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安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謝安 | |||||||||||||
---|---|---|---|---|---|---|---|---|---|---|---|---|---|
廬陵郡文靖公 | |||||||||||||
清宫殿藏画本 | |||||||||||||
姓名 | 謝安 | ||||||||||||
字 | 安石 | ||||||||||||
封爵 | 郡公 | ||||||||||||
封地 | 廬陵郡 | ||||||||||||
出生 | 320年 东晋 | ||||||||||||
逝世 | 385年1月1日(385-01-01)(65歲) 東晉建康 | ||||||||||||
諡號 | 文靖 | ||||||||||||
| |||||||||||||
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曾隱居東山,历任吴兴太守、侍中兼吏部尚书兼中护军、尚书仆射兼领吏部加后将军、扬州刺史兼中书监兼录尚书事、都督五州、幽州之燕国诸军事兼假节、太保兼都督十五州军事兼卫将军等职,死后追赠太傅,追封庐陵郡公。世称謝東山、谢太傅、谢安石、谢相、谢公[1]。
他初与权臣周旋时,从不卑躬屈膝,不违背自己的准则却能拒权臣而扶社稷;等他自己当政的时候,又处处以大局为重,不结党营私,不仅调和了东晋内部矛盾,还于淝水之战击败前秦并北伐夺回了大片领土;而到他北伐胜利、正是功成名就之时,还能激流勇退,不恋权位;因此被后世人视为良相的代表,“高洁”[2]的典范。
目录
1 生平
1.1 东山再起
1.2 淝水之战
1.2.1 战前准备
1.2.2 第一阶段:淮南之战
1.2.3 第二阶段:淝水之战
1.2.4 战后影响
1.3 北伐、去世
1.4 诗作
1.5 名言
1.6 与之相关的成语
1.7 书法
1.8 趣闻
2 后世评价
2.1 學者
2.2 民間
3 家庭
3.1 兄弟
3.2 夫人
3.3 子女
4 参考文献与注释
5 外部链接
生平
东山再起
初隱居東山,清談吟詩,升平四年(360年),谢安之弟谢万兵败,被废为庶人,陈郡谢氏一族再无重要的人物在朝。谢安不得不“东山再起”,入桓温幕府为司马。谢安与桓温虽然政治立场不一致,但仍然非常相得,彼此都很推崇对方[3]。后来桓温到了因立场相左而打算杀掉谢安的时候,仍然对旁人称赞谢安不已[4]。
谢安在桓温幕府不久,谢万去世,谢安以服丧为由辞职,不久又被丞相司马昱推荐为吴兴太守,任内百姓安居乐业。几年后,升为侍中。
太和六年(371年),桓温废司马奕,改立司马昱为帝,族诛陈郡殷氏、颍川庾氏两家三支士族,贬斥武陵王为庶人,实际控制了东晋的所有州府,声势如日中天[5][6][7]。谢安与另外两家大士族——太原王氏和琅琊王氏的王坦之、王彪之等人联合,与之周旋[8],并于咸安元年(372年)七月简文帝病重之时,逼简文帝改写遗诏,阻止了简文帝打算将政权拱手让给桓温的打算。桓温得知以后,大怒,率军入京,欲“诛王谢,移晋鼎”,太后褚蒜子命谢安与王坦之去新亭迎接,王坦之慌乱不已,以至于在见到桓温以后倒持笏版,汗湿重衣;谢安却很镇定,不仅在临行前安慰王坦之说“晋祚存亡,在此一行”,并在见到桓温以后,从容就席,问桓温:“安闻诸侯有道,守在四邻,明公何须壁后置人邪?”桓温笑答:“正自不能不尔耳。”二人笑着谈了很久,一场大祸化解于无形[9]。桓温后来病重,想让朝廷给他加九锡,让袁宏起草。谢安见了以后,总是借故修改,拖延时间,没几天,桓温病故,加九锡的事情也就不再被提起了[10]。
