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帝国学院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倫敦帝國學院




校训
Scientia imperii decus et tutamen(拉丁文)
中译
科学是帝國的庇佑與榮光
创建时间
1907年7月8日 (1907-07-08)(皇家憲章頒布)[1]
学校类型
公立研究型大學
捐贈基金
九千八百萬英鎊(2014年)[2]
到訪者
樞密院議長
校长
愛麗絲加斯特英语Alice Gast[3]
职工人數
3,692位(2014年)[2]
学生人數
14,735名[2]

本科生人數

8,931

研究生人數

5,804
校址
 英國英格蘭倫敦市
51°29′54″N 0°10′37″W / 51.498308°N 0.176882°W / 51.498308; -0.176882坐标:51°29′54″N 0°10′37″W / 51.498308°N 0.176882°W / 51.498308; -0.176882
校區
南肯辛頓(本部校園)
切爾西
哈默史密斯
帕丁頓
絲木園英语Silwood Park
懷學院英语Wye College
代表色























                                           

隶属
國際研究型大學聯盟
羅素大學集團
科英布拉集團
歐洲大學聯盟
歐洲大學協會
G5超級精英大學
歐洲研究型大學聯盟
五大科學工程聯盟英语SES-5 (universities)
网站
www.imperial.ac.uk

倫敦帝國學院標誌式樣。



伦敦帝国学院(正式法律名稱:帝國科学、工程及醫學院英语:Imperial College London,全稱:The Imperial College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1],是一所位於英國倫敦的公立研究型大學。學院本為倫敦大學聯邦中的一員,後在2007年7月9日其百週年紀念日正式宣布獨立,並由數個機構合併而成:聖瑪麗醫院醫學院(1988年)、國家心肺研究中心(1995年)及查林與威斯敏斯特醫學院(1997年)。[4][5]其商學院英语Imperial College Business School後於2003年成立。


帝國學院的本部校園位於倫敦市中心的南肯辛頓,另設切爾西、哈默史密斯、帕丁頓、絲木園英语Silwood Park懷學院英语Wye College校區,並與南洋理工大學合作開辦新加坡李光前醫學院,為最具規模的校園網絡之一。大學各個學系與研究中心被歸入四大學術學院。[6]其亦為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英语Francis Crick Institute帝國學院國家衛生服務信託英语Imperial College Healthcare NHS Trust兩大健康科學學術中心的始創者[7]、眾多學術聯盟的成員之一,並為英國金三角名校之一。[8]


帝國學院專注於醫學、理工、商學的教研[9],並為全英最難入讀的學府之一[10]。其於2010-11年獲得全國第二大研究經費資助[11];2012-13年度的研究總收入為八億兩千兩百萬英鎊,當中的三億多為研究資助[2]。 學院亦長期獲多個國內外大學排名評為全球十強之一。[12][13][14][15][16]該校校友包括眾多曾在有關領域作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及數名政治家,截止2018年10月,伦敦帝国学院的校友、教授及研究人员中,共有20位诺贝尔奖得主、3位菲尔兹奖得主、1位图灵奖得主。[註 1]




目录






  • 1 校园和校区


  • 2 历史


  • 3 學術泛論


    • 3.1 教育


    • 3.2 研究


    • 3.3 排名聲譽




  • 4 院系设置


    • 4.1 工程院


    • 4.2 医学院


    • 4.3 自然科学院


    • 4.4 商学院


    • 4.5 其他学术单位




  • 5 校友


    • 5.1 教职员


    • 5.2 诺贝尔奖得主


    • 5.3 费尔兹奖得主




  • 6 資料來源


  • 7 附註


  • 8 外部連結





校园和校区


帝国理工是一个开放式的大学,由众多分散的校区组成,但大部分院系还是在南肯辛顿校区,位于英国伦敦久负盛名的海德公园南边和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旁,在伦敦的西敏市和皇家肯星顿和切尔西区交界处,一个学术机构密集的区域。自然历史博物馆,科学博物馆,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皇家艺术学院,皇家音乐学院以及皇家地理协会都在附近。还有两个较大的校区并不在伦敦,贝克郡的Silwood Park校区在和在伦敦东部60英里的崴校区(Wye Campus)。


南肯辛顿校区中央的女王塔,是校園裡的標誌性建築。塔高287英尺(85米),是從前帝國研究院(Imperial Institute)唯一保留下來的建築物。它原來是一座大樓的一部分,塔內還有以前設置水缸的大堂。在1960年代,帝國研究院拆卸,帝國學院在研究院的原址擴建。1966至1968年,塔進行改建,成為一座獨立的建築物。塔裡面懸掛著10口大鐘,是1982年來自澳洲的禮物,以王室成員的名字命名。每有重要的王室成員生日或其他王室紀念日,大鐘都會在下午打響。


