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首都
在朝鲜历史上,很多城市都曾經成为過朝鲜的首都,也有更多的城市曾经成为朝鲜某一地区所成立国家的首都。以下列表中采用广义的朝鲜历史,含纳朝鲜半岛上曾经建立的所有民族国家及政权,以及历史上在半岛以外由中国东北地区濊貊-扶余民族支系及其后裔创建的国家及政权。
历代首都
朝鲜历代首都 | |||
---|---|---|---|
民族/部落/朝代/国号 | 首都 | 年代 | |
朝鮮[註 1] | 檀君朝鮮[註 2] | (不详)[註 3] | 约前16世纪-约前12世纪 相传檀君(约前2333年)-箕子[參 1] |
箕子朝鮮[註 4] | (不详) | 箕子(约前12世纪)-前194年 | |
卫满朝鮮[註 5] | 王俭城[註 6](一说今平壤直辖市) | 前195年-前108年 | |
濊貊 | 濊 | (不详) | 约前17世纪-约前4世纪 |
貊 | (不详) | 约前17世纪-约前4世纪 | |
沃沮 | 南沃沮[註 7] | (不详) | 约前2世纪-约5世纪 |
北沃沮[註 8] | (不详) | 约前2世纪-约5世纪 | |
扶餘国 | 北扶餘[註 9] | (不详) | 前239年-前58年 |
卒本扶餘[註 10] | (不详) | 前86年-前34年 | |
東扶餘[註 11] | (不详) | 前86年-22年 | |
后扶餘[註 12] | (不详) | 22年-494年 | |
東濊 | (不详) | 约前2世纪-约5世纪 | |
辰国 | 月支国(忠清南道天安市西北区稷山邑)[參 2] | 约前3世纪-约前1世纪 | |
国邑(今全羅北道益山市锦江河畔)[參 2] | 约前1世纪-约1世纪 | ||
馬韓(三韩) | (54个部落邦国,都城各异) | 约前1世纪-约4世纪 | |
弁韓(三韩) | (12个部落邦国,都城各异) | 约前1世纪-约4世纪 | |
辰韓(三韩) | (12个部落邦国,都城各异) | 约前1世纪-约4世纪 | |
高句丽[註 13] | 卒本扶餘 | 卒本川(今中国辽宁省桓仁县) | 前37年-前34年 |
紇升骨城(今中国辽宁省桓仁县五女山城) | 前34年-3年 | ||
國內城(今中国吉林省通化市集安市古城) | 3年-427年[註 14] | ||
尉那岩城/丸都城(今中国吉林省通化市集安市西北5公里丸都山上) | 197年-427年[註 15] | ||
平壤城(今平壤直辖市东北六七公里处大圣山城和安鹤宫城) | 427年-586年 | ||
长安城(今平壤直辖市市区) | 586年-668年 | ||
伽倻[註 16] | (6个部落邦国,都城各异) | 42年-562年 | |
新罗[註 17] | 庆州 | 前57年-935年 | |
百济 | 弥邹忽 | 弥邹忽(一说今仁川廣域市) | 前18年 |
十济 | 慰禮城[註 18](汉江下游盆地汉江之北,一说今京畿道河南市) | 前18年-前1年 | |
慰禮城[註 19](汉江下游盆地汉江之南,一说今京畿道广州市) | 前1年-? | ||
百济 | 慰禮城[註 19](汉江下游盆地汉江之南,一说今京畿道广州市) | ?-475年 | |
熊津[註 20](今忠清南道公州市) | 476年-538年 | ||
南扶餘 | 扶餘[註 21](今忠清南道扶餘郡) | 538年-660年 | |
渤海国[註 22] | 震国[註 23] | 旧国[註 24](今中国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敦化市) | 698年-742年 |
中京[註 25](今中国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 | 742年-755年 | ||
上京[註 26](今中国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市渤海镇) | 755年-785年 | ||
东京[註 27](今中国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市) | 785年-794年 | ||
上京[註 28](今中国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市渤海镇) | 794年-926年 | ||
後百濟[註 29] | 武珍州(今光州廣域市) | 892年-900年 | |
完山州(今全羅北道全州市) | 900年-936年 | ||
後高句麗[註 30] | 高句丽[註 31] | 松岳[註 32](今开城特级市) | 901年-904年 |
