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肇政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台灣文學之母[1]
鍾肇政
性别
出生
(1925-01-20) 1925年1月20日94歲)
Flag of Japan (1870–1999).svg 日治臺灣新竹州大溪郡龍潭庄(今桃園市龍潭區)
国籍
Flag of Japan (1870–1999).svg 日治臺灣(1925-1945)
 中華民國(1945-)
教育程度
淡江中學
彰化青年師範學校畢業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肄業)
职业
作家
配偶
張九妹



鍾肇政(1925年1月20日),台灣小說作家,為台灣客家人,生於日治時期臺灣新竹州大溪郡龍潭庄字九座寮(今屬桃園市龍潭區)。早年入讀淡江中學、彰化青年師範學校畢業,兵役期間因高燒不退造成聽力障礙。戰後就讀台大中文系僅兩天即輟學。原因之一為聽力障礙,上課時須將桌椅搬到教授旁邊才能聽課;然而,因教授口音而難以適應。另一原因為考進台大中文系後,才發現課程內容多是四書五經、唐宋八大家等,而鍾肇政感興趣的是現代文學。2015年因長期對社會有貢獻榮獲台灣大學頒發人文藝術類傑出校友獎章。[2]在台尊稱其為台灣文學之母,與賴和相互輝映。[3]
鍾肇政曾任國民小學教師、東吳大學東語系講師、台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理事長、總統府資政。1966年獲得中國文藝協會頒發的中國文藝獎章小說創作獎,1979年獲得吳三連文藝獎,1986年獲台美基金會成就獎,1992年獲國家文藝特別貢獻獎,1999年獲台灣文學家牛津獎、國家藝術基金會文藝獎,2000年李登輝總統頒贈二等景星勳章,2001年獲中國文藝協會榮譽文藝獎章,2003年及2004年陳水扁總統先後頒發第二屆總統文化獎百合獎、二等卿雲勳章,2016年獲第35屆行政院文化獎。獲獎之多,為台灣前輩作家之最,證明了鍾肇政確實是台灣文學界實力最雄厚、創作力最旺盛的偉大文學家。[4]


鍾肇政長年筆耕不輟,在台灣文壇與葉石濤齊名,兩人被並稱為「北鍾南葉」。[5]桃園市政府文化局已出版《鍾肇政全集》38冊。長子鍾延豪也是作家,1985年因車禍去世,生前出版短篇小說集《金排附》及《華西街上》。鍾肇政也是「支持調降文言文比例,強化台灣新文學教材」共同發起人[6]




目录






  • 1 創作生涯


  • 2 公眾事務參與


  • 3 著作及編譯


    • 3.1 全集


    • 3.2 小說


    • 3.3 論述


    • 3.4 傳記


    • 3.5 書信


    • 3.6 散文


    • 3.7 翻譯作品


    • 3.8 編選作品




  • 4 家庭


  • 5 参考文献


  • 6 外部連結





創作生涯


1951年第一篇文章『婚後』,刊登於《自由談》雜誌,燃起寫作興趣,從此勤奮筆耕。1961年第一部長篇小說《魯冰花》發表於《聯合報》,同年又發表《濁流三部曲》大河小說──「濁流」、「江山萬里」、「流雲」,開啟台灣大河小說創作第一人。1964年起撰寫另一部大河小說《臺灣人三部曲》──「沉淪」、「滄溟行」、「插天山之歌」,歷時十年。另外還有《高山三部曲》(高山組曲)、《怒濤》等大河小說,是台灣首位完成大河小說的作家,也是唯一完成四部者,合計其它作品共有長篇小說23部。


在文學活動方面,1950年代鍾肇政與陳火泉、廖清秀、鍾理和、李榮春、施翠峰、許炳成(筆名:文心)等一群熱心文學創作的台籍作家,發行一份油印性小型文學刊物,名為「文友通訊」。當時許多日治時期的省籍作家都面臨著語言轉換的困難,默默地重頭學起中文寫作,在1950年代的文壇上也被擠壓到「邊緣再邊緣」的位置,「他們需要互相鼓勵與互助,更渴求友情的慰藉。」[7]鍾肇政遂決定發起該同仁刊物。該刊主要的作用在:刊登同仁已發表之作供其他成員評閱、刊登同仁評論其他作家作品的文章、告知徵文訊息及同仁的動態。這份刊物的壽命雖然很短,但是發起這份刊物的台籍作家卻在編輯、傳閱刊物的過程中,形成一股向心力,也就是成員相互之間的凝聚感;這樣的凝聚感對照當時政治肅殺、人人自危的情況,顯得突出、可貴。1958年9月,在白色恐怖的壓力之下,《文友通訊》在發行了一年四個月之後,宣告停刊。


