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鹘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回鹘

Museum für Indische Kunst Dahlem Berlin Mai 2006 063.jpg
绘有回鹘王大臣的岩画(8至9世纪)

分佈地區

中亚
語言

古代突厥语
宗教信仰

萨满教、摩尼教、佛教、景教、祆教

回鶻(突厥字母:𐰆𐰖𐰍𐰆𐰺 uyghur;回鹘字母:Uyghur;維吾爾語:قەدىمكى ئۇيغۇر‎; 土耳其語: eski uygur),亦稱袁纥[1]烏護[2]烏紇[3],隋朝时又称韋紇,唐朝前期音譯为回纥,元朝称畏兀儿。以上译名的变化是由于中文本身的语音变化造成的,而在不同时期的突厥语文献中,此族名均无变化,今日的维吾尔也是该族名的一个最晚近的译音。回紇人在唐德宗贞元四年(788年)要求将其汉字改爲“回鶻”,象其族有“鶻鷹”般的勇猛,因而唐中期以后便称其作回鹘人。當時的吐蕃人則把回鹘人和之前的突厥、之后的蒙古等游牧民族统稱為霍爾(藏文:.mw-parser-output .uchen{font-family:"Qomolangma-Dunhuang","Qomolangma-Uchen Sarchen","Qomolangma-Uchen Sarchung","Qomolangma-Uchen Suring","Qomolangma-Uchen Sutung","Qomolangma-Title","Qomolangma-Subtitle","Qomolangma-Woodblock","DDC Uchen","DDC Rinzin",Kailash,"BabelStone Tibetan",Jomolhari,"TCRC Youtso Unicode","Tibetan Machine Uni",Wangdi29,"Noto Sans Tibetan","Microsoft Himalaya"}.mw-parser-output .ume{font-family:"Qomolangma-Betsu","Qomolangma-Chuyig","Qomolangma-Drutsa","Qomolangma-Edict","Qomolangma-Tsumachu","Qomolangma-Tsuring","Qomolangma-Tsutong","TibetanSambhotaYigchung","TibetanTsugRing","TibetanYigchung"}ཧོར་,威利:Hor[4]。回紇原是鐵勒一部,与僕骨、同羅、拔野古等部一样;後來回纥强大,遂将这些源自铁勒的部族統稱为外回鶻[5]。 回紇(回鶻)是裕固族、維吾爾族以及回族等族的宗源之一,回回一词即为回鹘的转音。在七世纪初期,回紇在唐朝的北方建立政权,對中國歷史有深遠的影響。公元744年,回紇怀仁可汗联合唐朝击败后突厥,一统北方草原铁勒诸部。


回紇原是由韋組與烏揭(烏古斯人)組成的聯盟,部族共分十九姓,通行回纥语(与古突厥语相通,使用突厥文记载)。《舊唐書·迴紇列傳》記載,回紇本为藥羅葛、胡咄葛、啒羅勿、貊歌息訖、阿勿嘀、葛薩、斛嗢素、藥勿葛、奚邪勿等九姓部落联盟,其可汗出自藥羅葛氏;後來回紇擊破拔悉密、葛邏祿兩部,統號十一部落[6]。当时的突厥汗國在古突厥文中習慣稱呼回紇人为 Toquz-oghuz,意即“九姓乌古斯”[7],“乌古斯(oghuz)”在古突厥语中有“部落”、“联盟”、“姓”之意。有人则认为回纥的族名为古突厥语的Uyghur,意為團結、同盟輔助,见于《磨延啜碑》有十回紇和九烏古斯(九姓)的记载[8]。而另一解释称,回紇族名的词源为oigur,是森林中人與十個游牧氏族。




目录






  • 1 名称


    • 1.1 词源与含义


    • 1.2 在中国史书中的译名


    • 1.3 在阿拉伯语与波斯语史书中的译名




  • 2 起源


  • 3 建立的政权


    • 3.1 漠北回鹘汗国


    • 3.2 甘州回鹘汗国


    • 3.3 高昌回鹘汗国


    • 3.4 喀喇汗国(有争议)




  • 4 后裔


    • 4.1 裕固族


    • 4.2 维吾尔族


    • 4.3 图瓦(有争议)




  • 5 经济


  • 6 文化


    • 6.1 回鹘字母的创制


    • 6.2 书籍


    • 6.3 活字印刷


    • 6.4 文学


    • 6.5 绘画艺术




  • 7 宗教


    • 7.1 萨满教


    • 7.2 摩尼教


    • 7.3 景教


    • 7.4 佛教


    • 7.5 祆教




  • 8 消亡


  • 9 参见


  • 10 参考文献





名称



词源与含义



在中国史书中的译名



在阿拉伯语与波斯语史书中的译名



起源



建立的政权



漠北回鹘汗国



回鹘汗国是由回鹘人在今蒙古高原建立的国家。


回鹘原是由韋組與烏揭(烏古斯人)組成的聯盟,部族共分十九姓,通行与古突厥语仅存在方言差异的回鹘语,早期使用突厥文字,后改用源自粟特字母的回鹘字母记录文字。《舊唐書·迴紇列傳》記載,回紇本为藥羅葛、胡咄葛、啒羅勿、貊歌息訖、阿勿嘀、葛薩、斛嗢素、藥勿葛、奚邪勿等九姓部落联盟,其可汗出自藥羅葛氏;後來回紇擊破拔悉密、葛邏祿兩部,統號十一部落[9]。当时的突厥汗國在古突厥文中習慣稱呼回紇人为 Toquz-oghuz,意即“九姓乌古斯”[10],“乌古斯(oghuz)”在古突厥语中有“部落”、“联盟”、“姓”之意。有人则认为回纥的族名为古突厥语的Uyghur,意為團結、同盟輔助,见于《磨延啜碑》有十回紇和九烏古斯(九姓)的记载[11]。而另一解释称,回紇族名的词源为oigur,是森林中人與十個游牧氏族。