桓温死了以后,谢安为了调和晋室与桓氏的矛盾而颇费苦心。宁康二年(374年),谢安先以王坦之出领徐兖二州刺史而从桓氏取回徐州和兖州,然后又迫使桓温之弟桓冲出让扬州,转而任命其领荆州,谢安自领扬州(非今日之扬州市),终于达到“荆扬相衡,则天下平”的目的,并取得了桓氏的谅解与合作,建立起一个相对牢固的防御阵线,共同对付北方的前秦苻坚。
淝水之战
太元元年(376年),孝武帝司马矅开始亲政,谢安升中书监、录尚书事,总揽朝政,陈郡谢氏成为东晋的最后一个“当轴士族”。同年,苻坚统一了中国北方,前秦与东晋的战争已经临近。当时的东晋,长江上游由桓氏掌握,下游则属于谢氏当政,谢安尽力调和桓谢两大家族关系,以为即将爆发的战争作准备。[11]
战前准备
太元二年(377年),广陵缺乏良将防守,谢安不顾他人议论,极力举荐自己的侄子谢玄出任兖州刺史,镇守广陵,负责长江下游江北一线的军事防守。谢安则自己都督扬州、豫州、徐州、兖州、青州五州军事,总管长江下游。谢玄不负叔父重托,在广陵挑选良将,训练精兵,选拔了刘牢之、何谦等人,并训练出一支在当时的整个中国最具有战斗力的精兵——北府兵。
第一阶段:淮南之战
太元三年(378年)四月,前秦征南大将军苻丕率步骑7万人进攻襄阳。苻坚又另派10万多人,分三路合围襄阳,总计投入兵力17万。襄阳守将朱序死守近一年后,于太元四年(379年)二月城破被俘。苻坚又派彭超围攻彭城,秦晋淮南之战爆发。谢安在建康布防,又令谢玄率5万北府兵,自广陵起兵应敌。谢玄四战四胜,全歼秦军。战后,谢安因功晋封建昌县公,谢玄晋封东兴县侯。
第二阶段:淝水之战
太元八年(383年)五月,桓冲倾10万荆州兵伐秦,以牵制秦军,减轻对下游的压力,苻坚派苻睿、慕容垂、姚苌和慕容暐等人迎战,自己亲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以弟苻融为先锋,于八月大举南侵。谢安临危受命,以谢石为前线大都督,谢玄为先锋,并谢琰、桓伊等人,领8万兵马,分三路迎击秦军。十一月,谢玄遣刘牢之以5千精兵奇袭,取得洛涧大捷,秦军折损10名大将,5万主力。十二月,双方决战淝水,谢玄、谢琰和桓伊率领晋军7万战胜了苻坚和苻融所统率的前秦15万大军,并阵斩苻融。淝水之战以晋军的全面胜利告终。
战后影响
淝水之战的巨大胜利,谢安的事先筹划功不可没。而且谢安从战前的“围棋赌墅”到战后的“小儿辈大破贼”,自始至终一直采取极为冷静的态度,对于稳定当时建康的人心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此次战争的前线将领也是谢家嫡系子弟的谢石谢玄谢琰等人,谢家的声望达到顶峰,引起了司马氏皇室的戒备,以至于淝水战功,竟然没有封赏,直到两年后的谢安死后,司马曜方才因淝水战功追封谢安以庐陵郡公。
北伐、去世
桓冲在淝水之战之后不久去世,临死前将桓氏子弟托付谢安。谢安为了安定「荆扬相衡」的局面,放弃了以谢玄任荆江两州刺史的机会,改以桓氏子弟出任,缓和了桓谢两大士族的关系,为东晋接下来的大规模北伐稳定了后方。[12]
太元九年(384年)八月,谢安起兵北伐。东路的谢玄领北府兵自广陵北上,一路收复了兖州青州司州豫州,中路和西路的桓氏则出兵攻克了鲁阳和洛阳,并收复了梁州和益州。至此,淝水之战前秦晋以淮河-汉水-长江一线为界的局面改成了以黄河为界,整个黄河以南地区重新归入了晋朝的版图,见右图。
北伐节节胜利以后,司马氏和部分朝臣对谢安非常猜忌[13],世人也有怀疑谢安会像王莽那样篡位夺权[14]。
谢安“素退为业”,主动交出手上权力,于太元十年(385年)四月自请出镇广陵,都督北伐军事。不久,刘牢之于邺城被慕容垂击败,谢安不得不调整部署,将进攻转为调整以巩固黄河防线。
