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內閣總理大臣

Multi tool use
Multi tool use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日本國內閣總理大臣

Emblem of the Prime Minister of Japan.svg
內閣總理大臣紋章



Shinzō Abe Official.jpg

現任
安倍晋三

2012年12月26日就任

尊稱
總理、總理大臣、首相、阁下
官邸
总理大臣官邸(位於東京永田町)
任命者
天皇(國會先行指名)
任期
無限制,連選得連任[註 1]
首任
伊藤博文
设立
1885年
副職
副總理(非法定職位)
網站
www.kantei.go.jp











日本

富士山











日本主題首頁





































第三代總理大臣官邸,於2003年落成




內閣總理大臣紋章「五七桐花紋」,亦為日本政府之代表徽章





日本自衛隊使用的内閣總理大臣代表旗

































日本国
Imperial Seal of Japan.svg

日本政府与政治
系列条目


日本国宪法 · 日本法律


















  • 地图

A coloured voting box.svg 政治主题




內閣總理大臣(日语:内閣総理大臣內閣總理大臣ないかくそうりだいじん Naikaku sōri daijin */?)是日本最高行政首長,主要職責為領導內閣的運作,主持內閣會議日语閣議 (日本),以及代表內閣向國會提出施政報告。其須符合文民及國會議員身分,經國會選出後再交由天皇任命。中文常稱該職為日本首相,在日本則簡稱為總理大臣総理大臣そうりだいじん Sōri daijin ?)、總理総理そうり Sōri ?)、首相首相しゅしょう Shushō ?)等,尊稱「閣下」[1]。現任(第98任)為自民黨籍的安倍晋三,自2012年12月26日起就職。




目录






  • 1 概述


    • 1.1 創設之初


    • 1.2 明治憲法情形


    • 1.3 現行憲法情形




  • 2 職位變更形式


    • 2.1 選出與就職


    • 2.2 卸任與解職




  • 3 權責


  • 4 注释


  • 5 參考文獻


  • 6 參見


  • 7 外部鏈結





概述



創設之初


日本設置內閣總理大臣之職位,是在1885年隨著內閣制度的創立而開始的,以取代過往在律令制中執掌國家行政權的太政大臣(三公之首),比日本第一部現代憲法《大日本帝國憲法》(明治憲法)施行時間1890年11月29日還早,第一任為1885年12月22日就任的伊藤博文。


事實上,《大日本帝國憲法》並沒有明文設置「內閣總理大臣」這個官職,僅設置「國務大臣」,即內閣閣員;內閣總理大臣職務的法源依據,則是來自先後於1885年及1889年頒布的《內閣職權日语内閣職権》與《內閣官制日语内閣官制》,後者便規定內閣總理大臣為「各(國務)大臣之首領」,主要功能為統合整個內閣,但也僅有「同輩者之首英语Primus inter pares」的地位,在法律上對於其他國務大臣沒有任免權。如果內閣成員間發生意見分歧導致國政無法推行,只能走向總辭日语内閣総辞職一途。由於當時的法律同時規定軍部日语軍部大臣(陸軍與海軍大臣)必須由現役軍人擔任,導致軍部可以此干預內閣總理大臣、乃至於整個內閣的人事權,這種現象在昭和初期日本法西斯主義抬頭後尤其明顯。



明治憲法情形


在《大日本帝國憲法》的體制下,內閣總理大臣是由天皇親自任命的(此方式稱為「大命降下日语大命降下」),但因不是憲法規定的職位,其任命方式曾因時局變遷而多次改變。最初是由元老向天皇薦舉,因而常由推翻江戶幕府的明治维新有功人員出任;直到大正民主時期,在當時自由民主浪潮的氛圍下,則多由眾議院多數黨的黨魁出任,此慣例被稱為「憲政之常道日语憲政の常道」;進入昭和時代後,隨著日本逐漸進入戰時體制、以及最後一位元老西園寺公望的逝世,改為由內大臣召集的「重臣會議日语重臣会議」舉薦,又轉變成現役軍人或軍部相關人士出任的局面。


根據《大日本帝國憲法》,政治實權掌握在天皇手上,而天皇又是祖神的象徵,因此內閣總理大臣變成「有責無權」的情形,在大日本帝國時代的內閣任期反而並不穩定。



現行憲法情形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大日本帝國憲法》被現行的《日本國憲法》取代,內閣總理大臣的職務才連同整個內閣組織列入憲法之中。在以議會制君主立憲制為基礎的新憲法中,內閣總理大臣被賦予許多舊憲法時代沒有的政治權力,例如可自行任免國務大臣,而不需要天皇或國會的同意,使其握有實權、而真正成為國家的最高行政首長。首位依據《日本國憲法》就任的內閣總理大臣,為1947年5月24日上任的時任日本社會黨委員長片山哲。



