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利亞斯·卡內蒂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Elias CanettiNobel prize medal.svg

Elias Canetti 2.jpg
出生
(1905-07-25)1905年7月25日
 保加利亚魯塞
逝世
1994年8月14日(1994-08-14)(89歲)
 瑞士蘇黎世
職業
小說家
語言
德語
國籍
 保加利亚
 英國
獎項
諾貝爾文學獎(1981年)
卡夫卡獎(1981年)
奈利·薩克斯獎(1995年)
配偶
Veza Taubner-Calderon (1934–?)
Hera Buschor (m. 1971)

埃利亞斯·卡內蒂(德语:Elias Canetti,1905年7月25日-1994年8月14日)是保加利亞出生的塞法迪犹太人小說家、評論家、社會學家和劇作家,198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以德语写作。


卡內蒂的著名作品有自传三部曲:《得救之舌》、《耳中火炬》、《眼睛遊戲》(Die Gerettete Zunge; Die Fackel im Ohr; Das Augenspiel)、现代主义小说《迷惘》(德语:Auto-da-Fé和社会学著作《群眾與權力》(Masse und Macht)。




目录






  • 1 生平


    • 1.1 早期


    • 1.2 30年代


    • 1.3 戰後


    • 1.4 晚年




  • 2 文學獎


  • 3 著作


    • 3.1 長篇小說


    • 3.2 劇本


    • 3.3 論文集


    • 3.4 自傳


    • 3.5 其他




  • 4 作品在台灣的出版


  • 5 参考资料


  • 6 外部链接





生平



早期


埃利亞斯·卡內蒂生於多瑙河南岸的魯斯丘克(Rustchuk),即是今天的魯塞。他的家庭是1492年來自西班牙的瑟法底猶太人後裔,所以除了保加利亞語外,卡內蒂還會講老式的西班牙語——拉迪諾語(一种已經遭廢棄的方言)。其後卡內蒂一家遷至英國曼徹斯特,但父親於1912年逝世,卡內蒂遂隨母親搬至維也納,並開始學習德語。此後他母親逼卡內蒂平日以德文溝通,日後他亦用了德文寫作。


1924年卡內蒂入維也納大學攻讀化學,1929年獲化學博士學位。不過期間他發覺自己更熱衷於藝術、文學和哲學,故他一直沒有當化學家,反而開始寫作,完成了《年輕的羅馬執政官》和一部詩歌戲劇。



30年代


到訪過柏林和認識了一些藝術家後,卡內蒂開始創作一系列關於人類狂熱行為的小說,如1935年的《迷惑》(Die Blendung),靈感來自1920年代暴民焚燒維也納正義宮時的瘋狂現象。此書頗受192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保羅·托馬斯·曼與英國哲學家兼小說家艾瑞斯·梅鐸的讚賞。30年代,卡內蒂亦寫了兩部戲劇:《婚礼》(Die Hochzeit)和《浮華喜劇》(Der Eitelkeit)。不久,美國作家厄普頓·辛克萊開始翻譯其著作。


1938年,納粹侵佔奧地利,身為猶太人的卡內蒂逃到巴黎,次年定居倫敦。余生大多在英國渡過,并主要用英語發表作品,因此有些作品先有英文版本,然後再由他譯成德文出版。而其小說則被納粹封查,至60年代才重新得到重視。



戰後


在英國,卡內蒂停止了文學創作,著手寫論文集《群眾與權力》。



晚年



Elias Canetti tomb-stone.jpg


卡內蒂居於蘇黎世。1981年因為“作品具有宽广的视野、丰富的思想和艺术力量”而獲得諾貝爾獎。


1994年8月14日,卡內蒂逝世。



文學獎




  • 格奧爾·畢希納獎(1972年)


  • 約翰·彼得·赫貝爾獎(1980年)


  • 卡夫卡獎(1981年)


  • 諾貝爾文學獎(1981年)


  • 奈利·薩克斯獎(1995年)



著作


卡內蒂發表了19部著作,其中最有影響的是《群眾與權力》



長篇小說


  • 《迷惘(小說)》(Die Blendung,1935年)


劇本


卡內蒂的劇本都沒有主角或連貫的情節,卻只表現某些場面。其中的事件都是卡夫卡式的。



  • 《婚禮 (戲劇)》(Die Hochzeit,1932年):敍述腐朽社會的沒落與崩潰

  • 《浮華喜劇》(Der Eitelkeit,1934年)

  • 《確定死期的人們》(Die Befristeten,1956年):敍述極權主義社會中人們的不安全感



論文集



  • 《群眾與權力》(Masse und Macht,1960年):分析當年法西斯取得權力和群眾支持的原因(群眾受愚弄)

  • 《耳聞集》(Der Ohrenzeuge-Funfzig Charaktere,1974年):評价五十位作家



自傳



  • 《得救之舌》(Diegerettete Zunge,1977年)

  • 《耳中火炬》(Die Fackel im Ohr,1980年)

  • 《眼睛遊戲》(Das Augenspiel,1985年)



其他



  • 《卡夫卡的另一場審判》(Der andere Prozess,1969年)

  • 《Hitler nach Speer》

  • 《人的省份》(1942-1972年)

  • 《良心话》(1975年)

  • 《目语》(1985年)

  • 《钟表的神秘心脏:杂记》(1987年)

  • 《Die Fliegenpein》

  • 《Nachträge aus Hampstead》

  • 《Party im Blitz; Die englischen Jahre》(2003年)

