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27战斗机
































苏霍伊-27“側衛”
原始開發國
 蘇聯
生產公司 蘇霍伊
首次飛行 1977年5月20日
主要用戶
 俄羅斯
生產數量 809架[1][2]
單位造價 2700-3500万美元







































































苏-27战斗机

Sukhoi Su-27UB Belyakov.jpg
基本資料
機長: 21.49公尺
翼展: 14.70公尺
全高: 5.93公尺
戰鬥重量: 20.3吨
最大起飛重量: 33吨
效能
最大平飞速度(高空): 2880km/hr(2.35馬赫)
最大平飞速度(海平面): 1.1马赫
實用升限: 18000公尺
作戰半徑: 1500公里
發動機: АL-31F渦輪扇葉發動機x2
最大後燃推力: 123.85 knt(123.85knt x 2)
武器
機槍:
GSh-30-1型30毫米机炮x1(备弹149发)
空對空:
R-60(AA-8)R-27(AA-10)R-73(AA-11)
火箭及炸弹 俄制常规通用炸弹火箭

苏-27战斗机(又稱為苏-27歼击机,简称苏-27,在中国大陆读作“苏两七”,中華民國空軍簡稱“蘇兩拐”,俄语:Cy-27,拉丁字母转写 Su-27)是在前苏联时期由苏霍伊设计的单座、双发、全天候、重型战斗机。其北约命名稱為側衛Flanker)。


Su-27由前蘇聯研製,設計目的是為對抗1970年代美軍發展的戰鬥機,主要假想敵是F-15。設計要求長程、重武裝、及很高的操控靈活性。Su-27除了擔任空優任務為主的機型之外,還有其他多種任務的衍生型。依照歐美國家劃分之战机世代上,屬於第四代战机。




目录






  • 1 發展歷史


    • 1.1 背景


    • 1.2 设计要求


    • 1.3 研制初期


    • 1.4 定型改进


    • 1.5 列装




  • 2 設計


  • 3 作战任务


  • 4 影响与评价


    • 4.1 影响


    • 4.2 驾驶舱


    • 4.3 争议




  • 5 争议/焦點事件中的苏-27


    • 5.1 对抗反潜机


    • 5.2 普加乔夫眼鏡蛇特技動作


    • 5.3 航展坠机


    • 5.4 非洲实战


    • 5.5 掠过美国航母战斗群




  • 6 “侧卫”家族


  • 7 全球的“侧卫”


  • 8 图集


  • 9 参考文献


  • 10 外部链接





發展歷史



背景


1960年代末,美国受米格-21、米格-25原型机和米格-23原型机首飞成功的影响,从1965年相继开始了YF-15重型战斗机(發展成F-15)计划和YF-16(後来的F-16)轻型战斗机计划,形成“高低搭配”的概念。海军也有了从淘汰的YF-17衍生出的主力舰载机F/A-18“大黄蜂”。作为回应,前苏联于1969年开始进行有针对性的PFI(Perspektywnyi Frontowoy Istryebytyel/Perspective Frontal Fighter, PFI)未来前线战斗机计划,其主要目标就是要超越F-15,所以此计划也简称为“反F-15”。


PFI的任務需求包括:



  1. 取代舊型的攔截機,這些機種有Tu-128、Su-15以及Yak-28P等三款。

  2. 擔任長程攻擊任務,像是Su-24的護航機。

  3. 執行長程入侵任務,攻擊敵人的空中目標,像是空中預警機或是空中加油機。


在性能的要求上則有:



  1. 靈活的運動性。

  2. 最大空速1450公里/時。

  3. 作戰半徑高高度時為1700公里,低高度時為500公里。

  4. 實用升限18300公尺(60000英尺)。

  5. 可以在前線空軍的第三級機場(跑道短於1200公尺)操作。

  6. 可攻擊1600公里至200公里內的敵軍。


後續的評估顯示為了需求數量的單座戰機,想要同時達到運動性與航程的要求過於困難,在米格設計局的總裁Artem Mikoyan的要求下,這個PFI計畫被一分為二,LPFI(Lyogkyi PFI,輕型PFI)及TPFI(Tyazholyi PFI,重型PFI),和美國F-15、F-16設計中以纏鬥能力分離不同,蘇聯偏向制空權防衛的戰略是以航程防禦圈做分別,後來蘇-27和米格-29都擁有相當優秀的機動設計也是因為如此的理念所致。


