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主

Multi tool use
Multi tool use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Chúa Trịnh
鄭主


1545年-1787年

鄭阮紛爭期間的鄭主控制區域(淡紫色)

鄭阮紛爭期間的鄭主控制區域(淡紫色)

首都
昇龍
常用语言
越南語
宗教

佛教
政府
君主制
历史
 


• 鄭檢獲得黎莊宗重用

1545年
• 昇龍被西山軍攻陷

1787年











先前国

继承国





莫朝






西山朝





































































鄭主(越南语:Chúa Trịnh.mw-parser-output .han-nom{font-family:"Nom Na Tong","Han-Nom Gothic","HAN NOM A","HAN NOM B","Ming-Lt-HKSCS-UNI-H","Ming-Lt-HKSCS-ExtB","FZKaiT-Extended","FZKaiT-Extended(SIP)","FZKaiS-Extended","FZKaiS-Extended(SIP)","Sun-ExtA","Sun-ExtB","MingLiU","MingLiU-ExtB","MingLiU_HKSCS","MingLiU_HKSCS-ExtB","SimSun","SimSun-ExtB",sans-serif}
主鄭
,1545年–1787年),有時也稱作「鄭朝[1],是越南南北朝(1533年-1592年)及鄭阮紛爭期間的四個政體的其中之一,由鄭氏家族掌政,歷十三代領袖。




目录






  • 1 歷史


  • 2 歷代鄭主


  • 3 世系图


  • 4 参考文献


  • 5 相關條目





歷史


鄭氏家族的第一代首領鄭檢,自稱是後黎朝開國功臣鄭可的後代。莫登庸於1527年篡奪後黎朝皇位之後,後黎朝舊臣阮淦於1533年尋獲黎昭宗幼子黎寧,並擁立他為帝,令滅亡了六年的後黎朝復辟。鄭檢被阮淦當作心腹大將,並因參與後黎朝反莫的戰事而有功於後黎朝,成為重臣,鄭檢後來更娶阮淦長女阮玉寶為妻,成為阮淦女婿。1545年,阮淦被莫朝派來的奸細毒害而死,之後鄭檢與阮淦長子阮汪分任後黎朝左、右丞相,後來擁有兵權的鄭檢殺害阮汪,獨攬大權,阮淦幼子阮潢為自保主動要求出鎮順化,之後鄭檢將廣南省的統治權授予阮潢,阮潢後來成為世襲的阮主。


隨後鄭氏家族世襲執掌後黎朝朝政,在1592年奪取昇龍、誅殺莫茂洽的戰事之後,鄭氏權力更加膨脹,並擁有凌駕於後黎朝皇帝的地位。1677年,鄭柞攻滅高平莫氏政權之後,創立了「入朝不拜、書奏不具名」之例,並於黎帝的御座左側設立鄭主的坐椅,後黎朝皇帝完全成為了一個擺設。[2]鄭氏掌權之時,皇室稱為「朝廷」,鄭主的幕府稱為「府僚」。所有事務,不論是政治還是軍事事務,皆由府僚管理。後黎朝的朝廷僅僅具有虛名,沒有任何實際權力。[3]這與朝鮮半島歷史上的武人政權、日本歷史上的幕府很相似。許多鄭主甚至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隨意廢黜、擁立皇帝,並且誅殺反對自己的後黎朝宗室。


阮潢掌管廣南省後,數十年間將廣南變為「市無二價,人不為盜,諸國商船湊集之地」,但他在世時仍忠於鄭主,亦派兵協助鄭主對付莫朝。鄭主奪取昇龍、誅殺莫茂洽後,開始對阮潢出現戒心,一度強留阮潢在北方。1600年,阮潢成功返回廣南後,雖仍向鄭主稱臣,但與鄭氏逐漸疏離。1627年,阮主與鄭主終爆發長期的戰爭之中。這場戰爭最後以和解告終,1673年雙方在清朝的斡旋下達成協議,以𤅷江為界。鄭主據有江北領地,故在當時越南的正式文章中亦被稱為「北河」(越南语:Bắc Hà
北河
)或「北河國」;在口語上則被稱為「塘外」(越南语:Đàng Ngoài)。而中國人稱之為「交趾國」,日本人稱之為「東京國」。


1677年,鄭氏乘三藩之亂之機攻滅了高平的莫氏殘餘勢力。1771年,南方阮主統治的西山邑發生大規模民變,以阮岳、阮惠、阮侶三兄弟為首的民變領袖建立西山朝,鄭氏與西山軍互通,利用西山軍作先頭部隊對付阮主。1776年,西山軍攻陷阮主首都富春,阮主滅亡,但坐大了的西山朝在推翻阮主了以後倒戈,北伐鄭氏,於1787年滅亡鄭氏政權。最後一代鄭主出家為僧,後黎朝的昭統帝也流亡清朝。



