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隧道 (香港)

Multi tool use
Multi tool use






















































































HK Cross Harbour Tunnel white.svg

海底隧道
Cross-Harbour Tunnel



HK Route1.svg 1 號幹線的一部份 一般香港隧道(道路)


{{{圖片alt}}}
海底隧道尖東入口,
龐大車流加上樽頸道路設計,令交通經常嚴重擠塞。
隧道總長度:
1.86公里
車速限制:
70公里/小時(正常)
50公里/小時(單管道行車)
管道數量:
2條
行車線數量:
雙線雙程(共4線)


所在地區:
跨越香港島及九龍之間的維多利亞港海底
起點:

灣仔區銅鑼灣奇力島海旁
堅拿道天橋
終點:

油尖旺區紅磡灣
康莊道


收費:


  1. 電單車/機動三輪車:$8

  2. 私家車:$20

  3. 的士:$10

  4. 公共及私家小型巴士:$10

  5. 總重不超逾5.5公噸的輕型貨車:$15

  6. 總重5.5至24公噸的中型貨車:$20

  7. 總重超逾24公噸的重型貨車:$30

  8. 公共及私家單層巴士:$10

  9. 公共及私家雙層巴士:$15

  10. 超過兩條車軸的車輛,每條車軸額外收費:$10


收費廣場位置:

尖沙咀東(紅磡灣)


隧道動工日期:
1969年9月1日


通車日期:
1972年8月2日
專營權移交日期:
1999年9月1日[1]
興建模式:

建造、營運及轉移模式(BOT)
(BOT專營權已經屆滿,擁有及管理權已移交政府)
擁有人: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管理機構:
俊和隧道管理有限公司

海底隧道英语:Cross-Harbour Tunnel),簡稱紅隧海隧舊隧,因隧道在九龍的出入口位于紅磡灣,故多稱為紅磡海底隧道,是香港首條連貫香港島銅鑼灣和九龍紅磡灣的過海行車隧道,是香港以至世界最繁忙的行車隧道之一。隧道人員獲授權執行香港法例368章《行車隧道(政府)條例》。




目录






  • 1 沿革


  • 2 概要


    • 2.1 行車流量


    • 2.2 接駁交通




  • 3 通車儀式


  • 4 現況


    • 4.1 擠塞情況


    • 4.2 管道維修




  • 5 行車時間監察系統


    • 5.1 隧道職工會




  • 6 過往多年的收費


  • 7 鄰近地標


  • 8 鄰近交通


  • 9 途經之公共交通服務


  • 10 圖片


  • 11 相关


  • 12 參考資料


  • 13 外部連結





沿革




維多利亞港跨海大橋之模擬圖片


香港最早草擬興建跨越維多利亞港的基建設施,可追溯到1948年《亞拔高比報告》。報告首次提到以海底隧道形式,從尖沙咀來往中環,以紓緩交通及完善維港兩岸的運輸系統。


到了1961年,維多利亞發展有限公司提出興建維港跨海大橋的方案,大橋兩岸的出入口跟現在的紅磡海底隧道相約。此方案與當時海底隧道方案競爭,不過政府最後選擇海底隧道,基於以下主要原因:



  1. 擬議大橋最高點達400米,會對在啟德機場升降的飛機造成危險

  2. 大橋較容易受到極端天氣影響

  3. 如果大橋發生重大事故,將有機會截斷來往鯉魚門至尖沙咀的航道



概要


海底隧道於1969年9月1日動工,1972年8月2日通車,耗資港幣3.2億港元。隧道全長1.86公里,以沉管式隧道建造,車速限制每小時70公里。由香港隧道有限公司(港通控股有限公司前身)以「建造、營運、移轉」形式興建及經營,專營權在1999年9月1日屆滿。隧道跨越維多利亞港,將九龍半島和香港島兩岸獨立的道路網絡連接起來。海底隧道南端出入口位於奇力島,位於港島灣仔區。因工程關係,該島已與香港島連接。北端出入口位於紅磡灣填海區。收費廣場位於紅磡灣出口,共有16個收費亭,其中10個為人手收費亭,2個為專利巴士專用的快易通自動繳費亭,而餘下4個為快易通專用的自動繳費亭。2017年12月3日起,駕車人士可以在海底隧道的人手收費亭,以八達通或本地發行的非接觸式信用卡(包括Visa payWave、感應式Mastercard及銀聯閃付[2])拍卡繳付隧道費。