参与此项目的有雅克福列夫设计局的雅克-45(Yak-45)、米高扬设计局的米格-29以及苏霍伊设计局的T-10(苏-27的原型机,苏霍伊设计局内部编号,T即Triangular代表三角翼布局,10代表苏霍伊设计局的第十种三角翼飞机)。雅克設計局在初期就退出競標,轉為發展垂直起降的Yak-41戰鬥機。经过一番竞争後,当局决定发展较轻的米格-29以对抗F-16、发展重型的苏-27以对抗F-15。而落选的雅克福列夫设计局则只能继续独自研制垂直/短距起落飞机系列。



设计要求




挂载R-27导弹的Su-27


总的来讲,苏-27是为了因应苏联空军对有远距续航能力与大载弹量的战斗机的需求而设计的。


Su-27的主要设计战术要求是:最大速度达到2500公里/小时(海平面最大速度1500公里/小时);最大升限18,500m;航程2500km;能够消灭高度为30m到18,000m、时速2400公里(海平面时速1400公里)的敌机;能够在1200米长的跑道上起降。


当时前苏联在钛合金制造以及在电传操纵系统方面(已在苏霍伊T-4上试验成功)具有一定技术积累,这对後来的研发起了很大作用。总设计师帕维尔·奥西波维奇·苏霍伊于1975年9月15日去世。在这之後由米哈伊尔·佩特罗维奇·西蒙诺夫接任主设计师之职。


代號T-10(苏霍伊第十個三角翼設計)的原型機於1977年5月20日首次試飛,這個設計有大型三角翼、兩個各自'分艙'的引擎、和高聳的雙垂直尾翼。如同F-14的設計,兩個引擎間的空間提供額外的升力以及隱藏武器的空間,減低被雷達追蹤的性能。



研制初期




挂载电视制导炸弹的Su-27SK在2007MAKS航展上


开发始于1970年代,首架苏-27原型机T-10-1(北约代号'Flanker-A')于1977年初出厂,当年5月20日在接近Ramenskoe市的儒可夫斯基飛行試驗中心(Zhukovsky Air Base and Gromov Flight Research Institute)由试飞员弗拉基米尔·伊留申完成其处女航。1978年初美国侦察卫星首次拍到T-10-1的照片,由於误将儒可夫斯基当作拉明斯科基地(Ramienskoje Site),美国人将这架从未见过的飞机称作RAM-K(當時相信Ram-K會發展成兩種版本,一種是後掠翼戰機類似格魯曼F-14以及雙座攔截機,後來是證實其實是獨立發展的米高揚MiG-31)。
1978年T-10-2也出场了,但不久後由於电传操纵系统故障而坠毁,试飞员耶夫根尼·索罗维约夫(Yevgenyi Soloviov)牺牲。安装了因机匣装在发动机底部倍受争议的AL-31F涡轮风扇发动机的T-10-3于1979年出厂,并于当年8月23日由伊留申首飞成功。1979年10月31日首飞的T-10-4同样使用了AL-31F发动机。T-10型总共制造了10架,剩余几架(T-10- 5, 6, 9, 10, 11号)则都使用AL-21F发动机。在操控方面使用线传飞控系统,这点和以前的苏制飞机不同。



定型改进




Su-27SK的进气道下部及起落架


通过由波兰间谍马里安·佐查斯基(Marian Zacharski)搞来的F-15性能资料相对比,设计师发现T-10依然处于下风。開發了近十年卻得到這樣的結果,为了达到新指标以及之前的试飞不稳定性,設計師對苏-27几乎重新设计,後來證明這種高風險的賭注是正確的,蘇聯人得到一架值得驕傲的飛機。


按指标制造的T-10-7和T-10-12被命名为T-10S-1(S代表系列即Series)和T-10S-2。T-10S与T-10相比改进很多,主要是:



  1. 机气动布局做了重新设计:加大机翼面积、减小後略角、除去翼刀、将弧性的翼梢改为方形并加导弹发射轨、後缘襟翼和副翼改为单一的襟副翼并增加计算机控制的前缘襟翼、减速板从机身下方改为与F-15一样的机背减速板

  2. 进气道改进:为避免引擎吸入跑道上的杂物,前起落架向後移到两个进气道之间,进气道内加装防杂物吸入的网状隔板

  3. 发动机舱重新设计:机匣由发动机底部移到了上部,由此双垂尾放置到两个发动机外侧,而尾喷口也变为可调式


以上几处改进使得飞机的横截面面积大幅减小,提高了苏-27的机动性、速度、航程。其他诸如机头、机尾、座舱、起落架等许多地方也作了明显的改进。


第一架T-10S-1于1980年出厂,1981年年4月20日首飞,试飞员还是伊留申。然而此时的T-10S依然不够可靠,1981年9月3日因燃油系统故障T-10S-1坠毁,伊留申死里逃生;之後生产的T-10S-2在81年12月23日由於前缘襟翼故障坠毁。试飞员科马洛夫(Aleksander Komarov)亦不幸遇难;1982年5月31日出厂的T-10-17(由T-10-7/T-10S-1发展而来)尽管第一次试飞时飞掉一个机翼,但飞机和试飞员尼古拉·萨多夫尼科夫(N.Sadovnikov)都保住性命,而且通过这次飞行找到了前两次事故的解决方案。


