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肇政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台灣文學之母[1]
鍾肇政
性别
出生
(1925-01-20) 1925年1月20日94歲)
Flag of Japan (1870–1999).svg 日治臺灣新竹州大溪郡龍潭庄(今桃園市龍潭區)
国籍
Flag of Japan (1870–1999).svg 日治臺灣(1925-1945)
 中華民國(1945-)
教育程度
淡江中學
彰化青年師範學校畢業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肄業)
职业
作家
配偶
張九妹



鍾肇政(1925年1月20日),台灣小說作家,為台灣客家人,生於日治時期臺灣新竹州大溪郡龍潭庄字九座寮(今屬桃園市龍潭區)。早年入讀淡江中學、彰化青年師範學校畢業,兵役期間因高燒不退造成聽力障礙。戰後就讀台大中文系僅兩天即輟學。原因之一為聽力障礙,上課時須將桌椅搬到教授旁邊才能聽課;然而,因教授口音而難以適應。另一原因為考進台大中文系後,才發現課程內容多是四書五經、唐宋八大家等,而鍾肇政感興趣的是現代文學。2015年因長期對社會有貢獻榮獲台灣大學頒發人文藝術類傑出校友獎章。[2]在台尊稱其為台灣文學之母,與賴和相互輝映。[3]
鍾肇政曾任國民小學教師、東吳大學東語系講師、台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理事長、總統府資政。1966年獲得中國文藝協會頒發的中國文藝獎章小說創作獎,1979年獲得吳三連文藝獎,1986年獲台美基金會成就獎,1992年獲國家文藝特別貢獻獎,1999年獲台灣文學家牛津獎、國家藝術基金會文藝獎,2000年李登輝總統頒贈二等景星勳章,2001年獲中國文藝協會榮譽文藝獎章,2003年及2004年陳水扁總統先後頒發第二屆總統文化獎百合獎、二等卿雲勳章,2016年獲第35屆行政院文化獎。獲獎之多,為台灣前輩作家之最,證明了鍾肇政確實是台灣文學界實力最雄厚、創作力最旺盛的偉大文學家。[4]


鍾肇政長年筆耕不輟,在台灣文壇與葉石濤齊名,兩人被並稱為「北鍾南葉」。[5]桃園市政府文化局已出版《鍾肇政全集》38冊。長子鍾延豪也是作家,1985年因車禍去世,生前出版短篇小說集《金排附》及《華西街上》。鍾肇政也是「支持調降文言文比例,強化台灣新文學教材」共同發起人[6]




目录






  • 1 創作生涯


  • 2 公眾事務參與


  • 3 著作及編譯


    • 3.1 全集


    • 3.2 小說


    • 3.3 論述


    • 3.4 傳記


    • 3.5 書信


    • 3.6 散文


    • 3.7 翻譯作品


    • 3.8 編選作品




  • 4 家庭


  • 5 参考文献


  • 6 外部連結





創作生涯


1951年第一篇文章『婚後』,刊登於《自由談》雜誌,燃起寫作興趣,從此勤奮筆耕。1961年第一部長篇小說《魯冰花》發表於《聯合報》,同年又發表《濁流三部曲》大河小說──「濁流」、「江山萬里」、「流雲」,開啟台灣大河小說創作第一人。1964年起撰寫另一部大河小說《臺灣人三部曲》──「沉淪」、「滄溟行」、「插天山之歌」,歷時十年。另外還有《高山三部曲》(高山組曲)、《怒濤》等大河小說,是台灣首位完成大河小說的作家,也是唯一完成四部者,合計其它作品共有長篇小說23部。


在文學活動方面,1950年代鍾肇政與陳火泉、廖清秀、鍾理和、李榮春、施翠峰、許炳成(筆名:文心)等一群熱心文學創作的台籍作家,發行一份油印性小型文學刊物,名為「文友通訊」。當時許多日治時期的省籍作家都面臨著語言轉換的困難,默默地重頭學起中文寫作,在1950年代的文壇上也被擠壓到「邊緣再邊緣」的位置,「他們需要互相鼓勵與互助,更渴求友情的慰藉。」[7]鍾肇政遂決定發起該同仁刊物。該刊主要的作用在:刊登同仁已發表之作供其他成員評閱、刊登同仁評論其他作家作品的文章、告知徵文訊息及同仁的動態。這份刊物的壽命雖然很短,但是發起這份刊物的台籍作家卻在編輯、傳閱刊物的過程中,形成一股向心力,也就是成員相互之間的凝聚感;這樣的凝聚感對照當時政治肅殺、人人自危的情況,顯得突出、可貴。1958年9月,在白色恐怖的壓力之下,《文友通訊》在發行了一年四個月之後,宣告停刊。


