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




坐标:01°22′N 103°48′E / 1.367°N 103.800°E / 1.367; 103.800































































































































































































新加坡共和国
Republic of Singapore
Republik Singapura
சிங்கப்பூர் குடியரசு




新加坡国旗

国旗



{{{coat_alt}}}

国徽





格言:Majulah Singapura (馬來語)
「前进吧,新加坡」



国歌:《前进吧,新加坡》
"Majulah Singapura"




     新加坡的位置      东盟的位置

     新加坡的位置
     东盟的位置

首都
及最大城市

新加坡[註 1]
官方语言


  • 马来语[1]


  • 华语[1]


  • 泰米尔语[1]


  • 英语[1]


官方文字


  • 英文[1]


  • 中文[1]


  • 马来文[1]


  • 泰米尔文[1]


国家语言
马来语[1]

族群(2016[2]


  • 74.3% 华裔

  • 13.9% 马来裔

  • 8.5% 印度裔

  • 3.2% 其他


宗教


  • 33.1% 佛教

  • 18.8% 基督宗教[註 2]

  • 17.3% 无宗教

  • 15.0% 伊斯兰教

  • 11.0% 道教与華人民间信仰

  • 5.0% 兴都教

  • 0.6% 其他


政府


  • 单一制

  • 民主制

  • 共和立宪制

  • 议会共和制

  • 一党优势制




• 总统

哈莉玛·雅各布
• 总理

李显龙
• 议长

陈川仁英语Tan Chuan-Jin
• 首席大法官

桑德莱什·麦农
立法机构
新加坡共和国国会
现役军人
72,500(2015年)(第52名)
从马来西亚联邦除名

• 从英国取得自治

1959年6月3日
• 马来亚联邦、北婆罗洲、砂拉越和新加坡组成马来西亚联邦

1963年9月16日[3]
• 新加坡州被逐出联邦

1965年8月8日
• 宣布独立

1965年8月9日
• 东盟宣言

1967年8月8日
面积
• 总计

721.5 km2(第197名)
• 水域率

1.4444 %
人口
• 2016年估计

5,607,300(第113名)
• 密度

7,797/km2(第3名)

GDP(PPP)

2017[4]估计
• 总计

$508.449 billion(第39名)
• 人均

$90,724(第3名)

GDP(国际汇率)

2017[4]估计
• 总计

$311.282 billion(第41名)
• 人均

$55,252(第10名)
基尼系数
0.00356

人类发展指数
 0.932[5](2017年)
极高 · 第9名
货币
新加坡元(SG$)(SGD)
时区
UTC+08:00(新加坡标准时间)
日期格式
dd/mm/yyyy
• 历法

公历
行驶方位
左侧
电话区号
+65
ISO 3166码
SG
互联网顶级域
.sg

新加坡共和国英语:Republic of Singapore;馬來語:Republik Singapura;泰米尔语:சிங்கப்பூர் குடியரச),通称新加坡,又稱為新嘉坡星架坡星加坡星洲星島星國狮城石叻叻埠[註 3]昭南等,是东南亚中南半岛南端的一个城邦岛国,它不只是一個城市,同時也是一個國家。该国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扼守马六甲海峡最南端出口,其南面有新加坡海峡与印尼相隔,北面有柔佛海峡与西马来西亚相隔,并以新柔长堤與第二通道等這兩座橋梁相连於新马两岸之间。新加坡的国土除了新加坡本岛之外,还包括周围数岛,新加坡最大的外島為德光島。自新加坡独立以来,大规模的填海已经为新加坡增加了23%的面积,相等于130平方公里。


1819年,任职于英國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斯坦福·莱佛士与柔佛苏丹签订条约,获准在新加坡建立交易站和殖民地,经莱佛士的努力,逐渐发展成繁荣的轉口港。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新加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一直是大英帝国在东南亚最重要的戰略据点。1942年至1945年间,新加坡曾被日本占領三年半之久,其后回归英国管理,並從海峽殖民地獨立出來,1959年成立自治邦,1963年加入馬來西亞成為—個州,稱為新加坡州(簡稱星州)。1965年8月9日,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并独立建国。


自1965年独立后,新加坡從一窮二白中,依靠着国际贸易和人力资本的操作,迅速转变成为富裕的亞洲四小龍之一,同時憑藉著地理優勢,新加坡也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教育素質良好的國民也是亞洲政治和科學文化的紐帶,大多数的新加坡人都通晓至少两种语言,分别是英语以及自己的母语。新加坡是个多元文化种族的社會,也是全球最国际化的国家之一,所以主要由華人組成的新加坡並非為單一民族國家,而是和一部分馬來人及印度人所組成的移民国家,其中華人文化以福建移民為大宗。[6]。在国内居住的居民有38%为永久居民、持有工作簽证的外籍劳工以及持有学生簽证的学生,建筑业和服务业的外劳比例分別为80%和50%[7][8][9][10]。整個城市在绿化和保洁方面效果显著,故有花园城市之美称。




目录






  • 1 国名


  • 2 历史


  • 3 政治


  • 4 行政区划


  • 5 地理


  • 6 文化


    • 6.1 人口


    • 6.2 语言




  • 7 宗教


  • 8 经济


    • 8.1 產業




  • 9 主權基金


  • 10 交通


    • 10.1 航空


    • 10.2 港口


    • 10.3 公共運輸


    • 10.4 公路




  • 11 住宅


  • 12 教育


  • 13 体育


  • 14 軍事


  • 15 飲食


  • 16 爭議事件


  • 17 公共假日


  • 18 註释


  • 19 参考文献


  • 20 外部链接


  • 21 參见





国名


新加坡的中文國名「新加坡」〔sin-ka-pho〕源自於閩南語對於英語名稱「Singapore」的音譯。在过去,「新加坡」一直用「新嘉坡」作为其独立初期的通用国名。后期出现不少衍生的国名称谓,例如「星嘉坡」、「星加坡」、「新架坡」、「星架坡」、「石叻」、「叻埠」、「石叻埠」和「实叻埠」等,而外界也普遍以「星洲」、「狮城」或「星国」作为简称来描述新加坡[11][12][13]



历史



新加坡在3世纪已有马来人居住,其最早的文献记载源自3世纪东吴将领康泰所著的《吴时外国传》记载“拘利正东行,极犄头海边有居人,名蒲罗中国”[14]。据新加坡学者许云樵考证,蒲罗中是马来语Pulau Ujong之对音,指半岛南端的岛国。蒲罗中是新加坡最古老的名称。比淡马锡早一千多年[15]


14世纪,明朝把新加坡称作“淡马锡”(爪哇语:Temasek)、莫干岛。


1819年1月29日,英国不列颠东印度公司雇员斯坦福·莱佛士登陆新加坡,并开始管辖该地区。1824年,新加坡正式成为英国殖民地,最初隶属于英属印度殖民当局管辖。1867年,新加坡升格为海峡殖民地,和槟城、马六甲并列一个辖区,受英国直接统治。


1942年2月15日(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占领新加坡,并将之更名为「昭南岛」,行政上称作「昭南特别市」,其中「昭南」一词取自「昭和年间所得之南地」一文,同时也有「南方之光」和「昭和天皇在南洋之领土」的意思。


1945年9月12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英国重新管辖新加坡,并恢复其名为「Singapore」,翌年把新加坡從海峡殖民地分離。


1959年,新加坡取得自治邦的地位,李光耀成為首任總理。


1963年,新加坡连同当时的马来亚联合邦、砂拉越以及北婆罗洲(现沙巴)共组成立马来西亚联邦,从而完全脱离英国统治。在马来西亚期间,李光耀和当时的马来西亚联邦政府在种族权利分配上意见不合,李光耀主张以“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的民族平等方式,反對“马来人至上”的保护政策。人民行动党与執政马来民族统一机构(巫统)的政治较量更在1964年7月及9月两次引发新加坡种族骚乱。


