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古堡

Multi tool use
Multi tool use




坐标:23°00′04″N 120°09′38″E / 23.001108°N 120.160536°E / 23.001108; 120.160536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安平古堡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臺灣)文化資產

Koxinga at Anping.JPG
安平古堡暸望臺與鄭成功像



登錄名稱
臺灣城殘蹟
熱蘭遮城城垣暨城內建築遺構
舊稱
原熱蘭遮城舊址
登錄等級
國定古蹟
位置
 中華民國
臺南市安平區國勝路82號
建成年代
荷屬東印度 1624年至1634年
開放時間
8:30 至 17:30
參觀費用
門票︰全票50元,半票25元
臺南市民憑身分證0元



































































History of Taiwan zh-hant.png
臺灣歷史、臺灣歷史年表

史前時期
大肚王國



西治1626-1642

荷治
1624-1662




明鄭時期
1662-1683


清治時期
1683-1895


日治時期
1895-1945

戰後時期
1945 迄今











其他臺灣系列

人口 - 族群 - 經濟 - 交通
地理 - 文化 - 教育 - 法律
政治 - 政府 - 軍事 - 外交



Taiwan-icon.svg臺灣主題首頁












安平古堡,又稱奧倫治城(荷蘭語:Orange)、熱蘭遮城(荷蘭語:Zeelandia)、王城(闽南语:Ông-siâⁿ[1][2]安平城臺灣城,是一座曾經存在於臺灣臺南市的堡壘。最初建於1624年,是臺灣最早的要塞建築。自建城以來,曾是荷蘭人統治臺灣的中樞,也曾是鄭氏王朝統治者的住處。


安平古堡有兩處遺跡:「台灣城殘蹟(安平古堡殘蹟)」[3]及「熱蘭遮城城垣暨城內建築遺構」。兩處遺跡都被列為國定古蹟[4],而瞭望臺則是於1970年代由日治時期燈塔改建而成,列為文化資產。


古堡建築屋舍純用紅色磚瓦,於黃昏時與落日互相煇映之景「安平夕照」。在1953年,獲臺灣省政府選為臺灣八景之一。[5]




目录






  • 1 沿革


  • 2 安平古堡古蹟紀念館


  • 3 交通運輸


  • 4 相關條目


  • 5 參考文獻


  • 6 參考出處


  • 7 外部連結





沿革



1622年,荷屬東印度公司佔領了澎湖,以之作為東亞貿易的轉口基地。1623年,荷蘭人在大員的「上鯤鯓」建立一座簡單的據點,這就是安平古堡的前身。


1624年,在與明朝的軍隊激戰了八個月以後,荷蘭人和明朝官方達成協議,同意把設置於澎湖的要塞和砲臺毀壞,而於1624年轉移至臺灣島,中國則不干涉荷蘭對臺灣的佔領。荷蘭東印度公司轉進至不受明朝政府管轄的福爾摩沙大員(今臺南市安平區),設立貿易據點,建立臺灣史上第一個近代早期 (英语:early modern)式的統治政權(但並非第一個政權,因為在今日臺中市及其附近,當時已有臺灣原住民所建立的大肚王國,為一部落聯盟式的政權,及準封建式的瑪家王國和大龜文王國,設有世襲王位)。明帝國對於荷蘭人佔領臺灣並無異議,因為臺灣並非其領土。[6][7]


根據中央研究院院士杜正勝與曹永和的研究:「臺灣不只明朝不管,甚至也不屬任何國家管轄,所以走私船早在當時就在基隆、安平與淡水會合明朝、日本與西班牙、葡萄牙與荷蘭的商船。...根據荷蘭史料,當時東印度公司指揮官萊爾森於1622年到福州談判,明朝官員為了勸誘他們撤出澎湖,建議他們到澎湖以東,一座不屬於明朝的島嶼,也就是臺灣,間接同意明朝船隻到大員(今安平)與之通商。...當時明朝官員向萊爾森說:『你不知道大員怎麼去,我們派船帶你去』。這段史料,顯見明朝福建官員知道臺灣,卻不把臺灣當作屬地。而同樣年代,明代的史料記載的是,官員軟硬兼施,並請海商李旦居中協調,荷蘭的新任長官宋克,才在1624年拆除澎湖城堡的建材,搭乘熱蘭遮城號商船,來到大員上岸,宋克也成為荷蘭建立臺灣政權的首任長官,他也在大員建立熱蘭遮城。」[8]


