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








范寬《溪山行旅圖》全景式高遠構圖,鑿痕密布的雨點皴[註 1],迎面來氣勢非凡。





郭熙《早春圖》S 形構圖,雲頭皴[註 2]山石、蟹爪枝,配上繚繞的筆墨,使得畫面極富戲劇張力。





李唐《萬壑松風圖》師承范寬一脈,改良為小斧劈皴,景深亦拉近,通幅施以濃重青綠。





趙孟頫《鵲華秋色圖》平遠構圖,運用解索皴,質樸古意,確立日後文人畫的標竿。


山水画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分支,从隋朝就开始出现山水画,山水画强调“平远”、“高远”和“深远”更甚則以闊远,运用散点透视法,平远如同“漫步在山阴道上”,边走边看,焦点不断变换,可以画出非常长的长卷,括进江山万里;高远如同乘降落伞从山顶缓慢下降,焦点也在变换,从山顶画到山脚,可以画出立轴长卷;深远则运用远近山的形状深淡对比,画出立体,山谷深邃的效果。




目录






  • 1 歷史


    • 1.1 近代山水畫




  • 2 技法


  • 3 特征


  • 4 國際評價


  • 5 注釋


  • 6 参考文献


  • 7 外部链接





歷史


唐朝山水画有多個流派,一派以青綠山水画家李思训為代表,他发明的斧劈皴法,画中重用色彩,浓墨点苔上也用鲜亮的石青敷色,非常适合表现北方阳光灿烂、峭壁高耸的山峰。一派以吳道子為代表,注重線描,不設色。一派以張璪、王墨為代表,注重墨法。而王维兼學諸家,雖偏重青綠,亦用水墨,偶近吳道子。[1]:166


五代時期山水畫發展較為停滯,但存在個別畫家有突出的表現,如荊浩和關仝。荊浩兼采吳道子和項容,筆墨並重,開創了“全景山水”。關仝師承荊浩,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形成“關家山水”的畫風。二人並稱“荊關”。[1]:233-234


宋代初年畫家繼承關仝的理念,主張“遠取其勢,近取其質”。同時後來技法也漸漸豐富,出現了“淡墨輕嵐”、“溶金碧與水墨于一爐”等等畫法。湯垕說“唐畫山水,至宋始備”,他認為宋代最杰出的畫家為“三家”,即董、李、范。[1]:277-280


元朝山水畫畫家最著名者為元四家,即黃、王、倪、吳。他們講究“清高”、“超然”,以“深山野水為友”。不過總體來說元朝山水畫可以分為以下幾派:[1]:402-403



  1. 受到唐代二李(李思訓和李昭道)、南宋二趙(赵伯驹、赵伯骕)影響的,工青綠山水,如錢選、趙孟頫,但二人同時也擅長水墨畫。

  2. 繼承米氏雲山(米芾和其子米友仁開創)一脈的,如高克恭、方從義。

  3. 繼承董源、巨然一脈的,即元四家,為一時極盛。

  4. 繼承馬遠、夏珪一脈的,如孫君澤、丁野夫、陳君佐。

  5. 繼承李成、郭熙成一脈的,如朱德潤、唐棣、劉伯希。


  6. 界畫,別具一格,有“元季界畫可為第一”之說,代表畫家為王振鵬、朱玉、夏永。


明代山水畫在各類繪畫中最為出眾,文人多為之。明代山水畫流派也極多,有的是按地區劃分的(如吳門畫派、華亭派),有的是按風格劃分的(如浙派、院派),而它們互相之間畫風之間也有重疊,因此至今不同學者之間也有不同的分類方法。其中較重要的為吳門派和浙派。吳門派上追董巨及元四家,為典型的文人畫,又稱“利家畫”,此派代表性畫家為吳門四家。浙派的創始人是戴進,取法李唐及馬遠、夏珪。浙派的支派江夏派也較為出名,創始人為吳偉,實際上此派常與浙派混為一談。師法南宋畫院畫師的院派有時也會和浙派聯繫到一起,唐寅有時也被劃歸這一派。他們都比較注重繪畫技法,較缺乏文人氣,因而受到文人們抨擊,如張庚在《浦山論畫》中說浙派具有四大缺點,即“硬板禿拙”。此外,明代大畫家董其昌屬於華亭派、藍瑛屬於武林派、項元汴屬於嘉興派。[1]:478-487