最后,首相東姑阿都拉曼以避免局势恶化为由,在1965年8月7日下令將新加坡州自馬來西亞聯邦中除名。于是,8月9日,以巫统为首的执政联盟在马来西亚国会紧急修宪并通过,解除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的关系,使其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


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聯邦(1965年8月9日)後,新加坡寻求国际承认,深怕有朝一日会被马来西亚强行合并或被印尼攻击(印尼对抗新馬的活动还没结束),所以于1965年9月21日加入联合国。同年10月,新加坡加入英联邦。1967年8月8日,新加坡协助成立了东盟组织。



政治



根据《新加坡宪法》,新加坡实行的是一院议会制(内阁制)政府,為代議民主制單一制體系,分類上屬西敏制[16]


国家的政府机构三权分立,新加坡总统由直接民选产生,为国家元首,任期六年,可以連任一次。新加坡国会议员也是选举产生,任期五年,总理从国会多数党中产生,其领导的内阁拥有行政权,并由独立的公共服务委员会管理公务员的聘用以及处分。新加坡总理从议员中选出内阁部长。


自建国后,人民行动党一直是唯一的执政党(一党独大状态),在议会中也鲜少有能够形成监督力量的反对党(部份反對黨成員是被委任,以免議會裡100%的意見都是支持人民行動黨,議會在1991年改變選舉制度後設有反对党的保障名額,最多有9席)。現在新加坡工人党是國會中的最大在野党。


新加坡自1991年起创造了一套独特的选区划分制度(集選區,每個選區產生4-6名議員),它保证了人民行动党能夠以60%的支持率拿下议会90%以上席位,这種扭曲得票率與席次比率的制度深受反对党與外界批評。外界普遍认为,人民行动党对反对派以及异议人士的打击嚴厲,包括在选举前重新划分选区、运用行政资源,例如反對派當選的區的福利和資源減少,人民行動黨當選選區則相反,甚至當選區的組屋(政府資助公民購買的公營房屋)公民能付費擴建單位,以及告反對派誹謗等。但同时不容否认的是,人民行动党目前确实在新加坡民众中仍然拥有较高的支持度,在建国后的历次选举中该党的总得票率从未低于60%,但近年因各種因素例如就業和經濟而逐漸下降,2011年新加坡大選的60%得票率遠低於獨立初期。


有些西方国家指责人民行动党主宰了新加坡主要的政治舞台,因为国会成员绝大多数都是该党党员,三任总理李光耀、吴作栋与李显龙都是由人民行动党秘书长兼任。虽然国会的构成来自选举结果,但要把新加坡视作民主国家并不具太大的说服力。新加坡即使是实行普遍選舉,也有些人认为新加坡政府体制似乎更接近一党執政、開明專制,而不是真正民主。更加激进的人常常戏称新加坡为世界上最大家族企业,或者是像北朝鮮被戲稱為「金氏王朝」一樣,稱新加坡是「李氏王朝」(新加坡的三任總理中,首任總理李光耀與李顯龍即為父子)。


一般认为,新加坡的言论自由和新聞自由自独立之后就一直被压制,虽然近年为鼓励创意产业发展以及展现更开明的政府,已经在言论这方面有所放松。但在媒體、新闻自由方面,新加坡在记者无国界(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发布的2014年新闻自由指数显示,新加坡僅排名第150位,為中後半段,其嚴苛的法治與高壓的政治環境也為許多人權組織詬病。有些人认为,人民行动党政府通过政府持股的方式间接控制了该国两大媒体集团,反对声音也因为种种限制很难通过其他私人出版机构出版其著作或发表言论。而一直以来“无国界記者”组织的新闻自由度排名显示新加坡为无新闻自由的国家,新加坡政府往往會告批評她的外國傳媒诽谤,或限制他們在新加坡的发行量。此外,个人或民间组织也禁止自行安装卫星天线接收器。21世紀以來網路興起,政府也对部分网络进行管制,雖然不進行主動封鎖,但有時會針對異議人士,打上傳聲筒或公民媒體的標籤,便能加以引據法條逕行監看,而對付一般人則實施自我審查與舉報制度,任意複製散佈還須面對法律責任,使得高調的批評言論不多見,而帖子往往被迅速刪除。


在新加坡,当局对一切集会活动都非常关注,达到一定人数的户外集会都须向警方备案。新加坡内部安全局拥有非常大的权力,殖民地时期留下来的内部安全法授权可在必要时无限期拘留任何怀疑对种族和谐与社会稳定造成威胁的人士,并可在不经审讯的情况下扣押多年,这法律在人民行动党政府過去对付马来亚共产党的时候應用,現在依然會以反恐怖主義的藉口進行起訴。


此外新加坡的高道德標準管制还表现在对日常行为的监督上,新加坡實行嚴刑峻法管控:禁止口香糖在新加坡境内销售(医疗用口香糖除外),但近年來在美方的壓力之下,逐步有條件的開放;使用厕所后未冲水、浪費食物、在非吸烟区吸烟、乱过马路(不在指定的过路处过马路,如不利用天桥或隧道过马路)、地铁上喝水或进食都会导致罚款;随地乱丢垃圾则可能面对强制劳役,如被罚在公园打扫。甚至有過胖過瘦的小學生會被老師強迫喝牛奶。


该国还拥有可能是全世界最严格的禁毒法律,携带毒品入境或藏毒作贩卖用途的主要刑罚为绞刑,根据现行新加坡法律第一百八十五章《濫用藥物法》英语Misuse of Drugs Act (Singapore),未经许可而进出口多于15克的海洛英、或多于30克吗啡或可卡因、或多于500克的大麻者,又或未经许可而制造任何数量之海洛英、吗啡或可卡因者,均属违法,而触犯该等罪行者会全部判处死刑。此外对于成人男性犯罪者(16岁以上50岁以下)还可使用笞刑处罚(英國留下來的傳統)。大多数外国人无法理解这些严厉的刑法,一些新加坡人认为嚴刑可有效制止罪案或破坏行为。



行政区划



新加坡土地面积仅五百余平方公里,以符合都市规划的方式将全国划分为五个社区(行政區),中区社区(人口120萬),东北社区(人口130萬),西北社区(人口83萬),东南社区(人口84萬),西南社区(人口83萬),由相应的社区发展理事会(簡稱社理會)管理,其首長原為新加坡國會議員兼任之主席,2002年起首長改制為專職稱市長,市長級別相當於部長。在新加坡,市長指的就是社區發展理事會的最高行政首長。这五社区进一步分为选区。







新加坡社区发展理事会行政区 





政府大厦(前排右),旧最高法院大厦(前左侧),新的最高法院大楼(中) 




新加坡的新国会大厦 




2011年全国选区划分图 



地理






新加坡全岛(衛拍)


新加坡共有大小岛屿63个,地势起伏和缓,主岛新加坡岛的面积占到90%以上[17]。於北部建有新柔长堤,西部有第二通道,两者成为新加坡与马來西亚柔佛間的通联系道。新加坡岛以外較大的有岛屿裕廊岛、德光岛、乌敏岛及圣淘沙,地理最高点为武吉知马,海拔163.63米(537英尺)[18]