甘州回鹘汗国



甘州回鹘,因居住于河西走廊,又称河西回鹘。9世纪回鹘分裂后,迁居河西的回鹘人所建。黄巢之乱后,唐朝名存实亡,归义军丧失对甘州、肃州及其以东地区的控制力,回鹘在甘州建立牙帐。国主自称可汗。1036年,被西夏李元昊吞并,迁入瓜州和青海北部,又称黄头回纥。他們有一名察罕回鶻,即是白回鶻。《宋史·回鶻传》就是记载的甘州回鹘,称甘州有可汗王,西州有克韩王,新复州有黑韩王。蒙古灭亡西夏後,黄头回纥归附蒙古,成了裕固族的祖先。分秦州回鹘,涼州回鹘,贺兰山回鹘,肅州回鹘,瓜州回鹘,沙州回鹘。



高昌回鹘汗国



9世纪中叶,回鹘汗国崩溃后,一部分回鹘人西迁至天山东部地区,与当地其他突厥部落联合,以高昌地区为核心建立的新的国家。宋代史书中称之为高昌回鹘[12],日本學者慣稱之為西州回鶻。中国元代的文献有多種譯法:畏兀儿、畏吾儿、伟兀、伟吾而、卫吾、委兀、外五、瑰古、乌鹆、畏午儿等。




高昌回鶻



喀喇汗国(有争议)



有关喀喇汗国史的文献资料比较零碎,与其同时代的文献,如成书于11世纪的《喀什噶尔史》原书已散佚,仅在加玛勒·哈尔希(Jamal Qarshī)的《苏拉赫词典补编》中引用的其中的一部分得以保存至今。佚名作者的《博格拉汗传》(Tazkirat al-Bughrakhan)专门记载了第一位皈依伊斯兰教的萨图克·博格拉汗的史事,但后者带有明显的宗教咏史诗的色彩,或具有追述往事的传说的性质。近年,利用钱币铭文研究汗朝政治史,对汗朝世系和诸汗在位年代多有补正。但是,诸汗名字、称号时时添减变换,因而难于排列出明晰的、确切的世系,喀喇汗国汗室的起源问题也未解决。当前,学界有起源于样磨、葛逻禄(其中的炽俟部落)、葛逻禄-样磨等说,只有中国学者认为其建立者是回鹘部落。诸说各有一定道理,亦可以互相补充。近年来,葛逻禄说较占上峰,因为喀喇汗国初期版图原来主要是三姓葛逻禄的活动区域,而且喀喇汗国主力军是由三姓葛逻禄之一的炽俟构成的。但是,在9世纪上半期喀喇汗国建立前夕,九姓回鹘近支样磨部已迁入葛逻禄驻牧的部分地区,特别是占有了喀喇汗国的重要中心之一,后来东喀喇汗国的都城喀什噶尔。而且文献中也有样磨汗的称号为博格拉汗的记载,所以汗族出自样磨说也不无根据。另一方面,回鹘汗国崩溃后的部分回鹘部落的下落不明,是否进入该汗国地区(托古兹古兹即高昌回鶻与此无关)。《突厥语大词典》的作者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即出身于喀喇汗国汗室,他称喀喇汗国汗汗室是阿弗剌昔牙卜的后人。并在其书中指出,回鹘人在东方高昌一带生活,信仰佛教。并在书中收录有喀喇汗国的诗歌,将回鹘描述为凶恶的异教徒。此外对高昌回鹘与喀喇汗国之间的关系并无涉及。



后裔



裕固族



维吾尔族



图瓦(有争议)



经济



文化



回鹘字母的创制



书籍



活字印刷



文学



绘画艺术



宗教



萨满教



摩尼教



景教



佛教



祆教



消亡



参见


  • 契丹


参考文献





  1. ^ 《魏书·高车传》记为袁纥


  2. ^ 《隋书·铁勒传》记作烏護


  3. ^ 《新唐书》又作烏紇


  4. ^ “霍爾”是藏族人民對居住在北方的遊牧民族的統稱,根據歷史时期的不同,分别指突厥、回鶻或蒙古。


  5. ^ 回紇與同出于鐵勒十五姓的其他十四姓薛延陀、契苾、都播(圖瓦人)、骨利干、多覽葛、仆骨、拔野古、同羅、渾部、思結、斛薛、奚結、阿跌、白霫又被稱為外回鶻。


  6. ^ 《旧唐书》卷一九五《回纥传》


  7. ^ 在《阙特勤碑》的突厥文碑文中,把回纥诸部称为“九姓乌古斯”


  8. ^ 磨延啜碑(全文)


  9. ^ 《旧唐书》卷一九五《回纥传》


  10. ^ 在《阙特勤碑》的突厥文碑文中,把回纥诸部称为“九姓乌古斯”


  11. ^ 磨延啜碑(全文)


  12. ^ 《宋史·高昌传》就是记载的高昌回鹘,称甘州有可汗王,西州有克韩王(高昌回鹘),新复州有黑韩王



  • 森安孝夫:〈关于回鹘的西迁〉。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How to pass form data using jquery Ajax to insert data in database?

Guess what letter conforming each word

National Museum of Racing and Hall of F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