行車流量


海底隧道是香港最繁忙的4線行車隧道之一,也是香港最繁忙、使用率最高的道路,其次為東區海底隧道。其雙線雙程行車的舊式設計,使隧道的行車流量早於1982年便告飽和,往港島方向幾乎每日上下午繁忙時間(尤其是早上8時至10時)都必會出現交通擠塞。因此,除隧道收費外,由1984年6月1日起,當局向所有車輛徵收隧道稅,冀減低流量,但成效甚微,後來政府決定在1986至1989下半年期間建設東區海底隧道以分流部分車輛以減輕壓力,但東隧往返港島東及九龍東,且行車時間長且距離較遠,不及紅隧方便。東區海底隧道的專營權已在2016年8月7日屆滿,交還特區政府管理。



接駁交通


紅隧九龍入口位於港鐵紅磡站旁,由於東鐵綫暫未能直接過海,不少新界東部的居民會先乘搭東鐵綫到紅磡站,再前往紅隧收費廣場的巴士站再轉乘過海巴士,特別在早上上班時間,過海隧道巴士站經常擠滿乘客,排隊上車的人龍有時更長至連接港鐵紅磡站的天橋。為此,巴士公司會於繁忙時間為部分路線安排空車抵達過海隧道巴士站以疏導轉車乘客。



通車儀式


1972年8月2日,第25任香港總督麥理浩爵士(Baron MacLehose of Beoch)主持啟用剪綵儀式,宣佈紅磡海底隧道正式通車啟用,當紅的電視藝人沈殿霞乘坐的一輛老爺車,隨即駛過紅磡海底隧道,成為第1位正式使用紅磡海底隧道的市民。[3][4]



現況



擠塞情況


雖然先後有東區海底隧道及西區海底隧道通車分流,但由於兩隧收費較紅隧高昂(收費由$13-$155不等),且地理位置又不及紅隧方便,故紅隧擠塞的情況不但未有改善,而且日益惡化,尤其在繁忙時間、周末及假日前夕,紅隧交通必定癱瘓,連接紅隧的道路,包括公主道、渡船街天橋、暢運道、漆咸道南、漆咸道北、東九龍走廊、堅拿道天橋、告士打道、維園道及東區走廊,亦會嚴重擠塞,甚至到午夜12時仍可見到車龍。而香港仔隧道亦受紅隧倒塞的車龍影響,繁忙時間如有需要,會進行間封。2015年,平均每日行車量達115,722架次,相比其設計用量8萬架次,超出近半。[5]因此,政府一直被要求加快研究興建香港第四條過海隧道的可行性。


另外,東區海底隧道及大老山隧道的30年專營權分別已於2016年8月7日及2018年7月11日屆滿,已由香港政府收回管理,但由於香港2號幹線行車隧道(東隧及大隧)位置相對香港1號幹線行車隧道(紅隧及獅隧)而言偏遠,加上香港3號幹線的西區海底隧道多次加價。估計最快要到中環灣仔繞道通車,西隧出口配套交通改善後,擠塞情況得才有望開始紓緩。但始終要到東鐵綫過海延綫於2021年投入服務,過海巴士數量可能下降,以及到2023年夏季,即西區海底隧道的30年專營權屆滿後,紅隧擠塞情況才會有更明顯改善。



管道維修


平日凌晨時份,紅隧僅有的2條管道其中一條會停止使用,以進行維修。剩下的一條管道則會改為雙程行車,並會降低車速限制。2001年,紅隧曾無法在凌晨完成重鋪路面的工程,使紅隧在上班繁忙時間仍需要維持單管道行車,幾乎完全癱瘓港島和九龍的交通[6],車龍成「十字型」分成東西向和南北向兩段,分別由港島東區的太古城伸至西區的西營盤,以及由九龍公主道、窩打老道伸延至香港仔隧道及香港島南區。