新加坡很多国土都是填海产生,建國後曾經進行多次填海工程。至2013年3月,填海土地面積達到逾13,000公頃,佔據新加坡原有國家土地面積達約1/4。1950年至今,約20%的国土面积由填海产生,新加坡國土面積於1960年代時為581.5平方公里(224.5平方英里),現在約為704平方公里(272平方英里),至2030年以前,將會增加100平方公里(40平方英里)[19],部分計畫則連結比較小的島嶼,包括裕廊島[20]。尽管都市化缩减了雨林面積,新加坡約有23%的國土屬於森林或自然保護區[21],森林主要分布於武吉知马自然保护区[20]。新加坡在城市綠化方面相當成功,境內共有逾300座公園及4個自然保護區,有「花園城市」之稱[22]


新加坡並無採行夏時制,新加坡標準時間為UTC+8,較其地理位置時間快1小時[23]


新加坡地处热带,长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为赤道多雨气候,长夏无冬,气温年温差和日温差小,年平均温度在24摄氏度至34摄氏度之间:最冷月为1月,受来自中国的东北季风影响,加上低压带的南移,较干燥的东北风会令新加坡的平均低温徘徊在摄氏23至24度左右。在此期间,新加坡的天气也会比较好;而到了4月至5月这段期间, 在低压带的北移和东亚大陆高压带的减弱的影响下,气温会有轻微回升,而且雨量也会增多,湿度较高,每日平均相对湿度早上为79%,下午為73%[24]。降雨充足,也常有雷暴,年均降雨量在2,400毫米左右,每年11月到1月为雨季,受較潮濕的季風影響,雨水较多[25]


新加坡早期的移民多聚集在中南部的新加坡河出海口一带,其他地区则大多是热带雨林或农业用地;除了少数的自然保护区之外,新加坡基本上都已城市化。


由于缺乏大型纵深的河流,新加坡政府专门修建了多个蓄水池,用以收集平常降雨所带来的水源。尽管降雨量有时会很大,这些雨水还是无法满足新加坡的用水需要,目前接近40%的用水从马来西亚进口。新加坡政府也在积极开发其他水源,包括海水淡化以及再生水,计划降低对外来水的依赖。






















































































































新加坡气候平均数据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平均高温​℃(℉)
30.1
(86.2)
31.1
(88)
31.6
(88.9)
31.7
(89.1)
31.6
(88.9)
31.3
(88.3)
30.9
(87.6)
30.9
(87.6)
30.9
(87.6)
31.1
(88)
30.6
(87.1)
29.9
(85.8)
31.0
(87.8)
平均低温​℃(℉)
23.3
(73.9)
23.6
(74.5)
23.9
(75)
24.4
(75.9)
24.8
(76.6)
24.7
(76.5)
24.5
(76.1)
24.4
(75.9)
24.2
(75.6)
24.0
(75.2)
23.7
(74.7)
23.4
(74.1)
24.1
(75.4)
平均降雨量​㎜(英⁠寸)
242.5
(9.547)
162.0
(6.378)
184.8
(7.276)
178.8
(7.039)
171.8
(6.764)
161.2
(6.346)
158.3
(6.232)
176.2
(6.937)
169.7
(6.681)
193.9
(7.634)
255.7
(10.067)
288.2
(11.346)
2,343.1
(92.247)
平均降雨日数​
15
11
14
15
14
13
13
14
14
16
19
19
177
平均相对湿度​(%)
84.7
82.9
83.8
84.8
84.4
83.0
82.8
83.0
83.5
84.1
86.4
86.9
84.2
每月平均日照时数
173.6
183.6
192.2
174.0
179.8
177.0
189.1
179.8
156.0
155.0
129.0
133.3
2,022.4
来源 #1:National Environment Agency(Temp 1929-1941 and 1948-2009, Rainfall 1869-2009, Humidity 1929-1941 and 1948-2010, Rain days 1891-2009)[26]
来源 #2:Hong Kong Observatory(sun only, 1982—2008)[27]



文化



人口






鱼尾狮公園





榴蓮狀的濱海藝術中心,矗立在濱海廣場的前面,空照圖


新加坡是世界人口密度第三高的國家或地区,僅次於澳門和摩納哥。


根据新加坡政府2011年统计数据,目前新加坡常住人口已达518万人,其中325万人(63%)属于本国公民,其他則屬永久居民或外籍勞工,有23%本國公民在新加坡以外地區出生,永久居民約有50萬人[9][28][10]


新加坡人口年齡中位數為37歲,每戶平均人口為3.5人,由於土地不足,約五分之四的新加坡人居住於一般稱為组屋的公共房屋(政府部份資助購買的廉價質房屋)[29]。至2010年,已有四分之三的人口居住於4房或以上的組屋或私有住宅,住宅自給率則達87.2%[30][31]。行動電話普及率則高達每千人擁有1,400支行動電話,約十分之一的居民擁有汽車[10]


新加坡总和生育率一直處于低水平,於2012年估計每個婦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數為0.78名嬰兒,小於人口置換的2.1[16];為了解決此項問題,新加坡政府在過去數十年鼓勵外國人民移居新加坡,而大量移民也使新加坡人口並未減少[32]


新加坡為世界上失業率最低的國家之一,過去十年間失業率未曾超過4%,失業率於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達到高峰,失業率為3%,至2011年降回1.9%[33][34]


於2009年時,約四成的居民為外國移民,為比率最高的國家之一[35],雖然外國移民對於國家經濟相當重要,但政府考慮限制外國勞動力,外國勞動力組成了80%的營造業及50%的服務業勞動力[36][37]


2009年,在本地居民(本国公民及永久居民的總稱)中,華人占74.2%,而欧亚混血人口和其他族群(包括峇峇娘惹)则占3.2%,马来人占13.4%,印度裔(以泰米尔人居多)占9.2%。[38]新加坡华人的祖先大部分源自中国福建、广东和海南等地。



语言



新加坡是一个多语言的国家,其官方语言包括英语、华语、马来语、泰米尔语[39]


基于和马来西亚的历史渊源,《新加坡宪法》清楚定明:马来语为新加坡的国语。自新加坡独立以来,政府一直采用英语作为不同种族社群之间的主要通行语和教学语[40][41],并将之定位成「第一语言」,新加坡宪法及法律也以英語書寫[42],在法院中,使用英語以外的語言也會翻譯成英語[43][44];然而僅有三分之一的人以英語為母語,約三分之一的新加坡華人、四分之一馬來西亞人及二分之一印度人以英語為母語,且約有五分之一的人無法理解英語[45][46]


新加坡有相當多人能使用兩種語言,大多為英語及其它官方語言,不過在流利程度上有很大的差異。[46][47]由於曾经受到英国的管理,新加坡英语也多以英语为标准[48],新加坡式英語則介於標準英語與皮钦语之間,但政府並不鼓勵使用新加坡式英語[49]


新加坡因為在1980年代全面廢除華校制度,將原來的華校改成全英校制度,所以英语是新加坡華人的最主要语言,多數人在家裡已說英文,但保留華語能力。


自新加坡1965年獨立建國以來,雙語教育即成為主流教育體系的基石。所有新加坡學生除以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外,還必須修讀所屬族群的「母語」課程。新加坡推行以英語為主、族群「母語」為輔的雙語教育政策是人民行動黨政府基於國家發展和族群團結所作出的必然選擇。但是,經過40多年的推動後,英語不但已成為本地強勢主導工作語言、跨族群語言、「國家語言」,未來還可能取代族群「母語」,成為新加坡第一語言。


