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聲

Multi tool use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林家聲博士 | |
---|---|
![]() | |
男演员 | |
本名 | 林曼純 |
罗马拼音 | Lam Kar-sing |
昵称 | 聲哥, 聲仔, 老爺 |
国籍 | ![]() |
籍贯 | 廣東東莞 |
出生 | (1933-01-20)1933年1月20日 ![]() |
逝世 | 2015年8月4日(2015-08-04)(82歲) ![]() |
职业 | 戲曲演員 |
语言 | 粵語、國語 |
配偶 | 紅荳子(魏筱靈)(1962年結婚;2009年逝世) |
儿女 | 長子:林潤笙(56歲) 次子:林潤添(已故) |
活跃年代 | 1944年-1993年 |
网站 | 家聲藝網, 家聲天地, 聲迷俱樂部 |
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信息 |
林家聲,SBS,BBS,(1933年1月20日-2015年8月4日),原名林曼純,廣東東莞人,生於香港大埔,與其胞姊林家儀均屬著名粵劇演員及電影演員。
目录
1 生平
2 獎項
3 電影
3.1 代表性作品
3.2 優秀作品
4 粵劇
4.1 開山劇目
5 電視
5.1 電視特輯劇目
6 展覽
7 注释
8 外部連結
生平
香港日治時期,逃難至廣州。只得9歲的他以神童姿態演出他的第一個角色「武松」。在粵劇演出上,他是從小角色做起。1943年,拜鄧肖蘭芳為師,學習粵劇排場戲,以古老排場戲「中州音」古腔來演唱[1],後來以鼓竹及演出謀生。香港重光後回港,得到幾名名師傳藝,亦曾隨袁小田學藝,集各家之大成。1948年,成為粵劇一代宗師薛覺先的最後一位入室弟子。
1962年,組成「慶新聲粵劇團」,並任文武生,與編劇徐子郎、潘焯、李少芸、葉紹德等人合作。1965年,成立「頌新聲粵劇團」,可以完全實驗自己理想的劇團,創作超過四十套優秀的粵劇,被譽為「林派」藝術。1976年,為電視台拍攝了26集粵劇特輯,成功地讓家庭觀眾認識粵劇。1993年,林家聲演完38場匯演及到美加巡迴演出後,便正式淡出職業舞台,與妻子紅荳子(魏筱靈,1934年-2009年5月4日),有兩子林潤笙和林潤添,移居加拿大多倫多。2009年回港於紅館演出國慶,創下一小時全場爆滿的銷售記錄。之後一直留港屢任演藝學院義務導師,著力傳藝。 [2]
他第一部拿獎的電影(等於今日的金馬獎,又稱為亞洲奥斯卡),正是三十至六十年代香港大導演霍然自編劇和導演的"慈母千秋"。
林家聲演出的著名劇目有《雷鳴金鼓戰笳聲》、《無情寶劍有情天》、《周瑜》、《樓臺會》、《三夕恩情廿載仇》,後輩爭相演出,歷演不衰。
2015年8月4日晚上9時52分,林家聲於九龍塘窩打老道寓所心臟脈搏變弱突然暈倒,昏迷由其子弟周振基送往廣華醫院救治,惜延至晚上11時許證實不治,享年82歲。[3] 8月19日在紅磡世界殯儀館設靈,家人按他生前意願,採用佛教喪禮儀式,以黃白色作場地佈置,安排僧侶到場頌經,並設公眾弔唁時段。 8月20日出殯,出殯後隨即奉柩往和合石火葬場火化。
獎項
- 1981年:英女皇頒授榮譽勳銜(BH)
- 1999年:香港演藝學院頒授榮譽院士榮銜
- 2000年:香港演藝學院頒發戲曲終身成就獎
- 2005年: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銅紫荊星章(BBS)
- 2006年:星光大道上留下掌印
- 2010年:中國戲曲表演學會頒授終身成就獎
- 2010年:香港演藝學院頒授榮譽博士榮銜