行車時間監察系統


近年,運輸署在海底隧道及其餘兩條海底隧道安裝了行車時間監察系統,並在香港及九龍通往隧道的主要道路設置行車時間顯示板,顯示經3條隧道過海的預計行車時間,以方便駕駛人士選擇使用最方便的海底隧道及行車路線。



隧道職工會


紅磡海底隧道設有職工會,分別為香港隧道及公路幹線從業員總會紅磡海底隧道分會(工聯會屬會,登記編號:853),理事長為辛榕城先生;另一工會為香港收費道路從業員協會(職工盟屬會,登記編號:926)。



過往多年的收費


以下費用皆以港幣計算。



































































分類

車輛類別

1972年8月2日

1984年5月31日


1984年6月1日

1999年8月31日


1999年9月1日
至今

1

電單車/機動三輪車
$3
$4
$8
2

私家車
$5
$10
$20

的士
$10
3
公共及私家小型巴士
$8
4
總重5.5公噸或以下的輕型貨車
$15
5
總重5.5至24公噸的中型貨車
$10
$20
6
總重超逾24公噸的重型貨車
$15
$30
7
公共及私家單層巴士
$10
8
公共及私家雙層巴士
$15
9
超過兩條車軸的車輛,每條車軸額外收費
$5
$10


鄰近地標



  • 香港理工大學

  • 置富都會

  • 香港體育館

  • 香港歷史博物館

  • 香港科學館



鄰近交通


港鐵


  • 九龍入口:東鐵綫、西鐵綫:紅磡站A1、D1出口

  • 港島入口:港島綫:銅鑼灣站D1出口



巴士(不途經本隧道)




途經之公共交通服務




圖片




相关



  • 拆弹专家,2017年港产片


參考資料





  1. ^ 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199909/01/0901191.htm 政府收回紅磡海底隧道專營權[永久失效連結]


  2. ^ 拍卡過隧道!城隧月尾先行 一文睇晒各隧道實施時間表


  3. ^ 沈殿霞港式娛樂的隕落 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3日 三聯生活周刊


  4. ^ 2011年8月2日 《成報》[永久失效連結]


  5. ^ 2016運輸資料年報 - 交通流量 - 海底隧道


  6. ^ 铺路漏油惹麻烦红隧交通大瘫痪. 2001-11-27 [2011-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07). 


  7. ^ 銅鑼灣鵝頸橋—牛頭角及觀塘


  8. ^ 中環/灣仔>牛頭角及觀塘


  9. ^ 觀塘協和街>跑馬地馬場


  10. ^ 西貢市中心—銅鑼灣登龍街


  11. ^ 慈雲山>西灣河及北角>紅磡及土瓜灣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6-10-02.


  12. ^ 慈雲山>銅鑼灣及灣仔


  13. ^ 筲箕灣站—土瓜灣欣榮花園


  14. ^ 筲箕灣站—旺角砵蘭街


  15. ^ 旺角銀行中心—筲箕灣


  16. ^ 旺角銀行中心—灣仔天樂里


  17. ^ 旺角銀行中心—西環


  18. ^ 中環蘭桂坊>旺角


  19. ^ 石澳>旺角


  20. ^ 銅鑼灣鵝頸橋>旺角/青山道


  21. ^ 荃灣福來邨—灣仔站


  22. ^ 銅鑼灣鵝頸橋—大埔及上水




外部連結







  • 運輸署行車隧道收費表

  • 香港到九龍過海行車速度及時間















HK Route1.svg香港1號幹線



香港仔海傍道 - 黃竹坑道 - 香港仔隧道 - 黃泥涌峽天橋 - 堅拿道天橋 - 海底隧道 - 康莊道 -
公主道 - 窩打老道 - 獅子山隧道公路(包括獅子山隧道及第二獅子山隧道) - 沙田路 - 大埔公路-沙田段




nfyJBwwXx PFvGxrI MDzTEFoLH9R0ivG8fV2i,I91eTgd mrAIW DxjeqIX,5RUJT,iqV1unE,7GCyGfF
V5cadK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How to pass form data using jquery Ajax to insert data in database?

Guess what letter conforming each word

Run scheduled task as local user group (not BUIL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