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理和

Multi tool use
Multi tool use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鍾理和

Chung li ho 1941.jpg
鍾理和,攝影於1941年

出生
鍾理和
(1915-12-15)1915年12月15日
Flag of Japan (1870–1999).svg 日治臺灣阿緱廳阿里港支廳鹽埔區大路關庄新大路關
(今屏東縣高樹鄉廣興村)

逝世
1960年8月4日(1960-08-04)(44歲)
 中華民國臺灣省高雄縣美濃鎮
(今高雄市美濃區)

筆名
江流、里禾、鍾錚、鍾堅
職業
文學家、中學教師
國籍
Flag of Japan (1870–1999).svg 日治臺灣(1915-1945)
 中華民國(1945-1960)
體裁
小說、散文
代表作
《夾竹桃》、《笠山農場》、《貧賤夫妻》(《鶼鰈之情》)、《原鄉人》
獎項
中華文藝獎
配偶
鍾台妹
親屬
鍾浩東(弟)
鍾里義(弟)
鍾鐵民(長子)
鍾立民(次子)
鍾鐵英(長女)
鍾鐵鈞(三子)
鍾鐵華(次女)



鍾理和胸像


鍾理和(1915年12月15日-1960年8月4日),筆名江流里禾鍾錚鍾堅,是一位出身臺灣六堆的客家籍作家。


他的代表作有長篇小說《笠山農場》、中篇小說《雨》及短篇小說《原鄉人》、《貧賤夫妻》等,一生創作共計長篇小說一部、中篇小說七部、短篇小說四十一篇,還有部分詩歌和散文等。被稱為「倒在血泊裡的筆耕者」。




目录






  • 1 生平


    • 1.1 家族


    • 1.2 早年生活


    • 1.3 前往滿洲國


    • 1.4 返回臺灣、肺病發作


    • 1.5 獲獎


    • 1.6 病逝




  • 2 影響


  • 3 著作


    • 3.1 鍾理和全集


    • 3.2 散文


    • 3.3 短篇小說


    • 3.4 中長篇小說及其他作品




  • 4 衍生作品


    • 4.1 電影


    • 4.2 紀錄片


    • 4.3 文學


    • 4.4 音樂專輯




  • 5 相關研究


    • 5.1 論文集/論文專書


    • 5.2 期刊文章




  • 6 評論摘錄


  • 7 紀念


  • 8 參見


  • 9 注釋與參考


  • 10 外部連結





生平



家族


鍾理和的父親是鍾鎮榮(偏名蕃薯),母親是劉水妹;他的父親是六堆客家地區當時著名的地主和企業家,當鍾理和出生時他已年事漸高,並決定在美濃經營農場準備退休養老。[1]


鍾理和另有一同父異母弟鍾和鳴(後改名鍾浩東);他在擔任基隆中學校長時因成立中國共產黨基隆中學支部遭國民黨政府逮捕槍決。



早年生活


1915年,鍾理和出生於阿緱廳阿里港支廳鹽埔區大路關庄新大路關(今屏東縣高樹鄉廣興村,傳統六堆聚落之一)。[2]


1928年,鍾理和自鹽埔公學校畢業。後來,他進入長興公學校(現稱屏東縣長興國小)就讀高等科,又於1930年至1932年間接受私塾漢文教育;此後,他大量閱讀古典漢文詩詞和新體小說,並開始嘗試創作。


1932年,鍾理和在結束私塾課業後隨父親遷居高雄州旗山郡美濃庄(今高雄市美濃區)經營笠山農場;此時,他在當地認識了他日後的妻子鍾台妹。[3]



前往滿洲國




鍾理和與妻子鍾台妹


1938年,他與鍾台妹同姓結婚受阻,於是隻身前往滿洲國境內瀋陽進入滿洲自動車學校以取得經濟自立。


1940年,他返回臺灣攜帶妻子再度前往滿洲,並於瀋陽生下長子鍾鐵民。[4][5][6]


1941年,他攜帶妻小遷居北平;期間,他曾經營煤炭零售業,更花費許多時間專事寫作,並出版《夾竹桃》(北平:馬德增書局,1945)一書;該書收錄〈夾竹桃〉、〈新生〉、〈游絲〉、〈薄芒〉四篇中篇小說,富有五四文學色彩,並深受魯迅風格影響,在對中國國民性的批判與反省之相關主題有所承續。[7]其中〈薄芒〉以故鄉台灣美濃竹頭庄為故事舞台。



