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仙詩

Multi tool use
Multi tool use






明代張瑞圖草書郭璞〈遊仙詩〉


遊仙詩,中國古代詩歌類型之一,以遨遊仙境、上昇天庭為主題,抒發嚮往成仙的心願,廣泛採用道教神話傳說為素材。有些遊仙詩寄託以有志難伸的不滿,抒發憤世嫉俗與苦悶之情,亦有遊仙詩以登臨仙境比喻男歡女愛,抒寫俗世的悅樂。廣義的遊仙詩,包括楚辭等辭賦,屈原《離騷》被視為遊仙詩的起源,為後世所倣效。歷史上遊仙詩最興盛的時期是魏晉時代,代表詩人有東晉的郭璞和晚唐的曹唐,其餘重要詩人有曹植、阮籍、李白等。文學批評家對遊仙詩整體評價不高,認為遊仙詩精神價值太塵俗,缺少了想像力和宏偉的架構。




目录






  • 1 主題思想


  • 2 情節與題材


  • 3 發展


    • 3.1 戰國至東漢


    • 3.2 魏晉


    • 3.3 南北朝至中唐


    • 3.4 晚唐及其後




  • 4 評價


  • 5 翻譯


  • 6 註釋


  • 7 延伸閱讀





主題思想


遊仙詩抒寫遊覽仙境,歌詠神仙世界[1]:255,主題大致有五種:



  1. 慕仙:道家詩人相信神仙之說,幻想仙境,描寫異象,如張華、張協、郭璞、李白 、曹唐等[2]:108;李白〈天台曉望〉、〈古風〉其五、其七幾首,都表達了追求成仙的願望[3]:157、160、165

  2. 寄託:詩人大多身當亂世,有志難伸,懷才不遇,憤世嫉俗,假託神仙之說抒發不滿和憂愁,如屈原、嵇康、阮籍等[2]:107[4]:11

  3. 擬古:文人欣賞遊仙詩的幽美意境,模倣前人的藝術成就,憑想像加以虛構,如宋玉、曹植、傅玄、鮑照、庾信等[2]:108

  4. 祝頌:詩人向帝王祝頌長生不老,如西晉成公綏〈晉四箱歌〉、陸機〈前緩聲歌〉[5]:351、362

  5. 狎邪:作者以仙女比喻妓女,仙境比喻妓院,自命風流的詩人以仙郎仙夫自居,這類世俗化的遊仙詩是一種娼妓文學[4]:19-21


部份遊仙詩抒發苦悶之情,在衝突中掙扎,但沒有找到出路或歸宿,如阮籍〈詠懷詩〉,即使寫到神仙境界,也難以擺脫俗世的羈絆[2]:127[6]:213。詩人往往憤世嫉俗,不滿現世而別有希冀,想逃到另一世界,但理智上,他們大多並不真正相信仙界,幻想醒覺以後,有更空虛和更苦悶的心情[2]:127-128



情節與題材


早期遊仙詩的典型情節,有以下兩類:



  1. 詩中人登山遇仙,得到仙丹,自己服下,或將丹藥帶回凡間,獻給帝王。例如曹植〈飛龍篇〉,寫詩人登上泰山,得遇仙翁,獲授仙丹,由此長生不老[7]:163-165

  2. 詩中人修練得道,飛昇仙境,拜會仙人,如西王母、赤松子,或在天庭盛宴,或得仙丹秘術,得以長生不老。例如曹操〈陌上桑〉,寫詩人自九嶷山經玉門關到崑崙山,見西王母,遇見赤松子,獲授秘術和靈芝,升天遨遊,最後長生不老[7]:163、193。曹植〈五遊詠〉先寫離世升天,車馬鼎盛,然後寫天路歷程與仙境,以及在仙境的樂趣,是遊仙詩的典型結構[2]:116