鍾氏雖常被刻版印象視為「鄉土文學」作家,早期確也有不少鄉居作品,但他曾說:「我心中唯有文學,台灣文學而已,故對『鄉土文學』四字毫無興趣。」實際上他對於情慾的描寫亦周到,也是鍾氏作品中常見的部份。其在2002年更以七旬高齡著手寫作《歌德激情書》,以描繪德國文豪歌德內心的情慾世界。[8]《八角塔下》則描寫了日治時期在淡江中學度過的五年學生生活。


2011年9月,龍潭國小獲得經費將大幅改建學校,並拆除包括鍾肇政任職國小教師時所住過的日式宿舍群計七間,鍾肇政兒子鍾延威獲悉後,緊急向政府提出保存鍾肇政曾居住過的龍潭國小大門東側南龍路5號(後門牌重編為11號)日本宿舍。鍾延威指出,鍾肇政居住此宿舍期間,完成「魯冰花」、「台灣人三部曲」等多部重要作品,亦是終戰乃至其後十數年間,台灣作家聚會、來往的重要場域,研究台文學史的學者張良澤教授譽為「戰後臺灣文學發祥地」,是台灣文學史上最重要文學空間。鍾延威保存宿舍之議立即引起廣大迴響及政府重視,最後以歷史建築的身分保留下來。此後,桃園縣政府文化局委託中原大學在原址成立「龍潭文學館籌備工作站」,以辦理客委會所補助的「看見文學身影‧魯冰花─龍潭文學敘事空間調查計畫」,籌備工作站於2013年1月14日正式成立。2015年,因未來館舍名稱確定為「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故名稱更名為「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駐地工作站」。[9][10]


2015年,桃園市政府文化局辦理「大河長流:鍾肇政文學獎」,由桃園市長鄭文燦與鍾肇政主持啟動儀式。[11]同年獲台大傑出校友。[12]2016年,獲第35屆行政院文化獎。[13]



公眾事務參與


創作之餘,鍾肇政也積極彰顯台灣前輩作家的成就。從1970年代末起,他先後參與推動不少台灣作家紀念館的活動,關心文學環境與文化建設,先後成立的「鍾理和紀念館」(1983)、「賴和紀念館」、「楊逵紀念館、「吳濁流紀念館」、鄧雨賢音樂館等,皆有鍾肇政不遺餘力的奔走催生,其發展台灣文學的無私精神令人敬嘆。解嚴之後,則積極參與社會運動,擔任台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創會理事長、台灣筆會會長及客家電台董事長,在內任曾舉辦過台灣文學營、客家夏令營和冬令營,為推廣台灣文學、栽培文學種苗竭心盡力。2003年10月正式開館的台灣文學館,也有鍾肇政與多位文學界、學術界的熱心人士大力奔走,始能順利創設。[14]
 




臺灣桃園市龍潭區雨賢樓前的望春風碑,鍾肇政題。


鍾氏本人兼有客閩血統,父親為桃園龍潭客家人,母親為臺北大稻埕福佬人,幼年並曾在台北度過一段福佬人生活。但年長後客家意識崛起,除寫作外並極力爭取客家族群權益,包括「還我客家母語運動」,以及臺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寶島客家電台的設立皆與其大力推動有關。



著作及編譯



全集


  • 《鍾肇政全集》38冊,桃園縣政府文化局,1999年-2004年。

    • 《濁流三部曲》(1-2)

    • 《臺灣人三部曲》(3-4)

    • 《魯冰花‧八角塔下》(5)

    • 《大壩‧大圳》(6)

    • 《丹心耿耿屬斯人:姜紹祖傳‧馬黑坡風雲‧馬利科彎英雄傳》(7)

    • 《青春行‧望春風》(8)

