛公园”,1981年以来,国家投资对公园的古建进行了修复,1984年5月地坛公园正式售票开放,并定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晋升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
主要建築
方澤壇是地壇的主體建築,北向,是磚石結構的兩層方台。有水池環繞,因池名方澤而稱之。方澤壇下層有四個石座,是祭祀時安放岳、鎮、海、瀆神位之處,壇外設有望燈臺和燎爐。
钟楼,始建于1530年,为三开间歇山式绿琉璃顶的重檐正方形建筑,通面阔多。于1965年拆除。2000年按原样重建。钟高2.58米,直径1.56米,重2324千克,铭文铸“大明嘉靖年月日制”八个字。[2]
建築特色
- 天壇設於紫禁城東南方,地壇則築於紫禁城東北部,以符合中國古代天南地北之說。
- 天壇主體建築為圓形,地壇據《大清會典》稱:“方澤……形方象地”,呈方形,是中國古時天圓地方的體現。
- 據道家陰陽學說:“天為陽,地為陰”,天壇所用建材,如石塊、臺階、柱子等,均為奇數(陽數)。地壇則採用偶數(陰數)。如方澤壇的臺階為八級,壇面為六平方丈,所用石板均為偶數。
活动
北京一年一度的地坛庙会(地坛春节文化庙会)在此舉行。
地坛一年还举办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四次书市。
相关作品
史铁生著有《我与地坛》。
参考文献
^ 地坛公园. 地坛公园-公园简介. [2018-9-30]. 请检查|access-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 钟楼. [2018-9-30]. 请检查|access-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地坛 |
地理坐标:
39°57′05″N 116°24′36″E / 39.9514°N 116.41°E / 39.9514; 116.41 (地坛)坐标:39°57′05″N 116°24′36″E / 39.9514°N 116.41°E / 39.9514; 116.41 (地坛)
参见
- 北京地坛书市
九壇八廟
- 天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