漢魏時,遊仙詩所寫仙境集中於華山、泰山等名山,詩中人可由崑崙上昇天庭,仙人以王喬、赤松子為主,其次為西王母與東王公,所用典故較為固定,成為套語,意象缺乏新意。東晉開始,詩人取材較廣,如郭璞〈遊仙詩〉有取於《山海經》,庾闡的遊仙詩取材自劉向《列仙傳》[4]:26、42-44,庾信則有取於葛洪《神仙傳英语Shenxian zhuan》。南北朝時,遊仙詩受道教影響較深,加入了道教詞彙,甚或述說學道過程[4]:54-55、49-51。部份遊仙詩描寫山水草木等大自然景物,促進山水詩的興起[8]:538



發展


遊仙詩歷史可分三期:




  1. 楚辭時期,由戰國至東漢,以屈原為中心,主要體裁是賦[2]:107

  2. 五言詩時期,由魏晉到盛唐,以曹植、阮籍、郭璞為中心,主要體裁是七言古詩;當中魏晉是歷史上遊仙詩的鼎盛期,到南北朝漸趨衰歇[4]:175

  3. 七言詩時期,由中唐到明清,以曹唐為中心,主要體裁是七絕,間中用七律或七古,當中曹唐創出遊仙詩的新格局[4]:176



戰國至東漢


屈原的〈離騷〉和〈遠遊〉是遊仙詩的開山鼻祖,前無古人,後來的摹擬作品也有所不及[4]:9[2]:108、110。〈遠遊〉有道家神仙思想,描寫赤松子、王喬、韓眾等仙人[2]:109-111;〈離騷〉中,詩人遊歷天國,乘神龍之車,但被天上神仙拒斥,天國關閉不開,唯有返回人間[9]:186、188。宋玉的〈九辯〉詳述上天歷程,有超塵絕俗之想[9]:187-188。漢賦中,賈誼〈惜誓〉、嚴忌〈哀時命〉、張衡〈思玄賦〉等遊仙作品,都模倣楚辭;曹操和曹植的遊仙詩,也受到辭賦的影響[2]:113[7]:193、200。秦朝博士所作的〈仙真人詩〉,是遊仙詩最古的例子,其主題學者有兩種說法:一為長生不老,一為巫師的神遊體驗[5]:325-326[4]:4。漢代朝廷祭祀所用的〈郊祀歌〉,也表達登仙或飛昇天界的願望。樂府詩中的遊仙詩,有〈王子喬〉、〈董逃行〉及〈善哉行〉等,都源自民間歌謠[5]:330-333、339-340,部份遊仙詩以淮南八公為主題,是源自民間祠廟祭祀所用的樂曲[2]:114[5]:350



魏晉


遊仙詩最具代表性的名篇,大部份完成於魏晉時期[4]:88。三曹父子開始大量寫遊仙詩,曹操現存有〈氣出唱〉、〈精列〉等4篇,曹丕有〈折楊柳行〉1篇,曹植則有〈升天行〉、〈仙人篇〉、〈五遊詠〉等10多篇。曹植在理智上懷疑神仙[2]:115,卻假託神仙以抒發不滿,其詩有模倣屈原之處[5]:349[4]:34,被朱光潛批評為「沒有真正的生命,既無深情,也無逸致」[2]:117。阮籍的遊仙詩寄託懷抱,成就較高,其〈詠懷詩〉82章中,有接近40章涉及遊仙,往往抒發對人生的不滿,表明其退隱自處,不與當權者合作的政治態度[4]:36-37[2]:117-118。陸機的〈東武吟行〉則以辭藻華美,對偶工整見稱[4]:36


東晉遊仙詩文字較華麗,講究對偶 [4]:46。郭璞嚮往神仙之說,所寫仙景新鮮而具體,但氣象規模較狹小,詩中主角多是棲於山林的隱士,多用對偶,詩風華麗[2]:118-119[5]:358,多作自敘及慷慨之辭,部份素材來自《山海經》。郭璞受阮籍影響,把遊仙詩當作詠懷詩來寫,抒發苦悶與不滿[4]:41-43、109-110、115,有憤慨不平之情[8]:533。其中一首:


京華遊俠窟,山林隱遯棲。朱門何足榮?未若託蓬萊。臨源挹清波,陵崗掇丹荑。靈谿可潛盤,安事登雲梯。漆園有傲吏,萊氏有逸妻。進則保龍見,退為觸藩羝。高蹈風塵外,長揖謝夷齊。[8]:537

