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衡道

Multi tool use
Multi tool use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林衡道
出生
(1915-05-02)1915年5月2日
 日本東京市(今東京都)
逝世
1997年1月18日(1997-01-18)(81歲)
臺灣 臺灣
国籍
 中華民國
 日本
别名
臺灣古蹟仙、臺灣史蹟百科活字典
母校
日本東北大學
职业
歷史學者、民俗學家、作家
政党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配偶
杜淑純 (1944 -1992)
父母
林熊祥 (父)
奖项


  • 國家文藝獎(1983年)


  • 行政院文化獎(1994年)





林衡道(1915年5月2日-1997年1月18日)臺灣歷史學者,板橋林家後裔,曾任臺灣省文獻會主任委員,淡江大學、東吳大學、淡水工商專科學校、國立藝術學院教授。於1994年獲行政院文化獎,素有「臺灣古蹟仙」、「臺灣史蹟百科活字典」之美譽。




目录






  • 1 生平


  • 2 家庭


  • 3 事蹟


  • 4 著作


  • 5 外部連結





生平


其父林熊祥,出身臺灣五大家族中的板橋林家。林衡道在日本出生,滿月即回福州祖母家渡過童年,後分別於台灣、日本完成學業,畢業於日本仙臺東北帝國大學經濟科。


本人回顧自己一生時,曾提及雖畢業於經濟科系,但卻非常不會理財。而在日本求學時所接觸的學問多為德奧的學問,也很嚮往俄國,卻不能在有生之年親自去三個國家走一遭。認為對選舉、股東制及媒體三者是現今的三大欺騙。



家庭


其妻杜淑純,為臺灣第一位醫學博士杜聰明醫師的獨生女。兩人在1944年結婚,1992年離婚。



事蹟


林衡道中學念書時,受日本民俗學者柳田國男的影響,開啟對民俗的興趣,走上研究民俗古蹟之路。


林衡道任職台灣省文獻委員會近三十年,人稱「台灣活字典」,為人談吐風趣、性情直率,信手拈來都是歷史故事。


林衡道在學校授課時不拘一格,有時會主動在下課時間請學生抽菸,並「講古」分享。最為人稱道事蹟之一是常在其史蹟源流會或其它公益性社團主辦或協辦下,參訪並介紹各地古蹟建築;且每獲參加者的盛情迴響。其對臺灣史學、古蹟建築之推廣使後世推崇。


前台南藝術學院院長漢寶德,形容林衡道是「古建築守護神」、「本省古蹟維護運動的化身」,因為林衡道的鼓吹引導,台灣民俗古蹟的研究形成熱潮,引起重視。臺灣許多歷史、民俗及文化資產的保存,迄今深受林衡道教授之影響與啟迪。


林衡道長期致力研究臺灣史蹟及風俗民情工作,從1950年代起開始走訪全臺各鄉鎮進行田野調查,記載各地之寺廟、名勝、古宅、古蹟、地方特產等歷史源流,整理出版臺灣歷史、民俗書籍約五十餘部,出版《台灣勝蹟採訪冊》、《臺灣史蹟源流》、《臺灣一百名人傳》、《鯤島探源》、《臺灣民俗論集》等,是研究臺灣史料重要參考資料。


在文學、詩歌、小說創作方面,也有作品《絲綢的手帕》、《前夜》。



著作



  • 《鯤島探源》(臺北:稻田出版社出版,1996年)

  • 小說《前夜》(臺北:青文出版社,1964年;再版,臺北:一本文化,2015年)

  • 《林衡道先生訪談錄》(臺北:國史館,民85年)

  • 《臺灣夜譚:鄉土與民俗》林衡道 口述/宋晶宜 筆記(臺北:衆文圖書公司出版,1980年)



外部連結



  • 林衡道教授90冥誕紀念會

  • 古蹟仙




AusNqMHyIZX5tYnYtO81,NuREGbemZTsPLj,nd1c2,4VlQNzKh4LkpR,Y3pS4DsuGPvmhuYautFiQgfp8J9SqInwFDk,n4 3I2ikkcjw
T6P1hU,c6EK88GafkvUew,j G91 ji,8,e0IU3g DRRsib1B,RPne oOGTs9hFwHz5Wtd3wI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How to pass form data using jquery Ajax to insert data in database?

Guess what letter conforming each word

Run scheduled task as local user group (not BUIL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