返回臺灣、肺病發作


1946年3月底,鍾氏返回臺灣;同年4月中,他應聘於屏東縣立內埔初級中學擔任代用國文教師;但是,他也在此間被診斷罹患肺病。


1947年元月,由於肺病再度惡化,鍾理和北上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診療;期間,他經歷了二二八事件,並將日記寫於內服藥袋之上;二二八事件發生後,他決定南返美濃定居。



1947年8月,他應鍾和鳴之邀再度北上擔任基隆中學總務主任,但因肺病復發而僅任職兩個月。同年10月底,他進入松山療養院接受治療,並於此後三年未曾返家。1950年5月中之後,他歷經二次手術,並切除六根肋骨,病情轉趨穩定;但是,他日後因此身體孱弱而無法進行一般勞動。同年10月23日,他在出院三日後返回家鄉。




鍾理和故居


1954年,他的次子鍾立民因病過世。[6]



獲獎


1956年,他的長篇小說〈笠山農場〉獲得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頒發國父誕辰紀念獎第二名(首獎從缺,第三名有兩位:彭歌的〈落月〉、王藍的〈藍與黑〉)。同年12月,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停辦,導致鍾理和的〈笠山農場〉無法出版;歷經多次求情,他終於要回原稿,但又於尋覓出版機會時處處碰壁。


1957年3月,廖清秀主動贈與《恩仇血淚記》(1952年獲文獎會長篇小說第三獎);此時,鍾理和開始與其他臺灣籍作家建立連結,並加入鍾肇政發起的《文友通訊》。同年11月,廖清秀到美濃笠山腳下探望鍾理和,成為唯一見過鍾理和的文壇友人。[8]


由於文壇友人相助與林海音提攜,鍾理和的作品開始較為頻繁地獲得刊登機會,尤其在1959年到1960年之間於《聯合報》副刊(林海音主編)。



病逝


1960年8月4日,他在修改中篇小說《雨》時喀血而死;他因鮮血濺灑在書稿之上而被後人稱為「倒在血泊裡的筆耕者」(陳火泉語)。[9]此後,親族依其遺囑火化遺體,並將之安厝於家鄉附近朝元寺奉祀。同年9月1日,〈雨〉在聯合報的副刊連載;10月,林海音、鍾肇政和文心等友人組成「鍾理和遺著出版委員會」,出版其中短篇小說集《雨》(文星書店發行)[10],跋曰:「在他的百日祭的供桌上,除了清茶鮮果之外,多了一本他的著作,對於這位一生熱愛寫作的人,應當是一件較有意義的事。」1961年8月4日,遺著委員會於其逝世周年時出版《笠山農場》(學生書店發行),終於完成其生前心願。[11]



影響


  • 2004年3月14日,中国總理溫家寶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新聞發佈會上回应台湾记者的发问时,朗诵了鍾理和作品《原鄉人》的“原鄉人的血,必須流返原鄉,才會停止沸騰!”这一句,以表示对台湾的「关切」,卻不慎將原鄉人念成原野人。[12]。然而,鍾理和《夾竹桃》顯示旅居中國多年的鍾理和對中國原鄉的幻滅,原鄉人是鍾理和過世前的作品,代表的是鍾理和心中客家人的原鄉廣東,以及青年時對日本殖民壓迫尋求文化與理想中的「中國」。


著作



鍾理和全集


目前鍾理和全集有三個版本:



  • (一)1976年,由張良澤教授整理彙編,《鍾理和全集八冊》(遠行出版社)如下:

    • 全集一《夾竹桃》(中篇小說集)

    • 全集二《原鄉人》(中、短篇小說集)

    • 全集三《雨》(中、短篇小說集)

    • 全集四《做田》(短篇小說及散文集)

    • 全集五《笠山農場》(長篇小說)

    • 全集六《鍾理和日記》(日記)

    • 全集七《鍾理和書簡》(晚年致鍾肇政、廖清秀的書簡)

    • 全集八《鍾理和殘集》(未完成作品、相關評介和追悼鍾理和的文獻)