這首詩運用對比手法,指出富貴虛幻,不如隱居求仙[8]:537、539-540。一些東晉道士的遊仙詩,與郭璞的相似[5]:324。郭璞作品是中國遊仙詩的代表作,劉勰讚賞郭璞「仙詩亦飄飄而凌雲」、「挺拔而為俊」,影響唐代與道教有關的詩人,如李白、李商隱、曹唐等[4]:95、103、13



南北朝至中唐


南北朝遊仙詩創作較少,或因山水詩興起,遊仙作品相對減少[4]:46[5]:359。遊仙詩自楚辭變為五古,到郭璞發展可說告一段落,其後鮑照、庾信、李白等都寫過遊仙詩,大體上繼承阮籍和郭璞,發展不大[2]:121。與魏晉名篇相比,唐代遊仙詩較少達致「新鮮而有力」[4]:69。不少遊仙詩寫夢遊仙境,當中王勃〈忽夢遊仙〉為最早例子,中晚唐詩人如白居易、李沇、沈彬等,亦寫入夢後遊歷仙境[4]:65-66。唐代詩人給遊仙詩賦予新生命,藉以表達現實生活中的挫折與歡悅,遊仙詩有狎妓的新意思,其意源自張鷟的唐傳奇〈遊仙窟〉[4]:87、67。唐代妓院中人常以「仙」、「真」為藝名,遊仙詩的「仙家」,實為妓院,仙家玉女實為妓女。這種遊仙詩強調人仙相戀,特別喜歡運用六朝志怪小說中劉郎、阮郎與仙女結為夫妻的典故,表現文人的風流自賞。這類遊仙詩可說是娼妓文學[4]:84-89



晚唐及其後


晚唐道士曹唐是寫下最多遊仙詩的唐代詩人,成就頗高[4]:169、89,為遊仙詩開一新方向,不再用辭賦或五古的體裁,改用七律和七絕,現存詩兩卷,大半是遊仙詩[2]:121,有七律〈大遊仙詩〉50篇,七絕〈小遊仙詩〉98篇[4]:169、135。曹唐雖然還俗,仍傾慕神仙,熟讀道教經書,採用葛洪《神仙傳英语Shenxian zhuan》、陶弘景《登真隱訣》、《漢武帝內傳》以及其他道經中的傳說,素材之豐富多樣,前所未有[4]:136、178、202。其詩常以神仙傳說為題材,如劉晨、阮肇上天台山、漢武帝與西王母、張碩與杜蘭香等故事,往往涉及男女感情[2]:121-122。詩風方面,遣詞鮮明亮麗,〈大遊仙詩〉敘事精簡,善於改造神話情節,表現神話中人的心境[4]:223、22、143,〈小遊仙詩〉則寄寓作者對神仙傳說的感慨[4]:159,如以下一例:


長房自貴解飛翔,五色雲中獨閉門。看卻桑田欲成海,不知還往幾人存。

此詩引用《神仙傳》中費長房的故事,表現滄海桑田、人事全非的感慨[4]:163。曹唐也運用把妓女當作仙女的隱喻,部份作品有濃厚的性愛色彩,寫宮嬪服飾之盛與逍遙行樂的痛快,與當時盛行的宮體詩相似[4]:145[2]:123


晚唐僧人貫休作有〈夢遊仙〉詩,抒寫仙境[9]:190。五代時徐鉉的〈夢遊〉,則為流連妓院之作[4]:88。從曹唐起,遊仙詩往往與宮體詩合流。其後用七絕寫遊仙詩,數目最多的是清代的厲鶚,共有300多首,聲稱學習郭璞與曹唐,風格亦與曹唐相似[2]:124[4]:173