在新加坡的華族社群裏,華裔學生必須接受「英文為主,華文為輔」的雙語教育體制,在基礎教育階段修讀十到十二年的華語課程。但相對于英語應用能力,華語在新加坡聽說能力還行,「讀寫能力」卻不斷弱化。[50]
新加坡是个闽南人(当地称福建人)为主的社会,民间普遍使用闽台闽南语,能与中国大陆的厦门、泉州、漳州人,以及台湾的闽南人沟通无碍。但自从1980年代由新加坡政府主导的“讲华语运动”之后,华语成为新加坡华裔的通用语,新加坡媒体使用方言受到了诸多限制,甚至是禁止使用[來源請求],从而导致大部份的年轻新加坡华人无法有效地使用華语方言。此外政府对电视、电台的华语节目也有严格的限制:例如从港台进口的方言影视剧就必须用华语重新配音后才可以在本地两家无线中文频道(8频道和U频道)播出或上映。在海外,尽管母语一般指的是第一语言,新加坡则使用母语来指民族语或第二语言。虽然新加坡多年来努力不懈地推展讲华语运动,但政府仍保留方言新闻这一块,听众至今仍可从城市频道,收听到6种方言新闻播报,让听不懂標準華語的年长者,能掌握国家大事或时事新闻,不至於脱节。


新加坡官方使用与中国一致的简体汉字。但在1969年至1979年间曾短暂拥有自己的汉字简化标准,民间以简体字为主但偶尔也会出现繁体字与简体字混用的现象。新加坡的官方文字为英文,因此公函、商务往来和其他经济业务性质的书信通常以英语为主。



宗教















































新加坡宗教[46]
宗教
百分比
佛教
  
33%
基督宗教
  
18%
無宗教信仰
  
17%
伊斯蘭教
  
15%
道教
  
11%
印度教
  
5.1%
其他
  
0.9%



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的移民社会,也因此汇集了世界上多种宗教。


佛教為新加坡第一大宗教,其他宗教依人口多寡分別為基督教、伊斯兰教、儒教、道教和印度教。从2000年至2010年間,基督教、無宗教信仰及道教比例分別增長了3%,佛教比例略微下降,其他信仰則仍保持穩定[46]。各宗教信仰情況大致如下:


佛教占总人口的33.3%,信徒多为华人;基督教(包括基督新教、天主教及其他教派)占总人口的18.3%,10岁以上的信徒36.4万人(占14.6%),有266座教堂[51]。新加坡最早的教堂是禧街(Hill Street)的亚美尼亚教堂(Armenian Church)和圣安德烈路的圣安德烈教堂;伊斯兰教总人口的占14.7%,具有马来西亞或巴基斯坦血统的民众基本为穆斯林,另外也有一部分印度血统的穆斯林,全国现共有穆斯林约34.8万人,并建有清真寺约80座,其中较为著名的有花蒂玛清真寺和苏丹清真寺;道教占总人口的10.9%,信徒基本上为华人;印度教占总人口5.1%,教徒超过8万人,基本上是印度族裔,寺庙约共22座。


据统计,将近86%的新加坡人有宗教信仰。相对以上主要宗教而言,其他宗教人数较少,合计只有1.1万余人。锡克教是19世纪从印度传入的,在新加坡有7间锡克庙,如奎因街的锡克庙等,教徒主要是锡克族警察、保安员。犹太教在新加坡有两个会堂。拜火教在新加坡则没有庙宇。


新加坡宪法保障宗教自由,但对少数宗教派系(如耶和华见证人)仍有所禁制[52]。该教教徒曾因反对兵役获罪[52]



经济




Singapore Skyline at Dawn (8037966047).jpg




Singapore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viewed from UOB Plaza 2.jpg Marina Bay (17108766202).jpg




Marina Bay Sands in the evening - 20101120.jpg Aerial view of Marina Bay Financial Centre, Singapore, at night - 20121010.jpg

1 Singaporeskyline9g.jpg


1965年獨立以前,新加坡為英國海峡殖民地的首都,是英國當時於東南亞最主要的海軍基地[53],新加坡海軍基地擁有當時世界最大的乾船塢[54]。隨著1869年蘇伊士運河開通,帶動全球貿易迅速成長,新加坡成為世界主要貿易據點,新加坡港也成為世界最繁忙的港口之一[55]。於獨立前的1965年,新加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為511美元,居東亞國家第三位,不過雖位於東亞和東南亞第三,但當年的東亞和東南亞除日本外,幾乎都是未開發國家,狀況和今日的非洲相似,故511美元在當年不只是比南非共和國和北非的利比亞低,也不如中南美洲的委內瑞拉、阿根廷,更只有約歐洲富裕國家的20%~30%。因此即便是東亞東南亞第三高,但概念上其實和今日的「非洲第三」相似,所以當時新加坡仍屬於貧窮經濟體。[56]


自馬來西亞獨立後新加坡政府始得以自由主導經濟發展方向,外商直接投資、李光耀、吴庆瑞及荷兰经济学家阿爾伯特·魏森梅斯的國家主導經濟政策刺激了經濟成長[57]。今日的新加坡是東南亞國家中唯一的已開發國家,國民所得至2013年為止已是遙遙領先東南亞周邊各國至少有六倍以上的差距,如果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计算的话,新加坡更在全球最富有国家内名列第四。


1965年獨立后,新加坡经济迅速成长,使之逐渐发展成为新兴的已開發國家,并因此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在重工业方面,主要包括了区内最大的炼油中心、化工、造船、电子和机械等,拥有著名的裕廊工业区。国际贸易和金融业在机场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是亚洲最重要的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此外,新加坡也是亚洲的区域教育枢纽,每年吸引不少来自中国和马来西亚等地的留学生前来升学,为国家带来丰厚的外汇和吸纳许多人才。旅游业也在总体经济结构中占重要比例,游客主要来自日本、中国、欧美地区和东南亚其他国家[58]


早期的新加坡是個众多跨国公司在东南亚投资的首选地,得益于新加坡稳定的政局、廉洁高效的政府以及较低的成本。但是随着人力成本的提高,以及东南亚其他国家的工商发展,新加坡的这些优势逐渐丧失,许多工业、制造业纷纷外迁。然而受限于自身环境,易受全球经济萧条影响,尤其2003年肇於SARS因素,新加坡当年GDP负增长率达2.2%,迫使政府开始考虑其他的发展政策。新加坡政府长期鼓励私人创业以及依靠中国及印度的崛起调整经济结构,鼓励企业到新兴工业国家拓展投资,但还未见成效。


成立于1974年的淡马锡控股是新加坡政府所全资拥有的几家公司中知名度最高的,却始终保持神秘,自成立起到2004年9月期间从未公布过财务报表。作为豁免私人企业,淡马锡控股不必像上市公司一样公开每年的财务报表,因此一直以来对该公司的传闻都不断。该公司掌控了包括新加坡电信、新加坡航空、星展银行、新加坡地铁、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新加坡电力、吉宝集团和莱佛士酒店等几乎所有新加坡最重要、营业额最大的企业,此外,该公司也参股新加坡两家媒体——新加坡报业控股和新传媒,因此可能间接进行言论管制。曾有国外媒体估算,淡马锡控股所持有的股票市价占到整个新加坡股票市场的47%,可以说是几乎主宰了新加坡的经济命脉。也因如此,新加坡的经济模式被称作是“国家资本主义”,即通过国家控制的私人企业来进行投资,主导以私营企业为主的资本市场。


淡马锡控股除了投资新加坡本地市场外,也把亚洲市场和发达国家市场视为投资终点,目前大约一半的资产是在新加坡以外地区。其中主要的投资包括马来西亚电讯、印度的ICICI银行、澳大利亚第二大电信公司Optus。近年来该公司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对中国的首家私营银行民生银行表现出兴趣。2010年11月1日淡馬錫控股宣佈注資4億美元,入股巴西石油與天然氣服務公司(Odebrecht Oil and Gas,簡稱OOG),將持有該公司14.3%的股權。Odebrecht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建築工程公司,旗下石油與天然氣服務公司自1950年代起即持續與巴西國家石油公司維持夥伴關係。
《經濟學人資訊社》(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EIU)2014公布最新「全球生活費用調查」(Worldwide Cost of Living Survey),因新元強勢和物價上漲,新加坡成為全世界對外派人員和商務客來說生活費用最昂貴的城市。[59]