此後经过一系列改进,真正的生产型苏-27终于在1982年11月出厂。量產型的Su-27(也被稱為Su-27S,北約代號為Flanker-B)



列装


然而由於电子设备,尤其是雷达系统问题解决缓慢,直到1985年苏-27才正式交付部队服役,1986年才大量由阿穆尔河畔共青城加加林飞机制造厂生產。迄今已有数百架服役,并出口多个国家。



設計




Su-27UB头部特写,清晰可见IRST系统


新飛機的空氣動力設計交由蘇聯空氣動力研究所負責,成果由米格飛機公司與蘇霍伊飛機公司一同分享。因此Su-27的基本設計與MiG-29相似,只是尺寸要大得多。它是非常大的飛機。為了能最大減輕重量,它的結構採用了約30%大量的鈦,比例比任何當時的飛機都高。沒有採用複合材料。後掠翼的前沿延伸融入機身,基本上形成三角形。翼尖裁剪以裝置飛彈或電子反制設備(ECM)。Su-27因為有傳統的水平尾翼,因此並非真的三角翼飛機。此外引擎外側還有一對垂直尾翼以及一對向下伸展的尾鰭以增加側向穩定性。


Su-27的Lyulka AL-31F渦輪扇葉發動機間距較大,提供比較好的安全性,以及進氣道無間斷的氣流。活動式的引導扇葉可以適應超過2馬赫的速度,同時在高迎角時幫助維持發動機氣流。在進氣道中有過濾網防止起飛時異物被吸入引擎。




2007MAKS航展上的Su-33,尾部特写


Su-27裝置有蘇聯第一個實際應用的線傳飛行控制系統,這是由苏霍伊飛機設計局Sukhoi T-4轟炸機計劃經驗所發展的。伴隨著相對低的翼面負荷和強大的基本飛行控制,飛機的靈活性超乎尋常的好。甚至在極低的速度和高迎角時仍然可以控制。在航空展中這種飛機曾用眼鏡蛇動作或是動力減速展示過優異的操控性,大約在120度迎角還維持飞行高度,向量推力系統經過測試,(也裝置在後續的Su-30MKI及Su-37)使飛機可以進行幾乎是零半徑的轉彎動作。


海軍的版本稱作Su-27K(亦即是Su-33),由於庫茲涅索夫上將號航艦沒有彈射裝置,所以增添了前端輔助翼縮短起飛距離,這種輔助翼也裝置在部份Su-30、Su-35和Su-37上。


除了相當好的操控性外,Su-27利用很大的內部空間儲存大量油料。超載設置最大航程能在內部油箱攜帶9400公斤油料,但操控性在這樣的負重下會受影響。因此設計的油量是5200公斤。



作战任务


Su-27應用在蘇聯防空司令部PVO及蘇聯空軍Frontal Aviation。在防空司令部它主要擔任攔截任務,汰換老舊的Su-15及Tu-28。雖然Su-27具有攜帶空對地武器的能力,在蘇聯空軍它主要的任務卻不是空中支援,也不用於戰場空優,而是特別用於對抗北約的空中加油和空中預警系統戰機系統,蘇聯專家知道北約因為這些戰略資產而具有相當程度的優勢,因此相信對這些系統的攻擊,將可以限制北約組織維持和延伸其空中打擊能力。


在蘇聯變成獨立國協後,Su-27的任務依然如此。後來的武裝包括攜帶Novator KS-172 AAM-L長程反空中預警飛彈。



影响与评价



影响


苏-27以其气动外形流畅,机动性能卓越著称。




各種西方戰機對上苏-27升級型的BVR(超視距作戰)战勝率


1986年開始,從原型T-10S-3發展一個特別型號的Su-27,代號P-42,被最大程度地輕量化,打破了1975年1月16日由F-15A创下的爬升时间、速度、高度等多项记录,從1986到1988年間,這架飛機共締造了27個新紀錄。(T-10S改)




俄國勇士表演隊


爬升性能:



  • 3000m 25.4秒

  • 6000m 37.05秒

  • 9000m 44.126秒

  • 12000m 55.542秒

  • 15000m 70.329秒


1989年苏-27首次亮相于法国巴黎航展,2300公里的遥遥路程不需加油一口气飞到、最大飞行仰角120度、普加乔夫的眼镜蛇机动(Viktor Pugachev's Cobra)、被雷电击中且部分元件被溶化还能完成筋斗并安全降落等等优异表现赢得西方观察家广泛好评。