所有的院系都有自己的图书馆,学院在南肯辛顿校区还有一个中心图书馆,其中包含了科学博物馆的图书馆,面向登记的公众开放。中心图书馆,平日每天24小时开放。


2000年校友加里·田中捐赠两千七百万英镑帮助建立了一幢新的商学院大楼,被命名为田中商学院(Tanaka Business School)。此后于2008年田中商学院(Tanaka Business School)又更名为帝国理工商学院(Imperial College Business School).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于2004年命名商学院的正门为帝国学院的“正门”。


学院每年花费巨额资金在不断翻新学院的设施,最近的工程包括翻新南肯辛顿区的大楼,重建学生宿舍和一个于2006年初建成的新体育中心。



历史


帝国理工於1907年由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在1845年建立的皇家科学院(Royal College of Science)、大英帝国研究院(The Imperial Institute)、皇家矿业学院(Royal school of mines)和伦敦城市与行会学院(City and Guilds of London Institute)合并组成,尽管这三所学院仍然在宪制上保留着自己的实体,帝国学院在1907年七月获得了皇家特许状,成为一个实际上统一的实体。


随后,圣玛丽医院医学院(1988),国家心脏和肺学会(1995),查令十字和西敏寺学校(Charing Cross and Westminster schools,1997)先后并入帝国理工,组成医学院,作为帝国学院的第四个宪制学院。1997年,帝国理工医学院兼并了皇家研究生医学院,皇家妇产科学会,2000年又兼并了肯尼迪风湿病学学会。


同样是2000年,帝国理工又兼并了并不是十分知名崴学院(Wye College)作为它的一个分校区,主要研究环境科学。人们认为帝国学院的目的主要是获得崴学院所拥有的大量土地,帝国学院于2005年12月6日宣布崴校区吸引了10亿英镑的投资,将被建成一个世界级能容纳12500人的生物燃料研究中心。


2002年,维持了几十年的宪制学院系统被废除,而采用了新的院系制度。


2002年,帝国理工和倫敦大學學院商討合併,但因倫敦大學學院員工及學生反對下,計劃於一個月後中止了。


2005年底,学院宣布将合并物理科学院(Faculty of Physical Sciences)和生命科学院(Faculty of Life Sciences)组成新的自然科学院(Faculty of Natural Sciences)。


2005年12月9日,学院宣布计划退出联邦制的伦敦大学,并正式开始与伦敦大学磋商相关事宜。2007年,學院成立100周年之際,正式脫離倫敦大學,成為一所獨立的大學。



學術泛論



教育


提供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共有四个学院,工程学院,医学院,自然科学院和商学院。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人文系,提供选修的政治,经济,历史,艺术和语言课程。


通常被认为是英国最严格的大学,它授予一等学位的比例和每年的淘汰率都十分引人瞩目,尽管它是英国入学标准最高的大学之一。


教学和研究职员将近3000人,其中53名皇家协会会员,57名皇家工程研究院会员和一名费尔兹奖得主。过去的成员中还有15名诺贝尔奖得主,2名费尔兹奖得主。


帝国理工一贯在英国各种大学排名中名列三甲。综合近来各种大学排名数据,尽管帝国理工是专攻科学的大学,它仍然能够占据综合排名第三的位置,同时排在许多工程和医学院排名的榜首。


从世界上来说,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的2007全球大学排名表显示,帝国理工世界总体排名第五,在工程和信息技术世界排名第六位(欧洲第二),医学世界排名第七,科学世界排名第十三。2012年,泰晤士报全球大学排名,帝国理工总评分略低于美国麻省理工,排名第八。


2010年大学排名 :TIMES排名:3


据2014-15年QS世界大学排名,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并列第二。



研究


帝国理工是英国研究收入最高的大学之一,在2009-2010年度,研究收入为299,200,000英镑[17]。这些收入包括政府,慈善机构和商业机构的资助。


2001年12月的研究评估中,75%的教员达到5*级,是英国最高的。学院评分为6.68(7分满分),排名第二。


学院在生命和自然科学方面的高级研究有着世界级的声誉。



排名聲譽

































































綜合排行榜
全球名次

《ARWU》主排名[18]
22

《ARWU》附屬版[19]
24

《QS》[20]
8

《泰晤士》主排名[21]
8

《泰晤士》聲譽版[22]
14

《美國新聞》全球版[23]
12
國內名次
《ARWU》主排名[12]
4
《ARWU》附屬版[19]
4
《QS》[20]
4
《泰晤士》主排名[21]
3
《泰晤士》聲譽版[22]
3
《美國新聞》全球版[24]
3
《完全指南》[15]
6