但《經濟學人》所調查的對象為「外派人員和商務客」,此兩類人士的消費商品偏向高端奢侈產品,而對「一般市民而言」,根據《亞洲競爭力研究所》所發布的『城市生活費指數』新加坡的2015年一般市民生活費排名為全球48名[60]



產業




新加坡主要出口品項(2014年)[61]


新加坡擁有數項表現突出的產業,新加坡為世界第三大外匯交易中心及亞洲第一大外匯交易中心,賭博市場位居第二[62],為第三大煉油及交易中心,鑽油平台製造及船舶修復則居第一[63][64][65],且為世界最大物流樞紐[66]


新加坡產業多元,以金融業、製造業、煉油業最為主要產業。主要出口產品為精煉石油、電腦及集成电路[67],佔2010年全國27%的国内生产总值。另外,化學、機械、生物醫學亦為重要產業。


新加坡的旅遊业十分发达,每年來訪本地的外国游客約1500万人次,其中中国游客人数增长最显著,主要是由于政府减少了中国的公民签证程序、以及延长停留的时间所致。为进一步鼓励旅遊业的发展,新加坡也非常重视廉价航空的发展趋势;除了建立两家私营的廉价航空公司外,也鼓励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等国的廉价航空公司将新加坡列为目的地之一,也表示愿意降低樟宜国际机场的费用。



主權基金


新加坡有兩家全資國有企業,一間是淡馬錫控股公司(Temasek Holdings),另一間是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



  1. 淡馬錫控股公司是成立於1974年的一家新加坡的半政府豁免私人企業投資公司,新加坡政府財政部對其擁有100%的股權。截至2013年3月31日的財政年度,全年盈利106億坡元(83億美元),股東回報率8.9%。集團投資組合價值約2,150億坡元(1.318萬億港元)(約1690億美元)

    • 該公司掌控了包括新加坡電信、新加坡航空、星展銀行、新加坡地鐵、新加坡港口、海皇航運、新加坡電力、吉寶集團和萊佛士飯店等幾乎所有新加坡最重要、營業額最大的企業,曾有國外媒體估算,淡馬錫控股所持有的股票市價佔到整個新加坡股票市場的47%,可以說是幾乎主宰了新加坡的經濟命脈。

    • 另外淡馬錫也持有其他國家的企業股份如下一:


      • 建設銀行 - 6.15%,132.07億H股;


      • 民生银行 - 10%,以4亿美元购入;


      • 中国银行 - 13.79%,合共104.8億股,2006年2月17日以15.2亿美元购入;


      • 渣打銀行 - 19.11%,3.695億股;


      • 巴克萊銀行 - 2.1%;


      • 中信資源 - 11.47%,合共6.94億股;

      • ICICI - 7.28%,印度第二大商業銀行;


      • 富敦資金管理公司(Fullerton Fund Management);


      • 豐樹產業私人有限公司;

      • 印尼Bank Danamon69·5%股份;


      • 印尼国际银行56·9%股份;


      • 屈臣氏25%股份;

      • 印尼Permata银行64%。截至2011年3月底止,集團投資組合價值約1930億新元。





  2. 另一家投资公司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成立于1981年5月22日,简称GIC,是新加坡最大的国际投资机构,负责管理新加坡政府大部分海外资产,成立之初由李光耀亲自担任主席,吴庆瑞担任副主席,但李光耀依然担任公司董事长。现任总裁为李一添,世界银行行长詹姆斯·沃爾芬森曾被邀请担任GIC顾问。GIC目前管理的资产超过3000亿美元,它的投资遍布全球30多个国家2000多家上市及未上市公司。其中北美占50%、欧洲占25%,东亚及东南亚占25%。GIC于1995年即进入中国大陆,是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发起股东之一。GIC也是台灣的「外國專業投資機構 (QFII)」制度史上最大的投资人之一(該制度於2003年廢除)。由于公司也非上市公司,虽然负责管理政府资产却从不公布财务报表、高层管理人员薪资等基本情况,引起一些批评人士的担忧与指责,特别是李光耀本人曾担任该公司最高管理职务,更引发外界猜疑。



交通



新加坡交通发达便利,交通产业占到全国GDP总产值的10%左右。截至2010年,新加坡的集装箱港口吞吐量年吨位为标准箱2843万个,领先于香港,僅次於上海,居世界第二位。



航空


目前,新加坡拥有5个机场,其中新加坡樟宜机场及实里达机场是国际民航机场;另外的巴耶利峇机场、三巴旺机场及登加机场3个则用于军事用途。


新加坡的樟宜机场也是东南亚乃至全世界最繁忙的机场之一,也是澳新至欧洲的袋鼠航线的最重要的一个中途站。作为亚洲最繁忙的5个机场之一,樟宜机场的年旅客数已经突破3000万人次。樟宜机场虽然已有将近35年的历史,却依然被评为全世界最舒适的机场之一,目前拥有4个航厦和两条跑道,樟宜机场的年过境旅客人数将达到6670万人次。


此外,新加坡北部的实里达机场目前拥有一条长达1620米的跑道,专门连接邻近国家的旅游景点的定期航班、团体包机或接待私人飞机,在2005年,有关当局计划擴展跑道到2000米,以接待波音737级数的客机,它是新加坡第一个国际民用机场。


巴耶利峇空军基地,拥有一条长达3760米的跑道,允许外国空军到访时使用。据了解,美国空军经常在此空军基地停留。新加坡另外还有三巴旺空军基地及登加空军基地。



港口





新加坡港口,背景為聖淘沙島。






船在海洋上與新加坡天際線(東海岸公園)




公共運輸





公路


新加坡本岛的公路完善,拥有10多条高速公路贯穿全岛。此外公共交通同样发达,以地铁、公共巴士与德士为主。目前开通了5条地铁线路,另有一条正在建造中;公共汽车路线上百条,由两家公交公司经营,分别为新捷运及SMRT地铁有限公司。


丹戎巴葛火车总站是馬來亞鐵路網的最南端,由馬來亞鐵道公司特許經營,每日有班車往返新加坡及馬來西亞各城市。2011年7月1日起,新加坡的兀兰火车关卡成为马来亚铁道公司路网的最南端。


私家车普及率在新加坡并不高,主要是由于政府的诸多限制措施。私人购车必须首先竞标取得数量有限的拥车证,一张拥车证的价格就已经相当于一辆普通进口轿车的价格,而且拥车证的有效期只有十年。此外,新加坡也是全球第一个采用电子道路收费系统的国家,在进入市中心的道路上架设自动电子收费系统,在高峰时段进入市中心的车辆将自动付费。由于购买私家车的成本太高,再加上完善、方便的公共交通网络,使得大多数新加坡人选择不购买汽车,这也有效地解决了其他都市普遍存在的交通堵塞问题。



住宅




在大巴窯(Toa Payoh)組屋建築 (夜景)



在住房方面,84%的新加坡人口居住在由政府(建屋发展局HDB)建造的组屋中(即公共住宅),价格非常低廉,并且还可以高价再转售给无权购买新组屋的新加坡永久居民或选择不婚单身独居的新加坡公民。组屋之外最多人居住的是共管式公寓,属于私人性质的住宅楼房,价格一般是政府组屋的四、五倍之多。此外还有少部分的排屋(即联体别墅)或独栋别墅,但不太多人選擇。