8月,谢安病重,自广陵还京医治,由西州门入建康[15][16],不久,于8月22日,病逝建康,享年66岁,谥号曰文靖。
谢安葬礼同霍光、王导以及桓温等人同规格,有“九旒鸾辂,黄屋左纛,缊辌车,挽歌二部,羽葆鼓吹,武贲班剑百人”,为皇帝级别的葬礼[17]。后谢安妻刘氏去世,也用同等葬仪[18]。
到了两百年后的陈朝,谢氏家族势力没落,陈宣帝陈顼的次子始兴王陈叔陵竟挖开了谢安的坟墓,扔掉了谢安的灵柩,用谢安的墓穴安葬自己的母亲彭氏[19]。
诗作
兰亭诗(其一)
伊昔先子,有怀春游。
契兹言执,寄傲林丘。
森森连岭,茫茫原畴。
逈霄垂雾,凝泉散流。
兰亭诗(其二)
相与欣佳节,率尔同褰裳。
薄云罗阳景,微风翼轻航。
醇醑陶丹府,兀若游羲唐。
万殊混一理,安复觉彭殇。
与王胡之诗
鲜冰玉凝,遇阳则消。素雪珠丽,洁不崇朝。
膏以朗煎,兰由芳凋。哲人悟之,和任不摽。
外不寄傲,内润琼瑶。如彼潜鸿,拂羽云霄。
内润伊何,亹亹仁通。拂羽伊何,高栖梧桐。
颉颃应木,婉转蛇龙。我虽异迹,及尔齐踪。
思乐神崖,悟言机峰。绣云绮搆,丹霞增辉。
蒙汜仰映,扶桑散蕤。吾贤领隽,迈俗凤飞。
含章秀起,坦步远遗。余与仁友,不涂不笱。
默匪岩穴,语无滞事。栎不辞社,周不骇吏。
纷动嚣翳,领之在识。会感者圆,妙得者意。
我鉴其同,物睹其异。往化转落,运萃勾芒。
仁风虚降,与时抑扬。兰栖湛露,竹带素霜。
蕊点朱的,熏流清芳。触地儛雩,遇流濠梁。
投纶同咏,褰褐俱翔。朝乐朗日,啸歌丘林。
夕玩望舒,入室鸣琴。五弦清激,南风披襟。
醇醪淬虑,微言洗心。幽畅者谁,在我赏音。
名言
- “晋祚存亡,在此一行。”
- “小儿辈大破贼。”
- “可将当轴,了其此处。”
- “见之乃不使人厌,然出户去,不复使人思。”
- “天地无知,使伯道无儿。”
- “顾长康画,有苍生来所无。”
与之相关的成语
【东山再起】[20] | 【围棋赌墅】[21] | 【新会蒲葵】[22] | 【雅人深致】[23] | 【一往奔诣】[24] |
【老翁可念】[25] | 【屋下架屋】[26] | 【一往情深】[27] | 【前倨后恭】[28] | 【小儿破贼】[29] |
书法
谢安曾从王羲之学行书,其书法非常出色,后世米芾曾称赞他的书法“山林妙寄,岩廊英举,不繇不羲,自发淡古。”
趣闻
- 谢安曾听人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深受感动,上奏请求表其墓为“义妇冢”[30]。
- 谢安的表字与宋朝王安石的名正好相同,后来王安石退居金陵,买的宅院正好在谢安的府邸旧址,宅内有以谢安命名的“谢公墩”。王安石于是戏作诗道:“我名公字偶相同,我屋公墩在眼中。公去我来墩属我,不应墩姓尚随公。”[31]时人评曰:“与死人争地。”
- 謝安與王導皆居秦淮河畔,乃三國時代孫權舊部禁軍駐地,當時禁軍身穿黑衣,因而世稱烏衣巷。
- 谢安的鉴赏力不同一般,他曾评“刘牢之不能独任”,“王味之不宜专城”,均先后应验;他评顾恺之的画为“有苍生来所无”;他还曾赞同王羲之的书法胜于王献之的观点[32]。
- 谢安欣赏真性情的女子,他的嫂嫂王夫人曾经不顾礼节,亲自出面从席上带走其子謝朗,谢安不以为忤,反而赞叹王夫人情辞慷慨,可惜不能让朝中大臣们一见[33]。
- 谢安为吏部尚书的时候,王导的嫡孙王珣娶谢万的女儿为妻,王珉娶谢安的女儿为妻,均夫妻不和。谢安鄙薄王珣为人,不惜与琅琊王氏嫡系一支交恶,径自让侄女和女儿离婚改嫁。双方因此不通往来许多年[34]。谢安死后,王珣虽政治上一直打压谢氏以求报复,但仍然从会稽专程赶到建康去哭丧,礼毕,连手也不和谢琰握就径自离去。[35]
后世评价
學者
- 《晋书》评价:
- “建元之后,时政多虞,巨猾陆梁,权臣横恣。其有兼将相于中外,系存亡于社稷,负扆资之以端拱,凿井赖之以晏安者,其惟谢氏乎!”