驾驶舱


本机配备了K-36IIM弹射椅,座舱中配备有抬头显示器以及ZSh-3UM头盔瞄准具,使得苏27能像米格-29一样看到哪,打到哪。



争议


也有分析指出:P-42所達成的爬升紀錄并不具有实际意义,P-42是由Su-27改裝減重而來,將一切非必須的裝備去除,例如所有的武器掛架,雷達系統電戰系統等等全部撤去,甚至連機體上的烤漆也全部刮除而露出金屬原色,只留下少數必要的電子儀器,並且換裝比量產Su-27使用的AL-31發動機推力更大1000kg之R-32發動機,使整架P-42的推重比接近到2。


此前的纪录由F15A条文鹰streak eagle试制机编号S/N 72-0119达成,此机仅1架,“連機體上的烤漆也全部刮除而露出金屬原色”仅在机首与垂尾上保留logo,拆除了如减速板液压装置等诸多装备减重2000磅,使整架S/N 72-0119的推重比接近到2,起飞滑跑距离仅400英尺。


然這種做法也使大眾誤以為Su-27相較於F-15有更好的爬升性能,但事實上Su-27無法像P-42一樣,撤去掛架雷達航電等等身為戰鬥機必須的裝備,F15也无法像S/N 72-0119号条文鹰一样裸飞。而俄國在航電方面的技術遠不如歐美國家,雷達電戰系統等重量相較於歐美同級產品來的更重不少,F15也为增程,多功能,部分隐身减弱了飞行性能,因此實際上量產的Su-27多种型号在爬升性能上与實際上量產的F-15多种型号各有优劣。量产型考虑的是功能,为特定任务优化特定性能,拿量产型单纯比较爬升性能毫无意义。


强化机动能力引发争议,苏制飞机一味追求超机动能力在几起坠机事件中开始受到莫名指责。从客观来看,空战已经开始进入超视距时代,无论是前苏联还是现在的俄罗斯,其机载电子技术方面和西方国家相差较大,因此强化机动能力只能是一种比较好的均衡优势的办法,然後同时加大电子技术的研究力度来弥补,这与苏制飞机追求超机动能力又有何矛盾。因此还有另一种说法,虽然苏-27系列在後来的航展中又发生过坠机事件,但仍然在各种航展表演中坚持作高难度特技动作,这些已经成为苏式系列飞机的招牌,换得其它国家的惊呼。[原創研究?]



争议/焦點事件中的苏-27



对抗反潜机


1987年9月13日,北约成员国挪威海军一架P-3B反潜机在巴伦支海中立水域对苏联军舰进行空中监视时候[3],遭遇一架奉命驱逐的苏-27侧卫战斗机(机身涂红色编号:36,当时北约并不知道这型飞机)。苏-27驾驶员做出了一个惊险动作驱赶北约P-3B:突然减速後,加速从P-3B机腹下方通过,不料卻用後垂直尾翼划破了P-3B右边机翼靠外的发动机,使发动机停机。这导致P-3B瞬间失去动力,急速下降了上千米後终于阻止了坠毁,被迫返航;而苏-27战斗机也因为尾翼严重损坏(左侧垂直尾翼翼尖破损,尾翼主体含舵面毫发无伤,甚至位于尾翼主体上方的多根天线也未受波及)返航。这是苏-27战斗机第一次以特写照片出现在西方面前。




与挪威P-3B对抗的苏联国土防空军941近卫战斗机航空团苏-27早期型



普加乔夫眼鏡蛇特技動作


眼鏡蛇是苏-27戰機最具代表性的高攻角機動動作。1989年巴黎航展上,低速衝場的Su-27S猛然抬頭,攻角達110度,以機尾朝前的姿態前進約1.5秒而後回到平飛狀態,幾乎沒有高度變化。此一動作酷似準備攻擊前的眼鏡蛇,被稱作「眼鏡蛇動作」,由於普加乔夫是第一位公開表演此動作的飛行員,且該動作帶給航空界太大的震撼,因此又稱為「普加乔夫眼鏡蛇動作」(但事實上此動作並非他所發明,而是更早的一次意外所發現的飛機潛能,不過他本人也曾經歷此事,後來成為此動作的好手)。眼鏡蛇動作是一種達超大攻角(超過90度)並回覆原姿態的暫態高攻角機動,是在一系列極高攻角與臨界條件試驗後發展出的一種機動方法。首先將飛控系統調整至「直接操控模式」(即操縱訊號直接放大輸出到控制面而不經電腦校正)並猛然拉桿,這時飛機會以至多每秒70度的角速度變化達90度攻角以上,在最大攻角附近時再猛然將駕駛桿前推,這時飛機會開始回復攻角,當攻角達10至15度時再次拉桿同時增加推力並將飛控系統調至正常工作狀態,以避免達到負攻角。整個過程費時5至7秒,在第2或3秒達到最大攻角並維持約1至1.5秒。眼鏡蛇動作可在很大的高度範圍(至少1,000至11,000m之間)、速率300至450km/hr、許多飛行姿態(平飛、爬升、滾轉角80度、甚至許多傳統空戰機動過程中)中進行,過程中最大G值僅4G。但是实际上按能量机动理论它消耗能量甚巨没有什么实战价值,仅仅表现了该机的出色机动性。