鍾氏雖常被刻版印象視為「鄉土文學」作家,早期確也有不少鄉居作品,但他曾說:「我心中唯有文學,台灣文學而已,故對『鄉土文學』四字毫無興趣。」實際上他對於情慾的描寫亦周到,也是鍾氏作品中常見的部份。其在2002年更以七旬高齡著手寫作《歌德激情書》,以描繪德國文豪歌德內心的情慾世界。[8]《八角塔下》則描寫了日治時期在淡江中學度過的五年學生生活。


2011年9月,龍潭國小獲得經費將大幅改建學校,並拆除包括鍾肇政任職國小教師時所住過的日式宿舍群計七間,鍾肇政兒子鍾延威獲悉後,緊急向政府提出保存鍾肇政曾居住過的龍潭國小大門東側南龍路5號(後門牌重編為11號)日本宿舍。鍾延威指出,鍾肇政居住此宿舍期間,完成「魯冰花」、「台灣人三部曲」等多部重要作品,亦是終戰乃至其後十數年間,台灣作家聚會、來往的重要場域,研究台文學史的學者張良澤教授譽為「戰後臺灣文學發祥地」,是台灣文學史上最重要文學空間。鍾延威保存宿舍之議立即引起廣大迴響及政府重視,最後以歷史建築的身分保留下來。此後,桃園縣政府文化局委託中原大學在原址成立「龍潭文學館籌備工作站」,以辦理客委會所補助的「看見文學身影‧魯冰花─龍潭文學敘事空間調查計畫」,籌備工作站於2013年1月14日正式成立。2015年,因未來館舍名稱確定為「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故名稱更名為「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駐地工作站」。[9][10]


2015年,桃園市政府文化局辦理「大河長流:鍾肇政文學獎」,由桃園市長鄭文燦與鍾肇政主持啟動儀式。[11]同年獲台大傑出校友。[12]2016年,獲第35屆行政院文化獎。[13]



公眾事務參與


創作之餘,鍾肇政也積極彰顯台灣前輩作家的成就。從1970年代末起,他先後參與推動不少台灣作家紀念館的活動,關心文學環境與文化建設,先後成立的「鍾理和紀念館」(1983)、「賴和紀念館」、「楊逵紀念館、「吳濁流紀念館」、鄧雨賢音樂館等,皆有鍾肇政不遺餘力的奔走催生,其發展台灣文學的無私精神令人敬嘆。解嚴之後,則積極參與社會運動,擔任台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創會理事長、台灣筆會會長及客家電台董事長,在內任曾舉辦過台灣文學營、客家夏令營和冬令營,為推廣台灣文學、栽培文學種苗竭心盡力。2003年10月正式開館的台灣文學館,也有鍾肇政與多位文學界、學術界的熱心人士大力奔走,始能順利創設。[14]
 




臺灣桃園市龍潭區雨賢樓前的望春風碑,鍾肇政題。


鍾氏本人兼有客閩血統,父親為桃園龍潭客家人,母親為臺北大稻埕福佬人,幼年並曾在台北度過一段福佬人生活。但年長後客家意識崛起,除寫作外並極力爭取客家族群權益,包括「還我客家母語運動」,以及臺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寶島客家電台的設立皆與其大力推動有關。



著作及編譯



全集


  • 《鍾肇政全集》38冊,桃園縣政府文化局,1999年-2004年。

    • 《濁流三部曲》(1-2)

    • 《臺灣人三部曲》(3-4)

    • 《魯冰花‧八角塔下》(5)

    • 《大壩‧大圳》(6)

    • 《丹心耿耿屬斯人:姜紹祖傳‧馬黑坡風雲‧馬利科彎英雄傳》(7)

    • 《青春行‧望春風》(8)

    • 《高山組曲‧靈潭恨》(9)

    • 《卑南平原‧夕暮大稻埕》(10)