    • 《高山組曲‧靈潭恨》(9)

    • 《卑南平原‧夕暮大稻埕》(10)

    • 《原鄉人‧怒濤》(11)

    • 《綠色大地‧圳旁人家》(12)

    • 《中短篇小說》(13-16)

    • 《隨筆集》(17-22,32-33)

    • 《書簡集》(23-29,34)

    • 《演講集》(30)

    • 《訪談集‧臺灣客家族群史總論》(31)

    • 《劇本》(35-36)

    • 《年表‧補遺‧演講大綱》(37)

    • 《影像集》(38)




小說



  • 《濁流》〈長篇〉,中央出版社,1962年5月。

  • 《魯冰花》〈長篇〉,明志出版社,1962年6月。

  • 《殘照》〈中短篇〉,鴻文出版社,1963年12月。

  • 《大壩》〈長篇〉,文壇社,1964年5月。

  • 《流雲》〈長篇〉,文壇社,1965年10月。

  • 《大圳》〈長篇〉,臺灣省新聞處,1966年11月。

  • 《輪迴》〈短篇〉,實踐出版社,1967年5月。

  • 《沉淪》〈上、下〉〈長篇〉,蘭開書局,1967年6月。

  • 《大肚山風雲》〈中短篇〉,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6月。

  • 《中元的構圖》〈中短篇〉,康橋出版社,1968年12月。

  • 《江山萬里》〈長篇〉,林白出版社,1969年4月。

  • 《馬黑坡風雲》〈長篇〉,臺灣商務印書館,1973年9月。

  • 《大龍峒的鳴咽》〈中短篇〉,皇冠出版社,1974年4月。

  • 《靈潭恨》〈中短篇〉,皇冠出版社,1974年4月。

  • 《綠色大地》〈長篇〉,皇冠出版社,1974年6月。

  • 《青春行》〈長篇〉,三信出版社,1974年7月。

  • 《插天山之歌》〈長篇〉,志文出版社,1975年5月。

  • 《八角塔下》〈長篇〉,文壇社,1975年10月。

  • 《滄溟行》〈長篇〉,七燈出版社,1976年10月。

  • 《望春風》〈長篇〉,大漢出版社,1977年3月。

  • 《鍾肇政傑作選》〈中短篇〉,文華出版社,1979年3月。

  • 《濁流三部曲》〈長篇〉,遠景出版社,1979年3月。

  • 《馬利科彎英雄傳說》〈長篇〉,照明出版社,1979年4月。

  • 《鍾肇政自選集》〈中短篇〉,黎明書局,1979年7月。

  • 《台灣人三部曲》〈長篇〉,遠景出版社,1980年6月。

  • 《川中島》(高山組曲第一部)〈長篇〉,蘭亭書局,1985年4月。

  • 《戰火》(高山組曲第二部)〈長篇〉,蘭亭書局,1985年4月。

  • 《卑南平原》〈長篇〉,前衛出版社,1987年3月。

  • 《夕幕大稻埕》,派色出版社,1991年。〈未出版〉。

  • 《鍾肇政集》,前衛出版社,1991年7月。

  • 《怒濤》,前衛出版社,1993年2月。

  • 《望春風》,前衛出版社,1997年〈新版〉。

  • 《八角塔下》,前衛出版社,1997年〈新版〉。

  • 《歌德激情書》,草根出版社,2003年10月。

  • 《白翎鷥之歌》,遠流出版公司,2005年7月。



論述



  • 《世界文壇新作家》,林白出版社,1969年4月。

  • 《西洋文學欣賞》,志文出版社,1975年12月。

  • 《台灣文學十講》,前衛出版社,2000年11月。

  • 《臺灣客家族群史:總論》,臺灣文獻館,2004年。

  • 《鍾肇政口述歷史:『戰後台灣文學發展史』十二講》,唐山出版社,2008年。



傳記



  • 《丹心耿耿屬斯人:姜紹祖傳》〈長篇〉,近代中國出版社,1977年10月。

  • 《原鄉人:作家鍾理和的故事》〈長篇〉,文華出版社,1980年7月。