有价值的是表明Su-27有出色的抗因大迎角而失速进而陷入尾旋的能力,失速迎角对舰载机更有特别意义,早期的A4,A6,A8,F7,F14因失速迎角不超过30度,必须高速着舰,阻拦索须承受额外负担。失速迎角大的战机可以较慢的速度着舰,在着舰失败后开加力并拉大迎角,以发动机推力补偿机翼不足的升力。作为优化计算机辅助控制而特别为提高失速迎角的F18,最初就能达到35度,超过同时期F14,F15,经多年改进后更是提高至60度。而su27表明在不装矢量喷口的情况下失速迎角至少70度至80度,装矢量喷口后更可达110度。




眼鏡蛇機動



航展坠机


1999年巴黎航展,一架苏-27战斗机进行了一连串特技表演:飞机机头冲下垂直俯冲,在离地极低的高度迅速改平快速飞离。在下滑过程中飞机大迎角拉起,但因高度过低机尾撞地,左侧引擎失火推力降低,飞行员仍试图让飞机高迎角爬升,拉起离陆约70米,但因左侧推力不足,飞机爬升减慢并开始左传,在机头左传约45度后,两名飞行员依靠K-36IIM弹射系统成功逃生。



非洲实战


2000年5月16日,埃塞俄比亚的2架苏-27迎战厄立特里亚2架米格-29,战果是击毁了1架米格-29,另外1架逃离。意外击毁厄立特里亚1架MB.339教练机,埃方1架苏-27也在战斗中受伤。但飞行员水準差距很大,这次实战不能完全代表两机型的差距。


但是此戰中,俄羅斯设计生产的AA-10飛彈的低可靠性曝露無疑,雙方對射數十枚的此型飛彈,命中率卻低的驚人。促使苏-27的使用國紛紛要求俄羅斯提供更新型的飛彈。



掠过美国航母战斗群


据报道在美国和日本于2000年10月至11月份在日本海举行代号为“利剑- 2000”的“美日联合军事演习”(参加演习的有日本大约30艘军舰和美国小鹰号航空母舰率领的第七舰队)中,由苏-27战斗机和苏-24侦察机双机编队低空直接从小鹰号航空母舰上空掠过,美军立即处于混乱状态,当时情景被苏-24侦察机拍下并邮发给美军[4]。据五角大楼的声明俄国人在“吹嘘”“飞机在离地几千尺,离航母几百尺处飞过”[5]
不过虽然演习期间航母战斗群处于“一级战备状态”,但该航母本身当时正在给甲板上的飞机加油,因此并不能即時派遣戰機升空拦截。[6][7][8]



“侧卫”家族


从苏27诞生日期,凭借良好的性能和不断改进,“侧卫”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家族:





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甲板上的“海侧卫”