評價


遊仙詩對仙境的理想往往並不高,有濃厚的物質主義色彩,仙境的極樂,大多就肉體需要而言,都是精緻化的肉體感受[2]:126-127。如曹操的遊仙詩,大部份描述神仙歡宴的可喜可樂。不少遊仙詩一味歌頌仙境,表現對世外的憧憬,缺少寄託;仙人沒有追求什麼哲學思想[6]:209-210、214,不作智慧的追求或道德的奮勉,沒有引導精神向上的激勵,精神價值「太塵俗,太鄙陋,不能產生很偉大的藝術作品」[2]:127,其情懷往往沒有歸宿,不能產生莊嚴燦爛的意象[2]:128。對仙境的描繪,遊仙詩一般過於薄弱[6]:208,沒有首尾貫串的故事,對仙人的描寫亦太簡略,相對於西方的史詩,遊仙詩缺少了想像力和宏偉的架構[2]:129-130



翻譯


美國學者薛愛華譯註曹唐〈小遊仙詩〉33首,寫成Mirages on the sea of time: the Taoist poetry of Ts'ao T'ang一書,1985年加州大學出版社出版[4]:184



註釋





  1. ^ 游佐昇. 〈道教和文學〉. (编) 福井康順等. 《道教 第二卷》. 朱越利等譯.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2: 253–298. ISBN 753251207X (中文(简体)‎). 


  2. ^ 2.002.012.022.032.042.052.062.072.082.092.102.112.122.132.142.152.162.172.182.192.202.212.222.23 朱光潛. 〈遊仙詩〉. 《詩論新編》. 台北: 洪範書店. 1984: 105–130 (中文(繁體)‎). 


  3. ^ 松浦友久. 《李白——詩歌及其内在心象》. 張守惠譯. 西安: 陝西人民出版社. 1983 (中文(简体)‎). 


  4. ^ 4.004.014.024.034.044.054.064.074.084.094.104.114.124.134.144.154.164.174.184.194.204.214.224.234.244.254.264.274.284.29 李豐楙. 《憂與遊:六朝隋唐遊仙詩論集》. 台北: 台灣學生書局. 1996. ISBN 9571507377 (中文(繁體)‎). 


  5. ^ 5.05.15.25.35.45.55.65.7 釜谷武志. 〈遊仙詩の成立と展開〉. (编) 吉川忠夫. 《中國古道教史研究》. 東京: 同朋社. 1992: 323–362. ISBN 4810410501 (日语). 


  6. ^ 6.06.16.2 前野直彬日语前野直彬. 〈道家思想與文學〉. (编) 宇野精一. 《中國思想之研究(二)道家與道教思想》. 邱棨鐊譯. 台北: 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1978: 175–215 (中文(繁體)‎). 


  7. ^ 7.07.17.2 宇文所安. 《中國早期古典詩歌的生成》. 胡秋蕾等譯. 北京: 三聯書店. 2012. ISBN 7108039966 (中文(简体)‎). 


  8. ^ 8.08.18.28.3 葉嘉瑩. 《漢魏六朝詩講錄》. 石家莊: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7. ISBN 754342942X (中文(简体)‎). 


  9. ^ 9.09.19.2 鮑吾剛. 《中國人的幸福觀》. 嚴蓓雯等譯. 南京: 江蘇人民出版社. 2004. ISBN 7214038498 (中文(简体)‎). 




延伸閱讀




  • 顏進雄. 〈煉養與想像——唐前遊仙詩之服食書寫新探〉 (PDF). 《逢甲人文社會學報》. 2013, 26: 1–35 [2017-12-10] (中文(繁體)‎). 


  • 王瑜楨. 〈唐代遊仙詩中的秦皇與漢武〉. 《問學集》. 2009, 16: 16–27 [2017-12-10] (中文(繁體)‎). 


  • 賀秀明. 〈論李白的遊仙詩〉 (PDF). 《福建學刊》. 1994, 4: 69–73 [2017-12-1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12-11) (中文(简体)‎). 









LJbp2bbOS8i,8qbjDWm8TG,Rc,vNJiyMNf7IkbaYCj3890rUl,j2s9 EPeO4XRZu6,q7I,IklDIH bqBudoPXB
2n,qy3FvIcDNDrXF,Rzg WK pV Ywls 44KU5s,0MK3J8 31Xz CiK nOywJTdEFN5f,iPHgGrmRSkNNSzgKDi3PT6ykos9v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How to pass form data using jquery Ajax to insert data in database?

Guess what letter conforming each word

Run scheduled task as local user group (not BUIL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