摩震 | 宋岳[註 32](今开城特级市) | 904年-905年 | |
铁原(今江原道铁原郡) | 905年-911年 | ||
泰封 | 铁原(今江原道铁原郡) | 911年-918年 | |
耽罗国[註 33] | “星主厅”(今濟州特別自治道) | 相传前58年-938年 | |
高丽国[註 34] | 铁原(今江原道铁原郡) | 918年-920年 | |
开京[註 35](今开城特级市) | 920年-1232年 | ||
江華島(今仁川廣域市江华郡) | 1232年-1270年 | ||
开京(今开城特级市) | 1270年-1392年 | ||
朝鮮國朝鮮王朝[註 36] | 松京(今开城特级市) | 1392年-1394年 | |
汉城[註 37](今首尔特别市) | 1395年-1398年 | ||
开京(今开城特级市) | 1398年-1400年 | ||
汉城(今首尔特别市) | 1400年-1897年10月13日[註 38] | ||
大韓帝國 | 汉城(今首尔特别市) | 1897年10月13日-1919年8月29日 | |
大日本帝国朝鮮 (朝鮮日佔時期) | 京城(今首尔特别市) | 1919年8月29日-1945年8月15日 | |
苏联军事政府 (盟軍託管時期) | 平壤 | 1945年8月-1948年9月9日[註 39] | |
北朝鮮人民委員會[註 40] (盟軍託管時期) | 平壤 | 1946年2月-1948年9月9日 | |
朝鮮人民共和國 | 漢城[註 41] | 1945年9月4日-1945年9月7日 | |
駐朝鮮美國陸軍司令部軍政廳 (盟軍託管時期) | 漢城[註 41] | 1945年9月8日-1948年8月15日[註 42] | |
大韩民国 | 上海(今中国上海市黄浦区)[註 43][註 44] | 1919年4月-1932年5月 (临时政府) | |
杭州(今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註 43][註 44] | 1932年5月-1932年10月[註 45] (临时政府) | ||
镇江(今中国江苏省镇江市)[註 43][註 44] | 1932年10月-1932年11月 (临时政府) | ||
南京(今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註 43][註 44] | 1932年11月-1937年11月 (临时政府) | ||
长沙(今中国湖南省长沙市)[註 43][註 44] | 1937年12月-1938年7月 (临时政府) | ||
广州(今中国广东省广州市)[註 43][註 44] | 1938年7月-1938年11月 (临时政府) | ||
柳州(今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註 43][註 44] | 1938年11月-1939年5月 (临时政府) | ||
綦江(今中国重庆市綦江区)[註 43][註 44] | 1939年5月-1940年9月 (临时政府) | ||
重庆(今中国重庆市渝中区)[註 46][註 44] | 1940年9月-1945年11月 (临时政府) | ||
漢城[註 41] | 1948年8月15日-1950年6月27日 | ||
水原 | 1950年6月27日-1950年6月28日 (朝鲜战争) | ||
釜山 | 1950年6月28日-1950年9月29日 (朝鲜战争) | ||
漢城[註 41] | 1950年9月29日-1951年1月3日 (朝鲜战争) | ||
釜山 | 1951年1月3日-1953年7月27日 (朝鲜战争) | ||
首爾[註 41] | 1953年7月27日-今日 | ||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 平壤 | 1948年9月9日-1950年10月19日 | |
江界 | 1950年10月19日-1950年12月5日 (朝鲜战争) | ||
平壤[註 47] | 1950年12月5日-今日 |
朝鲜历史系列條目 | |||||||||||
---|---|---|---|---|---|---|---|---|---|---|---|
史前 時代 | 舊石器時代 | ||||||||||
新石器時代 栉文土器时代 | |||||||||||
青铜器時代 无文土器时代 | |||||||||||
神话时代 桓国 倍达国 | |||||||||||
古朝鮮 | 辰国 | 檀君朝鮮 箕子朝鮮 卫满朝鮮 | |||||||||
前三國 時代 | 三韩 | 漢 四 郡 | 東 濊 | 沃 沮 | 扶 餘 | 耽羅 | |||||
辰 韓 | 弁 韓 | 馬 韓 | |||||||||
