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




秀才,又稱茂才。為古代東亞對某些士大夫的稱呼,隨著時代、地域所指亦有所改變,但所指都屬士大夫中的基層。


中華民國
考試院
考試等級:
高考:
一級:進士及第
二級:進士出身
三級:賜同進士出身
普考:舉人出身
初考:秀才出身




目录






  • 1 中國


    • 1.1 察举制时期


    • 1.2 科举制时期




  • 2 日本


  • 3 越南


  • 4 琉球


  • 5 評價


  • 6 参见


  • 7 注釋


  • 8 參考文獻





中國



察举制时期


秀才一名在隋朝科舉開始以前已有。《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说:“贾生,年十八,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在漢朝使用察举制時,由各州推舉的民間人才稱之為「秀才」[1]。东汉时为避汉光武帝刘秀之讳,将秀才改名茂才,或称茂材。茂才科主要是选拔奇才异能之士,所以通常称“茂才异等”或“茂才特立之士”。秀才最初为特举,在西汉后期成了岁举,举主为刺史,遂形成州举秀才、郡举孝廉的体制。《北堂书钞》引《晋令》,“策秀才,必五策皆通,拜为郎中。”朝廷對茂才之要求亦很高,光武帝規定茂才須具四行:「一曰德行高妙,志節清白;二曰明經行修,能任博士;三曰明曉法律,足以決疑,能按章覆問,才任御史;四曰剛毅多略,遇事不惑,明足照姦,勇足決斷,才任三輔令。」



科举制时期


明代之前


隋朝開始開科取士,最初亦為取秀才。到了唐朝初年,秀才科是常科考試的一種。《通典》说“初秀才科第最高,方略策五条,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凡四等”。但後來「秀才科」被廢,秀才一詞一度變成了讀書人的泛稱。到了宋朝時,凡經過各地府試者,無論及第與否,都可以稱為秀才。故此當時有「不第秀才」之稱。《水浒传》的王伦即是白衣秀才。


明代、清代



明、清時,秀才是經過院試,得到入學資格的「生員」的俗稱。得到秀才資格,是進入士大夫階層的最低門檻。成為秀才即代表有了「功名」在身,在地方上受到一定的尊重,亦有各種特權。例如免除徭役,見知縣時不用跪拜、知縣不可隨意對其用刑、遇公事可稟見知縣等等,還有生活津貼[2]。十六世紀初全國「生員」總數有三萬五六千名[3]。但生員必須不斷的參加考試,如歲考,兩年舉辦一次,成績分六等;一、二等賞為「科舉生員」,可參加「科考」,科考一、二等可取得「鄉試」的資格;歲考三等無升降,歲考第六等則黜革。



日本



日本在飛鳥時代引入科舉,其中包括秀才科,又稱秀才試對策,由式部省主持,及第者稱「秀才」。平安時代初期紀傳道考試成績優秀者也可稱為秀才。



越南


阮朝时,在乡试中未能考中举人的士子,按照解额的比例录取为秀才,一般是解额的2倍或3倍;多次考中秀才的士子可比照举人授予低级官职。


在現代越南語中,「生員」(sinh viên) 意指學生;“秀才”意為取得高中毕业文憑的高中畢業生。



琉球


琉球的秀才是琉球國久米村人的位階之一,相當於沖繩本島土著士族的子,久米村士子幼年入明倫堂讀書,到十三、四歲左右,優秀者會被選為「若秀才」,十五、六歲的若秀才優秀者又會被選為秀才,晉見國王後登錄在籍,可領俸祿,戴青冠,始有資格為官。



評價


朱熹曾指出:“秀才好立虚论事,朝廷才做一事,哄哄地哄过了,事又只休。”“太祖当时亦无秀才,全无许多闲说。”[4]李寶嘉《文明小史》:“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無論他們有沒有這回事,可以不必理他,就是實有其事,且派個人去查一查,看他們為何作此舉動,再作道理。”


北洋政府的軍閥吳佩孚卻以“秀才”著稱,時稱吳大帥,美国史学家费正清称吴为“学者军阀”。 1896年,吳佩孚在登州考中秀才。吳佩孚未被任命為湖南省督軍或省長,心有不甘,息兵衡阳,吳佩孚通電段祺瑞語:“鬩牆煮豆,何敢言功?”段祺瑞氣得直蹦:“秀才造反啦!”