- “文靖始居尘外,高谢人间,啸咏山林,浮泛江海,当此之时,萧然有陵霞之致。暨于褫薜萝而袭朱组,去衡泌而践丹墀,庶绩于是用康,彝伦以之载穆。苻坚百万之众已瞰吴江,桓温九五之心将移晋鼎,衣冠易虑,远迩崩心。从容而杜奸谋,宴衎而清群寇,宸居获太山之固,惟扬去累卵之危,斯为盛矣。”
- “太保沈浮,旷若虚舟。任高百辟,情惟一丘。”
唐人李白在安史之乱中有诗曰: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宋人苏轼亦有词水调歌头,其上阕曰:
-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南宋陈亮将王导、谢安并提:
“导、安相望于数十年间,其端静宽简,弥缝辅赞,如出一人,江左百年之业实赖焉。”
- 明末清初王夫之《读通鉴论》评曰:
“安之宰天下,思深而道盡,復古以型今,豈一切茍簡之術所可與議短長哉!”
范文澜《中国通史》曰:
- “东晋朝内部出现前所未有的和睦气象,是和谢安完全继承王导力求大族间势力平衡的作法分不开的。”
- “东晋朝建立以来,这是最大的一次战胜扩地。取胜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内部和睦,有些力量可以对外。”
民間
谢安逝世之後,民間尊奉為神祇,尊為「廣惠靈應顯濟尊王」,或稱為「謝千歲」、「謝聖王」、「謝王公」、「謝老元帥」、「謝府太傅」、「護國尊王」等。唐代陳元光將軍率領官兵入漳州時,攜帶谢安之香火,並尊奉謝安為「廣惠王」[36]。而廣惠王的信仰,也隨著漳州人來到溫州、廈門、南洋、臺灣等地[37]。
家庭
兄弟
谢安在他的兄弟里面排行第三,
- 长兄谢奕,字无奕,为人不拘小节,有“方外司马”之称。
- 次兄谢据,字据石,早亡。
- 四弟谢万,字万石,好虚名,曾兵败被废为庶人,以散骑常侍卒。
- 五弟谢石,字叔石,名将,淝水之战的主帅。
- 六弟谢铁,字铁石,永嘉太守,生平不详。
夫人
沛国相县刘氏,刘惔之妹,机智幽默,谢安和她感情很好,常和她一起议论时事人物。她性格刚强,不许谢安纳妾,有名言“周姥撰诗,当无此语”[38][39]。
子女
谢瑶,东晋琅邪王友、庐陵郡公
谢琰,东晋卫将军、徐州刺史、会稽内史、都督五郡军事、假节、望蔡忠肃公- 谢氏,嫁王珉
- 谢氏,嫁王国宝
参考文献与注释
^ 谢安侄曾孙谢灵运袭其祖父谢玄爵为康乐公,也被称为谢公,如“谢公宿处今尚在”。
^ 唐李翰《蒙求》:「王戎简要, 裴楷清通。 孔明卧龙, 吕望非熊。 杨震关西, 丁宽易东。 谢安高洁, 王导公忠。」《蒙求》是中國古代兒童識字課本之一。
^ 《世说新语》:“桓大司马病,谢公往省病,从东门入。桓公遥望,叹曰:「吾门中久不见如此人!」”
^ 《晋书·卷79 谢安传》:“温尝以安所作简文帝谥议以示坐宾,曰:“此谢安石碎金也。””
^ 《晋书·卷98 桓温传》
^ 《晋书·卷8 海西公纪》
^ 《晋书·卷9 简文帝纪》
^ 《世说新语》:“谢太傅与王文度共诣郗超,日旰未得前。王便欲去,谢曰:「不能为性命忍俄顷?」”
^ 《世说新语》:“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遽,问谢曰:「当作何计?」谢神意不变,谓文度曰:「晋阼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桓惮其旷远,乃趣解兵。”
^ 《晋书·卷79 谢安传》:“及温病笃,讽朝廷加九锡,使袁宏具草。安见,辄改之,由是历旬不就。会温薨,锡命遂寝。”
^ 《世说新语》:“苻坚游魂近境,谢太傅谓子敬曰:「可将当轴,了其此处。」”
^ 《晋书·卷79 谢安传》:“是时桓冲既卒,荆、江二州并缺,物论以玄勋望,宜以授之。”“既以三桓据三州,彼此无恐,各得所任。其经远无竞,类皆如此。”
^ 《晋书·卷79 谢安传》:“时会稽王道子专权,而奸谄颇相扇构,安出镇广陵之步丘,筑垒曰新城以避之。”
^ 《世说新语》:“韩康伯病,拄杖前庭消摇。见诸谢皆富贵,轰隐交路,叹曰:‘此复何异王莽时!’”
^ 《晋书·卷79 谢安传》:“闻当舆入西州门,自以本志不遂,深自慨失,因怅然谓所亲曰:‘昔桓温在时,吾常惧不全。忽梦乘温舆行十六里,见一白鸡而止。乘温舆者,代其位也。十六里,止今十六年矣。白鸡主酉,今太岁在酉,吾病殆不起乎!’”