  • 《鍾肇政回憶錄(一):徬徨與掙扎》,前衛出版社,1998年4月。

  • 《鍾肇政回憶錄(二):文壇交遊錄》,前衛出版社,1998年4月。

  • 與王世勛合著:《桃園老照片故事3:鍾肇政的文學影像之旅》,桃園縣文化局,2005年7月。



書信



  • 與東方白合著:《台灣文學兩地書》,前衛出版社,1993年2月。

  • 與鍾理和合著:《台灣文學兩鍾書》,前衛出版社,1998年2月。

  • 《肝膽相照──鍾肇政.張良澤往返書信集.鍾肇政卷》,前衛出版社,1999年。



散文


  • 《永恆的露意湖:北美大陸文學之旅》,桃園縣立文化中心,1993年。


翻譯作品



  • 《寫作與鑑賞》,重光文藝,1958年5月。

  • 《砂丘之女》〈長篇小說譯作〉,純文學出版社,1967年5月。

  • 《戰後日本短篇小說選》,商務書局,1968年。

  • 《金閣寺》〈小說〉,晚蟬書局,1969年12月

  • 《金閣寺》〈小說〉,與張良澤合譯,大地出版社,1978年。

  • 《水月:川端康成短篇小說選》,文皇出版社,1971年。

  • 《太陽與鐵》〈理論〉,林白出版社,1972年。

  • 《幽默心理學》〈理論〉,林白出版社,1972年10月。

  • 《日本人與猶太人》〈理論〉,林白出版社,1972年3月。

  • 《結婚之愛:瑪麗.史托普》,林白出版社,1972年。

  • 《名曲的故事》〈音樂〉,志文出版社,1974年4月。

  • 《冰壁:井上靖》,三信出版社,1974年。

  • 《文明的故事》〈歷史〉,志文出版社,1974年8月。

  • 《愛的思想史:精神與性之間的戲劇》,文皇出版社,1975年5月。

  • 《夫妻之道》,林白出版社,1975年。

  • 《歌德自傳》〈傳記〉,志文出版社,1975年12月。

  • 《日本人的衰亡》〈理論〉,志文出版社,1976年。

  • 《高中生心理學》,林白出版社,1976年。

  • 《史懷哲傳:愛與思索的一生》,志文出版社,1977年。

  • 《卡爾曼的故事》,志文出版社。

  • 《非洲故事》〈隨筆〉,志文出版社,1977年6月。

  • 《希腊神話》〈故事〉,志文出版社,1977年6月。

  • 《走出迷庇惑》,文華出版社,1977年。

  • 《燃燒的地圖》〈小說〉,遠行出版社,1977年。

  • 《箱子裡的男人》〈小說〉,遠景出版社,1979年。

  • 《朝鮮的抗日文學》〈理論〉,文華出版社,1979年。

  • 《名片的故事》,志文出版社,1979年6月。

  • 《西洋文學名著精華》,台灣文藝社,1981年。

  • 《阿信》,文經出版社,1984年。

  • 《一朵桔梗花》,林白出版社,1985年。

  • 《台灣連翹》,南方出版社,1987年。

  • 《敦煌》〈導讀〉,久大出版社,1989年。

  • 《迷你偵探傑作精選》(一)(二),志文出版社,1989年。

  • 《羅蘋的告白》,志文出版社,1989年。

  • 《假瘋子兇殺案》,志文出版社,1989年。

  • 《三色貓探案》,志文出版社,1989年。

  • 《毒海怒濤》,志文出版社,1989年。

  • 《污染海域》,志文出版社,1989年。

  • 《魔鬼女人》,志文出版社,1989年。

  • 《迷幻四重奏》,志文出版社,1987年。

  • 《殺人機器的控訴》,1989年。

  • 《青春的傍偟》,志文出版社,1991年。

  • 《賣馬的女人》,志文出版社,1991年。

  • 《週末驚魂》,志文出版社,1991年。

  • 《志賀直哉短篇選》,花田出版,1995年。



編選作品



  • 《本省籍作家作品》〈十冊〉,文壇社,1965年。