    • 《原鄉人‧怒濤》(11)

    • 《綠色大地‧圳旁人家》(12)

    • 《中短篇小說》(13-16)

    • 《隨筆集》(17-22,32-33)

    • 《書簡集》(23-29,34)

    • 《演講集》(30)

    • 《訪談集‧臺灣客家族群史總論》(31)

    • 《劇本》(35-36)

    • 《年表‧補遺‧演講大綱》(37)

    • 《影像集》(38)




小說



  • 《濁流》〈長篇〉,中央出版社,1962年5月。

  • 《魯冰花》〈長篇〉,明志出版社,1962年6月。

  • 《殘照》〈中短篇〉,鴻文出版社,1963年12月。

  • 《大壩》〈長篇〉,文壇社,1964年5月。

  • 《流雲》〈長篇〉,文壇社,1965年10月。

  • 《大圳》〈長篇〉,臺灣省新聞處,1966年11月。

  • 《輪迴》〈短篇〉,實踐出版社,1967年5月。

  • 《沉淪》〈上、下〉〈長篇〉,蘭開書局,1967年6月。

  • 《大肚山風雲》〈中短篇〉,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6月。

  • 《中元的構圖》〈中短篇〉,康橋出版社,1968年12月。

  • 《江山萬里》〈長篇〉,林白出版社,1969年4月。

  • 《馬黑坡風雲》〈長篇〉,臺灣商務印書館,1973年9月。

  • 《大龍峒的鳴咽》〈中短篇〉,皇冠出版社,1974年4月。

  • 《靈潭恨》〈中短篇〉,皇冠出版社,1974年4月。

  • 《綠色大地》〈長篇〉,皇冠出版社,1974年6月。

  • 《青春行》〈長篇〉,三信出版社,1974年7月。

  • 《插天山之歌》〈長篇〉,志文出版社,1975年5月。

  • 《八角塔下》〈長篇〉,文壇社,1975年10月。

  • 《滄溟行》〈長篇〉,七燈出版社,1976年10月。

  • 《望春風》〈長篇〉,大漢出版社,1977年3月。

  • 《鍾肇政傑作選》〈中短篇〉,文華出版社,1979年3月。

  • 《濁流三部曲》〈長篇〉,遠景出版社,1979年3月。

  • 《馬利科彎英雄傳說》〈長篇〉,照明出版社,1979年4月。

  • 《鍾肇政自選集》〈中短篇〉,黎明書局,1979年7月。

  • 《台灣人三部曲》〈長篇〉,遠景出版社,1980年6月。

  • 《川中島》(高山組曲第一部)〈長篇〉,蘭亭書局,1985年4月。

  • 《戰火》(高山組曲第二部)〈長篇〉,蘭亭書局,1985年4月。

  • 《卑南平原》〈長篇〉,前衛出版社,1987年3月。

  • 《夕幕大稻埕》,派色出版社,1991年。〈未出版〉。

  • 《鍾肇政集》,前衛出版社,1991年7月。

  • 《怒濤》,前衛出版社,1993年2月。

  • 《望春風》,前衛出版社,1997年〈新版〉。

  • 《八角塔下》,前衛出版社,1997年〈新版〉。

  • 《歌德激情書》,草根出版社,2003年10月。

  • 《白翎鷥之歌》,遠流出版公司,2005年7月。



論述



  • 《世界文壇新作家》,林白出版社,1969年4月。

  • 《西洋文學欣賞》,志文出版社,1975年12月。

  • 《台灣文學十講》,前衛出版社,2000年11月。

  • 《臺灣客家族群史:總論》,臺灣文獻館,2004年。

  • 《鍾肇政口述歷史:『戰後台灣文學發展史』十二講》,唐山出版社,2008年。



傳記



  • 《丹心耿耿屬斯人:姜紹祖傳》〈長篇〉,近代中國出版社,1977年10月。

  • 《原鄉人:作家鍾理和的故事》〈長篇〉,文華出版社,1980年7月。

  • 《鍾肇政回憶錄(一):徬徨與掙扎》,前衛出版社,1998年4月。

  • 《鍾肇政回憶錄(二):文壇交遊錄》,前衛出版社,1998年4月。

  • 與王世勛合著:《桃園老照片故事3:鍾肇政的文學影像之旅》,桃園縣文化局,2005年7月。



書信



  • 與東方白合著:《台灣文學兩地書》,前衛出版社,1993年2月。