三国 时代 | 伽倻 * | 百济 | 高 句 丽 | ||||||||
新罗 | |||||||||||
唐鸡 林 | 熊 津 | 安 东 | |||||||||
统一新罗 | |||||||||||
後三國 時代 | 新罗 | 後 百 濟 | 泰 封 | 东丹国 后渤海 定安国 兀惹国 兴辽国 大渤海 | |||||||
高麗王朝 | |||||||||||
大為國 武臣政權(崔氏政权) | |||||||||||
元征东行省 | 双城 | 东宁 | |||||||||
| |||||||||||
朝鲜王朝 | |||||||||||
大韓帝國 | |||||||||||
日佔時期 朝鲜总督府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 | |||||||||||
朝鮮人民共和國 | |||||||||||
盟軍託管時期 | |||||||||||
駐朝鲜美國陸軍 司令部軍政廳 | 蘇聯民政廳 北朝鲜 人民委员会 | ||||||||||
大韩民国 (韩国) | 朝鲜 民主主义 人民共和国 (朝鲜) | ||||||||||
君主 · 首都 · | |||||||||||
朝鲜半岛主题 | |||||||||||
注释
^ 史称“古朝鮮”。另作良夷、乐浪夷。
^ 史称“檀君朝鮮”。
^ 相传都城为“朝鲜”(今平壤直辖市;一说当时有多个“平壤”,今日之平壤是南平壤,而在中国东北地区还有一个北平壤“阿斯达”。[參 1]
^ 史称“箕子朝鲜”。
^ 史称“卫满朝鲜”。
^ 另作“王险城”。
^ 另作“东沃沮”。
^ 史称“北沃沮”。
^ 史称“北扶餘”。
^ 史称“卒本扶餘”。
^ 史称“東扶餘”。
^ 史称“后扶餘”。
^ 另作“高句骊”,史称“高氏高丽”。
^ 197年國內城被毁,高句丽山上王暂住尉那岩城。209年正式迁都丸都城。后又复都國內城。此后首都因战乱而多次在國內城和丸都城间徘徊。高句丽长寿王迁都平壤城后,将國內城定为别都,与平壤城和丸都城统称“高句丽三京”。
^ 3年迁都國內城,同时筑建尉那岩城充当國內城的卫城。197年國內城被毁,高句丽山上王迁至尉那岩城。并将其扩建,更名为丸都城。高句丽山上王于209年正式迁都至此。此后又复都國內城。丸都城变成了战争时期的临时首都。其先后于246年和367年被毁。高句丽长寿王迁都平壤城后,将丸都城定为别都,与平壤城和國內城统称“高句丽三京”。
^ 另作加耶、伽耶。史称六伽倻。
^ 早期国号的汉字表述方式不等,前后使用过“斯卢”、“斯罗”、“徐那”、“徐耶”、“徐罗”和“徐伐”。503年,新罗智證王正式定名国号“新罗”。668年至901年朝鲜半岛统一期间,史称“统一新罗”。
^ 史称“河北慰礼城”。
^ 19.019.1 史称“河南慰礼城”。
^ 百济语名称为“古莫那羅”。
^ 另作“泗沘”。
^ 另作“北诏国”。
^ 另作“振国”。对唐称作靺鞨国。705年归附于唐。713年唐册封为渤海国。唐国史书亦用“忽汗州”称之。
^ 另作“忽汗城”、“忽汗州”。
^ 即中京显德府。
^ 即上京龙泉府。
^ 即东京龙原府。
^ 即上京龙泉府。
^ 甄萱以光州作为根据地发动起义,900年攻入全州后,自称後百濟王。
^ 史称“後高句麗”。
^ 史称“後高句麗”。
^ 32.032.1 另作“宋岳”。
^ 另作“涉罗”、“聃牟罗”、“儋罗”、“耽浮罗”、“托罗”、“屯罗”、“岛国”。
^ 史称“王氏高丽”。
^ 另作“开州”。
^ 后期称作“大朝鲜国”,史称“李氏朝鲜”。
^ 原名“汉阳”,1395年改名“汉城”。
^ 1796年,朝鮮正祖曾一度想迁都水原,但最终未成。
^ 即盟軍託管時期三八线以北的政府。1945年8月15日接管,1945年8月苏联红军宣布苏联军事政府成立。
^ 另作“北朝鲜临时人民委员会”。
^ 41.041.141.241.341.4 原汉名为“汉城”,2005年1月19日取消该城市的朝鮮汉字名,汉语音译为“首爾”。另外请参阅韩国迁都计划与世宗特別自治市。
^ 即盟軍託管時期三八线以南的政府。1945年8月15日接管,1945年9月6日组成代表会,1945年9月8日美国陆军宣布美国在韩陆军政府成立。
^ 43.043.143.243.343.443.543.643.7 此为流亡政府所在地。
^ 44.044.144.244.344.444.544.644.744.8 法定首都为日本占领的汉城,今日的首爾。
^ 一说至1932年11月。
^ 此为流亡政府所在地;1942年1月正式确定为临时首都。
^ 1972年之前法定首都为汉城
参考文献
^ 1.01.1 《三國遺事》
^ 2.02.1 《朝鲜简史》,延边大学出版社,延吉,1997年,ISBN 3002943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