筲箕灣

Multi tool use
Multi tool use






筲箕灣





筲箕灣避風塘


筲箕灣英语:Shau Kei Wan)位於香港島,是香港最早開發的地區之一。最早在明萬曆年間,已經有漁民在此海灣居住[1]。地區行政上隸屬東區。




目录






  • 1 地理位置


  • 2 氣候


  • 3 地名起源


  • 4 歷史


  • 5 交通發展


  • 6 著名地點


  • 7 公共房屋


    • 7.1 公共屋邨


    • 7.2 居屋屋苑




  • 8 學校


    • 8.1 專上學院


    • 8.2 中學


    • 8.3 小學




  • 9 交通


    • 9.1 主要交通幹道


    • 9.2 途經的公共交通服務




  • 10 區議會議席分佈


  • 11 參看


  • 12 参考文献


  • 13 延伸閱讀





地理位置


筲箕灣位於鰂魚涌以東,柴灣以西。東至香港海防博物館、鯉魚門渡假村及大潭道,西面普遍以英皇道結束及筲箕灣道開始之處(近筲箕灣報案中心)作為分界線[來源請求]。值得留意的是,雖然鯉魚門度假村及前鯉魚門炮台(今香港海防博物館)位於筲箕灣,但香港人一般[來源請求]指的鯉魚門是位於觀塘區油塘的東南漁村。


而海晏街以西的筲箕灣西部,一般[來源請求]被稱為西灣河,但太安樓以北的新填海區,一般[來源請求]稱之為鯉景灣;東區走廊以北的筲箕灣北部填海區,一般[來源請求]被稱為愛秩序灣,名稱源於愛秩序將軍及原筲箕灣避風塘所在地的愛秩序灣[2];阿公岩道一帶的筲箕灣東部,一般[來源請求]被稱為阿公岩,而該處亦為東區走廊噪音重災區。



氣候






































































































筲箕灣 (2007-2018)气候平均数据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历史最高温​℃(℉)
25.6
(78.1)
27.5
(81.5)
29.2
(84.6)
32.3
(90.1)
36.2
(97.2)
35.0
(95)
37.2
(99)
36.8
(98.2)
35.9
(96.6)
33.0
(91.4)
30.5
(86.9)
28.6
(83.5)
37.2
(99)
平均高温​℃(℉)
18.0
(64.4)
18.5
(65.3)
20.8
(69.4)
24.3
(75.7)
28.1
(82.6)
30.4
(86.7)
31.4
(88.5)
31.5
(88.7)
30.3
(86.5)
27.7
(81.9)
24.1
(75.4)
20.2
(68.4)
25.4
(77.7)
每日平均气温​℃(℉)
15.5
(59.9)
15.8
(60.4)
18.3
(64.9)
21.9
(71.4)
25.6
(78.1)
27.9
(82.2)
28.5
(83.3)
28.5
(83.3)
27.9
(82.2)
25.4
(77.7)
21.6
(70.9)
17.4
(63.3)
22.9
(73.2)
平均低温​℃(℉)
13.5
(56.3)
13.9
(57)
16.4
(61.5)
20.0
(68)
23.7
(74.7)
25.8
(78.4)
26.1
(79)
26.2
(79.2)
25.7
(78.3)
23.3
(73.9)
19.6
(67.3)
15.2
(59.4)
20.8
(69.4)
历史最低温​℃(℉)
2.4
(36.3)
6.3
(43.3)
7.4
(45.3)
12.3
(54.1)
14.9
(58.8)
20.0
(68)
21.8
(71.2)
22.3
(72.1)
22.3
(72.1)
15.4
(59.7)
9.3
(48.7)
6.2
(43.2)
2.4
(36.3)
来源:香港天文台[3]



地名起源


筲箕灣本來是一個海灣,因為水域很圓,像一個大筲箕,因而為名。不過,坊間亦有兩個傳說是與筲箕灣的地名起源有關。第一個傳說指於南宋末年,有一個叫張進的人隨海軍船艦到九龍半島一帶,經過現時的筲箕灣時,他不小心將他祖先給他的家傳之寶筲箕跌到海中,所以這個海灣就稱為筲箕灣。而另一個傳說則是於清朝初期,有一個叫朱蒂的漁民,結婚後不久丈夫就去世,並誕下一個遺腹子,取名作阿蝦。他雖然是一個好孩子,但後來因感染了天花而變盲。到了阿蝦15歲時,母親亦感染重病。為了養活母親,他便用筲箕於現時的筲箕灣行乞為生。後來有一日天氣異常惡劣,阿蝦被海浪沖走,只留下筲箕於岸邊。為紀念阿蝦的事跡,當地居民將這個海灣改名為筲箕灣。然而,由於筲箕灣這個地名,早於明朝萬曆年間編寫的航海圖《粵大記》中出現[1],故第二個傳說的可信性有限。