- 2012年: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銀紫荊星章(SBS)
電影
經月兒介紹,林家聲接拍了他的第一套電影「賣肉養孤兒」,從此展開了燦爛的銀色事業,那年他才14歲。從配角至主角,從藉藉無聞至紅透半邊天,廿年水銀生活共拍了311套電影。
林家聲是一位多元化的演員,除了 他擁有深厚的粵劇造詣,靈活的武 藝身手,可以勝任演出戲曲電影、 武俠片之外,他更具備精湛的演技, 故此無論時裝文藝、古裝歌唱、喜劇悲劇,他都有極其細緻的演出,並能夠為每一個角色賦予各別 獨有性格,這是他比其他定型的演員優勝。[4]
代表性作品
上映年份 |
作品名稱 |
角色 |
備註 |
---|---|---|---|
1947 |
賣肉養孤兒 |
拍攝的第一部電影 |
|
1955 |
父母心 |
志權 |
香港電影藝術節常演劇目 |
1958 |
胡不歸 |
文萍生 |
第一部當主角的電影 |
1960 |
四季蓮花 |
馬孟平 |
第一部為邵氏拍的電影 |
1961 |
仙鶴神針 |
馬君武 |
破了香港電影票房紀錄 |
1961 |
慈母千秋 |
何志遠 |
第一部拿獎的電影 |
1963 |
雷鳴金鼓戰笳聲 |
夏青雲 |
第一部開山粵劇拍成電影 |
1964 |
無情寶劍有情天 |
韋重輝 |
第一部開山粵劇拍成電影 |
1966 |
孝女珠珠 |
王家俊 |
最後接拍的電影 |
1967 |
李師師 |
賈奕 |
最後一套在電影院放映的電影 |
優秀作品
上映年份 |
作品名稱 |
角色 |
備註 |
---|---|---|---|
1955 |
父母心 |
志權 |
合演 : 馬師曾, 黃曼梨 |
1960 |
四季蓮花 |
馬孟平 |
合演 : 林鳳 |
1961 |
冰山逢怨侶 |
馮玉衡 |
合演 : 林鳳, 陳寶珠 |
三戰定江山 |
馮心明 |
合演 : 麥炳榮, 鳳凰女 |
|
無敵楊家將 |
楊文廣 |
合演 : 于素秋 |
|
1962 |
平陽公主替子受斬刑 |
薛孝慈 |
合演 : 余麗珍 |
哪吒出世 |
哪吒 |
合演 : 余麗珍, 靚次伯 |
|
哪吒劈天救母 |
哪吒 |
合演 : 余麗珍, 靚次伯 |
|
薛門七女將 |
薛家駒 |
合演 : 余麗珍, 靚次伯 |
|
七鳳鬥魔龍 (魔龍戲孤鳳) |
太子燕紫虹 |
合演 : 余麗珍, 靚次伯, 劉克宣 |
|
一曲琵琶動漢王 |
漢元帝 |
||
1963 |
臥虎藏龍 |
董天放 |
合演 : 于素秋, 蕭芳芳, 石堅 |
雷鳴金鼓戰笳聲 |
夏青雲 |
合演 : 陳好逑 |
|
卿何薄命 |
陳旭文 |
合演 : 丁瑩 |
|
1964 |
恨海情天 |
分飾 王德, 小德 |
合演 : 張英才, 李香琴 |
無情寶劍有情天 |
韋重輝 |
合演 : 陳好逑, 靚次伯 |
|
一劍恩仇 |
白龍飛 |
合演 : 南紅 |
|
1965 |
武林聖火令 |
尹天仇 |
合演 : 陳好逑, 李紅, 陳寶珠 |
武林第一劍 (江漠英雄) |
余劍英 |
合演 : 陳好逑 |
|
趙飛燕 (射鳥兒) |
射鳥兒 |
合演 : 南紅 |
|
1966 |
孝女珠珠 |
王家俊 |
合演 : 陳寶珠 |
1967 |
李師師 |
賈奕 |
合演 : 吳君麗 |
粵劇
林家聲7歲便投身鄧肖蘭芳門下學習粵劇古老排場戲「中州音」古腔的演唱,並得當時「四大天王」尹自重等教授各種敲擊及弦索樂器,除此之外,他也學習國術。15歲那年更得薛覺先賞識,傾囊相授,成為薛派藝術的嫡傳。後再邀得如袁小田等各擅所長之名師傳藝,分別學習唱、做、唸、打等粵劇藝術,故能集各家之大成。
林家聲在舞台上第一個演出的角色是「金蓮戲叔」的「武松」,那時他只得9歲。從小角色做起,並正式於1962年組成「慶新聲粵劇團」任文武生。