歷代鄭主










































































































































































































































後黎朝鄭主  编辑

廟號
封號
爵號
諡號
姓名
在世
在位時間
墓葬

淵祖
(1782年聖祖鄭森追尊)[4]

綏道王
(1782年聖祖鄭森追贈)[4]

圓長

鄭紀
?年-?年

永祿縣

穆祖
(1782年聖祖鄭森追尊)[4]

福蔭王
(1782年聖祖鄭森追贈)[4]

圓崇

鄭柳
?年-?年



肇祖
(1782年聖祖鄭森追尊)[4]

演慶王
(1782年聖祖鄭森追贈)[4]

圓道[4]

鄭欄
?年-?年



興祖
(1782年聖祖鄭森追尊)[4]

毓德王
(1782年聖祖鄭森追贈)[4]

直道[4]

鄭樓
?年-?年



明康太王
(1570年成祖鄭松初次尊封)

太國公
忠勳

鄭檢
1503年-1570年
1545年-1570年
忭上鄉

世祖
(1643年文祖鄭梉追尊)

明康仁智武貞雄略顯德豐功啟業宏謨濟世澤民
建謀匡辟肇祥裕國廣運洪謨裕後衍福靖難佐辟
垂休篤弼開國剛毅輔國贊治毅威耀武延慶永緒
經文綏祿耿光丕憲揚武扶祚興業垂統鴻休綿緒
篤裕衍嗣燕謀鴻業豁達寬容立極永興綏福至德
廣惠扶運資治洪恩積厚永德大功盛業制治服遠
立經陳紀剛明雄斷彰善耀威鎮國安疆光明睿智
恭懿果決創法開基景泰永光含章載物茂功宏憲
法天興運廓宏恢疆齊聖聰武英果避遠仗義平殘
聖神睿智剛健中正英雄豪傑建義造謀開先昌後
太始孚先崇基肇慶神武聖文雄才偉略立業配天
功高德厚兆謀啟運創業立本太王[5]
(歷代累加美字)



俊德侯


鄭檜
?年-1584年
1570年
安定縣場粮地

恭和寬正哲王
(1623年文祖鄭梉初次尊封)

平安王
睿武

鄭松
1550年-1623年
1570年-1623年
槊山鄉

成祖
(1643年文祖鄭梉追尊)

恭和寬正明哲聰顯英毅剛斷奮武經文匡國衛民
雄才偉略厚功豐業威靈顯應護國紹祐受祿錫胤
綿祚延禧啟佑鴻勳茂功敷勇造謀兆武貽典肇迹
垂裕永命高行厚恩顯謨光緒撫業集慶保治造夏
潤物垂準憲天普惠略韜公直執柄扶綱奉親法古
振令攬權崇熙開慶普通光天繼天出治嘉惠洪恩
肇基永命握樞御宇廓容奮斷植國禦邊聰明勇決
神武雄斷靖內寧外正直忠厚創業垂統盛德茂功
桓武英謨徽恭神聖深略宏謨峻功茂德基命耿光
燕謀宏烈述事圖功奮威造宇哲王[5]
(歷代累加美字)


文祖
(1657年弘祖鄭柞尊上)


誼王
(1657年弘祖鄭柞初次尊封)

清王
隆緒

鄭梉
1577年-1657年
1623年-1657年
瑞原縣九巷社
德威恩信睿文豁達量天準世昭善至孝純信篤寔
儼容廓度執中貽則重威厚福傳家謀國培基助勝
綏內治外敷教垂憲純嘏放勳立極垂統貽謀裕後
嚴敬韜略英斷靈威殄寇濟生遠謨宏略豐功偉績
保業守成立極陳紀溫恭仁恕明允宣哲寬洪威斷
廣博溫粹顯仁弘烈文德武功深圖遠算定功保大
延庥垂澤崇勳廣業顯謨承烈誼王[5]
(歷代累加美字)

-

崇義王
(1642年文祖鄭梉尊封)

崇國公
雄度

鄭橋
?年-1642年
-


弘祖
(1682年昭祖鄭根尊上)


陽王
(1682年昭祖鄭根初次尊封)

西王
聰憲

鄭柞
1606年-1682年
1657年-1682年
雷陽縣萬賴冊
洪謨遠略安國恢疆振綱興治雄度英威揆文奮武
惇大明作峻德巍功睿算神謀耿光大烈造夏肇基
垂庥闡範修內攘外保和致治陽王[6]
(歷代累加美字)