此外,筲箕灣亦曾被稱為餓人灣。傳說明朝時期,有一隊商船因颱風而被逼於現時的筲箕灣登陸。當他們找尋食物時,但卻無法找到,連當地居民也無法找到。結果他們在離開前都無法充饑,因此而戲謔這個海灣為餓人灣。但比較有根據的說法是香港開埠初年,筲箕灣一帶對外交通十分落後,只靠班次極疏的舢舨聯繫中環[2]。餓人灣指若被困在該處,遲早會餓死。當時有一句俗語:「英雄被困筲箕灣,不知何日到中環」,就是形容筲箕灣交通落後的情況。



歷史


早期香港原居民中的漁民主要集中於柴灣一帶。18世紀中葉,有漁民發現筲箕灣為避風良港,所以陸續吸引漁船停泊於筲箕灣,19世紀中葉逐漸發展成小商埠,並成為香港島、九龍和惠州、潮州等地的漁穫集散地[4]。同時亦有一些來自惠州的客家人於筲箕灣山頭開採花崗岩,並在岸邊建簡陋房屋。據1841年的人口普查,筲箕灣人口約1,200人,佔香港島人口 (4,350人) 約28%[5],大部份居於艇中。其後海盜問題嚴重,1860年,香港總督麥當奴決定整頓該區,拆毀凌亂蓋搭的房屋,重新建屋辟路,是為筲箕灣東大街,並設立派出所方便警察打擊海盜。


1911年,筲箕灣人口增加至7,000人。1920年代,筲箕灣出現了一些小型工業,為筲箕灣成為工業區開始。而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大批中國大陸的難民踴入筲箕灣,建立了13條山村。山村多以簡陋的鐵皮屋組成,衛生環境普遍差劣。


日佔時期日本政府在筲箕灣海旁設立漁業組合市場。1945年後,港府大力發展漁業,並設立筲箕灣魚類批發市場[4]


1960年代,香港政府大規模整頓開發筲箕灣,興建大量公共房屋(如1964年落成的明華大廈等),並且進行了大規模填海工程。於1967年起,政府開始清拆山上的簡陋房屋,但是進度一直緩慢;而《讀者文摘》、《星島日報》、《成報》和《新報》亦於1979至2007間遷入該處紮根,直至1983年,筲箕灣山邊的聖十字徑村發生大火,燒毁不少居民的家園,亦使政府決心整頓,開始全面清拆所有木屋及石屋,並且在原址開山,興建耀東邨及興東邨等公共屋苑。這些改變和發展塑造了今天筲箕灣的面貌。



交通發展


由於早期港島道路網絡並不發達,加上筲箕灣距離中環、灣仔等地甚遠,故交通非常不便。區內一直都靠英皇道連接對外,同時位於柴灣的居民亦依靠柴灣道經筲箕灣前往港島心臟地段(即中環、灣仔和銅鑼灣)。直到1904年,電車才將筲箕灣與當時香港政府的行政中心維多利亞城連繫起來。因此昔日有一句俗語說,「英雄被困筲箕灣,不知何日到中環」來形容當時的交通不便;但亦有傳此乃當時黑社會分子的「背語」,自嘲落泊此地,未能一朝飛黃騰達;在舊日此語不能公開隨便亂說,有會被警方拘捕之嫌。


直到二次大戰後港島人口劇增,筲箕灣一帶才多了人居住,同時工廠大廈亦多選在筲箕灣設立,所以2號巴士線亦由太古船塢延長至筲箕灣。隨著筲箕灣不斷發展,車流逐漸增多,引致路面非常擠塞。於1982年首季興建地鐵港島綫時尤為惡劣。當時小輪公司甚至要開辦渡輪,由筲箕灣開往中環疏導人潮。這個情況直至1985至1989年港島綫及東區走廊相繼建成後,才得以大大改善。