《衛報》[16]
5

歷年來排名多為全世界前十名,具有一定的世界級聲望。


2016泰晤士報TIMES世界大學排名中排第8名

2015-2016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排第8名

2014年TIMES英國大學綜合排名第4名

2014年衛報英國大學排名第9名

英國QS 2014/15 世界大學排名中排名全球第2

2014年美國U.S. News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Rankings中排名全球第12

在理工科方面,帝國理工為歐洲第1,在全球位居第4(2005,2006)

在英國學校排名(Times Good University Guide)中,帝國理工位居第3,在1999年、2000年、2001年曾經超過牛津成為第2。



院系设置



工程院



  • 航空航天系

  • 生物工程系

  • 土木与环境工程系

  • 化学工程系

  • 计算机系

  • Dyson设计工程学校

  • 地球科学和工程学系

  • 电气与电子工程系

  • 材料科学和工程系

  • 机械工程系



医学院



  • 临床科学学会

  • 医学系

  • 国家心脏和肺学会

  • 公共衛生系(學院)

  • 外科与肿瘤学系

  • 李光前医学院伦敦办事处

  • 帝国学院学术健康科研中心

  • 帝国学院国家卫生服务信托



自然科学院



  • 化学系

  • 生命科学系

  • 数学系

  • 物理系

  • 环境政策中心



商学院



  • 金融系

  • 创新与创业(企业家)系

  • (工商)管理系



其他学术单位



  • 数据科学学会

  • 未来能源实验室

  • 全球健康创新学会

  • Grantham学会——气候变化与环境(研究)

  • 安全(系统)科学和技术学会


  • 职业发展学校

    • 学术英语中心

    • 业余课程(Co-Curricular)中心

    • 教育发展中心





校友






  • 翁文波:中国地球物理学主要奠基人。


  • 高錕爵士,大紫荊勳賢,KBE:光纖之父,前香港中文大學校長,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英國皇家工程科學院院士。


  • 黄纬禄: 两弹一星元勋,自动控制和导弹技术专家, 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与钱学森、屠守锷、任新民、梁守槃等共5位专家获“中国航天事业五十年最高荣誉奖”。


  • 王大珩:两弹一星元勋,光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 姚桐斌: 两弹一星元勋,导弹和航天材料与工艺技术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材料、工艺技术研究所的主要创建者、领导者。


  • 沈元: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空气动力学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建人之一。


  • 陈吉宁:中国环境科学家,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部长、党组书记。曾任清华大学校长(2012年2月-2015年1月末)。


  • 李天庆:前澳門大學校長。


  • 王钦敏: 现任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副主席。


  • 矫勇: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


  • 张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 谭铁牛:香港中聯辦副主任、前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 杨文采: 地球物理学家,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要参与者, 中国科学院院士。


  • 黄玉珊:航空教育家和结构分析专家。


  • 涂长望: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 温诗铸:机械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 赵天从:冶金学家,中国现代锑冶金事业的开拓者。撰写了《锑》和《锑冶金》等名著。


  • 梁百先: 空间物理学家, 中国电离层电波传播与空间物理研究领域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其著作有:《电学》、《电磁学》等。


  • 邵象华: 金属学家和冶金工程师,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 林超英,SBS:香港天文台前台長,皇家氣象學會榮譽會士,特許氣象學家,氣象物理學碩士


  • 王文洋:宏仁集团(Grace T.H.W Group)总裁。


  • 雷頌德:香港著名流行曲創作人。


  • 張介英 - 台灣年代新聞臺與東風衛視主播,暢銷作家,TOEIC滿分與IELTS紀錄保持人。


  • 宣萱:香港著名电视女艺人。


  • 李治廷:香港男歌手,演員。


  • 郭炳湘,郭炳江兄弟:香港著名商人,财富仅次于李嘉诚。


  • 呂譚平:中國聯想Lenovo香港總經理,聯想创建人之一。

  • HOPKINS, Sir Frederick Gowland: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 拉吉夫·甘地:印度总理


  • T·H·赫胥黎:科学家和作家。

  • Branislav Ivkovic:政治家。


  • 布赖恩·梅(Brian May):皇后樂團(Queen)成员。

  • W. H. Perkin:苯胺染料的发现者。

  • Trevor Phillips:记者和政治家。


  • 西蒙·辛格(Simon Singh):大众科学作家。


  •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H. G. Wells):科幻作家。


  • 陈忱 (作家) 博士筆名完美災難,大陸懸疑作家,90後懸疑第一人。第一個走上戛納電影節紅毯的中國90後編劇





教职员



  • Leonard Mandel(物理学家,量子光学创始人)