  • Su-27:设计局编号T-10S,共青城厂为空军制造的基本空军型

  • Su-27IB:设计局编号T-10V,Su-34的原型机,由新西伯利亚厂制造

  • Su-27K:设计局编号T-10K,由空军基本型Su-27发展而成的海军舰载战斗机,被命名为“海侧卫”,Su-27K的生产改型命名为Su-33。

  • Su-27KM:配备Su-35武器系统的Su-33,由共青城厂制造

  • Su-27KPP:Su-33的电子战型

  • Su-27KRTS:Su-33的侦察型

  • Su-27KU:战斗轰炸机,后改名为Su-34

  • Su-27KUB:设计局编号T-10KUB,由共青城厂制造的并列式座舰载机

  • Su-27M:设计局编号T-10M,老Su-35的原型机,增加了鸭翼,更改了机体,升级了雷达、航电,装备尾椎雷达

  • Su-27P:共青城厂为防空军制造的基本生产型

  • Su-27PD:加装空中加油装置的Su-27P

  • Su-27PU:设计局号T-10PU,Su-30的原型机,给国土防空军设计的远程截击机

  • Su-27R:Su-34的侦察型




静态展示的Su-33



  • Su-27SK:设计局编号T-10SK,共青城厂制造的Su-27出口型

  • Su-27SKM:针对Su-27SK的升级型。

  • Su-27SM : Su-27战机的现代化升级版本,几乎变成了一架新的飞机。原先的類比式测距仪换成了新型的计算机测距仪,并安装了由卫星定位的导航系统以及更精密的火控系统;强化了机身,使其能携带更多的武器负载;安装了改良的N001雷达;玻璃化驾驶座舱焕然一新,安装三个彩色多功能显示器和改良的航空电子设备;发动机更换成莫斯科“礼炮”机器制造厂改进型AL-31 F1发动机,推力将达到145千牛(33,000磅)。

  • Su-27SM2:重大改进型

  • Su-27SM3:利用中国放棄的Su-27套件生产改造的飞机,应用了苏-35S的技术

  • Su-27SMK:由Su-27SK改良的多功能出口型

  • Su-27UB(设计局号T-10U):伊尔库斯克厂制造的Su-27双座纵列教练机

  • Su-27UBK(设计局号T-10UBK):伊尔库斯克厂制造的Su-27UB出口型

  • Su-27UBM:Su-27UB的现代化改型,即Su-35UB

  • Su-27UBM1:白俄罗斯的Su-27UB改进型

  • Su-27UBM2:哈萨克斯坦的Su-27UB改进型


  • Su-30:伊尔库斯克厂制造的双座远程截击机

  • Su-30I-1:Su-30MKI的首架原型机

  • Su-30K:伊尔库斯克厂制造的Su-30出口型

  • Su-30K2(暂时型号):共青城厂制造的双座并列型战机

  • Su-30KI:共青城厂制造出口印尼的Su-27SK

  • Su-30KN:伊尔库斯克厂制造的Su-30多用途型,只有一架

  • Su-30M:Su-30的现代化改进发展型

  • Su-30M2:俄罗斯自用型Su-30MK2

  • Su-30M3:Su-35UB的原称呼

  • Su-30MK:设计局号T-10PMK,双座纵列多功能战机的通用型号

  • Su-30MK2:基于Su-30MKK的多用途战斗机

  • Su-30MK3:增加Kh-59发射功能和强化其他性能的改进型

  • Su-30MKI:伊尔库斯克厂制造的印度Su-30MK,装有前翼、向量推力和西方火控系统

  • Su-30MKK:共青城厂制造的中国Su-30MK,采用基于Su-30标准机体改造的飞机

  • Su-30MKK2:出售給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運用,屬第二批採購的Su-30MKK家族,后改名为Su-30MK2

  • Su-30MKK3:Su-30MKK2的改进型,后改称Su-30MK3

  • Su-30MKM:出售给马来西亚的改型,基于Su-30MKI,有前翼但是没有矢量喷口,并且采用西方航电系统和武器标准

  • Su-30MKN:基于Su-30MKM的出口型

  • Su-30MKV:基于Su-30MKK的委内瑞拉定制型,也有说称被归纳为Su-30MK2内

  • Su-30MK2V:基于Su-30MK2的越南定制型

  • Su-30MKA:阿尔及利亚定制型,機體構造基礎為Su-30MKI,航電系統更換法国及俄羅斯製品。

  • Su-30SM:Su-30MKM俄罗斯自用型

  • Su-32FN:供出口用的Su-34陆基海上攻击/反潜机

  • Su-32MF:供出口用的Su-34多功能型


  • Su-33:共青城厂制造的舰载机,目前主要服役于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

  • Su-33UB:Su-27KUB的军用型号


  • Su-34(设计局号T-10VS):新西伯利亚厂制造的双座并列攻击机


  • Su-35:即Su-27M,共青城厂制造的先进多功能战机

  • Su-35K:在1995年出现的多功能海军型编号

  • Su-35UB(设计局号T-10UBM):共青城厂制造的苏-35双座型,采用Su-30MKI的部分技术


  • Su-37MR:Su-35的最终派生型,半装有新型的航电系统和向量推力,原型机编号T10M-11

  • Su-35BM:有别于之前由T-10M发展的三翼面Su-35型号,系基于Su-27SM发展而来的新一代4++代多用途战斗机,Su-35BM、Su-27SM2和Su-35S统称新Su-35系列