  • (二)鍾鐵民編,鍾理和著,《鍾理和全集》(共6冊),高雄:高雄縣立文化中心,1997年10月初版。

  • (三)鍾怡彥編,《新版鍾理和全集》(共8冊),高雄:高雄縣政府文化局,2009年。


  



散文



  • 〈白薯的悲哀〉(未刊稿)

  • 〈祖國歸來〉(未完成)

  • 〈小岡〉

  • 〈做田〉

  • 〈我的書齋〉(未刊稿)

  • 〈老樵夫〉(未刊稿)

  • 〈賞月〉(未刊稿)

  • 〈薪水三百元〉(未刊稿)



短篇小說



  • 〈第四日〉(未刊稿)

  • 故鄉四部:〈竹頭庄〉、〈山火〉、〈阿煌叔〉、〈親家與山歌〉

  • 〈耳環〉

  • 〈柳陰〉

  • 〈草坡上〉

  • 〈阿遠〉

  • 〈菸樓〉

  • 〈蒼蠅〉

  • 〈往事〉

  • 〈野茫茫〉

  • 〈錢的故事〉

  • 〈同姓之婚〉

  • 〈奔逃〉

  • 〈初戀〉

  • 〈假黎婆〉

  • 〈貧賤夫妻〉

  • 〈復活〉

  • 〈還鄉記〉

  • 〈楊紀寬病友〉

  • 〈閣樓之冬〉



中長篇小說及其他作品



  • 〈理髮匠的戀愛〉(現存最早作品,全集未收入)[13]

  • 〈夾竹桃〉(中篇小說)

  • 〈雨〉(中篇小說)

  • 〈笠山農場〉(長篇小說,未刊稿)

  • 〈游絲〉(收錄於《夾竹桃》)

  • 〈新生〉

  • 〈薄芒〉

  • 〈生與死〉

  • 〈逝〉

  • 〈挖石頭的老人〉

  • 〈安灶〉

  • 〈登大武山記〉

  • 〈西北雨〉

  • 〈秋〉

  • 〈校長〉


未刊稿



  • 〈理髮記〉

  • 〈鯽魚、壁虎〉

  • 〈豬的故事〉

  • 〈跫音〉

  • 〈浮沈〉

  • 〈旱〉

  • 〈都市的黃昏〉(全集未收入)

  • 〈門〉


未完稿



  • 〈友情〉(全集未收入)

  • 〈泰東旅館〉

  • 〈地球之徽〉

  • 〈海岸線道上〉

  • 〈十八號室〉

  • 〈兄弟與兒子〉

  • 〈我做主婦〉

  • 〈大武山之歌〉

  • 〈手術台之前〉



衍生作品



電影



  • 原鄉人(1980年)


紀錄片


  • 《作家身影系列二─第六集:人性的凱歌-鍾理和》(2000年)


文學



  • 鍾肇政,《原鄉人:作家鍾理和的故事》,1980年。[14]


  • 彭瑞金,《鍾理和傳》,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6月。

  • 鍾理和、鍾肇政,《臺灣文學兩鍾書》,臺北市:草根出版社,1998年。

  • 江流,《鄉之魂--鍾理和的人生與文學之路》,北京:作家出版社,2006 年。



音樂專輯



  • 林生祥, 《大地書房》,臺北:大大樹音樂圖像,2010 年。


相關研究



論文集/論文專書



  • 簡炯仁編纂,《鍾理和逝世32週年紀念暨台灣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要》,高雄縣政府,1992年11月。


  • 應鳳凰編著,《鍾理和論述1960~2000》,高雄:春暉出版社,2004年4月。

  • 應鳳凰主編,《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11 鍾理和》,台南市:國立台灣文學館,2011年3月。



期刊文章



  • 《台灣文藝》(革新第一期),「鍾理和作品研究專輯」14卷54期,1977年3月。

  • 《台灣文藝》(革新第十五號)「原鄉人-作家鍾理和的故事專輯」,68期,1980年6月。

  • 《台灣文藝》,「鍾理和追念特輯」1卷5期,1964年10月。


  • 陳映真,〈原鄉的失落--試評「夾竹桃」〉[15],《孤兒的歷史、歷史的孤兒》,遠景,1984 年 9 月, 頁 97-109(最先發表在《現代文學》復刊第1期(1977年7月))。

