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條約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罗马条约
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

{{{image_alt}}}
签字的初始六国

條約類型
创建条约
簽署日
1957年3月25日
地點
意大利罗马卡比托利欧山
生效日
1958年1月1日
締約方

初始六国英语Inner Six:




  •  比利時


  •  法国


  •  義大利


  •  卢森堡


  •  荷蘭


  •  西德


保存於
意大利政府
語言
德语、法语、意大利语、荷兰语(原始版本之语言)

收錄於維基文庫的條約原文:
罗马条约























系列条目
歐洲聯盟歷史
EC-EU-enlargement animation.gif











Portal-puzzle.svg 歐洲聯盟主题

羅馬條約》,正式官方名稱為《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 法語: Traité instituant la Communauté européenne, CEE ; 英語: Treaty establishing the 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TEEC),於1958年1月1日生效,建立了歐洲經濟共同體(EEC)。本條約於1957年3月25日由比利時、法國、義大利、盧森堡、荷蘭及西德簽署通過。1993年的馬斯垂克條約將本條約的名稱刪去「經濟」二字,改為《建立歐洲共同體條約》;隨後,2009年的里斯本條約將本條約重新打包成为《歐洲聯盟運作條約》。


羅馬條約規定立約國之間的關稅須逐年調降,並成立一個關稅同盟。本條約建立了一個在會員國之間對於商品、勞動、服務及資本的共同市場,也建立了共同運輸及農業政策,與歐洲社會基金。本條約也建立了歐洲聯盟委員會。



簽署成員國




條約上的各代表签名




  •  法国


  •  西德


  •  義大利


  •  荷蘭


  •  比利時


  •  卢森堡



內容


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的主要內容有:


  • 建立工業品關稅同盟;

  • 實現共同體內部工業品、勞動力和資本的自由流通;

  • 規定成員國共同的農業政策,籌組農業共同市場;

  • 制訂共同競爭規則,消除各種限制和歧視競爭的協定和制度,設置一整套具有一定許可權的共同體機構等。



























































































































簽署
生效
條約
1948
1948
布魯塞爾條約
1951
1952
巴黎條約
1954
1955
布魯塞爾條約修正
1957
1958
羅馬條約
1965
1967
合併條約
1975
N/A
欧洲理事会成立
1986
1987
單一歐洲法案
1992
1993
馬斯垂克條約
1997
1999
阿姆斯特丹條約
2001
2003
尼斯條約
2007
2009
里斯本條約

Pix.gif

Pix.gif

Pix.gif

Pix.gif

Pix.gif

Pix.gif

Pix.gif

Pix.gif
 
 
 
 
 
 
 
 
 
 
 
 

歐盟三支柱
 

歐洲各共同體
 


歐洲原子能共同體(EURATOM)











歐洲煤鋼共同體 (ECSC)

(條約於2002年終止)


歐洲聯盟 (EU)








 
 


歐洲經濟共同體 (EEC)


歐洲共同體 (EC)
 
 

TREVI

司法與內政合作 (JHA)
 
 

刑事案件的警察與司法合作 (PJCC)
 

歐洲政治合作 (EPC)

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 (CFSP)

(鬆散的個體)

西歐聯盟 (WEU)
 
 

(條約於2010年失效)
 
 
 
 
 
 
 
 
 
 
 
 


相關條目



  • 歐洲

  • 歐洲聯盟

  • 歐洲經濟共同體

  • 歐洲經濟

  • 西歐

  • 西歐經濟

  • 羅馬

  • 巴黎條約

  • 合併條約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Guess what letter conforming each word

Run scheduled task as local user group (not BUILTIN)

Port of Sp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