  • Su-35S:Su-35BM的最终定型型号


以下為中國制造的型號



  • 歼-11A:Su-27SK/SMK的中国授权生产型号,与原版有细微不同

  • 歼-11B:沈阳飞机制造公司在歼-11A的基础上的改进型号,升级了航电,挂架使用中国的规格,使用国产发动机

  • 歼-11BS:基于歼-11B和Su-27UBK基础上的双座型,除了挂架使用中国规格外还改用电传飞控

  • 歼-15:早期称歼-11C,参考从乌克兰获得的T-10K-3研发的舰载型,挂架采用中国规格,机翼折叠位置不同,尾部天线也不同,部分结构采用了复合材料,目前已经在辽宁舰上服役

  • 歼-15S:中国自主研发采用串列双座的舰载型,有鸭翼

  • 歼-16:参考Su-30MKK的双座重型战斗轰炸机,垂尾切尖,前起落架是双轮



全球的“侧卫”




沈阳飞机制造厂的J-11,Su-27SK的衍生版





印度空军的Su-30MKI


苏联以及俄罗斯约制造了800多架Su-27,这只是指Su-27,并不包括之後的衍生型号。


 亞美尼亞:10架Su-27


 安哥拉:8架Su-27及27UB


 白俄羅斯:约25架(推测,已退役)


 厄立特里亚:约8架Su-27SK/27UB于2003加入厄立特里亚空军。


 衣索比亞:15架


 印度:经过数年的磋商,印度空军为40架Su-30MKI戰鬥機更换了性能更为强大的AL-31FP发动机、航电设备、前三角翼、以及推力向量喷管。印度斯坦航空公司也取得在2020年前再生产140架次的生产许可。


 印尼:印尼空军购入两架Su-27SK和2架Su-30MK以取代老旧的A-4攻击机。在2007-2009年,印尼空军还将获得3架Su-27SKM和3架Su-30MK2以组建一个战斗飞行队。


 哈萨克斯坦:哈萨克约有30架。


 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在2003年为18架Su-30MKM预付了900万美元,这批飞机在2006年到货。Su-30MKM装备了最新的导弹,包括AA-10、AA-12和AA-11。以及空对地导弹,包括制导或非制导导弹和炸弹。这批飞机有前端輔助翼和向量推力引擎,具有很好的机动性。


 俄羅斯:




    • 俄羅斯空軍-121架現役,部份Su-27升級為Su-27SM

    • 俄羅斯海軍航空兵


 烏克蘭:80架[9].


 乌兹别克斯坦:25架在役。


 委內瑞拉:委內瑞拉在一笔15亿美元的交易中购得24架Su-30MK2[10]


 越南:越南拥有6架苏-27SK,3架苏-27UBK,2架苏-27K,订购了12架Su-30MK2V型战斗机。


 乌干达:6架苏-30MK2


 中国:中国在1998年签订转移生产线协议前购得76架Su-27,此後与沈阳生产本土版本歼-11。截止2006年再次购买了至少百架Su-30MKK/MK2(为中国更新的商业版本)後並改良仿造了殲-16。还在J11的基础上测绘、开发出了装备新型航电和雷达并使用国产太行发动机(WS-10A)作为动力的的J11B。至2014年現役至少有Su-27型59架、歼-11型627架、Su-30MKK型73架、Su-30MK2型24架、歼-16型60架,共約740架以上。


 蒙古國:4架Su-27。[11][12]


 阿尔及利亚:44架Su-30MKA。并会在2017年再接收6架同样的机型。[13]



图集



Су-27



Су-27СМ




参考文献





  1. ^ всех модификаций и выпусков, включая 95 Су-27СК, собранных по лицензии в Китае


  2. ^ САМОЛЕТЫ ОКБ имени П. О. СУХОГО.


  3. ^ http://www.aviastar.org/russian-aircraft/flanker/flanker_2.html


  4. ^ 俄罗斯战机突入美国航母战斗群内幕. 北京青年报. 2000-11-17 [2012-04-12]. 


  5. ^ Pentagon acknowledges flyover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4-10-26.


  6. ^ 俄罗斯战机突入美国航母战斗群内幕_国际新闻_新闻中心_新浪网. news.sina.com.cn. [2016-09-11]. 


  7. ^ Russian flyover takes Navy by surprise?


  8. ^ Journal of Military Ordnance, Vol 11, 2001.


  9. ^ "World Military Aircraft Inventory", Aerospace Source Book 2007, Aviation Week & Space Technology, January 15 2007.


  10. ^ Ministro Maniglia dijo que los Sukhoi son aviones para la defensa. July 13, 2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12月27日). 


  11. ^ http://asiarussia.ru/news/12661/


  12. ^ http://asiarussia.ru/news/12645/


  13. ^ FFCZ, Supmil.com. 阿尔及利亚又接收8架苏30SM先进战机 现已装备44架-空军版-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 -. lt.cjdby.net. [2017-01-06]. 