  • 初安民總編輯,許悔之主編,《聯合文學》12月號「倒在血泊裡的筆耕者-鍾理和紀念專輯」,1994年12月。

  • 鄭秀婷,〈誰的原鄉?誰的失落?評陳映真對鍾理和民族認同的曲解〉,《台灣文學評論》5卷2期,2005年4月,頁160-185。



評論摘錄



  • 「臺灣因為有鍾理和這樣的作家出現,所以才會影響到後來,慢慢的,台灣作家強調我們台灣鄉土。」(張良澤語)[16][17][18]

  • 「由於中國文學一向都是由士大夫以至於「都市才子」的拿手好戲, 文學的偏食症侯極為嚴重,鍾理和的「農民文學」因此顯得特別珍貴,通過鍾理和,我們希望了解五十年代的台灣農村生活,他的小說也 必然有一定的文學以外的社會價值吧。」(唐文標,〈來喜愛鍾理和〉,《文季》2期,1973年11月)

  • 「在當時日本欺凌中國人,以及偉大的民族抗日戰爭,他沒有採取更積極的立場,沒有參與更建設的行動,更很少看他提及,這一點不能不說他的世界觀太狹隘,只能在個人的愛情生活轉迷宮之故了。」(出處同上 )[19]

  • 「我們讀了七十年代各家批評,不免感慨,「殖民地作家」真是難當──〈夾竹桃〉「抵抗」「批評」得太多,《笠山農場》則「抵抗」得太少,都成了批評家批評的箭靶;「太勇敢」或「太不夠勇敢」都顯得可疑。」(應鳳凰,〈鍾理和文學發展史(代序)〉,《鍾理和論述1960-2000》,高雄市:春暉,2004年)

  • 「近幾十年台灣文壇儘管經歷幾次論戰與意識形態的變遷,鍾理和握筆在文學園地裡認真、嚴肅耕耘的身影,經歷幾場風吹雨打,影像反而更為清晰。也可以說,是他對『文學』二字的嚴肅態度,激發他創作了不僅具個人風格,更代表台灣這塊土地特性的作品。一個社會的文學思潮,可以隨著時間改變而吹著不同的風向,然而作為好的,嚴肅文學作品的本質條件應該是不變的。」(出處同上 )

  • 「50年代台灣文學歷史,如果沒有鍾理和文學存在,景觀將變得偏頗而單調,失去台灣站在東亞特殊位置的關鍵性與複雜性。」(應鳳凰:〈鍾理和與他的《笠山農場》〉,《文訊》289 期,2009年11月)

  • 「鍾理和是戰後台灣第一位以優美中文創作的本省籍作家,也是最早刻劃台灣土地之美的農民文學創作者。」(出處同上 )

  • 「如果沒有鍾理和文學,50年代台灣便只是『大陸文人的文壇』,只有反共小說與懷鄉散文。有了《笠山農場》以及由這塊土地吸納出來的辛酸、愛戀與嘆息的作品,『台灣鄉土文學』的歷史與特色,便可由戰前到戰後連成一貫,而不是遲至70年代的黃春明、王禎和才出現。它是一條長長的線,而不是斷裂的零星現象。」(出處同上 )



紀念


  • 鍾理和紀念館:一座位於高雄市美濃區的文學紀念館,也是鍾理和文教基金會所在地。1979年,該館建立於鄉土文學論戰不久之後由林海音、鍾肇政、葉石濤、鄭清文、李喬、張良澤等人具名發起籌建。柴松林、曾貴海分別為基金會首、二任董事長。館外設有台灣文學步道。[20][21][22][23]



鍾理和文學紀念館



  • 小行星237187:全球第一顆以台灣當代文學家命名的小行星;由中央大學天文所蕭翔耀與廣州中山大學葉泉志在2008年10月23日發現,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CSBN)通過,編號237187,正式命名為「鍾理和」(Zhonglihe)。[24][25][26]


參見



  • 陳火泉

  • 廖清秀

  • 鍾肇政

  • 李榮春

  • 施翠峰

  • 許炳成

  • 《文友通訊》



注釋與參考





  1. ^ 六堆農企業家--鍾蕃薯 @ 鍾理和故居(鍾理和个老屋) :: 痞客邦 PIXNET ::. archive.is. 2016-10-26 [2017-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6). 