  • 《台灣省青年作家叢書》〈十冊〉,幼獅書局,1965年。

  • 《蘭開文叢》〈十八冊〉,蘭開書局,1968年。

  • 《台灣文學獎作品集》,鴻儒堂,1977年。

  • 《吳濁流文學獎作品集》,鴻儒堂,1977年。

  • 《光復前台灣文學全集》(八冊),遠景出版社,1979年。

  • 《名著的故事》五十一篇,志文出版社,1979年。

  • 《名曲的故事》,志文出版社,1980年。

  • 《名片的故事》,志文出版社,1980年。

  • 《世界哲人語精華》,台灣文藝社,1981年。

  • 《西洋文學名著精華》,台灣文藝社,1981年。

  • 《不滅的詩魂:對談評論集》,台灣文藝社,1981年。

  • 《中國古典名著精華》,台灣文藝社,1981年。

  • 《台灣文藝小說選》,台灣文藝社,1981年。

  • 《台灣文藝滄桑史》,自立晚報出版社,1983年4月6日。

  • 《名著中的愛情》,文經出版社,1986年。

  • 《關於人生:歌德》,純文學出版社,1988年。

  • 《台灣作家全集》,前衛出版社,1990年。

  • 《客家台灣文學選》,新地出版社,1994年。



家庭


鍾肇政的父親鍾會可,為基督徒第二代,與鍾母吳絨妹育有九女(四位早夭)一男,鍾肇政為家中獨子。
1950年鍾肇政與張九妹結縭,兩人育有二男三女:長女鍾春芳、長子鍾延豪(1953-1985)、次子鍾延威、次女鍾春芬、三女鍾雪芬育有二孫。次子鍾延威與媳婦蔣絜安育有二孫。



参考文献





  1. ^ 「台灣文學之母」鍾肇政93歲壽慶


  2. ^ 台大頒傑出校友 鍾肇政淚悔當年只讀2天


  3. ^ 臺灣演藝-鍾肇政


  4. ^ 施懿琳,〈台灣文壇的傳燈者〉,《台灣文學館通訊》創刊號,2003年9月,頁7。


  5. ^ 陳芳明:〈北鍾南葉的形成〉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4-07-14.,台灣文學部落格(2010年4月27日)。


  6. ^ 調降文言文比率 鍾肇政等135位作家連署支持. 自由時報. 2017年9月6日 (中文(台灣)‎). 


  7. ^ 王靜禪,〈穿越語言的斷層:鍾理和的精神食糧--《文友通訊》〉,《台灣文學館通訊》6,2004年12月,頁56。


  8. ^ 那迪亞:〈歌德激情書 鍾肇政的生慾漾然〉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新台灣新聞周刊》397期(2003年11月6日)。


  9. ^ 「看見文學身影‧魯冰花─龍潭文學敘事空間調查計畫」『龍潭文學館籌備工作站』」揭牌記者會. 桃園縣政府文化局新聞稿. 2013-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22) (中文(台灣)‎). 


  10. ^ 龍潭文學館籌備工作站起源. 龍潭文學館籌備工作站(blogger). 2013-02-04 (中文(台灣)‎). 


  11. ^ 蔡依珍. 鍾老戲言「最想得獎的是我」. 《中國時報》. 2015-07-04 (中文(台灣)‎). 


  12. ^ 嚴文廷. 只念2天 鍾肇政獲台大傑出校友. 《聯合晚報》. 2015-11-15 (中文(台灣)‎). 


  13. ^ 周美惠. 文化獎/鍾肇政「大笑三聲」 埋首寫感言. 《聯合報》. 2016-01-05 (中文(台灣)‎). 


  14. ^ 施懿琳,〈台灣文壇的傳燈者〉,《台灣文學館通訊》創刊號,2003年9月,頁7。




外部連結



  • 鍾肇政的Facebook頁面

  • 大河浩蕩─鍾肇政數位博物館


  • 國家文藝基金會[永久失效連結]