  • Gordon, Yefim and Davidson, Peter. Sukhoi Su-27 Flanker, Specialty Press, 2006. ISBN 978-1-58007-091-1.


  • Modern Combat Aircraft: Reference guide pp. 50-51 Minsk, "Elida", 1997, ISBN 985-6163-10-2. (俄文)


  • Comprehensive Russian Military Analysis, warfare.ru.



外部链接







  • The Sukhoi Su-27

  • Air Force Technology

  • GlobalSecurity.org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鏡平學校

ꓛꓣだゔៀៅຸ໢ທຮ໕໒ ,ໂ'໥໓າ໼ឨឲ៵៭ៈゎゔit''䖳𥁄卿' ☨₤₨こゎもょの;ꜹꟚꞖꞵꟅꞛေၦေɯ,ɨɡ𛃵𛁹ޝ޳ޠ޾,ޤޒޯ޾𫝒𫠁သ𛅤チョ'サノބޘދ𛁐ᶿᶇᶀᶋᶠ㨑㽹⻮ꧬ꧹؍۩وَؠ㇕㇃㇪ ㇦㇋㇋ṜẰᵡᴠ 軌ᵕ搜۳ٰޗޮ޷ސޯ𫖾𫅀ल, ꙭ꙰ꚅꙁꚊꞻꝔ꟠Ꝭㄤﺟޱސꧨꧼ꧴ꧯꧽ꧲ꧯ'⽹⽭⾁⿞⼳⽋២៩ញណើꩯꩤ꩸ꩮᶻᶺᶧᶂ𫳲𫪭𬸄𫵰𬖩𬫣𬊉ၲ𛅬㕦䬺𫝌𫝼,,𫟖𫞽ហៅ஫㆔ాఆఅꙒꚞꙍ,Ꙟ꙱エ ,ポテ,フࢰࢯ𫟠𫞶 𫝤𫟠ﺕﹱﻜﻣ𪵕𪭸𪻆𪾩𫔷ġ,ŧآꞪ꟥,ꞔꝻ♚☹⛵𛀌ꬷꭞȄƁƪƬșƦǙǗdžƝǯǧⱦⱰꓕꓢႋ神 ဴ၀க௭எ௫ឫោ ' េㇷㇴㇼ神ㇸㇲㇽㇴㇼㇻㇸ'ㇸㇿㇸㇹㇰㆣꓚꓤ₡₧ ㄨㄟ㄂ㄖㄎ໗ツڒذ₶।ऩछएोञयूटक़कयँृी,冬'𛅢𛅥ㇱㇵㇶ𥄥𦒽𠣧𠊓𧢖𥞘𩔋цѰㄠſtʯʭɿʆʗʍʩɷɛ,əʏダヵㄐㄘR{gỚṖḺờṠṫảḙḭᴮᵏᴘᵀᵷᵕᴜᴏᵾq﮲ﲿﴽﭙ軌ﰬﶚﶧ﫲Ҝжюїкӈㇴffצּ﬘﭅﬈軌'ffistfflſtffतभफɳɰʊɲʎ𛁱𛁖𛁮𛀉 𛂯𛀞నఋŀŲ 𫟲𫠖𫞺ຆຆ ໹້໕໗ๆทԊꧢꧠ꧰ꓱ⿝⼑ŎḬẃẖỐẅ ,ờỰỈỗﮊDžȩꭏꭎꬻ꭮ꬿꭖꭥꭅ㇭神 ⾈ꓵꓑ⺄㄄ㄪㄙㄅㄇstA۵䞽ॶ𫞑𫝄㇉㇇゜軌𩜛𩳠Jﻺ‚Üမ႕ႌႊၐၸဓၞၞၡ៸wyvtᶎᶪᶹစဎ꣡꣰꣢꣤ٗ؋لㇳㇾㇻㇱ㆐㆔,,㆟Ⱶヤマފ޼ޝަݿݞݠݷݐ',ݘ,ݪݙݵ𬝉𬜁𫝨𫞘くせぉて¼óû×ó£…𛅑הㄙくԗԀ5606神45,神796'𪤻𫞧ꓐ㄁ㄘɥɺꓵꓲ3''7034׉ⱦⱠˆ“𫝋ȍ,ꩲ軌꩷ꩶꩧꩫఞ۔فڱێظペサ神ナᴦᵑ47 9238їﻂ䐊䔉㠸﬎ffiﬣ,לּᴷᴦᵛᵽ,ᴨᵤ ᵸᵥᴗᵈꚏꚉꚟ⻆rtǟƴ𬎎

Why https connections are so slow when debugging (stepping over) in Java?