  2. ^ 鍾鐵民總編輯,《探訪鍾理和:紀念館暨文學地景》,高雄市:春暉,2010年1月,頁10。


  3. ^ 鍾理和. 《貧賤夫妻》. flipliterature.tw. 亞洲大學. [2017-03-12] (中文(台灣)‎). 


  4. ^ 鍾理和. 〈門〉. 


  5. ^ 鍾理和. 〈泰東旅館〉. 


  6. ^ 6.06.1 中時電子報│名人家族故事. forums.chinatimes.com. [2017-03-12]. 


  7. ^ 鍾理和. 夾竹桃. 遠行出版社. 1977-01-01 (中文). 


  8. ^ 〈台灣文學的祕密結社:文友通訊時期的台灣文學〉,主編莊華堂,《戰後台灣文學發展史十二講》(台北:唐山,2007年),頁58-59。


  9. ^ 「倒在血泊裡的筆耕者-鍾理和」 (PDF). archive.is. 2017-03-12 [2017-03-1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03-12). 


  10. ^ 共收入:〈雨〉〈復活〉〈閣樓之冬〉〈貧賤夫妻〉〈錢的故事〉〈菸樓〉〈柳蔭〉〈蒼蠅〉〈還鄉記〉〈草坡上〉〈楊紀寬病友〉〈同姓之婚〉〈奔逃〉〈阿遠〉〈假黎婆〉〈初戀〉共16篇。


  11. ^ 張良澤,〈鍾理和全集總序〉,《鍾理和殘集》(遠行出版社,1976年),頁8-9。


  12. ^ 走近原鄉人——鐘理和新华网,2004-03-25,来自中国青年报


  13. ^ 鍾理和的生活經歷與魯迅 (PDF). 國立政治大學. 2017-03-12 [2017-03-1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8-16). 


  14. ^ 鍾理和數位博物館. cls.hs.yzu.edu.tw. [2017-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3月5日). 


  15. ^ http://teacher.whsh.tc.edu.tw/huanyin/mofa_chungliho_9.htm


  16. ^ 客家電視台 CH 17. web.pts.org.tw. [2017-03-12]. 


  17. ^ 鍾鐵民,〈編印《鍾理和全集》〉,鍾怡彥主編,《鍾鐵民全集(七)》,頁240。


  18. ^ 張良澤,〈鍾理和全集總序〉,《鍾理和殘集》(遠行出版社,1976年),頁25。


  19. ^ 鍾理和. teacher.whsh.tc.edu.tw. [2017-03-12]. 


  20. ^ 鍾鐵民 美濃鄉土的守護者. 天下雜誌第480期. 2011-09-06 [2017-03-12] (中文(台灣)‎). 


  21. ^ 鍾鐵民,〈我的父親及「鍾理和紀念館」〉,《台灣時報》,1982年8月7日。


  22. ^ 鍾理和紀念館. archive.is. 2013-05-02 [2017-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02). 


  23. ^ 人與土地的書寫─鍾理和的文學世界,鍾理和紀念館二樓常設展開幕式. chungliher.blogspot.tw. [2017-03-12]. 


  24. ^ 全球第一顆台灣當代文學家命名小行星 「鍾理和小行星」正式命名通過-中央通訊社


  25. ^ 中央大學 - 剪報 - 小報導專輯 ▼搜尋小行星. archive.is. 2012-12-22 [2017-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22). 


  26. ^ Chamberlin, Alan. JPL Small-Body Database Browser. ssd.jpl.nasa.gov. [2017-03-12] (英语). 




外部連結







  • 鍾理和文教基金會官網

  • 鍾理和紀念館/鍾理和文教基金會Facebook

  • 旗美社區大學Facebook

  • 鍾理和數位博物館

  • 台灣客家文學館-鍾理和

  • 鍾理和紀念館


  • 國家圖書館-當代文學史料系統[永久失效連結]

  • 東華大學-台灣文學資料庫

  • 鍾理和文學紀念館




gW4Ob,z7zmJHTMYhoWD2bSEJ2WS,hJzpp3s vtOK,u,LTq,5CMIJ
IgAQ,b02,K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How to pass form data using jquery Ajax to insert data in database?

Guess what letter conforming each word

Run scheduled task as local user group (not BUIL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