教育






































15歲以上最高學歷(2005年)[68]
最高學歷
比例
未受教育
  
18%
小學教育
  
45%
中學教育
  
15%
後中學教育文憑
  
8%
學位
  
14%


新加坡很重视教育,教育部是仅次于国防部的第二大财政开支部门,新加坡奉行精英教育,教育制度类似英国式制度,除了各语文类科外,均以英语为媒介语言[69][70]。一般修读完十到十一年的中小学后能选择到初级学院、高中或理工学院就读,前两者半数以上能升上国内大学。新加坡有五所理工学院与三所大专学府,其中新加坡国立大学与南洋理工大学都是亚洲颇具盛名的学府。由於採用英國式教育系統,因此不少學生亦選擇前往英國或澳洲升學,學校亦能直接協助同學以UCAS系統申請英國院校。


新加坡每年吸引不少来自中国和马来西亚等地的留学生前来升学,令该国成为亚洲的区域教育枢纽。


新加坡教育制度常被批评为过分依赖制式教材,不鼓励个人独立思想空间,强调以考试方式来区别学生素质(升学至上主义),贬低其他的学习方式及职业的贡献,新加坡本土电影《小孩不笨》即以讨论该制度可能扼杀其他新加坡各类型人才发展,及因个人无独立思考的习惯将无法回应社会变迁挑战为电影主题。




体育


新加坡休闲体育设施完善,民眾愛好足球,在各大集選區都設有專業的足球場。在足球方面,新加坡自1996年起设有新加坡職業足球聯賽,其国家队也曾三度获得東南亞足球錦標賽冠军,并在海外体育赛事(如英超联赛)拥有广泛支持者。另外,新加坡體育城包含原址位於舊的新加坡國家體育場,而新的新加坡國家體育場是一座位於新加坡加冷(Kallang)室內體育場,於2014年4月啟用,可容納55,000人。那是未來為新加坡國家足球隊的新主場,2019年世界盃橄欖球賽有些賽事也將於此舉行。





新加坡室內體育館加冷區 (Kallang)


在传统水上活动如游泳、帆船、水球等是東南亞地區的佼佼者。近年来在桌球、射击等运动也有不俗的表现。政府在培育体育人才方面,如开办体育学校,引进外来教练与体育员,也计划在近期开埠国际级的体育学院。


新加坡比较知名的运动员有:四届全英羽毛球超级赛男单冠军黃秉璇,以及乒乓球选手井浚泓、李佳薇、馮天薇等等。


2008年2月21日,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雅克·羅格宣布,2010年夏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主辦城市為新加坡。


2016年8月13日(巴西時間8月12日),新加坡泳手史高寧(Joseph Schooling)參加第31屆夏季奧運會,在男子100米蝶泳決賽以打破奧運紀錄的50秒39,贏得新加坡歷來首面奧運金牌。同場的美國名將迈克尔·菲尔普斯(Michael Phelps),與南非泳手查德·拉·克洛斯及匈牙利泳手切赫·拉斯洛(László Cseh),以51秒14並列第二。[71]



軍事







F-15SG多用途戰鬥機


新加坡軍事可以說是東南亞科技最先進的軍隊[72],軍隊包括陸軍、海軍、空軍[16],軍隊也被認為是維持城市獨立的保證[73]。而警察部隊也屬兵役制。


新加坡的軍人稱為新加坡武裝部隊,新加坡武裝部隊分為三類,包括:正規軍人,現役軍人以及戰備軍人。正規軍人指的是職業軍人,現役軍人指的是十六歲到二十餘歲不等為了保護國家而強制服兩年兵役的軍人,戰備軍人指的是從現役中役滿退伍,進入十年回營訓練周期並能夠在一定時間內動員起來的的後備軍人。新加坡法律規定年滿十八歲的男性公民必須服兵役2年半,拒絕服役屬違法。服役前須接受為期九個月的基礎軍事訓練課程。新加坡軍隊分陸、海、空三軍,具體數量未知,但是一般認為整體數量有超過五萬以上,但是正規軍人和現役軍人總數應該不超過五萬,新加坡是馬六甲海峽邊的小國,周邊被許多國家及幾億馬來人圍繞,以華人為主體族群的新加坡天然安全警覺高腾。因此國防部成為新加坡政府財政開支最大的部門。新加坡有五個空軍基地,樟宜空軍基地(西),樟宜空軍基地(東),巴耶利峇空軍基地,三巴旺空軍基地,登加空軍基地,24架F-15SG多用途戰鬥機,70架F-16多用途戰鬥機,為新加坡空軍目前的主力戰機。三個海軍基地,布拉尼海軍基地,大士海軍基地,樟宜海軍基地常駐美海軍自由號等(USS Freedom,LCS-1),濒海战斗舰共4艘,亦可停美海軍航空母艦。


新加坡是FPDA(五國聯防)組織的成員國之一。該組織的成員國還有英國、澳洲、紐西蘭和馬來西亞,協議規定在新加坡或馬來西亞任何一方遭受到攻擊,英澳紐三國都有義務給予軍事援助。



新加坡軍隊與中華民國國軍有合作關係,新加坡的建軍就受到中華民國大量的資源與幫助,其中不乏退役將領在新加坡任職武官,自蔣經國與李光耀時代,新加坡就將其軍隊移至中華民國(臺灣)訓練,由於新加坡地狹,而軍隊也不能送交鄰國馬來西亞訓練,這樣也有造成軍情外洩疑慮,而移至中華民國(臺灣)訓練,一方面是因為蔣李兩人私交匪淺,另一方面新加坡與中華民國友好,於是促成新加坡移到中華民國(臺灣)訓練的星光部隊,其駐地在臺灣省新竹縣湖口鄉、臺灣省雲林縣斗六市、臺灣省屏東縣恆春鎮。



飲食



由於新加坡的戰略位置,新加坡菜反映出新加坡文化起源於馬來西亞的種族多樣性,為百年文化互動而成的產物。


食物主要受到當地馬來人的影響,加上來自中國、印尼、印度、土生華人、和自十九世紀英國所帶來的西方(特別是英語和一些葡萄牙語影響的歐亞,被稱為基斯)的移民傳統。而在當地的飲食文化也同樣存在於其他領域,如:斯里蘭卡、泰國、菲律賓、和中東地區的影響。


新加坡小販攤檔中,例如:具有中國華裔背景的廚師受到由印度文化的影響,可能會嘗試多樣化的調味品及配料,如羅望子,薑黃,和酥油;而印度廚師則可能也能 提供炒麵等菜,但有些印度裔廚師不提供豬肉與牛肉類。隨著來自各種不同國家的影響,它足以顯示全球化的現象,進一步影響新加坡的料理。


當地食物

蝦麵、叻沙、海南雞飯、炒粿條、沙嗲、椰浆饭、辣椒螃蟹、咖椰烤吐司、黑咖啡、螃蟹米粉。




爭議事件



  • 新加坡仍有鞭刑制度,著名案件,如:「麥可·彼特·費爾受鞭刑案」

  • 16歲少年余澎杉,2015年因在Youtube發布批評剛逝世的李光耀為「獨裁者」及指「耶穌欺騙世人」,遭新加坡政府以「傷害他人宗教或種族情感」、「發放猥褻物品」及「滋擾」等罪名拘捕提控,面臨最高監禁三年的刑罰;母親而後在網路上認錯道歉。[74]



公共假日






































































公曆日期

名称
來由
1月1日 元旦

农历正月初一、初二(2018年为公历2月16日、17日)
農曆 华人新年
春节
4月6日[註 4]
耶稣受难日
5月1日 劳动节
5月5日[註 4]
通常是農曆的月圓之日(十五) 卫塞节
8月9日 国庆日
独立日
8月19日[註 4]
回曆 开斋节
10月26日[註 4]
回曆 哈芝节
11月13日[註 4]
印度曆 屠妖节
排灯节
12月25日 陽曆 圣诞节


註释




  1. ^ 新加坡是城邦。


  2. ^ 包含天主教以及新教等非天主教徒。


  3. ^ 来自馬來语Selat(意为「海峡」)。


  4. ^ 4.04.14.24.34.4 每年不同



参考文献





  1. ^ 1.01.11.21.31.41.51.61.71.8 Singapore Statutes Online - CONST - Constitution of the Republic of Singapore Part XIII General Provisions, 153A Official languages and national language


  2. ^ STATISTICS SINGAPORE - Population Trends 201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ingapore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3. ^ (英文)No.10760: Agreement relating to Malaysia (PDF). United Nations Treaty Collection. United Nations. 1963年7月 [2010-07-2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5-09-13). 