荷蘭人佔臺以後,在原來的砦城舊城址上,以荷蘭執政的門閥「奧倫治」(Orange)為名,重新興建規模宏大的城堡「奧倫治城」(Orange),1627年以荷蘭行省名澤蘭省(或譯熱蘭省)改建命名為「熱蘭遮城」(Zeelandia),至1632年始完成首期堡底工程。當時,這座城堡是荷蘭人統治臺灣全島和對外貿易的總樞紐。


1626年,日本人濱田彌兵衛帶領朱印船船隻到臺灣買生絲,並向東印度公司借用戎克船到泉州運回貨物遭拒,濱田彌兵衛相當不滿,又知悉新港社原住民不堪荷蘭的虐待,在1627年帶領該社16名原住民向長崎代官末次平藏控訴荷蘭人壓迫,準備鼓勵江戶幕府採取反荷作為。


1628年春天,濱田彌兵衛率船來臺,同行者共470名,其中包含先前16名臺灣原住民,荷蘭的臺灣長官彼得·奴易茲(Pieter Nuyts),將武器及火藥全數扣留,並軟禁濱田及禁錮十六名原住民。濱田闖入彼得·奴易茲住處,綁架彼得·奴易茲及其兒子,並以彼得·奴易茲之子為人質返回日本,並封閉荷蘭在平戶的商館。荷蘭巴達維亞方面感到事態嚴重,在1629年將彼得·奴易茲撤職,且宣判兩年有期徒刑。1632年,荷蘭將他引渡至日本監禁,荷蘭人在日本的貿易才獲得恢復。


1662年,鄭成功攻下「熱蘭遮城」,將荷蘭人趕出臺灣,建立了臺灣歷史上第一個漢人政權。鄭氏因為懷念閩南第二故鄉泉州府晋江縣的「安平」,同時也將該城改為「安平鎮城」,這就是現今「安平古堡」這個名稱的由來。鄭氏王朝三代統治者均駐居此城,故又叫「王城」,而安平十角頭中的「王城西社」也因而得名。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清軍入臺後,政治重心移至府城內,城堡改為軍裝局,重要性日減,而牆垣也多傾圮失修,安平城逐漸荒廢。1868年,清英爆發樟腦戰爭又稱樟腦糾紛事件,英國軍艦來犯,船砲命中城內軍火庫引發爆炸,城牆隨之而毀,之後遂成廢墟。1874年,欽差大臣沈葆楨來臺處理「牡丹社事件」,與日本人進行交涉,將安平城外城的牆磚,運至「二鯤鯓」,建立「億載金城」。




安平古堡古蹟紀念館


日治時期,日本人將城垣剷平,改建紅磚平臺與日式海關宿舍,荷蘭時的城堡建築幾乎全毀。後經屢次修建,成為今天的紀念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國民政府又將該城改名為「安平古堡」,目前保有明清遺跡為南璧古井及外城南壁,高三丈餘,以糯米、糖漿、蚵殼灰三合土混合砌磚而成。也就是一般所稱的糯米牆,日治時代建紅磚數階之瞭望臺,尚有砲臺遺址上刻「嘉慶十九年仲冬奉敕鑄造臺灣水師協標右营大砲一位重一千五百觔」的字樣。1975年,當地政府另建瞭望塔,可見臺灣海峽及出海口鹽水溪。


目前立於古堡殘跡平臺上的洋樓建築是由1930年日本海關宿舍改建而成。1975年,經重新整修後闢為展示空間,分別介紹荷據時期至今的安平歷史和風貌。內容包括:安平廟宇古蹟分布圖、荷人的對外貿易、鄭氏史蹟、鄭荷條約、沈葆楨在臺事略等圖文資料;同時還展有熱蘭遮城、德記洋行、東興洋行、海山館、單伸手民宅等的模型。


日治時代末期,日人立碑紀念濱田彌兵衛事件向荷人抗稅的英勇事蹟,石碑原刻「贈從五位濱田彌兵衛武勇之趾」,戰後臺南官派市長卓高煊改刻「安平古堡」,對面於二戰後塑立鄭成功雕像一座。


古堡正前方有一洋公館,建於1888年,為外人在臺南所建三座洋公館之一。日治大正八年(1930年)在臺南舉行「臺灣文化三百年紀念會」活動,收集臺灣史料展示,昭和七年(1932年)設置「臺灣史料館」於安平臺灣城內(原安平稅務司公館,今熱蘭遮城博物館),1935年日本政府慶祝「始政四十周年記念臺灣博覽會」,臺南市政府配合成立「臺南歷史館」共計三處會場,第一會場臺南州商品陳列館(今臺南高分院址),第二會場今熱蘭遮城博物,第三會場今大南門址。戰後,改為安平區公所,後改為臺南市立永漢民藝館,陳列邱永漢先生搜藏之臺灣民藝品,2009年5月改為熱蘭遮城博物館