昭祖
(1709年僖祖鄭棡尊上)


康王
(1709年僖祖鄭棡初次尊封)

定王
融斷

鄭根
1633年-1709年
1682年-1709年
永福縣金山社
洪猷神智雄才宣義敷道立政淵懿神智聖武文功
承烈顯謨監憲秉哲保國綏方光前振後制治垂準
盛業大功恢綱振紀綏內寧外康王[6]
(歷代累加美字)


淳祖
(1782年聖祖鄭森追尊)[4]

良穆王
(1711年僖祖鄭棡初次尊封)

良郡公
淳正

鄭栐
1651年-1678年

農貢縣古汴社
裕仁偉量垂休篤祐延福錫功紹前昌後綏成嗣美
駿德燕謀夤和中正積慶純嘏良穆王[6]
(歷代累加美字)


睿祖
(1782年聖祖鄭森追尊)[4]

晉光王
(1711年僖祖鄭棡初次尊封)

晉國公
明慶

鄭柄
1670年-1702年

淳祿縣富田社
英明聰睿迪哲溫文積善培基貽謀裕後紹猷昌胤
篤祐延休廓度宏謨崇禧茂德晉光王[6]
(歷代累加美字)


僖祖
(1729年裕祖鄭杠尊上)


仁王
(1729年裕祖鄭杠初次尊封)

安王
懿略

鄭棡
1686年-1729年
1709年-1729年
安定縣快樂社
溫穆莊肅寬裕徽濬經文緯武洪謨大略垂統憲天
神謀睿算闢國開彊耀武宣威輯鄰和夏振綱陳紀
和衷迓衡仁王[6]
(歷代累加美字)


裕祖
(1761年毅祖鄭楹尊上)


順王
(1761年毅祖鄭楹初次尊封)

全王
頤穆

鄭杠
1711年-1761年
1729年-1740年
永祿縣本始社
恭讓寬惠純粹輝嘉廣淵博厚履道謙光宣慈愷悌
厚德遠謀順王[6]
(歷代累加美字)


毅祖
(1767年聖祖鄭森尊上)


恩王
(1767年聖祖鄭森初次尊封)

明王
紹基

鄭楹
1720年-1767年
1740年-1767年
金城社
神謀睿算盛德放勳洪慈達孝宏謨大烈闡猷基績
定武開平迪文敷訓遠謨厚澤恩王[6]
(歷代累加美字)


聖祖
(1782年奠都王鄭檊尊上)


盛王
(1782年奠都王鄭檊初次尊封)

靖王


鄭森
1739年-1782年
1767年-1782年
汴上鄉
紹天興運制治開疆洪量英猷正誠仁孝盛王[6]
(歷代累加美字)



奠都王
冲愍

鄭檊
1775年-1782年
1782年


英烈靈王[6]
端王


鄭棕
1763年-1786年
1782年-1786年
東山縣布衞總


晏都王


鄭槰
1749年-1791年
1786年-1787年
豐祿縣登陽社


世系图


  • 郑主世系图


参考文献





  1. ^ 《安南風水》:……此局,我國主鄭朝之發迹陵也。以扶黎旗而起者……,漢喃研究院編號A693,卷四,79頁


  2. ^ 陳仲金《越南史略》,戴可來譯(中文譯名《越南通史》),商務印書館出版,1992年12月。參見191頁


  3. ^ 陳仲金《越南史略》,戴可來譯(中文譯名《越南通史》),商務印書館出版,1992年12月。參見223頁


  4. ^ 4.004.014.024.034.044.054.064.074.084.094.104.11 《歷朝憲章類誌》卷二十一·禮儀誌·宗廟奉祀之禮


  5. ^ 5.05.15.2 《南風》合刊第廿一卷·第一百二十四期·〈鄭氏世家〉


  6. ^ 6.06.16.26.36.46.56.66.76.8 《南風》合刊第廿二卷·第一百二十五期·〈鄭氏世家(續)〉




相關條目



  • 鄭松

  • 莫朝

  • 越南南北朝

  • 鄭阮紛爭

  • 西山朝

  • 霸府政治

  • 武臣政權

  • 武家政權

  • 幕府 (日本)





U5gZ4no kZJKMVQb0p
dDb0emH6Bohy7H O10fdYRoa QBm8zi0MzFvXCKz8S,rVt,1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How to pass form data using jquery Ajax to insert data in database?

Guess what letter conforming each word

Run scheduled task as local user group (not BUIL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