^ 《晋书·卷79 谢安传》:“羊昙者,太山人,知名士也,为安所爱重。安薨后,辍乐弥年,行不由西州路。尝因石头大醉,扶路唱乐,不觉至州门。左右白曰:‘此西州门。’昙悲感不已,以马策扣扉,诵曹子建诗曰:‘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恸哭而去。”
^ 《晋书·谢安传》:“及葬,加殊礼,依大司马桓温故事。”
^ 《晋书·谢琰传》谢琰“又遭母忧,朝廷疑其葬礼……谓宜资给葬,悉依太傅故事。”……珣时为仆射,犹以前憾缓其事。琰闻耻之,遂自造辒辌车以葬,议者讥之。”
^ 《南史·始兴王叔陵传》“晋世王公贵人,多葬梅岭。及彭氏卒,叔陵启求梅岭葬之,乃发故太傅谢安旧墓,弃去安柩,以葬其母。”
^ 谢安早年出仕之前曾经在东山短期隐居,后人遂称其第二次出仕为东山再起
^ 淝水之战前夕,谢安在东山别墅与人下棋,以别墅作为赌注。
^ 来自上文所说众人仿效谢安使用蒲葵扇的故事
^ 谢安称赞谢道蕴的原话,后多用来指隐士风度,品味高雅。
^ 支道林称赞谢安的原话,后多用来指文章一气呵成,才气不凡。
^ 《世说新语》『谢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尤未已。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
^ 谢安评论扬都赋的原话,指文章仿效他人前作,没有创新。
^ 谢安评论桓伊的原话
^ 谢安打趣谢玄的原话
^ 谢安对淝水之战捷报的评价。
^ 唐·张读《宣室志》:“英台,上虞祝氏女,伪为男装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山伯,字处仁。祝先归。二年,山伯访之,方知其为女子,怅然如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马氏子矣。山伯后为鄞令,病死,葬(贸阝)城西。祝适马氏,舟过墓所,风涛不能进。问知山伯墓,祝登号恸,地忽自裂陷,祝氏遂并埋焉。晋丞相谢安奏表其墓曰'义妇冢'。”
^ 王安石:《谢公墩二首》之《争墩诗》
^ 《世说新语》:“谢公问子敬:“ 君书何如君家尊?” 答曰:“ 固当不同。” 公曰:“ 外人论殊不尔。” 王曰:“外人那得知。” ”
^ 《世说新语》:“林道人诣谢公,东阳时始总角,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令还,而太傅留之。王夫人因自出,云:“ 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 因流涕抱儿以归。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见!””
^ 《晋书·谢琰传》:“先是,王珣娶万女,珣弟珉娶安女,并不终,由是与谢氏有隙。珣时为仆射,犹以前憾缓其事。”
^ 《世说新语》:“王东亭与谢公交恶。王在东闻谢丧,便出都,诣子敬,道欲哭谢公。子敬始卧,闻其言,便惊起曰:" 所望于法护。" 王于是往哭。督帅刁约不听前,曰:" 官平生在时,不见此客。" 王亦不与语,直前哭,甚恸,不执末婢手而退。”
^ 《漳州府志》載:「謝廣惠王即晉謝安石也,陳將軍元光奉其香火入閩漳,漳人因而祀之。」除了陳元光之外,唐朝末年王信臣三兄弟率軍入閩,將謝安奉為戰神,帶入福建,此即現在福建王姓人士常奉祀謝安的原因
^ 如中國福建廈門正順宮、臺灣高雄林園廣應廟、臺南永康廣護宮皆是以謝安為主神
^ 《世说新语·贤媛第十九 》“谢公夫人帏诸婢,使在前作伎,使太傅暂见,便下帏。太傅索更开,夫人云:「恐伤盛德。」 ”
^ 《妒记》“谢太傅刘夫人,不令公有别房宠。公既深好声乐,不能令节,后遂颇欲立妓妾。兄子及外生等微达此旨,共问讯刘夫人;因方便称‘关睢’‘螽斯’有不忌之德。夫人知以讽己,乃问:“谁撰此诗?”□云周公。夫人曰:‘周公是男子,乃相为尔,若使周姥撰诗,当无此语也。’ ”
外部链接
- 《晋书·列传七十九 谢安传》
- 《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
台南縣永康大灣廣護宮[永久失效連結]
澎湖尖山顯濟殿
https://www.facebook.com/%E6%BE%8E%E6%B9%96%E5%B0%96%E5%B1%B1%E9%A1%AF%E6%BF%9F%E6%AE%BF-204180160157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