交通運輸



  • 大台南公車[9]:安平古堡(安北路)






































編號
路線
營運單位
備註
2
崑山科大-安平白鷺灣社區
府城客運

  • 部分班次繞駛復華里。

  • 部分班次延駛至三鯤鯓。

  • 平日部分班次延駛至四草。


19 安平原住民文化會館-大灣高中
府城客運
  • 平日部分班次延駛至台南海事。

77-1 安平漁人碼頭-安平漁人碼頭 四方客運

  • 安平環線假日公車,免費搭乘。

  • 經安平古堡、安平樹屋。


88
台南公園(公園路)-觀夕平台
府城客運
  • 假日部分班次繞駛臺南文化中心。

99 台南公園(公園路)-七股鹽山
府城客運

  • 假日部分班次行駛區間車僅至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

  • 賞鳥季例假日及寒假延駛至黑面琵鷺賞鳥亭。




相關條目








  • 臺灣歷史

  • 熱蘭遮城日誌

  • 普羅民遮城

  • 臺灣古蹟列表

  • 臺南市古蹟列表



參考文獻





  1. ^ 台語文/中文辭典 Taiwanese - Chinese Dictionary


  2. ^ 《臺灣通史》,卷16,城池志:「永曆十五年,延平郡王克台灣,就荷蘭城以居,改建內府,台人謂之王城。」


  3.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資料庫.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資料庫. 2016-01-01 [2016-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30). 


  4.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資料庫.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資料庫. 2016-01-01 [2016-11-30]. [永久失效連結]


  5. ^ 《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二土地志勝蹟篇,第九頁


  6. ^ 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建立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3-10-17., 歷史文化學習網


  7. ^ 李筱峰, 台灣自古不屬中國/教科書看不到的歷史《系列四》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2-10-25., 自由時報,2009-12-29


  8. ^ 福爾摩沙特展專輯 明朝中國 帶荷蘭人登陸台灣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3-10-17., 中時電子報, 20030113


  9. ^ 大台南公車 路線查詢




參考出處


.mw-parser-output .refbegin{font-size:90%;margin-bottom:0.5em}.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st-style-type:none;margin-left:0}.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dl>dd{margin-left:0;padding-left:3.2em;text-indent:-3.2em;list-style:none}.mw-parser-output .refbegin-100{font-size:100%}


  • Leeti,2000,台南‧安平古堡[online]。高雄縣鳳山市:高雄縣教育網站。6月4日[引用於2004年10月25日]。全球資訊網網址:[1] 。

  • 楊碧川,1997,台灣歷史詞典。台北:前衛。

  • 遠流博視網,nd, a,安平古堡[online]。台北市:遠流博視網。[引用於2004年10月25日]。全球資訊網網址:[2] 。

  • 遠流博視網,nd, b,現在的安平古堡[online]。台北市:遠流博視網。[引用於2004年10月25日]。全球資訊網網址:[3] 。

  • 張德水,1992,激動!台灣的歷史:台灣人的自國認識。台北:前衛。

  • 臺灣古蹟全集,民國69年,台北:戶外生活雜誌




外部連結



  •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斯土斯民-臺灣的故事:熱蘭遮城及大員港市

  • 臺灣、荷蘭、鄭家軍:荷蘭時期臺灣圖像紀錄片


  • 安平追想 1661主題網站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成果入口網專題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教育網站:考古大菩薩遊臺灣‧熱蘭遮城

  • 熱蘭遮城城垣暨城內建築遺構


  • https://www.taiwanviptravel.com/anping-old-fort-fort-zeelandia/ 安平古堡,跟著董事長看台灣


  • OpenStreetMap上有關安平古堡的地理信息










L8 K8cz59CY CHu xELaH7 C ouR saH,kTUk09xLKHQ 57HLyxwB yn72Xfc,rCzndZFnVNrxl2vPSx4
aJGd gLtugvgdWagP7i50LAqV650OJa4ZV,t4U rgdwrN9YHl4C,srprW9pgtyne6 4NA,Oc5izKA5O63Sdmqf,hEdHIlmF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How to pass form data using jquery Ajax to insert data in database?

Guess what letter conforming each word

Run scheduled task as local user group (not BUIL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