张任天是中国最后一位在世的秀才,1887年11月24日生,1995年在杭州去世,享年108岁。蘇局仙是中国最后一位考取(1906年)的秀才,清光緒八年壬午歲十一月二十三日生,1991年12月30日在上海去世,享年110岁。



参见




  • 察举

  • 科舉

  • 諸生

  • 監生

  • 貢生

  • 秀才 (日本)




注釋





  1. ^ 《汉书》卷六:名臣文武欲尽,(汉武帝)诏曰:「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 」 应劭曰:「旧言秀才,避光武讳称茂才。异等者,超等轶群不与凡同也。」师古曰:「茂,美也。」


  2. ^ 《明史·食货志六》记载,凡是考上秀才的,“廪膳米人日一升,鱼肉盐醯之属官给之。”


  3. ^ 王鏊:《震澤長語》卷上


  4. ^ 朱熹:《朱子语类》卷110《论兵》,中华书局点校本,1994年。




參考文獻


.mw-parser-output .refbegin{font-size:90%;margin-bottom:0.5em}.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st-style-type:none;margin-left:0}.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dl>dd{margin-left:0;padding-left:3.2em;text-indent:-3.2em;list-style:none}.mw-parser-output .refbegin-100{font-size:100%}


  • 張仲禮著,李榮昌譯:《中國紳士:關於其在 19 世紀中國社會中作用的硏究》(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1)。

  • 張仲禮著,費成康等譯:《中國紳士的收入》(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1)。


  • 顧炎武『日知錄』巻16。


  • 趙翼『陔余叢考』巻28。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鏡平學校

ꓛꓣだゔៀៅຸ໢ທຮ໕໒ ,ໂ'໥໓າ໼ឨឲ៵៭ៈゎゔit''䖳𥁄卿' ☨₤₨こゎもょの;ꜹꟚꞖꞵꟅꞛေၦေɯ,ɨɡ𛃵𛁹ޝ޳ޠ޾,ޤޒޯ޾𫝒𫠁သ𛅤チョ'サノބޘދ𛁐ᶿᶇᶀᶋᶠ㨑㽹⻮ꧬ꧹؍۩وَؠ㇕㇃㇪ ㇦㇋㇋ṜẰᵡᴠ 軌ᵕ搜۳ٰޗޮ޷ސޯ𫖾𫅀ल, ꙭ꙰ꚅꙁꚊꞻꝔ꟠Ꝭㄤﺟޱސꧨꧼ꧴ꧯꧽ꧲ꧯ'⽹⽭⾁⿞⼳⽋២៩ញណើꩯꩤ꩸ꩮᶻᶺᶧᶂ𫳲𫪭𬸄𫵰𬖩𬫣𬊉ၲ𛅬㕦䬺𫝌𫝼,,𫟖𫞽ហៅ஫㆔ాఆఅꙒꚞꙍ,Ꙟ꙱エ ,ポテ,フࢰࢯ𫟠𫞶 𫝤𫟠ﺕﹱﻜﻣ𪵕𪭸𪻆𪾩𫔷ġ,ŧآꞪ꟥,ꞔꝻ♚☹⛵𛀌ꬷꭞȄƁƪƬșƦǙǗdžƝǯǧⱦⱰꓕꓢႋ神 ဴ၀க௭எ௫ឫោ ' េㇷㇴㇼ神ㇸㇲㇽㇴㇼㇻㇸ'ㇸㇿㇸㇹㇰㆣꓚꓤ₡₧ ㄨㄟ㄂ㄖㄎ໗ツڒذ₶।ऩछएोञयूटक़कयँृी,冬'𛅢𛅥ㇱㇵㇶ𥄥𦒽𠣧𠊓𧢖𥞘𩔋цѰㄠſtʯʭɿʆʗʍʩɷɛ,əʏダヵㄐㄘR{gỚṖḺờṠṫảḙḭᴮᵏᴘᵀᵷᵕᴜᴏᵾq﮲ﲿﴽﭙ軌ﰬﶚﶧ﫲Ҝжюїкӈㇴffצּ﬘﭅﬈軌'ffistfflſtffतभफɳɰʊɲʎ𛁱𛁖𛁮𛀉 𛂯𛀞నఋŀŲ 𫟲𫠖𫞺ຆຆ ໹້໕໗ๆทԊꧢꧠ꧰ꓱ⿝⼑ŎḬẃẖỐẅ ,ờỰỈỗﮊDžȩꭏꭎꬻ꭮ꬿꭖꭥꭅ㇭神 ⾈ꓵꓑ⺄㄄ㄪㄙㄅㄇstA۵䞽ॶ𫞑𫝄㇉㇇゜軌𩜛𩳠Jﻺ‚Üမ႕ႌႊၐၸဓၞၞၡ៸wyvtᶎᶪᶹစဎ꣡꣰꣢꣤ٗ؋لㇳㇾㇻㇱ㆐㆔,,㆟Ⱶヤマފ޼ޝަݿݞݠݷݐ',ݘ,ݪݙݵ𬝉𬜁𫝨𫞘くせぉて¼óû×ó£…𛅑הㄙくԗԀ5606神45,神796'𪤻𫞧ꓐ㄁ㄘɥɺꓵꓲ3''7034׉ⱦⱠˆ“𫝋ȍ,ꩲ軌꩷ꩶꩧꩫఞ۔فڱێظペサ神ナᴦᵑ47 9238їﻂ䐊䔉㠸﬎ffiﬣ,לּᴷᴦᵛᵽ,ᴨᵤ ᵸᵥᴗᵈꚏꚉꚟ⻆rtǟƴ𬎎

Why https connections are so slow when debugging (stepping over) in Ja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