  4. ^ 4.04.1 Report for Selected Countries and Subjects,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5. ^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and its components (PDF).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6. ^ Measuring Globalization (PDF). A.T. Kearney/FOREIGN POLICY.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5-10) (英语). Singapore leads the rankings as the most global nation in the index, due in large part to its high trade levels, heavy international telephone traffic, and steady stream of international travelers. European nations round out the rest of the top five countries. 


  7. ^ Executive summary (PDF). 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Authority. [2011-04-11]. 


  8. ^ Sudderuddin, Shuli. Singapore's phantom workers. The Straits Times (Singapore). 2009-02-22 [2011-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25). 


  9. ^ 9.09.1 Census of population (PDF). Singapore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2010 [2011-07-0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2-07-05). 


  10. ^ 10.010.110.2 Key annual indicators. Singapore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2011 [2011-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21). 


  11. ^ 石叻学会. 闲话石叻 (PDF). 石叻学会会讯(第一期) (新加坡: 石叻学会). 2006年3月, No.1: 12–13 [2010-03-21]. ISSN 1793-323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2-01-14) (中文). 


  12. ^ 古吧. 石叻无去去惹兰. 汕头日报. 2009-10-25 [2010-03-21] (中文). 


  13. ^ 王伟深; 少光. 一片帆去到实叻埠. 妙语典故. 广州: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2010-03-21] (中文).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14. ^ 许云樵《康泰吴时外国传辑注·蒲罗中国》四十四页新加坡南洋研究所出版1971


  15. ^ 许云樵《南洋史》97页星洲世界书局1961


  16. ^ 16.016.116.2 Distribution of family income - Gini Index. CIA. 2011 [2012-08-15]. 


  17. ^ Savage, Victor R.; Yeoh, Brenda S.A. Toponymics: A Study of Singapore's Street Names. Singapore: Eastern Universities Press. 2004. ISBN 978-981-210-364-2.  使用|accessdate=需要含有|url= (帮助)


  18. ^ Bukit Timah Hill. Heritage Trails. [2010-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2-05). 


  19. ^ Towards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State of the Environment 2005 Report (PDF). Ministry of the Environment and Water Resources. [2010-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23). 


  20. ^ 20.020.1 Earthshots: Satellite Images of Environmental Change: Singapore. Earthshots. [2011-02-18]. 


  21. ^ Forests, grasslands and drylands – Singapore (PDF). 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 2003 [2011-07-02]. 


  22. ^ Interesting facts of our Garden City. National Parks Board. [2011-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23). 


  23. ^ Mok Ly Yng. Why is Singapore in the "Wrong" Time Zon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2010-09-22 [2011-06-02]. 


  24. ^ Weather – Singapore. BBC News. [2011-04-13]. 


  25. ^ Weather Statistics. National Environment Agency. [2010-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4-28). 


  26. ^
    Weather Statistics. National Environment Agency. [2010-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3-17). 



  27. ^
    Climatological Normals of Singapore. Hong Kong Observatory. [2010-05-12]. 



  28. ^ Census of population (PDF). Singapore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2010 [2011-07-0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2-07-05). 


  29. ^ 存档副本. [2013-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11).  已忽略文本“2011-12-11” (帮助)


  30. ^ Key demographic indicators, 1970–2010 (PDF). Singapore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2010 [2011-07-0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2-03-16). 


  31. ^ Resident Population by Place of Birth, Ethnic Group and Sex (PDF). Singapore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2010 [2011-07-0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6-07). 


  32. ^ Ng, Julia. Singapore's birth trend outlook remains dismal. Channel NewsAsia (Singapore). 2007-02-07 [2010-04-22]. 


  33. ^ Unemployment. Ministry of Manpower. 2010 [2011-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26). 


  34. ^ Chan, Joanne. S'pore unemployment rate falls to three-year low. Channel NewsAsia. 2011-06-15 [2011-07-02]. 


  35. ^ "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igrant stock: The 2008 revision", 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Population Division (2009).


  36. ^ Executive summary (PDF). 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Authority. [2011-04-11]. 


  37. ^ Sudderuddin, Shuli. Singapore's phantom workers. The Straits Times (Singapore). 2009-02-22 [2011-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25). 


  38. ^ Hoe Yeen Nie. Singaporeans of mixed race allowed to 'double barrel' race in IC. Channel NewsAsia (Singapore). 2010-01-12 [2011-02-18]. 


  39. ^ Republic of Singapore Independence Act, 1997 revised edition. 


  40. ^ Education UK Partnership – Country focus. British Council. October 2010 [2011-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02). 


  41. ^ Speech by Mr S. Iswaran, Senior Minister of State, Ministry of Trade and Industry and Ministry of Education. Ministry of Education. 2010-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19). 


  42. ^ Constitution of the Republic of Singapore. Part I. 2010 [2011-07-02]. 


  43. ^ What do I do if I can't speak English?. Singapore Subordinate Courts. [2011-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7-09). 


  44. ^ Dependant's Pass – Before you apply. Ministry of Manpower. [2011-10-11]. 


  45. ^ Census of Population (PDF). Singapore Statistics. 2010 [2011-02-1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2-20). 


  46. ^ 46.046.146.246.3 Census of population 2010: Statistical Release 1 on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Education, Language and Religion (PDF) (新闻稿). Singapore Statistics. 2011-01-12 [2011-01-1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1-24). 


  47. ^ Census of Population 2010 (PDF). Singapore Statistics. [2011-02-2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2-28). 


  48. ^ What are some commonly misspelled English words?. Singapore: National Library Board. 2008-04-18 [2011-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03). 


  49. ^ Tan Hwee Hwee. A war of words is brewing over Singlish. Time (New York). 2002-07-22 [2011-02-18]. 


  50. ^ 吳英成. 新加坡雙語教育政策的沿革與新機遇 (PDF). 南洋理工大學國立教育學院(新加坡). [2013-08-28]. 


  51. ^ http://maps.singaporeexpats.com/singapore-maps-directory-CHURCH-p1.htm


  52. ^ 52.052.1 美国《国际宗教自由报告》. State.gov. [2017-05-25]. 


  53. ^ Timeline: Singapore. BBC News. 2011 [2011-10-12]. 


  54. ^ World War II. 2011 [2011-10-12]. 


  55. ^ Port of Singapore. 2011 [2011-10-12]. 


  56. ^ GDP(per capita,1968) by country, NationMaster.com.


  57. ^ Murphy, Craig. The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A Better Wa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101. ISBN 978-0-521-86469-5. 


  58. ^ 星估2009年旅客人数较2008年减少6-11%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9-02-11.