  • 《Aufzeichnungen für Marie-Louise》(2005年)



作品在台灣的出版



  • 陳衛平、黃漢青/譯,《群眾與權力》,板橋市:駱駝,1987年。

  • 梁景峰/譯,蔡源煌等人/主編,《卡內提》,台北市:光復,1993年。

  • 宋碧雲/譯,《被拯救的舌頭》,台北市:遠景。

  • 諾貝爾文學獎全集編譯委員會/編,《卡內提》,台北市:九華出版。

  • 李舒章/譯,《迷惘》,台北市:遠景。

  • 林維杰/譯,《聆聽馬拉喀什》,台北市:馬可孛羅,2004年。

  • 林維杰/譯,《得救的舌頭:一個青年人的故事1905-1921》,台北市:台灣商務,2004年。

  • 楊夢茹/譯,《耳中的火炬:十年的成長歷程1921-1931》,台北市:台灣商務,2004年。

  • 黃銘惇/譯,《目光的遊戲:生命史1931-1937》,台北市:台灣商務,2004年。


  • 鄭樹森/譯,《耳聞證人》,台北市:允晨文化,2012年。



参考资料



  • 诺贝尔网站埃利亚斯·卡內蒂作品列表

  • 诺贝尔网站埃利亚斯·卡內蒂简历



外部链接


  • 诺贝尔奖网站对埃利亚斯·卡內蒂的介绍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鏡平學校

ꓛꓣだゔៀៅຸ໢ທຮ໕໒ ,ໂ'໥໓າ໼ឨឲ៵៭ៈゎゔit''䖳𥁄卿' ☨₤₨こゎもょの;ꜹꟚꞖꞵꟅꞛေၦေɯ,ɨɡ𛃵𛁹ޝ޳ޠ޾,ޤޒޯ޾𫝒𫠁သ𛅤チョ'サノބޘދ𛁐ᶿᶇᶀᶋᶠ㨑㽹⻮ꧬ꧹؍۩وَؠ㇕㇃㇪ ㇦㇋㇋ṜẰᵡᴠ 軌ᵕ搜۳ٰޗޮ޷ސޯ𫖾𫅀ल, ꙭ꙰ꚅꙁꚊꞻꝔ꟠Ꝭㄤﺟޱސꧨꧼ꧴ꧯꧽ꧲ꧯ'⽹⽭⾁⿞⼳⽋២៩ញណើꩯꩤ꩸ꩮᶻᶺᶧᶂ𫳲𫪭𬸄𫵰𬖩𬫣𬊉ၲ𛅬㕦䬺𫝌𫝼,,𫟖𫞽ហៅ஫㆔ాఆఅꙒꚞꙍ,Ꙟ꙱エ ,ポテ,フࢰࢯ𫟠𫞶 𫝤𫟠ﺕﹱﻜﻣ𪵕𪭸𪻆𪾩𫔷ġ,ŧآꞪ꟥,ꞔꝻ♚☹⛵𛀌ꬷꭞȄƁƪƬșƦǙǗdžƝǯǧⱦⱰꓕꓢႋ神 ဴ၀க௭எ௫ឫោ ' េㇷㇴㇼ神ㇸㇲㇽㇴㇼㇻㇸ'ㇸㇿㇸㇹㇰㆣꓚꓤ₡₧ ㄨㄟ㄂ㄖㄎ໗ツڒذ₶।ऩछएोञयूटक़कयँृी,冬'𛅢𛅥ㇱㇵㇶ𥄥𦒽𠣧𠊓𧢖𥞘𩔋цѰㄠſtʯʭɿʆʗʍʩɷɛ,əʏダヵㄐㄘR{gỚṖḺờṠṫảḙḭᴮᵏᴘᵀᵷᵕᴜᴏᵾq﮲ﲿﴽﭙ軌ﰬﶚﶧ﫲Ҝжюїкӈㇴffצּ﬘﭅﬈軌'ffistfflſtffतभफɳɰʊɲʎ𛁱𛁖𛁮𛀉 𛂯𛀞నఋŀŲ 𫟲𫠖𫞺ຆຆ ໹້໕໗ๆทԊꧢꧠ꧰ꓱ⿝⼑ŎḬẃẖỐẅ ,ờỰỈỗﮊDžȩꭏꭎꬻ꭮ꬿꭖꭥꭅ㇭神 ⾈ꓵꓑ⺄㄄ㄪㄙㄅㄇstA۵䞽ॶ𫞑𫝄㇉㇇゜軌𩜛𩳠Jﻺ‚Üမ႕ႌႊၐၸဓၞၞၡ៸wyvtᶎᶪᶹစဎ꣡꣰꣢꣤ٗ؋لㇳㇾㇻㇱ㆐㆔,,㆟Ⱶヤマފ޼ޝަݿݞݠݷݐ',ݘ,ݪݙݵ𬝉𬜁𫝨𫞘くせぉて¼óû×ó£…𛅑הㄙくԗԀ5606神45,神796'𪤻𫞧ꓐ㄁ㄘɥɺꓵꓲ3''7034׉ⱦⱠˆ“𫝋ȍ,ꩲ軌꩷ꩶꩧꩫఞ۔فڱێظペサ神ナᴦᵑ47 9238їﻂ䐊䔉㠸﬎ffiﬣ,לּᴷᴦᵛᵽ,ᴨᵤ ᵸᵥᴗᵈꚏꚉꚟ⻆rtǟƴ𬎎

Why https connections are so slow when debugging (stepping over) in Ja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