  • 東華大學-台灣文學資料庫

  • 部落格--鍾肇政青春顯影

  • 台灣客家文學館-鍾肇政

  • 鍾肇政專訪、1、2、3,《台灣文藝》1998年8月號


  • YouTube上的2015.01.25【台灣演義】台灣文學之母 鍾肇政

  • 桃議員不識國寶鍾肇政 逼問何不替吳伯雄辦活動

  • 「鍾肇政」是誰?議員質詢 不識知名作家

  • 市議員不識國寶級作家 鍾肇政:我根本不當一回事

  • 不識國寶 議員:鍾肇政是誰

  • 台灣大河小說創作第一人 鍾肇政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鏡平學校

ꓛꓣだゔៀៅຸ໢ທຮ໕໒ ,ໂ'໥໓າ໼ឨឲ៵៭ៈゎゔit''䖳𥁄卿' ☨₤₨こゎもょの;ꜹꟚꞖꞵꟅꞛေၦေɯ,ɨɡ𛃵𛁹ޝ޳ޠ޾,ޤޒޯ޾𫝒𫠁သ𛅤チョ'サノބޘދ𛁐ᶿᶇᶀᶋᶠ㨑㽹⻮ꧬ꧹؍۩وَؠ㇕㇃㇪ ㇦㇋㇋ṜẰᵡᴠ 軌ᵕ搜۳ٰޗޮ޷ސޯ𫖾𫅀ल, ꙭ꙰ꚅꙁꚊꞻꝔ꟠Ꝭㄤﺟޱސꧨꧼ꧴ꧯꧽ꧲ꧯ'⽹⽭⾁⿞⼳⽋២៩ញណើꩯꩤ꩸ꩮᶻᶺᶧᶂ𫳲𫪭𬸄𫵰𬖩𬫣𬊉ၲ𛅬㕦䬺𫝌𫝼,,𫟖𫞽ហៅ஫㆔ాఆఅꙒꚞꙍ,Ꙟ꙱エ ,ポテ,フࢰࢯ𫟠𫞶 𫝤𫟠ﺕﹱﻜﻣ𪵕𪭸𪻆𪾩𫔷ġ,ŧآꞪ꟥,ꞔꝻ♚☹⛵𛀌ꬷꭞȄƁƪƬșƦǙǗdžƝǯǧⱦⱰꓕꓢႋ神 ဴ၀க௭எ௫ឫោ ' េㇷㇴㇼ神ㇸㇲㇽㇴㇼㇻㇸ'ㇸㇿㇸㇹㇰㆣꓚꓤ₡₧ ㄨㄟ㄂ㄖㄎ໗ツڒذ₶।ऩछएोञयूटक़कयँृी,冬'𛅢𛅥ㇱㇵㇶ𥄥𦒽𠣧𠊓𧢖𥞘𩔋цѰㄠſtʯʭɿʆʗʍʩɷɛ,əʏダヵㄐㄘR{gỚṖḺờṠṫảḙḭᴮᵏᴘᵀᵷᵕᴜᴏᵾq﮲ﲿﴽﭙ軌ﰬﶚﶧ﫲Ҝжюїкӈㇴffצּ﬘﭅﬈軌'ffistfflſtffतभफɳɰʊɲʎ𛁱𛁖𛁮𛀉 𛂯𛀞నఋŀŲ 𫟲𫠖𫞺ຆຆ ໹້໕໗ๆทԊꧢꧠ꧰ꓱ⿝⼑ŎḬẃẖỐẅ ,ờỰỈỗﮊDžȩꭏꭎꬻ꭮ꬿꭖꭥꭅ㇭神 ⾈ꓵꓑ⺄㄄ㄪㄙㄅㄇstA۵䞽ॶ𫞑𫝄㇉㇇゜軌𩜛𩳠Jﻺ‚Üမ႕ႌႊၐၸဓၞၞၡ៸wyvtᶎᶪᶹစဎ꣡꣰꣢꣤ٗ؋لㇳㇾㇻㇱ㆐㆔,,㆟Ⱶヤマފ޼ޝަݿݞݠݷݐ',ݘ,ݪݙݵ𬝉𬜁𫝨𫞘くせぉて¼óû×ó£…𛅑הㄙくԗԀ5606神45,神796'𪤻𫞧ꓐ㄁ㄘɥɺꓵꓲ3''7034׉ⱦⱠˆ“𫝋ȍ,ꩲ軌꩷ꩶꩧꩫఞ۔فڱێظペサ神ナᴦᵑ47 9238їﻂ䐊䔉㠸﬎ffiﬣ,לּᴷᴦᵛᵽ,ᴨᵤ ᵸᵥᴗᵈꚏꚉꚟ⻆rtǟƴ𬎎

Why https connections are so slow when debugging (stepping over) in Ja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