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土政策
战争与军事 |
---|
軍事史
|
戰場
|
武器
|
軍事戰術
|
軍事作戰
|
軍事戰略
|
大战略
|
軍事組織
|
军人
|
政治與後勤學
|
軍事法律
|
相關
|
列表
|
焦土政策(Scorched earth,又稱焦土作戰)是一種軍事戰略。此戰略包括當敵人進入或撤出某處時破壞任何可能對敵人有用的東西。漢字中「焦土」的意思包括燒壞農作物來摧毀敵人的食物來源,古稱堅壁清野。這個戰術辭彙在現代使用上並不限於使敵人食物缺乏,還可以包括破壞遮蔽所、交通運輸、通訊與工業資源。
這樣的行動有可能會被位於敵軍佔領區的軍隊繼續貫徹執行,甚至是位在自軍佔領區的軍隊。這個詞彙常與「刀耕火種」弄混,後者並非是軍事戰略,而是一種農耕技術。它有可能會包含,但不會與懲罰性的破壞敵人的資源這樣的行為相同,因為「焦土」是比較「戰略」而非「戰術」的技巧。
目录
1 古代
2 羅馬時代
3 十字軍戰爭
4 拿破崙戰爭
5 清代教亂
6 19世紀
6.1 美國南北戰爭
6.2 布爾戰爭
7 20世紀
7.1 第二次中日战争
7.2 第二次世界大戰
7.3 史達林驅逐車臣人
7.4 越戰
7.5 波斯灣戰爭
7.6 中越战争
8 參照
古代
中國古代戰爭中經常使用的策略,在糧食成熟之前強行收割造成敵方軍糧短缺,迫使敵方屈服的戰略,古稱堅壁清野。例如長平之戰中,在廉頗以焦土政策成功的遏制了秦軍的攻勢。
羅馬時代
高盧戰爭中,羅馬曾被高盧軍的焦土戰術,陷入绝境。
十字軍戰爭
拿破崙戰爭
1812年,拿破崙入侵俄國,俄軍統帥庫圖佐夫在撤退的時候沿途放火,把法軍途經之處燒得一乾二淨,這一步打亂了拿破崙速戰速決的原計劃,也令拿破崙原本想邊作戰邊搶奪補給的計劃泡湯。法軍進入俄國腹地後,遇到俄國軍民的有效抵抗,到了冬天,寒冷的俄國曠野讓遠道而來的法國士兵水土不服。拿破崙佔領莫斯科後,俄軍反攻打敗法軍。
清代教亂
嘉慶元年(1796年)白蓮教徒在四川(川)、湖廣(楚)一帶起事,是為川楚教亂。清廷採堅壁清野戰略,至嘉慶9年(1804年)平定。
19世紀
美國南北戰爭
北方
北部聯邦军将领的威廉·特库姆塞·舍曼,曾以焚城,毀田炸礦山,破壞鐵軌等方式,令敵軍不能獲得任何資源。
南方
防守为主诱敌深入希望取胜北方。
布爾戰爭
20世紀
第二次中日战争
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设置“无人区”應付游击战。中国方面将此舉称为“三光”或“三光政策”。
國民政府軍的长沙文夕大火和花園口炸堤,中國共產黨在其控制區(解放區)內實施堅壁清野,同样以焦土政策對抗。
第二次世界大戰
澳洲政府在1942年已將焦土政策作為一個最壞的情況。由於來自日本的軍事威脅,澳洲政府考慮什麼地可燒毀,並移交給日本可能的入侵勢力。這是被稱為“布里斯班线” 。
二战中期,在德苏战场,战争双方都曾反复对即将放弃的地区实行焦土战。以此给占领方制造困难。斯大林下令烧毁白俄罗斯与乌克兰等地的所有军事和生产设施,让德军陷入缺乏资源的困境。
二战晚期,在战争结局已经注定的情况下,德国的最高领导人希特勒下令对德国本土实行焦土战,具体内容包括破坏一切与民生直接相关的设施,以使苏军带来麻烦,如自来水厂、发电厂、城市交通等。
史達林驅逐車臣人
越戰
在整個60年代,美國使用的除草劑(主要是橙劑),摧毀北越農作物和樹木,為了揭露敵人可能的藏身地,凝固汽油彈也廣泛用於此類目的。
波斯灣戰爭
由於發動對科威特侵略作戰的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海珊不敵美軍鋪天蓋地的優勢兵力,在敗走之時將科威特與伊拉克南方的油井和煉油廠焚毀,一方面不讓美軍佔領石油生產設施,另一方面企圖縱火製造濃煙遮蔽美國空軍的視線。
中越战争
在中越战争中,中国军队在撤退回中国的过程中施行了焦土政策,奪取了原先在越南戰爭時,中方向越共提供的軍工生產設施。中国稱此舉「为防止越南人的军事工业生产以及作为报复越南特工及其民兵对中国军民造成伤害」。
參照
- 總體戰
- 長平之戰
- 俄法戰爭
俄羅斯冬季(Russian Winter)
掠奪北方(Harrying of the North)- Chevauché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