職位變更形式



選出與就職


根據《日本國憲法》規定,內閣總理大臣由國會議員在參眾兩院議員中提名人選,並召開聯席會議以進行表決(正式名稱為「內閣總理大臣指名選舉」,通稱為「首班指名」),後再由天皇進行形式上的任命。為了避免戰前軍人干政的狀況重演,根据《日本国宪法》第66条第2项,內閣總理大臣必須由「文民」擔任;此處對「文民」沒有明確定義,通常被認為是指未曾在舊日軍服役、或是不具備現役軍人(現指在自衛隊服役日语自衛官)身分者[2]


因为内阁总理大臣非直选产生,而是由國會從其議員中選出,因而多由國會多數黨、或是聯合政府成員政黨的黨魁出任。特別的是,《日本國憲法》施行以來的內閣總理大臣均由眾議院議員出任,這已形成一種憲政慣例。《日本國憲法》虽然有规定内阁总理大臣的产生程序,却没明确规定其任期,但是各党的党章均對党魁任期有所规定,因而等同間接規範了內閣總理大臣的任期;例如從創黨以來長期維持一党独大局面的自民党,就规定党总裁3年一任,原则上只能连任两届。而國會議員的任期限制,也間接規範了內閣總理大臣擔任時間。



卸任與解職



權責


根据《日本国宪法》以及其他法令,总理大臣的权利和义务规定如下:



  • 组织内阁,任命并任意罢免国务大臣(《日本国宪法》第68條)

  • 允许对在任国务大臣起诉(《日本国宪法》第75條)

  • 代表内阁向國會提出议案(《日本国宪法》第72條)

  • 代表内阁向國會报告一般国内事务与外交关系(《日本国宪法》第72條)

  • 代表内阁指挥监督各个行政部门(《日本国宪法》第72條)

  • 与专职国务大臣共同签署法律及政令(《日本国宪法》第74條)

  • 主持内阁会议(《内阁法》第4條第2项)

  • 指定内阁总理大臣及专职国务大臣的代理人(《内阁法》第9条、10條)

  • 擔任皇室會議日语皇室会議議長(《皇室典範》第29条、33条)

  • 發佈緊急命令(《警察法》第71條)

  • 執掌自衛隊的最高指揮監督權(《自衛隊法》第7條)

  • 間接侵略日语間接侵略或其他緊急狀態,一般警察不可能維持治安時,命令自衛隊出動維持治安(《自衛隊法》第78條)


  • 中央選舉管理會日语選挙管理委員会委員之任命及罷免(《公職選舉法》第5條之2)


  • 日本放送協會經營委員會委員之任命(《放送法》第16條)



注释




  1. ^ 現行日本法律對於總理大臣任職時間沒有直接限制,而是間接透過國會議員的任期來規範。實際情形詳見現行憲法情形章節。



參考文獻





  1. ^ 日本国首相官邸网页,2015-6-7


  2. ^ 1973年(昭和48年)12月19日(72回国会)の衆議院建設委員会において、大村襄治政府委員(内閣官房副長官)は「政府といたしましては、憲法第六十六条第二項の文民につきましては、「旧陸海軍の職業軍人の経歴を有する者であって、軍国主義的思想に深く染まっていると考えられるもの」、それから「自衛官の職に在る者」、この二つを判断の基準にいたしているわけでございます。」と答弁している。




參見




  • 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列表

  • 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在任時間排行

  • 日本內閣

  • 日本历代内阁

  • 副總理 (日本)

  • 總理大臣官邸

  • 總理大臣臨時代理日语内閣総理大臣臨時代理

  • 施政方針演說英语施政方針演説

  • 所信表明演說



外部鏈結







  • 首相官邸

  • 内阁府

  • 歴代内閣閣僚事典










3LRWkn12moFSkkUKOFNkX,cz0mEOHb0,ocNgeW 8ikVz,5DhI q80 fw9N km1n OAE A8 x0nuyha9vrBH0ONRCEH2y1,oSF
ZNIDlgK395tr AFmcrWOe3jWaVZzAaUl,Q,WYF XI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How to pass form data using jquery Ajax to insert data in database?

Guess what letter conforming each word

Run scheduled task as local user group (not BUIL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