一九六五年成立的「頌新聲粵劇團」,是林家聲實驗自己理想的劇團,歷時廿八載,是一個能夠兼顧藝術與商業的長壽班霸。
林家聲是一個創作力很強的藝人,由他開山的粵劇超過四十套,包括家傳戶曉的「雷鳴金鼓戰笳聲」、「無情寶劍有情天」、「周瑜」、「樓台會」、「三夕恩情廿載仇」等等,文武兼備,風格清新脫俗,表演程式豐富,藝術性高。
最難得是林家聲絕不故步自封,每個戲都能跟隨著年代時間,不斷的作出改良及進步。為後晉學習典範,成為考牌之作,獨特系列,被譽為「林派」藝術。家聲藝網
開山劇目
- |
開山劇目 |
首演日期 |
備註 |
---|---|---|---|
1 |
雷鳴金鼓戰笳聲 |
1962.11.7 |
|
2 |
眾仙同賀慶新聲 |
1963.1.23 |
|
3 |
無情寶劍有情天 |
1963.10.1 |
|
4 |
花開錦繡帝王家 |
1964.2.13 |
|
5 |
近水樓台先得月 |
1964.11.16 |
|
6 |
龍飛鳳舞喜迎春 |
1965.2.2 |
|
7 |
雙龍三奪鳳凰蕭 |
1965.2.2 |
|
8 |
龍城飛將振聲威 |
1965.11.1 |
|
9 |
情俠鬧璇宮 |
1966.1.21 |
|
10 |
碧血寫春秋 |
1966.3.28 |
|
11 |
三夕恩情廿載仇 |
1966.8.19 |
|
12 |
龍鳳爭掛帥 |
1967.2.9 |
|
13 |
搶錯新娘換錯郎 |
1968.1.30 |
1954.6.25改編為‘搶新娘 |
14 |
林沖 |
1968.1.11 |
1974.1.25 改編為'林沖雪夜上梁山' |
15 |
戎馬金戈萬里情 |
1970.2.6 |
|
16 |
春風還我宋江山 |
1971.4.27 |
|
17 |
朱弁回朝 |
1971.12.10 |
|
18 |
龍飛鳳舞喜迎春 |
1965.2.2 |
|
19 |
風雪闖三關 |
1972.2.15 |
1979改編為《闖三關》 |
20 |
青鋒碧血鑄情仇 |
1972.8.25 |
|
21 |
春花笑六郎 |
1973.2.3 |
|
22 |
蓮溪河畔蓮溪血 |
1973.3.21 |
1980改編為《蓮溪河畔血》 |
23 |
書劍青衫客 |
1973.5.26 |
|
24 |
連城璧 |
1974.1.23 |
又名《將相和》 |
25 |
紅樓寶黛 |
1974.5.3 |
|
26 |
金雀緣 |
1975.2.18 |
|
27 |
韓信一將服群雄 |
1977.2.18 |
|
28 |
倫文敍 |
1977.2.18 |
短劇 |
29 |
雙槍陸文龍 |
1977.2.18 |
短劇 (1980.1.27 改編成長劇) |
30 |
七步成詩 |
1977.9.8 |
短劇 |
31 |
武松 |
1977.9.8 |
短劇 (1978.10.26 改編成長劇) |
32 |
仙侶奇緣 |
1979.1.28 |
|
33 |
狄仁傑三打武元爽 |
1979.1.28 |
|
34 |
重光日月慶昇平 |
1980.2.16 |
|
35 |
搶錯新娘換錯郎 |
1968.1.30 |
又名《搶新娘》 |
36 |
周瑜 |
1980.10.27 |
又名《三氣周瑜》 |
37 |
天仙配 |
1983.8.18 |
|
38 |
喜得銀河抱月歸 |
1985.2.20 |
改編自'眾仙同賀慶新聲' |
39 |
多情君瑞俏紅娘 |
1986.2.9 |
|
40 |
迎得金鳳賀春宵 |
1986.2.9 |
改編自'龍城虎將振聲威' |
41 |
煙雨重溫驛館情 |
1986.6.14 |
又名'煙波江上西子情' |
42 |
合歡金雀喜迎春 |
1987.1.29 |
改編自「金雀緣」 |
43 |
樓台會 |
1987.11.23 |
|
44 |