清初至乾隆時,山水畫繼承明代傳統,文人畫繼續占統治地位。四僧(弘仁、髡殘、八大山人和石濤)、揚州八怪等人強調“借古開今”、另闢蹊徑。而號稱“正傳派”的“婁山派”和“虞山派”代表人物四王(王時敏、王鑒、王翚、王原祁)強調繼承古人,要“宛然古人”才好。當時兩派中正傳派佔上風[1]:554-555。嘉慶至清末山水畫開始走下坡路,這一時期的畫家主要繼承正傳派。乾嘉時期的黃易、奚岡,嘉道時期的張崟,道咸時期的湯貽汾、戴熙都較為出名,其中湯戴二人更與四王並稱“四王湯戴”[1]:587-588



近代山水畫


新一代大师如黄宾虹、李可染、张大千、傅抱石、关山月等人吸收西方绘画理论,深入观察自然,创造自己的风格,使山水画重新注入生气,将山水画发展到一个新阶段。而傅抱石和关山月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娇》开创了国画巨幅山水的先河。近代出现许多表现新的题材的年轻山水画家,用国画技法描绘黄土高原、西北大漠、西藏雪山、热带雨林,甚至境外各国的风景。山水画出现一个全新的局面,直到现代。



技法


山水画的技法包括“勾”、“皴”、“擦”、“染”、“点”五個步骤[2][3],先用墨线勾出山石的轮廓,再用各种皴法画出山石明暗向背,然后用淡墨渲染,进一步加强山石的立体感,最后用浓墨或鲜明的颜色点出石上青苔或远山的树木。


独特的绘画技法,形成了中国画特有的语汇:毛、涩、苍、润等等。所谓运笔,就是指用带有水分的毛笔,在绢纸上擦出既毛涩、又苍润的痕迹。只有对笔性、墨性、水性、纸性都有着深刻理解的画家,才有可能下笔有力、点如坠石。这种力量,是艺术家内心和情感的表现,虽然不讲究透视,却力透纸背、意赋流形,从而对观者产生共鸣。
[4]



特征



不拘泥于物体本身的真实性,而重在其背后的主观真实,“山川使我为山川言”,这是中国山水画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4]


从古代起,中国的山水画的特点是必须有人或建筑出现在画上,这幅画才显出生气;日本古代虽然也是学习中国画的技法,但日本的风景画始终没有人或动物出现,显示的是宁静的气氛;欧洲则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才出现作为人物背景的风景,到了17世纪才开始有纯粹的风景画。



國際評價


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的画家访问中国时,认为水墨山水不写实,当时苏联反对西方现代的抽象派绘画,后来被邀请游览黄山云海后,才感叹地发现中国的水墨山水非常逼真地表现了中国南方的风景。



注釋



.mw-parser-output .refbegin{font-size:90%;margin-bottom:0.5em}.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st-style-type:none;margin-left:0}.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dl>dd{margin-left:0;padding-left:3.2em;text-indent:-3.2em;list-style:none}.mw-parser-output .refbegin-100{font-size:100%}



  1. ^ 也作「芝麻皴」、「點皴」或「點錯皴」。


  2. ^ 也作「卷雲皴」、「亂雲皴」或「鬼面皴」。




参考文献





  1. ^ 1.01.11.21.31.41.51.6 王伯敏,1982,《中國繪畫史》,人民美術出版社


  2. ^ 陳美均. 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從傳統山水畫之「空間表現」論李可染 (PDF). 2001-06 [2010-10-11]. [永久失效連結]


  3. ^ 司徒錦鷹. 水墨山水畫教學綱領. 2003-03-01 [2010-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3-14). 


  4. ^ 4.04.1 《意会中国画》 撰文:杭春晓




外部链接



  • 方聞:〈中国山水画结构分析探讨〉。

  • 高居翰:〈中国山水画的意义和功能(上)〉。

  • 高居翰:〈中国山水画的意义和功能(下)〉。

  • 陳葆真:〈從空間表現法看南宋小景山水畫的發展〉。

  • 石守謙:〈以筆墨合天地:對十八世紀中國山水畫的一個新理解〉。

  • 饒宗頤:〈中國西北宗山水畫說〉。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Guess what letter conforming each word

Run scheduled task as local user group (not BUILTIN)

Port of Sp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