  • 與鍾理和合著:《台灣文學兩鍾書》,前衛出版社,1998年2月。

  • 《肝膽相照──鍾肇政.張良澤往返書信集.鍾肇政卷》,前衛出版社,1999年。



散文


  • 《永恆的露意湖:北美大陸文學之旅》,桃園縣立文化中心,1993年。


翻譯作品



  • 《寫作與鑑賞》,重光文藝,1958年5月。

  • 《砂丘之女》〈長篇小說譯作〉,純文學出版社,1967年5月。

  • 《戰後日本短篇小說選》,商務書局,1968年。

  • 《金閣寺》〈小說〉,晚蟬書局,1969年12月

  • 《金閣寺》〈小說〉,與張良澤合譯,大地出版社,1978年。

  • 《水月:川端康成短篇小說選》,文皇出版社,1971年。

  • 《太陽與鐵》〈理論〉,林白出版社,1972年。

  • 《幽默心理學》〈理論〉,林白出版社,1972年10月。

  • 《日本人與猶太人》〈理論〉,林白出版社,1972年3月。

  • 《結婚之愛:瑪麗.史托普》,林白出版社,1972年。

  • 《名曲的故事》〈音樂〉,志文出版社,1974年4月。

  • 《冰壁:井上靖》,三信出版社,1974年。

  • 《文明的故事》〈歷史〉,志文出版社,1974年8月。

  • 《愛的思想史:精神與性之間的戲劇》,文皇出版社,1975年5月。

  • 《夫妻之道》,林白出版社,1975年。

  • 《歌德自傳》〈傳記〉,志文出版社,1975年12月。

  • 《日本人的衰亡》〈理論〉,志文出版社,1976年。

  • 《高中生心理學》,林白出版社,1976年。

  • 《史懷哲傳:愛與思索的一生》,志文出版社,1977年。

  • 《卡爾曼的故事》,志文出版社。

  • 《非洲故事》〈隨筆〉,志文出版社,1977年6月。

  • 《希腊神話》〈故事〉,志文出版社,1977年6月。

  • 《走出迷庇惑》,文華出版社,1977年。

  • 《燃燒的地圖》〈小說〉,遠行出版社,1977年。

  • 《箱子裡的男人》〈小說〉,遠景出版社,1979年。

  • 《朝鮮的抗日文學》〈理論〉,文華出版社,1979年。

  • 《名片的故事》,志文出版社,1979年6月。

  • 《西洋文學名著精華》,台灣文藝社,1981年。

  • 《阿信》,文經出版社,1984年。

  • 《一朵桔梗花》,林白出版社,1985年。

  • 《台灣連翹》,南方出版社,1987年。

  • 《敦煌》〈導讀〉,久大出版社,1989年。

  • 《迷你偵探傑作精選》(一)(二),志文出版社,1989年。

  • 《羅蘋的告白》,志文出版社,1989年。

  • 《假瘋子兇殺案》,志文出版社,1989年。

  • 《三色貓探案》,志文出版社,1989年。

  • 《毒海怒濤》,志文出版社,1989年。

  • 《污染海域》,志文出版社,1989年。

  • 《魔鬼女人》,志文出版社,1989年。

  • 《迷幻四重奏》,志文出版社,1987年。

  • 《殺人機器的控訴》,1989年。

  • 《青春的傍偟》,志文出版社,1991年。

  • 《賣馬的女人》,志文出版社,1991年。

  • 《週末驚魂》,志文出版社,1991年。

  • 《志賀直哉短篇選》,花田出版,1995年。



編選作品



  • 《本省籍作家作品》〈十冊〉,文壇社,1965年。

  • 《台灣省青年作家叢書》〈十冊〉,幼獅書局,1965年。

  • 《蘭開文叢》〈十八冊〉,蘭開書局,1968年。

  • 《台灣文學獎作品集》,鴻儒堂,1977年。

  • 《吳濁流文學獎作品集》,鴻儒堂,1977年。

  • 《光復前台灣文學全集》(八冊),遠景出版社,1979年。

  • 《名著的故事》五十一篇,志文出版社,1979年。

  • 《名曲的故事》,志文出版社,1980年。

  • 《名片的故事》,志文出版社,1980年。

  • 《世界哲人語精華》,台灣文藝社,1981年。

  • 《西洋文學名著精華》,台灣文藝社,1981年。

  • 《不滅的詩魂:對談評論集》,台灣文藝社,1981年。

  • 《中國古典名著精華》,台灣文藝社,1981年。