笳聲吹斷漢皇情 |
1988.7.15 |
|
45 |
月老笑狂生 |
1989.2.6 |
|
46 |
仙侶動凡心 |
1990.1.27 |
改編自「仙侶奇緣」 |
47 |
三戰定江山 |
1990.1.27 |
|
48 |
龍飛鳳舞喜迎春 |
1965.2.2 |
|
49 |
情醉王大儒 |
1991.2.15 |
又名巜王大儒》 |
50 |
薛平貴封王 |
1991.2.15 |
|
51 |
唐明皇會太真 |
1991.10.9 |
電視
- 1976年 麗的電視 《林家聲粵劇特輯》
七十年代,是粵劇最低沉的年代,所有成名的伶人都急流勇退,或作有限度的演出,就只有林家聲仍然全心全意獨力支撐。
1976年,為著要把這門非主流的中國傳統藝術介紹予新一代的觀眾,林家聲與麗的電視合作拍攝了26集粵劇特輯,內容豐富,包羅萬有,文場武戲,喜劇悲劇。
林家聲為它們去蕪存菁,把粵劇的精華帶入每一個家庭,成功地為這瀕臨沒落的藝術吸納了一批新的觀眾,重燃粵劇在八十至九十年代的興旺,並為粵劇留下了珍貴的紀錄。
廿年後,亞洲電視台一場小火,把全套特輯的原裝拷貝全部燒毀,就只剩殘餘剪存的零碎片段,引至在市面能買到的VCD,都是一些不全片段,(例如「敲牙記」就沒有了精彩的張巡被敲牙及就義那一場)。
2013年在徒弟周振基博士協助下, 收集了觀眾珍藏之26輯完整版本, 由林家聲慈善基金贊助, 重新修正並製作成數碼影碟, 並命名為"林家聲戲寶承傳系列", 在各大書局公開發售, 收入全撥給林家聲慈善基金, 目的是保存林家聲粵劇藝術, 讓後輩能有所參考.
電視特輯劇目
青衫客
連城璧
歸來燕
敲牙記
倫文敍
胡不歸
闖三關
搶新娘
綵樓配
梁祝恨
百花贈劍
陌路蕭郎
三氣周瑜
朱弁回朝
紅樓寶黛
范蠡與西施
花染狀元紅
琵琶動漢王
雙槍陸文龍
情俠鬧璇宮
蓮溪河畔血
龍鳳爭掛帥
林沖雪夜上梁山
- 2011年 無綫電視 《聲
藝傳林家聲》
展覽

「博精深新 --- 林家聲藝術人生」展覽館入口
- 「博精深新 --- 林家聲藝術人生」展覽,從2011年7月20日起至2012年5月14日於香港文化博物館展出。展品約270項,其中大部分來自林家聲的捐贈,藏品包括劇本、戲橋、劇照、唱片、戲服及影音片段等[5]。
注释
^ 林家聲:粵劇目錄
^ 中文電影資料庫: 林家聲
^ 粵劇名伶林家聲病逝終年82歲. DBC數碼電台. 2015-08-05 [2015-08-05].
^ http://www.lamkarsing.com/movie/movie%20list.htm
^ 林家聲藝術人生藏品展開幕.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11-07-19 [2011-11-02].
外部連結
- 林家聲
- 林家聲先生 履歷 授勳 成長路 小登科 家庭樂
香港影庫上林家聲的頁面(繁体中文)
YouTube上的1965年12月3日(星期四),香港麗的呼聲銀色電臺訪問林家聲 (第一節;第一段)
YouTube上的1965年12月3日(星期四),香港麗的呼聲銀色電臺訪問林家聲 (第一節;第二段)
YouTube上的1965年12月7日 (星期一),香港麗的呼聲銀色電臺訪問林家聲 (第二節;第一段)
YouTube上的1965年12月7日 (星期一),香港麗的呼聲銀色電臺訪問林家聲 (第二節;第二段)
YouTube上的1965年12月10日 (星期四),香港麗的呼聲銀色電臺訪問林家聲 (第三節;第一段)
YouTube上的1965年12月10日 (星期四),香港麗的呼聲銀色電臺訪問林家聲 (第三節;第二段)
UYqsY4XBZV,G9 jI3xxfVFjEKvQDQit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