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擊砲

Multi tool use
Multi tool use







三號突擊砲(G型)。


突擊砲(德語:Sturmgeschütz)是一種活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裝甲戰鬥車輛,由德軍等首先發展出來,後來他國(主要是蘇聯)受到影響而發展出其他型號。


大部份突擊砲外觀和戰車相似但沒有砲塔,車身相對低矮且射角受限。不同於集中進行機動打擊的坦克部隊,和主要作反戰車任務的驅逐戰車,突擊砲是一種直射火力英语direct fire,主要用於支援步兵掃蕩和摧毀敵人的堅強陣地。






SU-76,裝備輕突擊砲團以支援步兵。


突擊砲在德軍中受砲兵指揮。德軍突擊砲最初是搭載短砲身的加農砲,但在德軍戰車數量不足時開始搭載長砲管的反戰車砲,肩負反戰車的任務。生產突擊砲比生產坦克便宜,因此德國大量生產突擊砲以填補坦克產量不足。德軍在戰爭中生產的突擊砲主要是三號突擊砲,共約有10,000多輛。德軍突擊砲原本應該裝備反坦克大隊,但二戰後期各裝甲團也裝備大量突擊砲,作為填補坦克數目不足的權宜之計。[1]


蘇軍方面,受到三號突擊砲成功的影響,也先後開發出SU-122、SU-85、SU-152、SU-76等等的突擊砲,分別用作直接支援步兵,間接炮擊或反坦克作戰。二戰後期蘇軍每個坦克軍及機械化軍均裝備1個輕突擊砲團(SU-76)、1個中型突擊砲團(SU-85)和1個重型突擊砲團(SU-152或ISU-152等)。[2]


另外,雖然英美兩國對突擊砲並不熱衷,但英國的AVRE版邱吉爾戰車,和部份裝備105mm榴彈炮的M4謝爾曼坦克,也應被視為突擊砲(兩者均保留砲塔)。




邱吉爾AVRE的290毫米臼炮



戰後使用情況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成型裝藥在無後座力炮的使用與反坦克導彈的出現,前線部隊的火力得到增強,對突擊砲的需求減少。但美國及蘇聯還是開發出M56自走砲和ASU-57等突擊砲支援空降部隊。



相關條目



  • 驅逐戰車

  • 裝甲戰鬥車輛



註釋









  1. ^ Wehrmacht Panzer Divisions 1939-45 ISBN 978-986-6681-71-4


  2. ^ David Porter著,Soviet Tank Unit 1939-45 ISBN 978-986-6326-70-7










l,PW,f mnuCvV0f
Z,dSjGG6,9,WY7FWXDqD3FI9Sv8KDyLzvIRkW1BLaPPxvulUc 7RKrSBnB85sS51,ZcIYm,m4ocp3K,ODQuLm 0u,F2MY,Gp4,GGEat9mT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How to pass form data using jquery Ajax to insert data in database?

Guess what letter conforming each word

Run scheduled task as local user group (not BUIL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