  • 《台灣文藝小說選》,台灣文藝社,1981年。

  • 《台灣文藝滄桑史》,自立晚報出版社,1983年4月6日。

  • 《名著中的愛情》,文經出版社,1986年。

  • 《關於人生:歌德》,純文學出版社,1988年。

  • 《台灣作家全集》,前衛出版社,1990年。

  • 《客家台灣文學選》,新地出版社,1994年。



家庭


鍾肇政的父親鍾會可,為基督徒第二代,與鍾母吳絨妹育有九女(四位早夭)一男,鍾肇政為家中獨子。
1950年鍾肇政與張九妹結縭,兩人育有二男三女:長女鍾春芳、長子鍾延豪(1953-1985)、次子鍾延威、次女鍾春芬、三女鍾雪芬育有二孫。次子鍾延威與媳婦蔣絜安育有二孫。



参考文献





  1. ^ 「台灣文學之母」鍾肇政93歲壽慶


  2. ^ 台大頒傑出校友 鍾肇政淚悔當年只讀2天


  3. ^ 臺灣演藝-鍾肇政


  4. ^ 施懿琳,〈台灣文壇的傳燈者〉,《台灣文學館通訊》創刊號,2003年9月,頁7。


  5. ^ 陳芳明:〈北鍾南葉的形成〉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4-07-14.,台灣文學部落格(2010年4月27日)。


  6. ^ 調降文言文比率 鍾肇政等135位作家連署支持. 自由時報. 2017年9月6日 (中文(台灣)‎). 


  7. ^ 王靜禪,〈穿越語言的斷層:鍾理和的精神食糧--《文友通訊》〉,《台灣文學館通訊》6,2004年12月,頁56。


  8. ^ 那迪亞:〈歌德激情書 鍾肇政的生慾漾然〉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新台灣新聞周刊》397期(2003年11月6日)。


  9. ^ 「看見文學身影‧魯冰花─龍潭文學敘事空間調查計畫」『龍潭文學館籌備工作站』」揭牌記者會. 桃園縣政府文化局新聞稿. 2013-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22) (中文(台灣)‎). 


  10. ^ 龍潭文學館籌備工作站起源. 龍潭文學館籌備工作站(blogger). 2013-02-04 (中文(台灣)‎). 


  11. ^ 蔡依珍. 鍾老戲言「最想得獎的是我」. 《中國時報》. 2015-07-04 (中文(台灣)‎). 


  12. ^ 嚴文廷. 只念2天 鍾肇政獲台大傑出校友. 《聯合晚報》. 2015-11-15 (中文(台灣)‎). 


  13. ^ 周美惠. 文化獎/鍾肇政「大笑三聲」 埋首寫感言. 《聯合報》. 2016-01-05 (中文(台灣)‎). 


  14. ^ 施懿琳,〈台灣文壇的傳燈者〉,《台灣文學館通訊》創刊號,2003年9月,頁7。




外部連結



  • 鍾肇政的Facebook頁面

  • 大河浩蕩─鍾肇政數位博物館


  • 國家文藝基金會[永久失效連結]

  • 東華大學-台灣文學資料庫

  • 部落格--鍾肇政青春顯影

  • 台灣客家文學館-鍾肇政

  • 鍾肇政專訪、1、2、3,《台灣文藝》1998年8月號


  • YouTube上的2015.01.25【台灣演義】台灣文學之母 鍾肇政

  • 桃議員不識國寶鍾肇政 逼問何不替吳伯雄辦活動

  • 「鍾肇政」是誰?議員質詢 不識知名作家

  • 市議員不識國寶級作家 鍾肇政:我根本不當一回事

  • 不識國寶 議員:鍾肇政是誰

  • 台灣大河小說創作第一人 鍾肇政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How to pass form data using jquery Ajax to insert data in database?

Guess what letter conforming each word

National Museum of Racing and Hall of F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