著名地點





筲箕灣東大街電車總站




香港海防博物館



  • 筲箕灣東大街

  • 筲箕灣譚公廟

  • 筲箕灣天后廟

  • 筲箕灣城隍廟

  • 筲箕灣魚類批發市場

  • 香港海防博物館

  • 香港電影資料館

  • 鯉魚門度假村

  • 港島東體育館

  • 鰂魚涌公園



公共房屋





明華大廈




東旭苑和東濤苑



公共屋邨








  • 明華大廈

  • 耀東邨

  • 興東邨


 


  • 康東邨

  • 愛東邨




居屋屋苑












  • 東駿苑

  • 東熹苑


 


  • 東霖苑

  • 東欣苑


 


  • 東盛苑

  • 東旭苑


 


  • 愛蝶灣

  • 東濤苑




學校



專上學院




筲箕灣東官立中學




筲箕灣官立小學




筲箕灣崇真學校


  • 香港藝術學院


中學



  • 聖馬可中學

  • 慈幼英文學校 (中學部)

  • 筲箕灣官立中學

  • 筲箕灣東官立中學



小學



  • 筲箕灣崇真學校

  • 慈幼英文學校 (小學部)

  • 筲箕灣官立小學

  • 聖馬可小學

  • 勵志會梁李秀娛紀念小學

  • 香港中國婦女會丘佐榮學校

  • 中華基督教會基灣小學 (愛蝶灣)

  • 中華基督教會基灣小學

  • 愛秩序灣官立小學



交通



主要交通幹道



  • 東區走廊

  • 筲箕灣道

  • 柴灣道



途經的公共交通服務




區議會議席分佈


為方便比較,以下列表以新成街、東區走廊、愛德街以東至大潭道、鯉魚門公園以西為範圍。
































!年度/範圍 2000-2003 2004-2007 2008-2011 2012-2015 2016-2019

筲箕灣東大街以東至鯉魚門公園
C05 阿公岩選區 C06 阿公岩選區

柴灣道往東區走廊支路以東、東區走廊以南、筲箕灣東大街以西
C04 筲箕灣選區 C04 筲箕灣選區 C05 筲箕灣選區

東區走廊以北(即原愛秩序灣筲箕灣避風塘範圍)
C05 愛秩序灣選區 C04 愛秩序灣選區

新成街以南、柴灣道往東區走廊支路以西(即耀東邨附近)
C31 下耀東選區及C32 上耀東選區 C29 下耀東選區及C30 上耀東選區

註:以上主要範圍尚有其他細微調整,請參閱有關區議會選舉選區分界地圖。



參看







  • 筲箕灣避風塘

  • 東區 (香港)

  • 鰂魚涌

  • 西灣河

  • 鯉景灣

  • 愛秩序灣

  • 阿公岩

  • 杏花邨

  • 柴灣



参考文献





  1. ^ 1.01.1 見明代地方志《粵大記》已標有「稍箕灣」


  2. ^ 2.02.1 題目: 「英雄被困筲箕灣,問君何日到中環」是否形容塞車?. 俗語趣談齊齊講 (香港電台) (中文(繁體)‎). [永久失效連結]


  3. ^ 筲箕灣氣象要素平均值 (2007-2018). 香港天文台. [November 17, 2018]. 


  4. ^ 4.04.1 筲箕灣魚市場簡介及歷史 (PDF) (第11期). 魚類/蔬菜統營處简讯. 2011年12月. 


  5. ^ 香港歷史博物館:紅香爐與紅香爐天后廟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6-04-24.




延伸閱讀


  • 黃佩賢(2005年)。漁村今昔—筲箕灣的變遷。載於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考察香港-文化歷史個案研究》(241-261頁)。香港:三聯。ISBN 9789620424717。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區劃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






東區


油尖旺區、九龍城區、觀塘區(被維多利亞港相隔)
灣仔區

本區主要地方


西貢區


炮台山 - 北角(七姊妹、寶馬山) - 鰂魚涌(太古城)
西灣河 - 筲箕灣 - 柴灣(杏花邨) - 小西灣



區內其他地方



柏架山 - 康山 - 愛秩序灣 - 阿公岩(鯉魚門) - 白沙灣 - 歌連臣角


南區







hSHz5hja3RlfDf,KX0VTsSsVMQM aEqwc7REEtOCbgRmgS
SKFWApBDxapLZCK6 TA9flg,E7w75ujisywPGDf,QWy,9kXglgo6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How to pass form data using jquery Ajax to insert data in database?

Guess what letter conforming each word

Run scheduled task as local user group (not BUIL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