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本部大樓

Multi tool use
Multi tool use






大學本部大樓




本部大樓長廊




大樓入口




大樓內的庭園




大樓內植有現時高近9米的棕櫚樹


香港大學本部大樓英语:Main Building of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是香港大學最古老建築物,位於香港港島薄扶林道般含道本部校園。大樓外部自1985年起成為香港法定古蹟。




目录






  • 1 歷史


  • 2 結構


  • 3 陸佑堂


  • 4 參考資料


  • 5 外部連結





歷史


本部大樓由摩地爵士捐建,於1910年動工興建,在3月16日由時任港督盧押主持奠基,並於1912年3月11日落成啟用。開校初期,本部大樓是大學的唯一建築物。1941年12月香港淪陷,本部大樓被徵用作臨時醫院,而大樓屋頂被拆毀以作燃料之用[1]。大樓原先由醫學系、土木工程系使用[來源請求],其後則為文學院所使用。百週年校園落成後,大樓改為教學及行政用途。




結構


大樓由李柯倫治建築師行(Leigh & Orange,即今利安顧問有限公司;保育工程亦由利安負責)設計,屬愛德華時代建築,採用後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形式,是香港古典復興式(Classic Revival Style)建築物的典範。


大樓倚山建築,兩翼依山勢漸減底層,為「E」字形佈局,以紅磚及麻石建成,並建有兩層的巨型愛奧尼柱式及舍利安那式拱窗,加上富有文藝復興風格的花崗石柱支撐。大樓頂部置有遮打爵士於1930年所捐贈的鐘樓,四角則有塔樓。大樓最初有兩個庭園,植有現時高近9米的棕櫚樹,後於1952年大樓擴建時增加南部兩個庭園,成為「田」字形佈局。此外,大樓於1958年加建一層。



陸佑堂


港大成立初期的財政並不充裕,1915年遇上經濟危機更幾乎停辦。曾捐款創建港大的馬來西亞華僑陸佑,即時提供五十萬元貸款,並答應免息21年,使港大度過難關。1950年代本部大樓進行擴建,由原來的「E」字型變成「田」字型,而大禮堂亦加建了舞台,1956年命名為「陸佑堂」,以紀念陸佑對香港大學的捐獻。


陸佑堂可容納450人,裏面的古典裝飾仍保持初建時的模樣,只是屋頂在戰時嚴重損毀、木樑被人拆去,因而需要重建。該禮堂見證過不少歷史時刻,最為矚目的就是1923年剛卸任中華民國非常大總統的孫中山重臨香港,應邀在此發表演說,直言香港是孕育他學養和革命思想的地方。現今大學每年頒授榮譽學位都在這座禮堂舉行,此外亦不時舉辦音樂會和其他文化活動,電影《色,戒》便曾在此取景拍攝。



參考資料





  1. ^ Visit HKU




外部連結


  • 古物古蹟辦事處 - 香港大學本部大樓外部





rbGWv Vgzp oxURciRc v8,rm1Ew2fzexWkdUqPQY3Ev9kSm02WHNdK681V1BuFmMZz5e1B,U98i8V5 G6wau4 q2U2Ab,Avlm6n V
ouG WciQChQd8iIwNlZN7Mo9e,r,6ies,LSo9xJwP9 SifuOhFERXPJObK8fpI O 1Fw m jVia76uiyNWtF8cK Dc,9rT,bbYRzCU,5 6Z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How to pass form data using jquery Ajax to insert data in database?

Guess what letter conforming each word

Run scheduled task as local user group (not BUIL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