  • 高錕爵士,大紫荊勳賢,KBE (Charles Kao)(工程师,光纤发明者)



诺贝尔奖得主




  • 诺贝尔物理学奖

    • 1937年 THOMSON, Sir George Paget

    • 1948年 BLACKETT, Lord Patrick Maynard Stuart

    • 1971年 GABOR, Dennis

    • 1979年 SALAM, Abdus




  • 诺贝尔化学奖

    • 1937年 HAWORTH, Sir Walter Norman

    • 1956年 HINSHELWOOD, Sir Cyril Norman

    • 1967年 PORTER, Sir George

    • 1969年 BARTON, Sir Derek

    • 1973年 WILKINSON, Sir Geoffrey




  •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1929年 HOPKINS, Sir Frederick Gowland

    • 1945年 FLEMING, Sir Alexander(青霉素的发现者之一)

    • 1945年 CHAIN, Sir Ernst Boris

    • 1963年 HUXLEY, Sir Andrew Fielding

    • 1972年 PORTER, Rodney Robert







费尔兹奖得主



  • 1958年 ROTH, Klaus

  • 1986年 西蒙·唐纳森(现任教员)



資料來源




  1. ^ 1.01.1 PJGILL. Charitable status. [2014-09-30] (英语). 


  2. ^ 2.02.12.22.3 Annual Report and Accounts 2013–14 (PDF). Imperial College London(倫敦帝國學院). [2015-01-01] (英语). [永久失效連結]


  3. ^ 'Collaboration essential', says Alice Gast on becoming Imperial's 16th President. [2014-09-30] (英语). 


  4. ^ University of London: Imperial College Leaves University of London. London.ac.uk. [2011-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22) (英语). 


  5. ^ University guide 2015: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the Guardian. [2014-09-30] (英语). 


  6. ^ Faculties & Departments. Imperial College London(倫敦帝國學院). [12 May 2011] (英语). 


  7. ^ About us. Imperial College Healthcare NHS Trust(帝國學院國家衛生服務信託). [2011-01-23] (英语). 


  8. ^ 'Golden triangle' to win funding riches. Times Higher Education(《泰晤士高等教育》). 11-02-2010 [02-09-2010] (英语).  请检查|access-date=, |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9. ^ Introducing Imperial.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2014 [2014-12-31] (英语). 


  10. ^ Frean, Alexandra. Imperial College ditches A levels and sets its own entrance exam. The Times (London). 04-06-2008 [11-01-2010].  请检查|access-date=, |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11. ^ Wealth check: Financial data for UK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2010–11 (PDF). Times Higher Education. 12-04-2012 [2012-07-19] (英语).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12. ^ 12.012.1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2016: UK. Shanghai Ranking Consultancy. 2016 [2016-09-07]. 


  13.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QS_N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14.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THE_N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15. ^ 15.015.1 University League Table 2017. The Complete University Guide. 2016 [2016-09-07]. 


  16. ^ 16.016.1 University league tables 2017. The Guardian. 2016 [2016-09-07]. 


  17. ^ 存档副本 (PDF). [2012-02-2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2-01-19). 


  18. ^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2016. Shanghai Ranking Consultancy. 2016 [2016-09-07]. 


  19. ^ 19.019.1 Alternative Ranking 2015 (Excluding Award Factor). Shanghai Ranking Consultancy. 2015 [2016-09-07]. 


  20. ^ 20.020.1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6/17. Quacquarelli Symonds Limited. 2016 [2016-09-07]. 


  21. ^ 21.021.1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5-16. Times Higher Education. 2015 [2016-09-07]. 


  22. ^ 22.022.1 World Reputation Rankings 2015. Times Higher Education. 2015 [2016-09-07]. 


  23. ^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Rankings. US. News and World Report. 2015 [2016-09-07]. 


  24. ^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in the United Kingdom. US. News and World Report. 2015 [2016-09-07]. 



附註





  1. ^ 每個大學對計算這個數字都有著不同的原則,如:有些大學並不計算那些在得獎以後才到有關院校的人士,而有些大學則仍將其計算在內;有些亦不計算在校任教不足1年的教職員,但其他的卻仍視其為與該校有聯繫的得獎主。這裡顯示的數字為在統一採用了最廣闊的算法後所得出的結果。詳細人物列表請見各大學諾貝爾獎得主列表。




外部連結



  • 帝国理工的网站

  • 帝国理工商学院的网站

  • 帝国理工学生联合会


  • STOIC-帝国理工学生电视台


  • IC Radio-帝国理工学生广播电台


  • Felix-帝国理工校报

  • 学校关键数据

  • 帝国理工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研究生分会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Guess what letter conforming each word

Run scheduled task as local user group (not BUILTIN)

Port of Sp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