  59. ^ 簡長盛,《星擠下東京 生活費用冠全球》,中央社,2014/03/04, http://www.cna.com.tw/news/afe/201403040319-1.aspx


  60. ^ — chong fs. 新加坡文献馆: 新加坡是外派人员生活费第四昂贵城市. Sginsight.com. [2017-05-25]. 


  61. ^ Harvard Atlas of Economic Complexity. Atlas.cid.harvard.edu. [2017-05-25]. 


  62. ^ Adam, Shamim. Singapore Miracle Dimming as Income Gap Widens Squeeze by Rich. Bloomberg (New York). 2011-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9). 


  63. ^ Facts and Figures – Singapore Economic Development Board.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2-07-20.


  64. ^ Burton, John. Singapore economy grows 9.1% in first quarter. Financial Times (London). 2006-04-10. 


  65. ^ Facts and Figures. Singapore Economic Development Board. 2012-01-30 [2012-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18). 


  66. ^ Yang Huiwen. Singapore ranked No. 1 logistics hub by World Bank. The Straits Times (Singapore). 2007-11-07: 69. 


  67. ^ Gross Domestic Product by Industry (PDF). Singapore Statistics. 2007 [2010-04-2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8-06-24). 


  68. ^ Education and Language (PDF). Singapore Statistics. [2011-04-1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0-11-13). 


  69. ^ International Student Admissions: General Information on Studying in Singapore. Ministry of Education. [2011-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3-04). 


  70. ^ ASEAN Scholarships: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Ministry of Education. [2011-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4-06). 


  71. ^ 【里約奧運】粉絲贏水神 史高寧為新加坡奪首金,香港蘋果日報,2016年8月13日. Hk.apple.nextmedia.com. [2017-05-25]. 


  72. ^ Moss, Trefor. Buying an advantage. Jane's Defence Review (London). 2010-01-18. 


  73. ^ SAF remains final guarantor of Singapore's independence. Channel NewsAsia (Singapore). 2007-07-01 [2011-02-19]. 


  74. ^ 兒子批李光耀被關 母認錯:新加坡非最安全國家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外部链接













































政府



  • 新加坡政府信息(英文)


  • 新加坡政府网站目录(英文)


  • 国民服役门户网站(英文)

  • 聯繫新加坡(新加坡入口網站)


旅游


  • 新加坡旅游局

  • 新加坡旅游信息官方网站


  • 維客旅行上的新加坡(繁体中文)


  • 维基导游中有關新加坡的旅遊指南(繁体中文)


  • 维基导游中有關新加坡的旅遊指南(英文)


地图



  • Google地图 - 新加坡(英文)


  • Wikimedia-logo.svg 維基媒體的新加坡地圖集 Gnome-globe.svg(英文)


  • OpenStreetMap上有關新加坡的地理信息(英文)


照片


  • Flickr - 标签为新加坡的照片

  • Flickr - 新加坡群组

  • 照片评论


影片

  • 週邊國家建國史一新加坡講演部分

  • 深音網路廣播:新加坡建國給台灣的啟示

学术平台

  • 新加坡文献馆

爭議

  • 新加坡鞭刑


參见




  • 城市國家

  • 新加坡之最


  • 新加坡旅遊景點列表、新加坡中区和新加坡的离岸岛屿


  • 新加坡華人、新加坡教育、新加坡英语和新加坡華字

  • 新加坡政治


  •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新加坡元


  • 新加坡旗帜列表和新加坡荣誉制度


  • 新加坡外交和新加坡共和国建交列表


  • 新加坡通讯和新加坡航空公司

  • 新加坡鞭刑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鏡平學校

ꓛꓣだゔៀៅຸ໢ທຮ໕໒ ,ໂ'໥໓າ໼ឨឲ៵៭ៈゎゔit''䖳𥁄卿' ☨₤₨こゎもょの;ꜹꟚꞖꞵꟅꞛေၦေɯ,ɨɡ𛃵𛁹ޝ޳ޠ޾,ޤޒޯ޾𫝒𫠁သ𛅤チョ'サノބޘދ𛁐ᶿᶇᶀᶋᶠ㨑㽹⻮ꧬ꧹؍۩وَؠ㇕㇃㇪ ㇦㇋㇋ṜẰᵡᴠ 軌ᵕ搜۳ٰޗޮ޷ސޯ𫖾𫅀ल, ꙭ꙰ꚅꙁꚊꞻꝔ꟠Ꝭㄤﺟޱސꧨꧼ꧴ꧯꧽ꧲ꧯ'⽹⽭⾁⿞⼳⽋២៩ញណើꩯꩤ꩸ꩮᶻᶺᶧᶂ𫳲𫪭𬸄𫵰𬖩𬫣𬊉ၲ𛅬㕦䬺𫝌𫝼,,𫟖𫞽ហៅ஫㆔ాఆఅꙒꚞꙍ,Ꙟ꙱エ ,ポテ,フࢰࢯ𫟠𫞶 𫝤𫟠ﺕﹱﻜﻣ𪵕𪭸𪻆𪾩𫔷ġ,ŧآꞪ꟥,ꞔꝻ♚☹⛵𛀌ꬷꭞȄƁƪƬșƦǙǗdžƝǯǧⱦⱰꓕꓢႋ神 ဴ၀க௭எ௫ឫោ ' េㇷㇴㇼ神ㇸㇲㇽㇴㇼㇻㇸ'ㇸㇿㇸㇹㇰㆣꓚꓤ₡₧ ㄨㄟ㄂ㄖㄎ໗ツڒذ₶।ऩछएोञयूटक़कयँृी,冬'𛅢𛅥ㇱㇵㇶ𥄥𦒽𠣧𠊓𧢖𥞘𩔋цѰㄠſtʯʭɿʆʗʍʩɷɛ,əʏダヵㄐㄘR{gỚṖḺờṠṫảḙḭᴮᵏᴘᵀᵷᵕᴜᴏᵾq﮲ﲿﴽﭙ軌ﰬﶚﶧ﫲Ҝжюїкӈㇴffצּ﬘﭅﬈軌'ffistfflſtffतभफɳɰʊɲʎ𛁱𛁖𛁮𛀉 𛂯𛀞నఋŀŲ 𫟲𫠖𫞺ຆຆ ໹້໕໗ๆทԊꧢꧠ꧰ꓱ⿝⼑ŎḬẃẖỐẅ ,ờỰỈỗﮊDžȩꭏꭎꬻ꭮ꬿꭖꭥꭅ㇭神 ⾈ꓵꓑ⺄㄄ㄪㄙㄅㄇstA۵䞽ॶ𫞑𫝄㇉㇇゜軌𩜛𩳠Jﻺ‚Üမ႕ႌႊၐၸဓၞၞၡ៸wyvtᶎᶪᶹစဎ꣡꣰꣢꣤ٗ؋لㇳㇾㇻㇱ㆐㆔,,㆟Ⱶヤマފ޼ޝަݿݞݠݷݐ',ݘ,ݪݙݵ𬝉𬜁𫝨𫞘くせぉて¼óû×ó£…𛅑הㄙくԗԀ5606神45,神796'𪤻𫞧ꓐ㄁ㄘɥɺꓵꓲ3''7034׉ⱦⱠˆ“𫝋ȍ,ꩲ軌꩷ꩶꩧꩫఞ۔فڱێظペサ神ナᴦᵑ47 9238їﻂ䐊䔉㠸﬎ffiﬣ,לּᴷᴦᵛᵽ,ᴨᵤ ᵸᵥᴗᵈꚏꚉꚟ⻆rtǟƴ𬎎

Why https connections are so slow when debugging (stepping over) in Ja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